导读:本文包含了新型泪道探通引流装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新型泪道探通引流装置,中药治疗,泪小管断裂,泪囊炎
新型泪道探通引流装置论文文献综述
张淑华,张晓华,陈海燕[1](2014)在《新型泪道探通引流装置配合中药治疗泪小管断裂及泪囊炎的临床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分析新型泪道探通引流装置配合中药治疗泪小管断裂及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01~2014-01间在我院就诊的372例(402眼)泪小管断裂或泪囊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164例(177眼)采用新型泪道探通引流装置治疗,观察组208例(225眼)在新型泪道探通引流装置治疗的基础上再配合中药四物汤加减方治疗。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有效率80.2%,观察组有效率93.8%,观察组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溢泪症状改善时间显着少于对照组(P<0.05),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泪道探通引流装置配合中药治疗泪小管断裂及泪囊炎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医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王磊,李小艳[2](2014)在《观察新型泪道探通引流装置治疗泪囊炎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新型泪道探通引流装置治疗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10月到2014年1月期间我院接诊的78例(108眼)慢性泪囊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观察组实施新型泪道探通引流术治疗。术后6个月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并比较两种手术的平均手术时间和术后创伤肉眼可见眼数。结果:观察组40例(62眼)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38例(46眼)治疗总有效率为78.26%,两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着提高(P<0.05),且手术时间缩短,创伤小,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新型泪道探通引流装置治疗慢性泪囊炎效果良好,且手术时间缩短、微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大家健康(学术版)》期刊2014年18期)
张甚英,李位新,罗春玲[3](2005)在《新型泪道探通引流装置治疗泪道阻塞及慢性泪道炎》一文中研究指出泪道疾病是我国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尤以女性多见。长期慢性流脓、溢泪,易造成眼部感染。而反复泪道探通和鼻腔泪囊吻合手术,可使患者遭受较大的创伤和痛苦。作者自2001年以来采用自行设计新型泪道探通引流装置,对58例82只眼治疗,效果更佳,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医药科学》期刊2005年03期)
杜立群[4](2005)在《新型泪道探通引流装置治疗泪小管断裂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观察新型泪道探通引流装置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的作用。 方法 新型泪道探通引流装置由两端金属探子及中间的软性硅胶管组成。利用该装置对30例泪小管断裂患者进行治疗。泪小管断裂患者行局部麻醉成功后,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寻找泪小管鼻侧断端,自上下泪小点插入泪道探通引流装置的探子依次经过泪小管颞侧、鼻侧断端至鼻泪管开口处,用特制的鼻腔探子取出器钩取探子至鼻腔外,在探子与硅胶管交界处剪断硅胶管并收紧其两端,吻合泪小管并缝合皮肤伤口,最后将硅胶管留置于鼻腔内。术后1月每周用庆大霉素冲洗泪道1次,3~6月取出引流管,随访观察3个月。同时回顾分析了1996至2000年间用硬膜外麻醉导管作支撑管采用单管插管技术行泪小管吻合术治疗的30例泪小管断裂患者的资料。 结果 新型泪道探通引流装置治疗泪小管断裂治愈率为100%。术后患者流泪症状立即减轻,7天内症状完全消失,置管期间不影响面部美容,眼部无刺激症状,无1例发生泪小点豁开,拔管后随访观察3个月,患者泪液引流均通畅,无眼睑、泪小点外翻现象。硬膜外麻醉导管治疗泪小管断裂治愈率为90%。术后3例患者无意中拔管致使手术失败,2例泪小点豁开导致眼部刺激症状,5例拔管后眼睑、泪小点轻度外翻。 结论 新型泪道探通引流装置治疗泪小管断裂所致溢泪方法简单,效果肯定,组织创伤小,无局部及全身副作用,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05-05-10)
吴欣怡,张军和,王志君[5](2003)在《新型泪道探通引流装置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观察新型泪道探通引流装置治疗泪囊炎和泪小管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新型泪道探通引流装置是由两端金属探子及中间软性硅胶管组成,利用该装置对30例泪囊炎,15例泪小管断裂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25例泪囊炎患者均在植管后1周内症状消失。5例泪囊炎患者在留管期间明显好转,拔管后复发。15例泪小管断裂者术后溢泪症状立即消失。拔管后观察6月,冲洗泪道通畅。结论 新型泪道探通引流装置治疗由泪管狭窄、阻塞及断裂所致的溢泪、流脓组织创伤小,临床疗效肯定,具有推广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国际眼科杂志》期刊2003年02期)
吴欣怡,荣宝刚,张军和[6](2002)在《新型泪道探通引流装置治疗泪囊炎》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用自行设计的新型泪道探通引流装置探通鼻泪管阻塞和狭窄、引流扩张鼻泪管的效果。方法 :将泪道探通引流装置设计为两端是金属探子、中间为软性硅胶管的装置。 30例患者首先探通泪道 ,然后自上下泪小点插入泪道探通引流装置 ,在内窥镜下取出末端探子 ,将硅胶管留植在鼻腔内。术后 3个月时取出引流管。结果 :30例泪囊炎患者均在植管后 1w内症状消失。 4例泪囊炎患者留管期间有明显好转 ,拔管后复发。结论 :用新型泪道探通引流装置治疗由泪道狭窄、阻塞所致的慢性泪囊炎具有肯定的临床效果(本文来源于《眼视光学杂志》期刊2002年03期)
吴欣怡,张军和,王志君,荣宝钢[7](2002)在《新型泪道探通引流装置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观察新型泪道探通引流装置治疗泪囊炎和泪小管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新型泪道探通引流装置由两端金属探子及中间软性硅胶管组成 ,利用该装置对 2 5例泪囊炎、1 0例泪小管断裂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2 5例泪囊炎患者中 2 0例在植管后 1周内症状消失 ,1 0例泪小管断裂者术后流泪症状立即消失。拔管后观察 3个月 ,5例泪囊炎患者复发 ,其余患者泪道引流均通畅。结论 :新型泪道探通引流装置治疗由泪道狭窄、阻塞及断裂所致的溢泪、流脓组织创伤小 ,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02年04期)
吴欣怡,张军和,荣宝刚[8](2002)在《新型泪道探通引流装置治疗泪小管断裂及泪囊炎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设计、临床应用新型泪道探通引流装置治疗泪小管断裂及鼻泪管阻塞所致泪囊炎。方法 新型泪道探通引流装置由两端金属探子及中间软性硅胶管组成。共 42例患者 (2 7例泪囊炎 ,15例泪小管断裂 ,女 2 3例 ,男 19例 )。首先收敛鼻粘膜 ,在表面麻醉下 ,探通泪道 ,自上下泪小点插入泪道探通引流装置 ,末端引至鼻腔鼻泪管开口处 ,内窥镜下取出探子 ,硅胶管留置在鼻腔内。术后第 1周冲洗 2次 ,术后 1月每周冲洗 1次。术后 3个月取出引流管。结果 2 1例泪囊炎患者均在植管后 1周内症状消失。 6例泪囊炎患者明显好转。15例泪小管断裂者术后流泪症状立即消失。拔管后观察 3个月 ,6例泪囊炎患者复发 ,冲洗泪道不通 ,其余患者痊愈。结论 应用新型泪道探通引流装置治疗由泪小管断裂所致溢泪、泪道狭窄、鼻泪管阻塞所致长期溢泪、流脓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组织创伤小 ,疗效显着 ,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眼科新进展》期刊2002年04期)
吴欣怡,张军和,荣宝刚,张中敏,陈璇[9](2001)在《新型泪道探通引流装置治疗慢性泪囊炎初探(附20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新型泪道探通引流装置 (泪道探通装置两端是金属探子 ,中间为软性硅胶管 )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 2 0例。首先探通泪道 ,并在鼻腔内填置地麻棉条 ,在表面麻醉下 ,自上下泪小点插入泪道探通引流装置 ,末端引至鼻腔鼻泪管开口处后 ,内窥镜将其取出 ,鼻腔保留硅胶管。术后第 1周冲洗两次 ,以后每周冲洗 1次至 1个月。术后 3个月取出引流管。结果示 2 0例均在植管后 7天内症状消失。除 1例引流管自行滑脱拔管外 ,余均在植入3个月后拔管 ,拔管期间无明显不适 ,拔管后观察 3个月未见复发 ,鼻泪管引流通畅。新型泪道引流探通装置治疗慢性泪囊炎和鼻泪管狭窄 ,组织创伤小 ,疗效显着 ,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01年18期)
新型泪道探通引流装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新型泪道探通引流装置治疗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10月到2014年1月期间我院接诊的78例(108眼)慢性泪囊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观察组实施新型泪道探通引流术治疗。术后6个月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并比较两种手术的平均手术时间和术后创伤肉眼可见眼数。结果:观察组40例(62眼)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38例(46眼)治疗总有效率为78.26%,两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着提高(P<0.05),且手术时间缩短,创伤小,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新型泪道探通引流装置治疗慢性泪囊炎效果良好,且手术时间缩短、微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型泪道探通引流装置论文参考文献
[1].张淑华,张晓华,陈海燕.新型泪道探通引流装置配合中药治疗泪小管断裂及泪囊炎的临床体会[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4
[2].王磊,李小艳.观察新型泪道探通引流装置治疗泪囊炎的临床疗效[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
[3].张甚英,李位新,罗春玲.新型泪道探通引流装置治疗泪道阻塞及慢性泪道炎[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5
[4].杜立群.新型泪道探通引流装置治疗泪小管断裂临床分析[D].山东大学.2005
[5].吴欣怡,张军和,王志君.新型泪道探通引流装置的临床应用[J].国际眼科杂志.2003
[6].吴欣怡,荣宝刚,张军和.新型泪道探通引流装置治疗泪囊炎[J].眼视光学杂志.2002
[7].吴欣怡,张军和,王志君,荣宝钢.新型泪道探通引流装置的临床应用[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
[8].吴欣怡,张军和,荣宝刚.新型泪道探通引流装置治疗泪小管断裂及泪囊炎的临床研究[J].眼科新进展.2002
[9].吴欣怡,张军和,荣宝刚,张中敏,陈璇.新型泪道探通引流装置治疗慢性泪囊炎初探(附20例报告)[J].山东医药.2001
标签:新型泪道探通引流装置; 中药治疗; 泪小管断裂; 泪囊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