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网络社会道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医患关系,医患信任,医德评价,网络自媒体
网络社会道德论文文献综述
李凤翔[1](2019)在《患方对医方信任中的能力期望与道德期望——基于网络大数据与社会状况调查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对医生缺乏足够的信任,是造成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从期望角度看,患方信任中包含着能力期望与道德期望两个基本维度,分别对应着对医生的医术(妙手)评价与医德(仁心)评价。对2016年4月18日至2017年4月16日共52周的网络自媒体(微博、博客、论坛)文本大数据和2013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13)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二者一致证明能力期望和道德期望均会显着影响患者对医生的信任。与能力因素相比,道德因素对患方信任的影响作用更大;即使考虑了医疗安全感的中介作用,道德因素的间接效应也不输于能力因素。这种对医德的格外强调,既与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医生角色期待有关,也同市场经济下患者的"消费者赋权"及其对医患权力关系的重构紧密相联。(本文来源于《江汉学术》期刊2019年04期)
陈永祝[2](2019)在《网络虚拟社会中大学生道德失范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习近平指出,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要确保互联网可管可控。鉴于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而且是网络最活跃的参与主体,所以必须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理论意义:一是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有关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理论研究。二是深化了大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从现实意义上来讲:一是有利于规范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促使网络虚拟社会朝着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二是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自身思想道德修养水平,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网络虚拟社会中大学生道德表现有较好的方面,但同时在使用网络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滥用网络、在网络中的人格异化、利用网络对他人进行欺骗、网络色情以及网络暴力等。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网络本身的原因,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还有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原因。要解决网络虚拟社会中大学生道德失范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一是以网络为基础,净化网络虚拟社会环境,主要包括创建虚拟“电子眼”,监督大学生上网行为;推行网络实名,唤醒大学生责任感等。二是以自身为根本,挖掘自我教育的主观能动性,包括培养自身健康心理;结合传统修身思想,促进形成网络道德的自律意识等。叁是以家庭为辅助,牢固教育辅阵地,家长一定要重视对子女的道德教育;应熟悉和了解网络;加强与大学生的情感沟通;建立优良家风,为大学生营造良好家庭氛围等。四是以学校为主导,夯实教育主渠道,如高校应利用陕西省红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创新网络道德教育方式;加强网络德育队伍建设;占领科技制高点,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监管等。五是以社会为依托,营造教育大环境,主要包括健全和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大众传媒要对大学生进行正向引导;进一步有效规范网吧等。(本文来源于《延安大学》期刊2019-06-01)
黄建江[3](2019)在《网络虚拟社会中的当代大学生道德判断与治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生是网络应用的主要群体,在所有群体中,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要相对较好,但是也仍然存在一定的道德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常见的网络道德问题有:网络语言暴力、网络色情以及网络诚信缺失等,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和社会应该给与充分的重视,让大学生的道德在网络虚拟社会中仍然可以得到正确的引导。(本文来源于《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赵炎[4](2018)在《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引领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有利于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方向、推动核心价值观创造性转化、优化大学生网络德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时存在网络道德教育教师队伍价值引领作用薄弱、网络道德教育价值引领缥缈与滞后、网络道德环境对大学生价值引领失力、大学生自身网络道德发展价值困惑四方面的失力表征。所以,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引领作用刻不容缓。(本文来源于《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邓凌娟[5](2018)在《网络社会网民道德的治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社会具有即时性、隐蔽性、虚拟性、开放性、信息无国界性等特征,因此网民道德缺失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网民道德问题不仅严重妨碍了网络的健康发展,更给我们的现实生活带来了危害。因此如何加强网民道德建设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研究网络社会中网民道德问题,并探寻可行的解决方案,营造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使人们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一、研究网民道德问题的重(本文来源于《决策探索(下)》期刊2018年11期)
刘畅[6](2018)在《中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社会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中学生网络道德失范为研究对象,对中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社会控制措施进行了重点探讨和研究。首先通过理论分析与实例相结合,从政府的系统控制、网络运营商的技术控制、家庭的教育控制、组织的环境控制四个方面入手,分析如何控制中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构建健康和谐的网络道德体系。(本文来源于《文存阅刊》期刊2018年18期)
曹洋[7](2018)在《论网络虚拟社会伦理道德的困境与治理方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突破了现实社会地域条件对于人类交往行为的限制,拓展了人们社会交往的空间范围,使得跨地域的人们瞬间实现互动,创造出与现实社会并存的社会关系体系。网络虚拟社会作为一个全新的自由空间,它在赋予人们各种便利性的同时,也衍生出诸如道德观念混乱、约束失效,以及行为失范等伦理问题。我们必须要以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和变迁为基础,探索网络虚拟社会伦理道德问题的实质、困境以及治理策略,为重建网络社会的伦理道德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南京晓庄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申晓腾,王越芬[8](2018)在《网络虚拟社会的道德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多维度的网络虚拟社会,不断渗透于现实社会中,其"隐匿性""超时空性""多样性"等特征给学生的思维方式、社会交往带来巨大影响,因此,必须通过推动网络虚拟社会立法,重塑网络虚拟社会道德建设,提升学生网络道德责任意识等举措,为网络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本文来源于《人民论坛》期刊2018年20期)
张元[9](2018)在《网络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的建构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实道德是网络道德的基础,网络社会中的行为主体需要真实的道德规范。网络文化的低门槛、弱限制的文化参与、交流等特质为实现全民参与和互动提供可能,使其具有慎独自律等特点。政府要牵头制定推广网络道德规范,制定网络载体自律公约,明晰网络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底线,坚持法律法规底线、道德风尚底线、信息真实性底线、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共秩序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和国家利益底线。网络媒体从业人员要提升媒介素养和专业技术素养,加强道德理念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提升网络媒体的社会公信力。(本文来源于《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张学武,金芙蓉,张元[10](2018)在《网络社会道德的现状、问题、构建与前瞻》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国内有关网络、网络社会道德、网络社会道德建设的研究现状,及网络社会道德问题和网络社会道德失范现象,对网络社会道德的概念、内涵作了检视,对网络社会道德的特征、网络社会道德构建等做出探析。(本文来源于《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网络社会道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习近平指出,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要确保互联网可管可控。鉴于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而且是网络最活跃的参与主体,所以必须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理论意义:一是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有关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理论研究。二是深化了大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从现实意义上来讲:一是有利于规范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促使网络虚拟社会朝着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二是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自身思想道德修养水平,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网络虚拟社会中大学生道德表现有较好的方面,但同时在使用网络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滥用网络、在网络中的人格异化、利用网络对他人进行欺骗、网络色情以及网络暴力等。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网络本身的原因,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还有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原因。要解决网络虚拟社会中大学生道德失范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一是以网络为基础,净化网络虚拟社会环境,主要包括创建虚拟“电子眼”,监督大学生上网行为;推行网络实名,唤醒大学生责任感等。二是以自身为根本,挖掘自我教育的主观能动性,包括培养自身健康心理;结合传统修身思想,促进形成网络道德的自律意识等。叁是以家庭为辅助,牢固教育辅阵地,家长一定要重视对子女的道德教育;应熟悉和了解网络;加强与大学生的情感沟通;建立优良家风,为大学生营造良好家庭氛围等。四是以学校为主导,夯实教育主渠道,如高校应利用陕西省红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创新网络道德教育方式;加强网络德育队伍建设;占领科技制高点,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监管等。五是以社会为依托,营造教育大环境,主要包括健全和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大众传媒要对大学生进行正向引导;进一步有效规范网吧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网络社会道德论文参考文献
[1].李凤翔.患方对医方信任中的能力期望与道德期望——基于网络大数据与社会状况调查的实证研究[J].江汉学术.2019
[2].陈永祝.网络虚拟社会中大学生道德失范问题研究[D].延安大学.2019
[3].黄建江.网络虚拟社会中的当代大学生道德判断与治理[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
[4].赵炎.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引领作用[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8
[5].邓凌娟.网络社会网民道德的治理研究[J].决策探索(下).2018
[6].刘畅.中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社会控制[J].文存阅刊.2018
[7].曹洋.论网络虚拟社会伦理道德的困境与治理方略[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8
[8].申晓腾,王越芬.网络虚拟社会的道德教育[J].人民论坛.2018
[9].张元.网络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的建构路径[J].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10].张学武,金芙蓉,张元.网络社会道德的现状、问题、构建与前瞻[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