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相关电位成分论文-王毅,黄华,赖虹宇,张军鹏

事件相关电位成分论文-王毅,黄华,赖虹宇,张军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事件相关电位成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脑电图,参考电极,N170,面孔识别

事件相关电位成分论文文献综述

王毅,黄华,赖虹宇,张军鹏[1](2019)在《参考电极对面孔识别事件相关电位成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选择脑电图参考电极方式是分析事件相关电位的关键步骤,但是参考电极事件相关电位成分影响的相关研究较少。目的:从统计学和头皮电位拓扑学角度比较分析了平均参考、左耳乳突参考和零参考对面孔识别事件相关电位成分的影响。方法:使用的脑电图数据来自国际公开数据库OpenfMRI中的多模态人类神经影像数据集。招募了19名正常或矫正视力正常的健康者进行视觉刺激试验,试验的视觉刺激因子分别为陌生人脸和扰乱人脸。使用brainstorm软件对3种参考(平均参考、左耳参考、零参考)方式下,在枕颞叶区域采集到的事件相关电位,进行N170潜伏期和幅值分析,并进行头皮电位拓扑图和源定位计算,对3种参考下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①与扰乱人脸相比,陌生人脸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N170有更短的潜伏期和更大N170幅值的特点,N170潜伏期没有显着性差异,N170幅值有显着性差异;②拓扑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刺激因子下大脑右侧颞叶比左侧枕叶活动更为强烈,且只有REST参考能够最好地揭示大脑右侧颞叶和前额叶区域在陌生人脸和扰乱人脸刺激时存在显着性差异;③结果说明,REST参考方式下得到的脑电图数据更加真实准确,这为进一步研究面孔识别神经机制提供了帮助,为面孔识别相关实验参考电极的选择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9年18期)

李海峰,丰上,马琳,徐睿峰,徐忠亮[2](2018)在《面向事件相关电位成分的稀疏字典构建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稀疏分解来研究EEG信号是一种新兴的可靠的方法。常见的稀疏字典学习算法中,K-SVD算法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但是利用K-SVD算法获得的字典原子很难完整的包含EEG信号中的事件相关电位(ERP)成分,通常样本中的ERP成分都会分布在大量原子中。本文提出把常用的K-SVD算法基础结合稀疏性能指标作为约束条件,解决稀疏字典难以与ERP成分对应的问题,并给出利用该算法进行ERP分析的步骤。通过在一个基于听觉刺激的公开数据集上使用本文的方法,成功地获得了包含完整目标ERP成分的字典原子,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信号处理》期刊2018年08期)

詹向红,刘永,宋萍,韩贺云,潘玉颖[3](2018)在《轻中度抑郁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成分损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轻、中度抑郁症的事件相关电位(ERPs)改变,探索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相关脑区电生理变化的敏感指标。方法:对14例抑郁症患者进行ERPs测定,观察其与对照组P300成分的差异。结果:(1)患者行为数据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P300潜伏期在组间与电极位点间存在交互效应(P<0.05),简单效应分析显示在PZ和OZ电极位点,抑郁症患者P300潜伏期长于对照组;(3)P300波幅组间与电极位点间无交互效应,但组间主效应差异显着,对照组P300波幅大于抑郁症患者组(P<0.05)。结论:轻、中度抑郁症患者存在P300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的客观表现,可作为早期区分患者与正常人的预警检测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18年07期)

杨韵,梁宗保,张光珍[4](2016)在《情绪加工的早期事件相关电位成分的分析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情绪加工早期ERP成分主要包括P1(80-130ms)、N1(80-130ms)和N170(150-200ms)等。这些成分标定了情绪加工的不同脑电活动时间进程,具有不同的心理含义。P1成分对负性情绪敏感,反映了人类对于威胁性信息的快速识别,具有自动加工的性质。N1成分与情绪信息的注意选择密切相关,反应了人类对于情绪的加工启动。N170成分是面孔识别特异性的指标,被认为与面部表情结构以及面部表情加工编码有关。为了更好地掌握这些成分的含义,今后的研究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1)进一步检验P1成分是否对所有负性情绪都敏感。(2)明确N1成分与所有人类的注意有关,还是仅仅与情绪信息有关。(3)进一步明确区分N170是面孔结构编码指标还是面孔表情编码指标。(本文来源于《心理研究》期刊2016年05期)

黄幸,韦宇飞,常静玲[5](2016)在《事件相关电位不同内源成分在脑卒中后失语评价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失语症是脑卒中后主要并发症之一,选用有效的评价方法具有重大意义。事件相关电位(ERP)已成为国内外神经科学的研究热点,其中P300、N400、失匹配负波(MMN)、关联性负变(CNV)作为ERP的内源成分,已广泛运用于大脑功能损害的临床诊断和评定,在语言功能评价方面的优势日渐凸显。本文论述ERP的不同内源成分在脑卒中后失语中的应用,并着重分析比较N400和P300。(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期刊2016年07期)

陈思,葛世荣,时晓露,唐玮[6](2015)在《摩擦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认知成分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讨论人在探索物体表面时由物体表面摩擦属性的影响而引起的脑电变化.而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是观测这一变化的理想手段.试验通过Neuroscan 64导事件相关电位采集系统来采集脑电信号,采用Oddball范式来诱发P300电位,并观察摩擦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的认知成分P300的潜伏期和峰值特点.样本为摩擦系数不一样但其他属性基本一致的叁种纸类.受试者通过手指主动触摸的方式判断物体表面摩擦力大小,观察此过程中的事件相关电位.试验发现,摩擦系数大样本诱发的P300的潜伏期小,峰值大.摩擦系数小的样本诱发的P300潜伏期大,峰值小.(本文来源于《摩擦学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倪宇[7](2013)在《事件相关电位中N400成分在语言研究中的新动向》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回顾了事件相关电位中N400这一与意义处理进程相关的成分的发现、特性,以及相关的应用。N400作为一个相关的变量在检测几乎所有言语理解进程时都有效力,这里我们重点介绍了新时期N400在语言研究各个领域中发挥的作用。(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9期)

朱孔美,朱红梅,王东,李秀艳,孙延超[8](2013)在《减法心算事件相关电位早成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珠心算训练儿童减法心算早成分的特点,探讨珠心算训练对儿童早期认知加工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6名经过珠心算训练儿童(训练组)和16未经训练儿童(未训练组),使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采集减法心算过程的脑电信号,观察P1,N1,N170和P2出现的主要脑区,并对P1,N1,N170和P2波幅和潜伏期进行比较。结果在减法心算的早期阶段,训练组儿童枕部P1、额中央区N1波幅与未训练组有显着性差异(波幅增大),颞枕区N170以及额中央区P2波幅显着减小。结论通过珠心算训练,儿童对心算过程的感知、识别以及认知加工比未训练的儿童要早,珠心算训练提高了儿童的早期认知加工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期刊2013年07期)

贾渭泉,兰晓阳,崔芳,杨飞,于生元[9](2013)在《选择性视觉认知变化时事件相关电位的主成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图形-背景"认知机制,将64通道记录电位分解成几个主要成分,为临床研究提供可视化图形和电位分布图。方法 32名平均年龄30.34士4.02岁的健康受试者,用鲁宾花瓶/少妇老太双层含义的两个图形作为刺激任务,64通道高密度记录ERP。采用主成分分析的统计方法对事件相关电位进行分析处理。结果同一图形两种含义刺激得到6个成分,图形认知含义变化相关波形主成分的位相翻转,从发生时间轴上看,100~450ms之间均有翻转的电位。结论 "图像-背景"认知从ERP最初的100ms成分就开始发生。电位相位反转并伴随整个电位过程,对临床研究有重要生理意义。(本文来源于《脑与神经疾病杂志》期刊2013年02期)

张媛媛,李秀艳,李密,孟庆慧[10](2011)在《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简单加法计算的事件相关电位早成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简单加法计算的心算效率及事件相关电位(ERP)早成分改变。方法被试者分为正常老年(对照)组和MCI组,每组16名,均为右利手。使用ERP技术,采集简单计算过程的脑电信号,比较两组行为数据和算式早成分(N1,P1,N170,P2)的波幅和潜伏期的差异。结果 MCI组的反应时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MCI组的正确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MCI组与对照组比较,颞枕区N170以及额中央区P2潜伏期延长(P<0.01),波幅增大(P<0.05);MCI组左侧颞枕区N170波幅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MCI组右侧颞枕区N170波幅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结论 MCI患者简单加法计算的心算效率降低,计算的正确率降低,同时提示大脑在算式早期加工阶段出现异常。(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1年03期)

事件相关电位成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稀疏分解来研究EEG信号是一种新兴的可靠的方法。常见的稀疏字典学习算法中,K-SVD算法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但是利用K-SVD算法获得的字典原子很难完整的包含EEG信号中的事件相关电位(ERP)成分,通常样本中的ERP成分都会分布在大量原子中。本文提出把常用的K-SVD算法基础结合稀疏性能指标作为约束条件,解决稀疏字典难以与ERP成分对应的问题,并给出利用该算法进行ERP分析的步骤。通过在一个基于听觉刺激的公开数据集上使用本文的方法,成功地获得了包含完整目标ERP成分的字典原子,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事件相关电位成分论文参考文献

[1].王毅,黄华,赖虹宇,张军鹏.参考电极对面孔识别事件相关电位成分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

[2].李海峰,丰上,马琳,徐睿峰,徐忠亮.面向事件相关电位成分的稀疏字典构建方法[J].信号处理.2018

[3].詹向红,刘永,宋萍,韩贺云,潘玉颖.轻中度抑郁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成分损伤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

[4].杨韵,梁宗保,张光珍.情绪加工的早期事件相关电位成分的分析比较[J].心理研究.2016

[5].黄幸,韦宇飞,常静玲.事件相关电位不同内源成分在脑卒中后失语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

[6].陈思,葛世荣,时晓露,唐玮.摩擦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认知成分特征研究[J].摩擦学学报.2015

[7].倪宇.事件相关电位中N400成分在语言研究中的新动向[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

[8].朱孔美,朱红梅,王东,李秀艳,孙延超.减法心算事件相关电位早成分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

[9].贾渭泉,兰晓阳,崔芳,杨飞,于生元.选择性视觉认知变化时事件相关电位的主成分分析[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

[10].张媛媛,李秀艳,李密,孟庆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简单加法计算的事件相关电位早成分[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

标签:;  ;  ;  ;  

事件相关电位成分论文-王毅,黄华,赖虹宇,张军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