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空间结构分布特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百岁老人,空间结构,点系统,分形维数
空间结构分布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丁启燕,刘笑千,王宇[1](2018)在《湖北省百岁老人村地理分布空间结构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湖北省为例,将有百岁及以上老人生活的村落定义为百岁老人村,引入空间结构分形等理论与方法对该省百岁老人村的地理分布空间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010年,湖北省百岁老人村的空间分布范围较为广泛,总体呈现出"大分散、小集聚"的分布模式,在武汉江岸区、江汉区与钟祥市等县区形成多个百岁老人村热点区;(2)百岁老人村点系统的空间结构具有分形特征,在空间上呈相对分散格局,空间结构紧致性较弱,系统从中心点向周围点的密度衰减很慢;(3)百岁老人村点系统的容量维与信息维相差较大,说明百岁老人村在区域分割中呈不等概率分布态势,空间结构分形较复杂。(本文来源于《甘肃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陈婷婷,徐辉,杨青,陈水飞,葛晓敏[2](2018)在《武夷山常绿阔叶林空间结构参数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武夷山9.6hm~2常绿阔叶林动态监测样地调查资料,采用角尺度、大小比数、混交度等空间结构参数分析其群落乔木层内部空间结构特征,阐述群落结构的形成与维持机制。结果表明,该样地乔木层以随机分布为主,聚集分布为辅;树种混交度也极高,具有很强的物种异质性;树种的优劣程度参差不齐,整体处于中庸的生长状态。样地呈强度混交的轻度聚集分布格局。前10位优势树种均呈集聚分布,且它们的树种混交程度都极高。木荷、甜槠等喜阳植物在乔木上层占有一定的生长优势;随着林内微环境的不断改变,赤楠、格药柃等喜阴植物开始在乔木下层广布繁殖,并占据有利地位,这不仅提高了该区域的物种混交程度,还大大增加了该生境中的物种多样性,有助于群落形成较为稳定的动态结构。同时,该样地当前以中、幼龄树木居多,暂未有建群种出现,可能正处于演替中后期。只有角尺度和混交度这两个参数间存在着极显着负相关,说明当一个样地内的树种混交程度越高,物种多样性越大,其空间分布也就越密集,反之亦然。(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丁洁,常直杨[3](2017)在《江苏省高等级景区空间结构及分布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江苏省2014年4A级以上景区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Arc GIS空间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江苏省177个高等级旅游景区的类型分布特征、空间结构特征以及接待量和收入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江苏省高等级旅游景区趋于集聚型分布,数量分布密度最大的在环太湖旅游圈,且与区域交通便捷程度呈正相关;全省高等级旅游景区类别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区域集中性,地域特色鲜明;各地市的旅游经济、高等级景区的门票收入和经营收入排序不完全正相关,个别城市的高等级景区运营特色鲜明,经济指标突出。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影响江苏省高等级旅游景区的数量、接待量和收入空间分布的因素,并提出景区发展优化的方向和策略。(本文来源于《商业经济研究》期刊2017年06期)
彭辉,周红敏,惠刚盈[4](2017)在《萌生杉木林空间结构的二元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萌生杉木林林分整体的空间结构特征,为促进其结构优化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浙江龙泉萌生杉木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结构参数二元分布分析林分及其优势树种杉木和木荷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1)林分呈弱度混交向中度混交演变状态,空间格局为随机分布,不同大小比数等级的林木株数大致相等。随机分布状态的少数林木处于中庸状态,且劣态的林木株数多于优势木株数。(2)杉木个体大多处于中低度混交状态,只有极少数处于高度混交状态。在同一混交等级上,不同优劣等级的林木株数差异较显着。(3)木荷的分布格局为随机分布,个体大多处于中庸和劣势木状态。【结论】研究区萌生杉木林分整体的混交度低,应进行密度控制,补植乡土树种,调整林分的格局为随机分布状态。(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4期)
黄妍妮,高波,魏守华[5](2016)在《中国城市群空间结构分布与演变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及其演变规律是城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运用帕累托指数、mono指数和首位度叁个指标,本文综合考察了2007—2014年中国有代表性的十大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特征与内在规律。结果发现:考察期内,东部地区的长叁角、珠叁角、京津冀、海峡西岸和辽中南城市群遵循位序—规模型分布特征,即近似服从Zipf法则。中部地区中原城市群由弱多中心结构向弱单中心结构演变,长江中游城市群呈弱多中心结构,西部地区城市群则表现为典型的单中心结构特征。此外,十大城市群的平均首位度由东向西逐渐增大,说明东部城市群较西部城市群相对均衡。(本文来源于《经济学家》期刊2016年09期)
赖阿红,巫志龙,周新年,周成军,刘富万[6](2015)在《杉阔混交林择伐空间结构二元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克服结构参数的均值或单一分布在描述林分空间结构的局限性,更准确有效地探讨择伐对林分空间结构的影响,以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的二元分布为切入点,以杉阔混交人工林为对象,对比分析不同强度择伐(中度择伐34.4%、强度择伐47.1%、极强度择伐69.5%)下林分空间结构的变化。从混交度—大小比数二元分布来看:中度择伐3 a后,林分中处于劣势且混交较差的林木有所降低,不存在绝对劣势且零度混交的林木;强度择伐3 a后,不同竞争态势呈中强度混交的林木比例下降;极强度择伐3 a后,处于优势的林木单种聚集现象明显。从混交度—角尺度二元分布来看:不同强度择伐后,二元分布的频率最大值仍集中在很不均匀分布上;中度择伐3 a后,林分中处于均匀分布且混交良好的频率值增加,团状且零度混交的林木株数减少;强度择伐后有更多林木处于团状分布且混交较差状态;极强度择伐后团状分布的林木中呈强度和极强度混交的林木减少,且处于零度混交的株数显着增加。从大小比数—角尺度二元分布来看:不同强度择伐后,林木处于优势且均匀分布比例与伐前相比都有所增加,但极强度择伐后有更多林木处于绝对劣势且很不均匀分布。综合来看,中度择伐后林分空间结构趋于合理,建议采用中度择伐作为调整杉阔混交人工林空间结构的采伐强度。(本文来源于《森林与环境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张岗岗,王得祥,柴宗政,张丛珊,刘文桢[7](2015)在《小陇山2种典型天然林空间结构参数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林分空间结构参数一元分布、二元分布、林分综合指数和距离分析方法,探讨小陇山林区2种典型天然林空间结构特征。结果显示:(1)油松天然林混交度为0.397,树种隔离程度较低,锐齿栎天然林混交度为0.797,混交良好,油松、锐齿栎天然林胸径大小比数分别为0.507、0.485,林分均处于中庸状态,角尺度分别为0.511、0.508,林木分布格局均属随机分布。(2)油松、锐齿栎天然林中相同混交程度或优劣程度的林木大多处于随机分布,相同混交程度或分布格局的林木处于不同优劣程度的林木大致相等。区别在于油松天然林中同一优劣程度或分布格局的林木大多与同种相邻,而锐齿栎天然林中同一优劣程度或分布格局林木大多处于强度和极强度混交。(3)油松、锐齿栎天然林林分空间结构指数(FSSI)分别为0.526、0.739,林分空间结构距离(FSSD)分别为0.788、0.576,锐齿栎林空间结构明显优于油松林。FSSI和FSSD具有极显着的线性关系,FSSD=-1.481 5×FSSI+1.625 7,R2=0.990 6(P<0.01),二者在表述林分空间结构方面具有较强的一致性。研究表明:二元分布、林分空间结构指数和距离分别是从林木水平和样地水平研究林分空间结构较为有效的方法,可为小陇山林区林分微观结构分析和精细的结构调整提供新途径。(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研究》期刊2015年04期)
张岗岗,王得祥,柴宗政,朱红燕,张丛珊[8](2014)在《秦岭中段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空间结构的二元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采用二元分布描述林分空间结构特征的优越性并应用于实践。【方法】对秦岭中段20和40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典型样地进行调查,利用林分空间结构分析软件Winkelmass 1.0和Excel 2007计算林分空间结构指标的二元分布,即混交度-大小比数、大小比数-角尺度、角尺度-混交度。【结果】20年生华北落叶松林分中,处于不同优劣程度和混交等级组合的林木株数基本相等;相同优劣程度或相同混交等级的多数林木处于随机分布,而处于相同分布格局且不同优劣程度或不同混交等级的林木株数比例基本相等。40年生华北落叶松林分中,处于不同优劣程度的绝大多数林木周围无其他伴生树种;相同混交状况或相同优劣程度的林木大多处于随机分布;最常见的结构单元为参照树周围相邻木为相同树种且呈随机分布。20和40年生华北落叶松林分中,处于优势、高度混交和随机分布组合的林木相对频率值分布不合理。【结论】通过实例证实二元分布是研究林分空间结构特征较为有效的方法,可为林分结构优化和决策提供借鉴和指导。(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9期)
周义,任伯帜,张雪,周红涛[9](2013)在《城市工业园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分布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工业园区不断发展,园区内工、农业生产等人为活动造成园区内土壤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地表土壤重金属污染环境日益突出,揭示园区内地表土壤重金属分布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城市工业园区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复的重要基础保障.以湖南省湘潭市工业园区为例,利用地统计学和GIS空间分析技术结合的方法,对工业园区地表土壤中6种重金属Cr,Cu,Ni,Zn,As,Cd的空间结构特征和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6种重金属中元素Cr,Cu,Ni,Zn符合正态分布,As,Cd符合对数正态分布.研究区内6种重金属元素的实验半变异函数理论模型拟合效果较好.Cr的变程最大,其空间相关距离达到了93.3 km.Cu,Zn,Ni,As的空间相关性较强,元素的空间相关性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小;Cr,Cd具有中等程度的相关性,其空间相关性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城市土壤中As,Ni,Zn,Cd,Cu的含量分布与研究区内工业企业的分布有密切关系.(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1期)
吴文勇,尹世洋,刘洪禄,潘兴瑶,宝哲[10](2013)在《污灌区土壤重金属空间结构与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探讨了地统计学插值模型应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的适用条件,分析了北野场污灌区土壤重金属的正态分布特征和主导分布趋势,提出了不同重金属因子适宜的地统计插值模型。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空间变异系数处于12%~37%之间,整体变异性不大;Pb、Cd等因子的块金效应分别为0.90、0.87,空间相关性较弱,受人为随机因素的影响较大,As、Cr、Zn、Cu值等因子的块金效应分别为0.52、0.51、0.51和0.46,空间相关性中等,受人为随机因素和空间结构因素的共同作用,Hg和Ni的块金效应分别为0.253和0.06,空间相关性较强,受空间结构性因素的影响较大,可能受原生地质的影响较大。污灌区重金属含量存在增加趋势,灌区土壤重金属含量自北向南总体呈现较少趋势,这与灌区上下游灌溉保证率不同有关,表明长期污水灌溉可导致土壤重金属富集,但与全国其他污灌区相比,北野场污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相对较轻,应加强污水处理利用避免土壤重金属污染。(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空间结构分布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武夷山9.6hm~2常绿阔叶林动态监测样地调查资料,采用角尺度、大小比数、混交度等空间结构参数分析其群落乔木层内部空间结构特征,阐述群落结构的形成与维持机制。结果表明,该样地乔木层以随机分布为主,聚集分布为辅;树种混交度也极高,具有很强的物种异质性;树种的优劣程度参差不齐,整体处于中庸的生长状态。样地呈强度混交的轻度聚集分布格局。前10位优势树种均呈集聚分布,且它们的树种混交程度都极高。木荷、甜槠等喜阳植物在乔木上层占有一定的生长优势;随着林内微环境的不断改变,赤楠、格药柃等喜阴植物开始在乔木下层广布繁殖,并占据有利地位,这不仅提高了该区域的物种混交程度,还大大增加了该生境中的物种多样性,有助于群落形成较为稳定的动态结构。同时,该样地当前以中、幼龄树木居多,暂未有建群种出现,可能正处于演替中后期。只有角尺度和混交度这两个参数间存在着极显着负相关,说明当一个样地内的树种混交程度越高,物种多样性越大,其空间分布也就越密集,反之亦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空间结构分布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1].丁启燕,刘笑千,王宇.湖北省百岁老人村地理分布空间结构特征[J].甘肃科学学报.2018
[2].陈婷婷,徐辉,杨青,陈水飞,葛晓敏.武夷山常绿阔叶林空间结构参数分布特征[J].生态学报.2018
[3].丁洁,常直杨.江苏省高等级景区空间结构及分布特征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7
[4].彭辉,周红敏,惠刚盈.萌生杉木林空间结构的二元分布特征[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5].黄妍妮,高波,魏守华.中国城市群空间结构分布与演变特征[J].经济学家.2016
[6].赖阿红,巫志龙,周新年,周成军,刘富万.杉阔混交林择伐空间结构二元分布特征[J].森林与环境学报.2015
[7].张岗岗,王得祥,柴宗政,张丛珊,刘文桢.小陇山2种典型天然林空间结构参数分布特征[J].林业科学研究.2015
[8].张岗岗,王得祥,柴宗政,朱红燕,张丛珊.秦岭中段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空间结构的二元分布特征[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9].周义,任伯帜,张雪,周红涛.城市工业园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分布规律[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10].吴文勇,尹世洋,刘洪禄,潘兴瑶,宝哲.污灌区土壤重金属空间结构与分布特征[J].农业工程学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