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骨融合内固定论文-赵涛,梁亚萍,高腾飞,方海林,彭茂轩

植骨融合内固定论文-赵涛,梁亚萍,高腾飞,方海林,彭茂轩

导读:本文包含了植骨融合内固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胸腰段脊柱结核,外科学,前路手术,后路手术

植骨融合内固定论文文献综述

赵涛,梁亚萍,高腾飞,方海林,彭茂轩[1](2019)在《经第12肋骨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第12肋骨单纯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钢板螺钉内固定术与单纯后路钉棒内固定术结合病灶清除钛笼植骨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120例胸腰段椎体结核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经第12肋骨单纯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后路钉棒内固定术结合病灶清除钛笼植骨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输血率、平均住院时间,Cobb角的变化、血沉变化、神经功能恢复及术后脊柱畸形情况、伤口感染情况及治愈率和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100~150 min,平均时间(120.11±25.19)min,术中出血量300~900 ml,平均出血(550.41±142.91)ml,输血者22例,输血率36.67%,Cobb角术前后平均变化(20.8±4.9)°,血沉术前后平均变化(19.7±6.2)mm/h,术后脊柱侧弯畸形者4例,后凸畸形者3例,伤口感染0例,延迟愈合0例,无一例复发,治愈率100%。对照组手术时间110~170 min,平均时间(128.61±29.34)min,术中出血量400~1050 ml,平均出血量(660.36±158.85)ml,输血者26例,输血率43.33%,Cobb角术前后平均变化(19.6±4.5)°,血沉术前后平均变化(18.3±5.9)mm/h,术后脊柱侧弯者1例,后凸畸形者0例,伤口感染者3例,延迟愈合或不愈合者2例,复发4例,治愈率93.33%。术后随访15~24个月,平均18个月。治疗后两组患者Cobb角和ESR及神经功能情况均较术前均有较大程度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Cobb角变化量和ESR变化量、神经功能评分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输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第12肋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失血量少、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本文来源于《陕西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韦玮,李剑,黄林海,兰敏东,卢显威[2](2019)在《选择性后路植骨融合联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老年峡部裂性腰椎滑脱》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选择性后路植骨融合联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老年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选择性后路减压植骨融合(PLF)联合钉棒内固定治疗,30例后外侧植骨融合(PLIF)者为对照组,33例Cage椎间器椎间植骨融合者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完成2~4年随访,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1年和末次随访时评价日本骨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和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并复查影像学,统计植骨融合率、滑脱率、滑脱节段前凸角和相对椎间隙高度。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JOA评分和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JOA评分和ODI均有降低,至末次随访时,研究组OD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滑脱率、节段前凸角度、相对椎间隙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滑脱率均有降低,节段前凸角度和相对椎间隙高度均有所升高,至末次随访时,研究组的滑脱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节段前凸角度和相对椎间隙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性后路植骨融合联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老年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手术创伤较大,但PLIF在维持脊柱长期稳定性方面可能具有优势,利于患者功能恢复。(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9年20期)

许俊胜[3](2019)在《单纯后路复位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不同年龄段腰椎滑脱症疗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单纯后路复位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不同年龄段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择腰椎滑脱病例40例,按年龄分为2组,26~55岁为A组,>55~77岁为B组;均行单纯后路复位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40例均获随访,时间6~30个月。A组病人滑脱复位率高于B组(P<0.05),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VAS评分、术后JOP评分、假关节形成率、硬膜囊损伤率、椎间隙感染率和切口血肿率在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2组VAS评分与JOP评分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年龄≤55岁的病人应争取将滑脱椎体完全复位,>55岁的病人可不予完全复位,但必须保证神经根松弛,无压迫。(本文来源于《蚌埠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牛婷[4](2019)在《行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的高危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回顾性研究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的高危因素对骨科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7月实施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共1446例,对患者术中发生皮肤颜色、皮肤形态、皮肤压力性损伤的高危因素,使用手术患者压疮风险因素评估表,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价。结果研究分析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78例,占5.39%。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生皮肤颜色和形态改变的高危因素包括体重指数、术中受压部位皮肤、全身皮肤、术中受压部位皮肤压力、术中体温、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受压部位皮肤性状,全身皮肤,术中受压部位皮肤压力,是发生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腰椎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术中发生皮肤压力性损伤涉及多个危险因素,病房护理人员以及手术室护理人员应重点关注产生皮肤压力性损伤的高危因素,做好术前评估,针对手术受压部位皮肤给予预防性措施,以减少术中皮肤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本文来源于《第四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09-24)

陆锡平[5](2019)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采取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 56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行椎管减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Cobb角度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obb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obb角度(24.69±3.14)°显着小于对照组(35.73±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2.83±0.34)分显着低于对照组的(5.07±0.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采取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临床效果显着,对缩小Cobb角度、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有明显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9年26期)

邓再冲,关宏刚,于淼,陈超,文磊[6](2019)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回顾性分析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本科手术治疗的18例单节段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JOA评分(JOA)、病变节段后凸Cobb角和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分析手术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末次随访的ESR,CRP,VAS及JOA与术前对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病灶均获得骨性融合。术前病变节段矢状面Cobb角10.36°±4.26°,术后矫正至5.06°±2.11°,末次随访时为5.67°±1.95°,早期矫正率73.0%±20.1%,矫正丢失度为3.22°±1.04°.1例患者术后1年内出现内固定松动,但无断裂,其余患者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在合理规范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孟羿彬,王晓东,黎一兵,刘仲恺,朱金文[7](2019)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联合局部置管化疗治疗腰椎结核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一期行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联合局部置管化疗治疗腰椎结核临床疗效观察,并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26例结核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后路病灶清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并置管局部化疗治疗。术后予标准抗结核化疗,术后经局部置管处,局部化疗注射注射用异烟肼0.2 g/d,至术后2~4 w。定期随访观察神经功能改善及畸形矫正,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情况。结果:2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30个月。术前存在神经功能损害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术前后凸畸形平均有不同程度矫正。ESR、CRP及VAS评分均降低,6个月后均正常。结论: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并局部置管化疗对于腰椎结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术后复发率低,且临床效果较为满意,不足之处为局部置管化疗,要求定期消毒、局部注射等。(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20期)

焦云龙,潘玉林,郭小伟,孟庆勇,李宝田[8](2019)在《后路截骨矫形仿生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Kummell病并后凸畸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后路截骨矫形加仿生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Kummell病并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8月至2019年3月经由后路扩大式经椎弓根截骨(mPSO)加仿生骨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11例胸腰椎Kummell病并后凸畸形患者资料,男3例,女8例;平均年龄61.2岁;术前及术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以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损伤分级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0-13个月(平均11.4个月)随访。术后2周、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2.1±0.5)分、(1.1±0.2)分]、JOA评分[(23.6±3.8)分、(25.5±3.2)分]、Cobb角(8.1°±1.5°、13.80°±2.1°)分别与术前[(8.1±0.6)分、(12.1±3.6)分、(51.3°±9.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2周和末次随访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SIA分级末次随访结果:1例由术前C级改善至术后D级,3例由术前D级改善至术后E级;末次随访时患者植骨区均可见骨性融合,融合率为100%。结论对于进展至合并后凸畸形的胸腰椎Kummell病患者,后路截骨矫形加仿生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本文来源于《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9-10)

曹冬子,许正伟,刘宏平,尚伟,孙玉录[9](2019)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术与前路减压钛网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术与前路减压钛网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杨凌示范区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20例胸腰单椎体爆裂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60例,接受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观察组60例,接受前路减压钛网植骨内固定术治疗。比较2组临床指标、矢状面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椎管横截面侵占率、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矢状面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椎管横截面侵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矢状面Cobb角、椎管横截面侵占率小于对照组(P<0.05),伤椎前缘高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减压钛网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较优,可显着提高治疗结局,提高复位效果,值得推荐使用。(本文来源于《空军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柳盛春,姜荃月,陈凯,崔跃辉,郭春生[10](2019)在《一期后路保留脊柱后柱结构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胸椎结核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脊柱结核约占所有结核病的2%~5%[1、2],占骨关节结核的50%左右,其中胸椎结核约占脊柱结核的39.6%[3]。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的手术治疗是治疗胸椎结核的常用方法[4]。近年来,随着对脊柱结核研究的深入及后路手术技术的发展,一期后路手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胸椎结核的外科治疗,文献报道其临床疗效与前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相似[5]。后路手术需要切除棘突、双侧椎板、关节突关节,或者至少一侧的椎板及关节突关节,破坏了正常的(本文来源于《中国脊柱脊髓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植骨融合内固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选择性后路植骨融合联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老年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选择性后路减压植骨融合(PLF)联合钉棒内固定治疗,30例后外侧植骨融合(PLIF)者为对照组,33例Cage椎间器椎间植骨融合者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完成2~4年随访,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1年和末次随访时评价日本骨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和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并复查影像学,统计植骨融合率、滑脱率、滑脱节段前凸角和相对椎间隙高度。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JOA评分和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JOA评分和ODI均有降低,至末次随访时,研究组OD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滑脱率、节段前凸角度、相对椎间隙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滑脱率均有降低,节段前凸角度和相对椎间隙高度均有所升高,至末次随访时,研究组的滑脱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节段前凸角度和相对椎间隙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性后路植骨融合联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老年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手术创伤较大,但PLIF在维持脊柱长期稳定性方面可能具有优势,利于患者功能恢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植骨融合内固定论文参考文献

[1].赵涛,梁亚萍,高腾飞,方海林,彭茂轩.经第12肋骨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临床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9

[2].韦玮,李剑,黄林海,兰敏东,卢显威.选择性后路植骨融合联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老年峡部裂性腰椎滑脱[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

[3].许俊胜.单纯后路复位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不同年龄段腰椎滑脱症疗效比较[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

[4].牛婷.行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的高危因素分析[C].第四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汇编.2019

[5].陆锡平.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

[6].邓再冲,关宏刚,于淼,陈超,文磊.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9

[7].孟羿彬,王晓东,黎一兵,刘仲恺,朱金文.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联合局部置管化疗治疗腰椎结核效果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

[8].焦云龙,潘玉林,郭小伟,孟庆勇,李宝田.后路截骨矫形仿生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Kummell病并后凸畸形[C].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9].曹冬子,许正伟,刘宏平,尚伟,孙玉录.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术与前路减压钛网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对比[J].空军医学杂志.2019

[10].柳盛春,姜荃月,陈凯,崔跃辉,郭春生.一期后路保留脊柱后柱结构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胸椎结核的疗效分析[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9

标签:;  ;  ;  ;  

植骨融合内固定论文-赵涛,梁亚萍,高腾飞,方海林,彭茂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