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愈伤形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甘薯(Ipomoea,batatas,L.),愈伤组织,苯丙烷代谢,防御酶
愈伤形成论文文献综述
吕晓龙,孙洁,王希卓,王彩霞,周新群[1](2019)在《甘薯愈伤组织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愈伤组织处理是保证甘薯(Ipomoea batatas L.)有效安全贮藏的贮前预处理措施,不仅有助于甘薯愈伤组织周皮的形成,防止病害侵染,还能有效减少甘薯贮藏水分流失,甘薯热愈伤组织技术及装备的研究推广对中国甘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甘薯愈伤组织的形成过程和作用、愈伤组织的合成途径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概述了苯丙烷代谢途径、防御酶和次生代谢产物在甘薯愈伤中的作用,分析了影响甘薯愈伤组织形成的因素,为筛选甘薯愈伤组织条件、研发甘薯愈伤组织技术和装备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0期)
李水根,李秀芬,李记开,朱建军[2](2019)在《硝普钠对红掌愈伤形成及植株再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红掌‘阿拉巴马’的间接不定芽再生体系为基础,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硝普钠(SNP)对红掌叶片诱导愈伤组织发生、不定芽再生及植株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愈伤诱导培养基中添加SNP可一定程度上影响红掌愈伤组织的发生,其中20μmol/L SNP处理可显着提高愈伤的发生频率和鲜重,当SNP的浓度为80μmol/L时,愈伤的发生频率和鲜重均受到抑制。在不定芽分化培养基中添加SNP对不定芽的分化率没有显着影响,但40μmol/L SNP处理可显着提高不定芽的数量。将植株转接到添加20μmol/L SNP的生根培养基上,不定根的数量显着增加,但SNP处理对不定根的长度没有显着影响。综上,适宜浓度的SNP处理可促进红掌愈伤组织的诱导、不定芽再生和植株生根。(本文来源于《上海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赵登超,刘丙花,舒秀阁,梁静,李萍萍[3](2019)在《早实核桃芽接愈伤形成过程扫描电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给完善核桃芽接繁育技术提供参考,选用山东地方品种‘鸡爪绵’核桃实生苗为砧木,采用大方块芽接方法嫁接早实核桃品种‘香玲’和‘元林’,利用扫描电镜观测其砧穗组合体愈伤形成和嫁接口愈合过程。结果表明:2个早实核桃品种嫁接愈合过程相似,嫁接后第6天砧穗嫁接体愈合完成。第1天,嫁接口接穗上有愈伤组织细胞产生,同时有少量无机、有机分泌物或晶体;第2天,嫁接口处产生大量愈伤组织细胞,‘香玲’和‘元林’接穗愈伤组织细胞直径分别为17.5~35.0和14.1~33.3μm,‘元林’接穗愈伤细胞数量明显多于‘香玲’;第4天,愈伤细胞延伸分化出明显的愈伤组织,愈伤组织不断分裂;第5天,砧穗愈伤组织相互交叉连接;第6天,接穗和砧木间的维管束已重新连接,嫁接愈合完成。(本文来源于《经济林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王慧琳[4](2019)在《不同温度、枝段部位对文冠果愈伤组织形成的效果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比较北方地区文冠果嫁接的最佳温度范围以及最佳接穗部位,特开展了不同温度、枝段部位对文冠果愈伤组织形成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形成愈伤组织能力按照由高到低顺序枝段部位依次为下部>中部>上部,温度依次为26℃>30℃>22℃>18℃>34℃,因此建议在我国北方地区嫁接文冠果时选择下部枝段作为接穗、温度控制在26~30℃为宜。(本文来源于《防护林科技》期刊2019年07期)
胡珊珊[5](2018)在《半夏疏松愈伤组织形成的关键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半夏叶柄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不同基本培养基、蔗糖浓度、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半夏疏松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确定半夏形成疏松愈伤组织的关键因素;并结合显微结构观察、化学成分定位和组分含量测定等方法,比较半夏疏松愈伤组织与致密愈伤组织的特点,初步阐明半夏疏松愈伤组织形成的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不同浓度组合、不同蔗糖浓度对半夏疏松愈伤组织诱导有不同的影响。用半夏叶柄作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2,4-D1.0 mg·L~(-1)+6-BA 1.5 m g·L~(-1)诱导出的愈伤组织生长情况较好且疏松程度高;以MS+2,4-D1.0 mg·L~(-1)+6-BA 1.5 mg·L~(-1)为诱导培养基,设置不同蔗糖浓度的(0、15、25、30、35 g·L~(-1))单因素试验,筛选出蔗糖浓度为30 g·L~(-1)时,愈伤组织长势较好且疏松程度高;设置不同浓度的6-BA(0.5、1.0、1.5 mg·L~(-1))、2,4-D(1.0、1.5、2.0 mg·L~(-1))的组合试验,筛选出诱导半夏疏松愈伤组织的最佳激素组合,即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1 mg·L~(-1)2,4-D和1 mg·L~(-1) 6-BA。并总结出半夏疏松愈伤组织形成的关键因素为基本培养基(MS)、蔗糖(30 g·L~(-1))、植物生长调节物质(1 mg·L~(-1) 2,4-D+1 mg·L~(-1) 6-BA)。(2)半夏疏松愈伤组织的结构较松散,细胞及胞间间隙较大,细胞壁较薄。致密愈伤组织的化学成分定位显示,其细胞壁及细胞间隙中同时存在着色为绿色的纤维素部分及着色为紫色的果胶和纤维素的混合部分,绿色较深,说明其细胞壁纤维素含量较高;而紫色部分较浅,说明其果胶含量较低,即中胶层中细胞粘结物果胶质很少水解成果胶,细胞间连接紧密。疏松愈伤组织的化学成分定位显示出细胞壁及细胞间隙几乎仅存在着色为紫色的果胶与纤维素的混合部分,颜色较深,说明其果胶含量较高,即中胶层中细胞粘结物果胶质大量水解成果胶,细胞间连接被解除,使其愈伤组织细胞松散;而绿色极少,说明其细胞壁纤维素合成较少,含量甚微,使细胞壁刚性减弱,细胞生长加快。(3)半夏愈伤组织的疏松或致密程度主要与果胶质和纤维素有密切关系。果胶质主要位于细胞间中胶层,是粘结相邻细胞、使组织坚实的重要成分;纤维素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维持植物细胞形态、增强细胞机械强度的物质,因其具有刚性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细胞的生长。(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8-04-01)
张腾,张伟,于振林[6](2017)在《离体培养基诱导型愈伤组织形成的分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离体培养基诱导型愈伤组织是愈伤组织中的一种类型。这类愈伤组织的形成与根的从头再生有着相似的分子机制,在此过程中WOX转录因子家族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些实验同时证明,这类愈伤组织的形成,更类似于植物成熟细胞"转分化"为根原基细胞的过程。(本文来源于《生物学教学》期刊2017年01期)
杨光军,李铁军[7](2016)在《栀子叶片形成愈伤组织的最佳浓度配比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栀子的幼嫩叶片为材料,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方法探究诱导栀子外植体(幼嫩叶片)形成愈伤组织的2,4-D与6-BA的最佳浓度配比,为栀子藏红花素和栀子黄色素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添加2.0 mg/L 2,4-D与1.0 mg/L 6-BA的MS培养基上,25℃和3000 Lx光照强度下,每天照射14 h,培养30 d即可获得100%的诱导率。(本文来源于《实验教学与仪器》期刊2016年12期)
王未祥,高建民,张爱东,张琼琳,王海霞[8](2016)在《沙打旺愈伤组织再分化及植株形成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实验材料的基因型、生理状态、培养条件和操作方法等方面介绍了沙打旺愈伤组织再分化及植株形成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培育能够适应北方高原寒冷气候的、具有优良性状的沙打旺品种提供有益参考。(本文来源于《畜牧与饲料科学》期刊2016年08期)
韦红边[9](2016)在《金铁锁愈伤组织细胞主要色素形成的基本条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组织培养技术在植物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将其用于生产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本研究以珍稀濒危中药材金铁锁(Psammosilene tunicoides W.C.Wu et C.Y.Wu)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对金铁锁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和次生代谢产物色素积累的影响,并对金铁锁色素进行初步分离鉴定。一方面为该珍稀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充分利用提供新的思路,另一方面明确金铁锁愈伤组织细胞色素的主要成分,为实际生产中开发利用天然、安全的植物色素提供新的途径。主要结果与结论如下:1.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不同的消毒组合、不同的培养条件对金铁锁种子的萌发率及不同外植体(茎、叶及芽)对愈伤组织诱导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将种子分别置于75%乙醇中75 s、0.1%高锰酸钾溶液中30 s及0.5%升汞中15 min消毒处理后进行萌发,得到的种子萌发率高,且污染率较其他处理低。芽诱导愈伤组织效果比茎及叶较好,且适宜的激素组合为0.2 mg·L-1 2,4-D和0.5 mg·L-1 6-BA,在此条件下诱导出的白色愈伤组织生长良好,可为进一步诱导积累色素提供充分的实验材料。2.通过比较不同培养条件下金铁锁愈伤组织生物量及色素产量的不同,筛选出利于愈伤组织增殖且色素合成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在基本培养基MS中同时添加1.5mg·L-1 NAA和0.5 mg·L-1 6-BA时色素产量较高,优于单独添加NAA和6-BA的情况。此外,2,4-D处理对色素的积累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IBA对色素的诱导无明显影响,采用1.5 mg·L-1的IAA也可诱导少量色素;MS和White培养基较其他培养基相比色素诱导积累效果更好,其适宜的培养条件为25℃、2000 lx和p H 5.8。3.通过对金铁锁愈伤组织诱导产生的色素进行初步提取鉴定和稳定性分析。在不同的色素提取及分离条件下,其提取分离效果有所不同,结果表明:在30℃时使用2%盐酸-甲醇溶液(溶剂料液比为1:10(g:m L))提取20 h,此条件下的色素提取效果较好。通过纸层析初步鉴定色素成分,层析可分离出2条色带,采用HPLC法进一步鉴定出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为色素主要成分。对色素稳定性进行分析,可知在温度为4~60℃、偏酸及防腐剂存在的条件下色素较稳定;此外,金属离子Cu2+﹑Fe3+和光照等条件均对色素的稳定性有明显的破坏作用,所以金铁锁色素生产加工时应在遮光、少铜和少铁条件下进行。(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6-06-01)
楚宗丽[10](2016)在《小麦胚性愈伤组织形成转录组学分析及相关miRNAs的调控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效可行的组织培养体系是植物转基因研究和应用的前提条件,科研工作者在优化小麦组织培养体系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小麦组织培养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至今小麦组织培养效率依然很低,严重制约了小麦遗传转化研究的进程。小麦胚性愈伤组织形成的分子机制和参与的生物学途径尚不清楚。因此,研究小麦胚性愈伤组织形成的分子机制、建立高效的小麦组织培养体系至关重要。研究表明miRNAs在植物生长发育、逆境胁迫、细胞分化和胚胎形成中起重要调控作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转录组测序和小RNA测序方面的应用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为研究小麦胚性愈伤组织形成的相关基因和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条件。本研究筛选了小麦胚培养条件,以幼胚产生的胚性愈伤组织和成熟胚产生的非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在胚性愈伤组织形成的叁个重要时期分别取样,构建转录组测序文库和小RNA测序文库,利用HiSeq2000测序平台进行测序,筛选了两种类型的愈伤组织之间、同种愈伤组织不同培养时间之间的表达差异基因和表达差异miRNA,分析了差异表达基因和差异表达miRNA(靶基因)的功能、参与调控途径,筛选了胚性愈伤组织形成相关基因和相关microRNA,主要结果如下:1.在供试的小麦品种中,以周麦18幼胚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为76.83%,其次是豫麦202,为54.17%,豫农201次之,为49.18%。而分化率方面,豫农201分化效率较高,花后14d为81.15%。周麦18和豫农202次之,分别为78.08%和46.03%。综合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分化率,以花后14d周麦18幼胚培养效果最好,其次是花后14d豫农201和豫农202。从幼胚胚龄和组培的关系看,花后10-12d幼胚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低,但分化率高,花后18天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率高和分化率都降低,以豫农201为例,10d胚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分化率分别是21.53%和92.06%,12-16d的幼胚胚培养操作容易,诱导能力和分化能力都较理想,而花后18d及以后,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能力减弱。总之适宜的培养时间是花后12-16d,以花后14d为最适胚龄。2.相同品种幼胚和成熟胚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发育表型差异明显,在15d的体外培养过程中,幼胚能够形成胚性愈伤组织,而成熟胚却需要继代培养才能形成胚性愈伤组织。来源于幼胚的胚性愈伤组织可直接分化成簇状不定芽,来源于成熟胚的胚性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容易产生不定根。3.小麦幼胚、成熟胚在培养3d、6d和15d时取样,提取RNA构建6个转录组测序文库,利用HiSeq2000测序平台进行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从6个文库中共获得155,192,839 条高质量 paired-end reads,经 de novo 组装获得 331,201 条平均长度为 1009.69 bp的transcripts和142221条平均长度为657 bp的Unigenes。这些Unigenes通过与NCBI蛋白数据blastx比对,142221条Unigenes中共有59,976条(42.17%)获得注释。其中58,723条(41.29%)Unigenes 比对到 NCBI non-redundant protein(Nr)数据库、29,587 条(20.80%)比对到Pfam数据库、26,529条(18.65%)比对到在Swiss-Prot数据库、34,761条(24.44%)Unigenes被注释到GO分类和11,513条(8.10%)Unigenes被注释到25个COG分类中。4.对幼胚和成熟胚愈伤组织文库在相同培养时间进行基因表达水平比对分析,结果在培养3d、6d和15d叁个时期分别有3181、2085和1468条Unigenes差异表达(log2Ratio(IME/ME)>1或<-1,P<0.01),上调表达Unigenes数分别是1,972、787 和631,随着愈伤组织发育,比对中差异表达Unigenes数减少。差异表达Unigenes的功能分析表明,一些差异表达转录因子、生长素相关基因及响应胁迫相关基因可能参与小麦胚性愈伤组织形成。5.小麦幼胚、成熟胚在培养3d、6d和15d时取样,构建6个小RNA测序文库,利用HiSeq2000测序平台进行测序,在6个文库中产生1678-2435万原始reads,过滤掉接头和小于18nt和大于30nt及低质量序列,每个文库产生750-1311万clean reads及153-635万聚类reads。在小RNA文库中共鉴定到85个已知miRNAs,包括65个有小麦参考基因组的已知miRNAs和13个来源于其他物种这里第一次在小麦中鉴定到的已知miRNAs。鉴定到171个新型miRNAs和41个候选miRNAs。在培养3d、6d和15d叁个时期,幼胚和成熟胚在相同培养时间比对,分别有30、33和18个已知miRNAs差异表达(fold change>2或<0.5,P<0.05),69、67和37个新型miRNAs差异表达。6.qRT-PCR荧光定量验证了一部分miRNAs和靶基因的表达水平,大部分miRNAs的表达水平和高通量测序结果保持一致。荧光定量验证靶基因结果表明,靶基因表达水平和其对应miRNA的测序表达水平呈负相关。我们进一步利用5' RACE试验验证靶基因的剪切位点,结果表明我们预测的miRNA靶基因是可靠的。通过对差异表达miRNA靶基因功能分析表明,这些靶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涉及响应胁迫、新陈代谢、信号转导等功能,一些差异表达miRNA靶基因在分子功能、生物过程方面具有和胚性愈伤形成相关的功能,如miR156、miR164和miR1432等,这些miRNA可能通过调节其靶基因参与小麦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期刊2016-05-01)
愈伤形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红掌‘阿拉巴马’的间接不定芽再生体系为基础,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硝普钠(SNP)对红掌叶片诱导愈伤组织发生、不定芽再生及植株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愈伤诱导培养基中添加SNP可一定程度上影响红掌愈伤组织的发生,其中20μmol/L SNP处理可显着提高愈伤的发生频率和鲜重,当SNP的浓度为80μmol/L时,愈伤的发生频率和鲜重均受到抑制。在不定芽分化培养基中添加SNP对不定芽的分化率没有显着影响,但40μmol/L SNP处理可显着提高不定芽的数量。将植株转接到添加20μmol/L SNP的生根培养基上,不定根的数量显着增加,但SNP处理对不定根的长度没有显着影响。综上,适宜浓度的SNP处理可促进红掌愈伤组织的诱导、不定芽再生和植株生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愈伤形成论文参考文献
[1].吕晓龙,孙洁,王希卓,王彩霞,周新群.甘薯愈伤组织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湖北农业科学.2019
[2].李水根,李秀芬,李记开,朱建军.硝普钠对红掌愈伤形成及植株再生的影响[J].上海农业学报.2019
[3].赵登超,刘丙花,舒秀阁,梁静,李萍萍.早实核桃芽接愈伤形成过程扫描电镜观察[J].经济林研究.2019
[4].王慧琳.不同温度、枝段部位对文冠果愈伤组织形成的效果影响[J].防护林科技.2019
[5].胡珊珊.半夏疏松愈伤组织形成的关键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贵州大学.2018
[6].张腾,张伟,于振林.离体培养基诱导型愈伤组织形成的分子机制[J].生物学教学.2017
[7].杨光军,李铁军.栀子叶片形成愈伤组织的最佳浓度配比探究[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6
[8].王未祥,高建民,张爱东,张琼琳,王海霞.沙打旺愈伤组织再分化及植株形成的研究进展[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6
[9].韦红边.金铁锁愈伤组织细胞主要色素形成的基本条件研究[D].贵州大学.2016
[10].楚宗丽.小麦胚性愈伤组织形成转录组学分析及相关miRNAs的调控机制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