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孢子接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烟草疫霉菌,游动孢子,接种,剑麻
孢子接种论文文献综述
赵艳龙,詹儒林,张燕梅,何衍彪,常金梅[1](2016)在《烟草疫霉菌游动孢子接种剑麻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更准确鉴定剑麻对斑马纹病的抗病性,以不同的培养方法对剑麻斑马纹病病原菌-烟草疫霉菌产孢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并研究了游动孢子接种剑麻斑马纹病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菌丝块-水培法产生孢子囊及游动孢子,速度最快,数量最多,且方法简单,是最佳的培养方法;刺伤-棉花保湿法接种剑麻叶片,操作简单方便,接种成功率高,是利用游动孢子接种剑麻斑马纹病的最好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麻业科学》期刊2016年01期)
姚卓,陈万权,高利,刘太国,刘博[2](2014)在《小麦矮腥黑粉菌冬孢子萌发和室内人工接种方法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矮腥黑穗病是由小麦矮腥黑粉菌(Tilletia controversa Kühn,TCK)引起的我国对外一类检疫性病害。本项研究对其病菌冬孢子的萌发、人工接种方法进行了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参试菌株冬孢子在土壤浸提液培养基上45~50d时达到萌发高峰,冬孢子浓度对萌发率有影响,浓度为(100~105)×104个/mL时萌发率最高。因此,可以选用此浓度作为室内TCK冬孢子萌发研究的适宜浓度。在室内进行TCK冬孢子的人工接种方法的研究表明,冬孢子在培养基上萌发后,将麦种放在培养皿盖中的湿滤纸上,置于5℃的培养箱中培养,直到苗长到3~5cm,然后将麦苗种植到直径为24cm的塑料盆中,在白天30℃,夜晚18℃的生长箱中培养至植株成熟,可获得7%左右的发病植株。(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期刊2014年03期)
陈健文,沈万宽,杨湛端,陈仲华,刘睿[3](2013)在《正负交配型担孢子接种法鉴定重要甘蔗品种(系)对黑穗病的抗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正负交配型担孢子菌株组成的混合菌液作为接种体,对30个重要甘蔗品种(系)进行浸泡接种,鉴定其对黑穗病的抗性。结果表明,抗性水平为高抗(HR)的材料有CP84-1198、CP89-2143等9份;抗性水平为抗(R)的材料有粤糖99-66、粤糖06-581和Q190;抗性水平为中抗(MR)的有HoCP93-746、ROC22和ROC24;CP63-588、ROC25和NCo310这3份材料表现为中感(MS);CP72-1210和F134等9份材料表现为感(S),而CP85-384、HoCP95-988和粤糖63-237则高感(HS)黑穗病。此外,还初步推断广东省湛江遂溪蔗区存在不同于台湾报导的小种1、2和3的甘蔗黑粉菌生理小种。(本文来源于《甘蔗糖业》期刊2013年01期)
黄少康,吴丽丽,荆战星,黄奕诚[4](2011)在《不同饲料对接种东方蜜蜂微孢子虫意蜂工蜂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不同饲料对微孢子虫感染工蜂的影响,给每只意蜂工蜂接种4400个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孢子,再分别饲喂50%蔗糖浆(W/V)、含5%蛋清的50%蔗糖浆(W/V),及花粉与50%蔗糖浆等重混合物(1:1)。在30℃,70%±15%RH的黑暗环境中饲养12天后,结果显示:饲喂叁种饲料的接种工蜂存活率和微孢子虫感染率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饲喂蛋清糖浆和花粉糖浆的两组工蜂,严重感染的工蜂比例、中肠蛋白浓度、酪蛋白酶活性,均极显着高于饲喂糖浆组(P<0.01),且中肠蛋白浓度与酪蛋白酶活性之间成正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国蜂业》期刊2011年Z1期)
魏峰,许越,张西臣,蔡亚男[5](2010)在《利用单孢子囊接种技术建立鸡柔嫩艾美耳球虫克隆》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显微操作从柔嫩艾美耳球虫长春株、河北株、山东株(由单卵囊接种建立)挑选出单孢子囊接种于雏鸡,接种成功率为17.8%。传代后提取DNA,用7条随机引物PCR扩增,鉴别RAPD图谱及特异条带,结果获得柔嫩艾美耳球虫长春株2个克隆、河北株2个克隆、山东株1个克隆。(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学报》期刊2010年12期)
李江红,王海,庄建斌,郑志阳,梁勤[6](2010)在《蜜蜂对接种球囊菌孢子幼虫清除行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白垩病抗性蜜蜂蜂群对接种蜜蜂球囊菌孢子幼虫的清除行为。利用微量移液器对未患白垩病的意大利蜜蜂、患白垩病的意大利蜜蜂以及从未报道患病的中华蜜蜂的二日龄幼虫接种蜜蜂球囊菌孢子的水溶液,观察计算患病与否蜂群对接种幼虫的清除能力的差异。结果显示,未患病的意大利蜜蜂和中华蜜蜂对接种蜜蜂幼虫分别有65%和60%的清除率,而患病意大利蜜蜂则只有约22%的清除率。抗性蜂群对接种幼虫的清除主要发生在接种后的2~3天内和化蛹后,而患病蜂群在幼虫期则基本没有清除,只在蛹期有少量的清除。该结果说明,对染病幼虫的及时清除行为是蜜蜂抗白垩病的重要机制。(本文来源于《中国蜂业》期刊2010年12期)
党海滨,蔡建平,覃宗华,于叁科,叶秀华[7](2006)在《鸡胚接种E.tenella、E.acervulina和E.maxima孢子化卵囊的免疫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鸡胚接种免疫技术是一种适合于大规模免疫接种预防、可激发早期免疫力并确保剂量准确、能完全自动化的鸡病免疫预防技术。本研究以一定剂量的Eimeria tenella、E.acenmlina和E.maxima的混合孢子化卵囊经羊膜腔接种18日龄岭南黄商品代鸡胚,出雏后在无球虫环境中笼养,饲以为添加任何抗球虫药物和抗菌药物添加剂的全价雏鸡饲料,自由饮水和采食.自出雏后第二天起至10日龄,每天分别收集粪便, 以常规饱和盐水漂浮法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检查卵囊球虫卵囊派出动态。与14日龄时,分别用E.tenella、E- acervulina和E.maxima口的孢子化卵囊进行攻虫感染,以相对卵囊产量(ROP)、相对增重率(RWG)和饲料转化率(FCR)评价18日龄胚接种混合卵囊后对各虫种的免疫保护力。对出雏后2~10天间雏鸡捧出粪便中卵囊计数的检查结果表明,E.acervulina、E.tenella和E.maxima卵囊的最早排出时问分别为4、6、6日龄,卵囊排出动态与出雏当日经口灌服接种卵囊的对照组完全一致,提示在胚胎发育后期接种鸡球虫卵囊仍然是在出雏后才开始建立感染的。攻虫后各免疫接种组的RWG由攻虫对照组的30.56%~52.08%提高到78.47%~86.11%,FCR由攻虫对照的3.91~4.84分别提高到2.47~2.88,而ROP则分别降至6.6%~26.2%。结果表明,以一定剂量的E.tenella、E.acervldina和E.mamma孢子化卵囊经羊膜腔混合接种18日龄鸡胚,可诱导产生对出雏后攻虫感染的良好免疫保护力。比较混合接种上述3中卵囊和接种单虫种卵囊的RWG、 FCR和ROP,可以发现,混合接种卵囊组的免疫保护效果稍优于单虫种卵囊接种组。(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6-08-01)
吕雪莲,刘晓明[8](2006)在《皮内与腹腔接种不同来源菌株对实验性小鼠孢子丝菌病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将不同来源的申克孢子丝菌菌株接种于免疫抑制处理后的小鼠皮内及腹腔,造成其实验性感染,观察其感染情况,研究不同菌株及不同接种途径对小鼠孢子丝菌病的影响。方法分别在小鼠皮内和腹腔注射孢子丝菌菌悬液0.1ml,约含1×107个孢子,观察3周。观察结束时处死小鼠取其血、脑、肺、肝、脾、肾、肠系膜、睾丸、腹膜进行真菌培养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皮内和腹腔接种不同来源菌株的小鼠各器官感染率各不相同。播散株皮内接种组、固定株腹腔接种组、播散株腹腔接种组的各器官平均感染率分别为16.05%、18.89%、58.73%。播散株腹腔接种组与其他二组之间差异均有显着性,脾和睾丸是最易受累的器官。结论不同来源菌株可能毒力不同,播散型菌株具有更强的侵袭性。脾脏可能在宿主抗孢子丝菌感染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真菌学杂志》期刊2006年01期)
吕雪莲,刘晓明[9](2005)在《不同菌株不同接种途径对实验性小鼠孢子丝菌病感染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采用动物实验的方法,将不同菌株来源的孢子丝菌直接接种于小鼠皮内及腹腔,造成实验性感染,利用真菌培养和组织病理的检测方法,观察不同菌株不同接种途径小鼠的感染情况,研究不同菌株对机体致病力的差异及对机体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用血球计数板配制菌悬液,调整菌液浓度为1×108个孢子/ml菌悬液。取30只小鼠,随机分为固定株腹腔接种组、播散株皮内接种组和播散株腹腔接种组。皮内接种组小鼠在腹部皮肤皮内注射孢子丝菌菌悬液0.1ml,约含1×107个孢子, 腹腔接种组小鼠腹腔注射菌悬液0.1ml。观察时间为3周。疗程结束时所有小鼠处死后取血、脑、肺、肝、脾、肾、肠系膜、睾丸、腹膜分别做真菌常规培养和组织病理。真菌培养2周观察结果。结果不同菌株不同接种途径的小鼠感染率各不相同。播散株皮内接种组、固定株腹腔接种组、播散株腹腔接种组的各器官平均感染率分别为16.05%、18.89%、58.73%。播散株腹腔接种组与播散株皮内接种组、固定株腹腔接种组之间均有显着性差异。脾和睾丸是最易受累的器官。结论从播散型孢子丝菌病病人分离的菌株造成的感染比从固定型孢子丝菌病病人分离的菌株造成的感染更广泛,播散型菌株具有更强的侵袭性,提示菌株不同可能毒力不同。脾脏和睾丸是小鼠孢子丝菌系统感染时最易受累的器官,提示脾脏可能在宿主抗微生物感染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2005全国首届深部真菌感染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5-03-01)
杨琼,吴福泉,唐翠明,罗国庆[10](2004)在《甜菜夜蛾微孢子虫人工接种家蚕试验初报》一文中研究指出调查了从甜菜夜蛾幼虫分离的一种微孢子虫对3种原蚕品种和1个四元杂交种的实验室感染情况,结果表明这种微孢子虫对家蚕具有感染力,且不同品种间的感染率存在差异,说明可以利用家蚕作为替代宿主繁殖该种微孢子虫。(本文来源于《广东蚕业》期刊2004年03期)
孢子接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小麦矮腥黑穗病是由小麦矮腥黑粉菌(Tilletia controversa Kühn,TCK)引起的我国对外一类检疫性病害。本项研究对其病菌冬孢子的萌发、人工接种方法进行了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参试菌株冬孢子在土壤浸提液培养基上45~50d时达到萌发高峰,冬孢子浓度对萌发率有影响,浓度为(100~105)×104个/mL时萌发率最高。因此,可以选用此浓度作为室内TCK冬孢子萌发研究的适宜浓度。在室内进行TCK冬孢子的人工接种方法的研究表明,冬孢子在培养基上萌发后,将麦种放在培养皿盖中的湿滤纸上,置于5℃的培养箱中培养,直到苗长到3~5cm,然后将麦苗种植到直径为24cm的塑料盆中,在白天30℃,夜晚18℃的生长箱中培养至植株成熟,可获得7%左右的发病植株。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孢子接种论文参考文献
[1].赵艳龙,詹儒林,张燕梅,何衍彪,常金梅.烟草疫霉菌游动孢子接种剑麻方法研究[J].中国麻业科学.2016
[2].姚卓,陈万权,高利,刘太国,刘博.小麦矮腥黑粉菌冬孢子萌发和室内人工接种方法的探索[J].植物保护.2014
[3].陈健文,沈万宽,杨湛端,陈仲华,刘睿.正负交配型担孢子接种法鉴定重要甘蔗品种(系)对黑穗病的抗性[J].甘蔗糖业.2013
[4].黄少康,吴丽丽,荆战星,黄奕诚.不同饲料对接种东方蜜蜂微孢子虫意蜂工蜂的影响[J].中国蜂业.2011
[5].魏峰,许越,张西臣,蔡亚男.利用单孢子囊接种技术建立鸡柔嫩艾美耳球虫克隆[J].中国兽医学报.2010
[6].李江红,王海,庄建斌,郑志阳,梁勤.蜜蜂对接种球囊菌孢子幼虫清除行为的研究[J].中国蜂业.2010
[7].党海滨,蔡建平,覃宗华,于叁科,叶秀华.鸡胚接种E.tenella、E.acervulina和E.maxima孢子化卵囊的免疫研究[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06
[8].吕雪莲,刘晓明.皮内与腹腔接种不同来源菌株对实验性小鼠孢子丝菌病的影响[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6
[9].吕雪莲,刘晓明.不同菌株不同接种途径对实验性小鼠孢子丝菌病感染的影响[C].2005全国首届深部真菌感染学术会议论文集.2005
[10].杨琼,吴福泉,唐翠明,罗国庆.甜菜夜蛾微孢子虫人工接种家蚕试验初报[J].广东蚕业.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