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四诊论文-张祥伟

中医四诊论文-张祥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医四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临证四诊,医案,心法,张建文

中医四诊论文文献综述

张祥伟[1](2019)在《张建文老中医临证四诊阐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1例临床典型案例的诊断分析,对张建文临床四诊运用心法进行言简意赅的总结。(本文来源于《中国民间疗法》期刊2019年20期)

胡海波,郑志永,徐谦[2](2019)在《中医四诊仪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围手术期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中医四诊仪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围手术期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分析处理,为患者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化依据,为中医药干预术后患者康复治疗有一定作用。方法以2018年8月-2019年1月在山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进行检查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围手术期患者,采用中医四诊仪(上海道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研制,型号DS01-A)对所有患者进行中医分型。结果中医四诊仪测出的结果与临床中医辨证分型密切相关。结论应用中医四诊仪对患者辩证分型,其结果更加客观化,并为临床医师起了一定的参考作用,为中医药干预术后患者康复治疗有一定作用。(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9年19期)

邢金山,王立森,孙逊,宋燕,李艳芳[3](2019)在《原发性肝癌中医四诊辨证诊疗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原发性肝癌中医辨证分型各异,其病因病机以本虚标实为主,脾虚为本,气滞、血瘀、湿热和毒邪为标。本研究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中医四诊辨证诊疗,以改善原发性肝癌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方法选取莱州市中医医院2017-01-01-2017-08-31有明确病理诊断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性别、年龄和肿瘤大小组间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根据中医四诊将其辨为肝郁脾虚型、肝热血瘀型、肝胆湿热型、脾虚湿困型和肝肾阴虚型,并分别给予逍遥散合四君子汤、龙胆泻肝汤、茵陈蒿汤、六君子汤和一贯煎等方药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实体瘤大小、肝功能、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中医治疗有效率为89.3%,高于对照组的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53,P<0.01;中医证候总积分分别为(7.25±2.20)和(10.85±2.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5,P<0.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分别为(74.45±14.28)和(95.23±24.45)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83,P<0.001;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分别为(60.23±11.55)和(70.12±9.88)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43,P=0.001;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为(86.45±6.04)分,对照组为(76.88±9.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29,P<0.001。观察组疼痛和发热症状3例,白细胞降低4例,对照组分别为6和7例,均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原发性肝癌通过中医四诊辨证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化指标,且安全可靠。(本文来源于《社区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8期)

贾新红[4](2019)在《搭载“中医云脑”的智能四诊仪,开启中医数据智能服务新纪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中医治未病、中医健康管理、中医临床科研,打造基于中医数据的高端智能的应用平台,提高中医药健康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方法基于历代名医名家30万+古今医案及3000+历代名医经验,通过使用针对中医数据特点设计的智能算法,对不同类型的中医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学习,构建出不同应用的中医数据智能模型(即中医云脑),为中医四诊仪提供强大的技术引擎,支撑多类人群中医健康管理服务的高效开展。结果搭载中医云脑、具有强大计算功能的智能四诊仪,在客观采集和精准分析中医四诊数据的基础上,可四诊合参实现亚健康、慢病、妇幼、常见病、多发病等多类人群的中医健康状态辨识服务,并可精准提供个性化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方案;同时也可为中医科研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为名老中医学术传承提供创新思路方法。结论搭载"中医云脑"的智能四诊仪,可实现中医数据的客观化采集和精准化分析,是开展中医健康服务的智能化工具。(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第十叁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9-08-17)

邓文祥,李静,姚中华,吴华英,毛一之[5](2019)在《证素辨证学与中医四诊客观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朱文锋教授的证素辨证学与中医四诊客观化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近年来证素辨证与中医四诊客观化研究的现状,发现了中医四诊设备的顶层设计缺少整体观念、缺乏数字化的中医诊断学理论指导、辨证论治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并探讨了从四诊角度对证素辨证学的证候数据库进行分类;证素辨证学的理论与中医四诊客观化研究进行结合,能促进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为中医四诊设备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第十叁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9-08-17)

张萍,高碧珍[6](2019)在《基于中医四诊角度浅谈治病求本》一文中研究指出"治病求本"是中医治则理论体系中最高层次的治疗原则。"本"即疾病的本质。"治病求本,本于阴阳,"以此来看阴阳失调是一切疾病的本质问题,而历代医家对"本"的理解不尽相同,本文基于中医四诊角度浅谈治病求本,本于阴阳的相关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第十叁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9-08-17)

李军,王庆学,杨蕊菊,葛玉红,刘杨[7](2019)在《中医四诊实训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形成性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评价,通过"教的反思"和"学的反馈"评价学习效果并不断改进,强调评价中的多种因素是相互作用的。文章通过不断摸索教学方法的改革,构建出中医四诊实训的评价考核模式,以期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公平客观的评价,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本文来源于《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姜坤[8](2019)在《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各阶段中医四诊信息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课题在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理论的指导下,从证候的动态时空属性出发,采用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一线专家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并整理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四个临床阶段的中医四诊信息和实验室理化指标数据,总结并验证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四个临床阶段的证候要素、证候特征以及证候内在的组合规律,从而进一步判定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四个临床阶段中医证候与实验室理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和特异性,规范并指导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客观化诊断标准在临床中的应用。资料与方法:本研究运用《冠心病合并病证候要素、证候特征及证候病机演变规律临床专家调查问卷(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部分)》,收集、筛选并整理了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四个临床阶段的中医四诊信息和实验室理化检查指标,建立了全国六大区共51家医院1504份合格调查问卷的叁维结构化关联数据库。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四个临床阶段的中医四诊信息进行因子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以总结并验证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四个临床阶段的主要证候要素、证候特征以及证候内在的组合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四个临床阶段的实验室理化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从而判定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各阶段中医证候与实验室理化指标间的相关性和特异性。结果:1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调查问卷中相关四诊信息的数据进行筛选,按疾病临床阶段筛选出频率最高与最低的变量。(1)前心衰阶段出现频率最高的症状体征变量为劳累后气短(73.47%),最低为气短伴胸部窒闷,甚则夜半憋醒(20.28%);舌象脉象变量最高为苔色白(76.46%),最低为苔质薄(20.48%);(2)前临床阶段出现频率最高的症状体征变量为自觉腹部胀满,查外形无胀满之症(63.03%),最低为五心烦热(20.00%);舌象脉象变量最高为舌形胖大(53.99%),最低为脉滑(20.08%);(3)临床阶段出现频率最高的症状体征变量为下肢浮肿(80.52%),最低为掣痛(20.08%);舌象脉象变量最高为瘀斑(49.87%),最低为脉代(20.01%);(4)终末阶段出现频率最高的症状体征变量为全身浮肿(82.65%),最低为大便溏薄(20.68%);舌象脉象变量最高为舌色暗(63.70%),最低为脉促(20.81%)。2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调查问卷中相关实验室理化指标的数据进行筛选,按疾病临床阶段筛选出各项检查频率最高的变量。(1)前心衰阶段:心电图无异常(37.68%)、心影增大(31.65%)、左房大(29.39%)、平板最大氧耗量>20ml/(min·kg)(63.06%)、心脏指数≥2.5(30.04%)、心室容量正常(80.59%)、白细胞正常(86.26%)、酸碱度7.35-7.45(86.09%)、BNP<100 pg/ml(71.08%);(2)前临床阶段:ST-T改变(30.26%)、心影增大(30.25%)、左房大(15.89%)、平板最大氧耗量16-20 ml/(min·kg)(58.74%)、心脏指数≥2.5(24.92%)、左室射血分数降低(59.76%)、白细胞正常(74.09%)、SB 21.3-24.8(74.53%)、BNP 100-400 pg/ml(55.96%);(3)临床阶段:ST-T改变(30.55%)、心影增大(20.57%)、EF值<50%(24.98%)、平板最大氧耗量10-15 ml/(min·kg)(59.10%)、心脏指数<2.5(22.71%)、左室射血分数降低(86.44%)、电解质紊乱(69.84%)、酸碱度<7.35、BNP 100-400 pg/ml(47.88%);(4)终末阶段:ST-T改变(26.20%)、心影增大(15.89%)、EF值<50%(17.21%)、平板最大氧耗量<10 ml/(min·kg)(54.15%)、左室大(23.85%)、左室射血分数降低(83.70%)、电解质紊乱(63.23%)、AB<SB(62.74%)、BNP≥400 pg/ml(79.35%)。3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归纳总结出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四个临床阶段的证候要素:前心衰阶段病位证素主要涉及心、脾,病性证素主要为气虚、气逆、气滞等;前临床阶段病位证素主要涉及心、肝、脾,病性证素主要为气虚、阳虚、血瘀、痰饮等;临床阶段病位证素主要涉及心、肾,病性证素主要为阳虚、气虚、血瘀等;终末阶段病位证素主要涉及心、脾、肾,病性证素主要为阳虚、痰饮、阳脱等。4通过因子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总结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四个临床阶段十叁个证型的证候特征和证候内在的组合规律。前心衰阶段:(1)心脾两虚证与劳累后气短(OR=1.719)、心悸(部位心中)(OR=1.566)、乏力(OR=1.438)呈正相关,与下肢浮肿(OR=0.688)、水液停留胃肠(OR=0.734)、水液停留四肢肌表(OR=0.022)呈负相关;(2)气虚冲逆证与如有气自胁肋逆于心(OR=1.540)、劳累后气短(OR=1.521)、心悸(部位胃脘)(OR=1.349)呈正相关,与心悸伴随心烦(OR=0.841)、胸中烦闷郁结如满(OR=0.760)、胸部喜按(OR=0.659)、胸部喜温(OR=0.857)、胸闷如窒或憋闷疼痛(OR=0.544)、气短伴胸部窒闷甚则夜半憋醒(OR=0.551)、面色晦暗无华(OR=0.685)呈负相关;前临床阶段:(1)气阴两虚证与五心烦热(OR=3.440)、心悸伴随怵惕不安(OR=1.772)、心悸伴随怔忡不眠(OR=1.556)、心悸伴随心烦(OR=1.442)、气短伴胸部窒闷甚则夜半憋醒(OR=1.436)呈正相关;与胸闷如窒或憋闷疼痛(OR=0.528)、心悸伴随心下空虚(OR=0.468)、呼吸体位倚息不能卧(半卧位)(OR=0.424)呈负相关;(2)气虚血瘀证与胸部刺痛(OR=5.098)、乏力(OR=3.967)、心悸(部位心中)(OR=1.812)呈正相关;与心悸(部位虚里)(OR=0.294)呈负相关;(3)肝脾不调证与得食则满(OR=3.030)、胁胀(OR=2.148)、自觉腹部胀满查外形无胀满之症(OR=1.452)呈正相关;与自觉有气自少腹上冲(OR=0.943)、如有气自胁肋逆于心(OR=0.911)呈负相关;(4)湿阻气结证与心悸伴随心下痞满(OR=1.832)、颈脉贲起张急与虚里跳动相应(OR=1.720)、水液停留胁下(OR=1.408)呈正相关;(5)(肾)阳虚饮停证与腰膝酸软(OR=2.133)、肢体困重(OR=1.389)、畏寒(OR=1.619)、下肢浮肿(OR=1.910)、手足不温(OR=1.596)呈正相关;与不易入睡(OR=0.745)、睡眠易醒,醒后难以入睡(OR=0.983)、多梦(OR=0.521)、心悸伴随以手护胸喜按(OR=0.731)、口唇色淡(OR=O.527)、乏力(OR=0.634)、少寐伴惊悸(OR=0.821)、胸部喜按(OR=0.507)呈负相关;临床阶段:(1)宗气虚乏证与乏力(OR=11.981)、神疲(OR=2.214)、呼吸喘息急迫(OR=1.149)、气短伴胸部窒闷,甚则夜半憋醒(OR=1.569)、心悸伴随怵惕不安(OR=1.351)呈正相关;与大汗(OR=0.715)、胸背彻痛剧烈,面灰肢冷(OR=0.738)、胸闷如窒或憋闷疼痛(OR=0.734)、自觉腹部胀满,查外形无胀满之症(OR=0.54)、胸中烦闷郁结如满(OR=0.546)、口唇青灰(OR=0.906)、气短息微(OR=0.51)、胁胀(OR=0.786)呈负相关;(2)停饮阻络证与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甚则动摇有声(OR=1.761)、心下痞满,按之坚硬(OR=1.603)、水液停留四肢肌表(OR=1.523)、胁肋作痛,如有针刺(OR=1.392)呈正相关;与如有气自胁肋逆于心(OR=0.684)、自觉有气自少腹上冲(OR=0.631)呈负相关;(3)肾虚水泛证与眼睑浮肿(OR=2.323)、腰膝酸软(OR=2.062)、颜面浮肿(OR=1.75)呈正相关;与面色苍白(OR=0.883)、得食则满(OR=0.411)、小便量少甚或无尿(OR=0.583)呈负相关;(4)寒饮阻络证与水液停留四肢肌表(OR=2.091)、胸部掣痛(OR=2.195)、胸部喜温(OR=1.722)、心悸(部位虚里)(OR=1.672)、胸部喜按(OR=1.543)、胁肋作痛,如有针刺(OR=2.187)、畏寒(OR=1.365)呈正相关;与心悸(部位心中)(OR=0.639)、五心烦热(OR=0.477)、咳嗽夜重昼轻,咳痰白稀量多(OR=0.489)呈负相关;终末阶段:(1)喘脱亡阳证与咳嗽频繁、咳粉红色泡沫样痰(OR=1.982)、全身浮肿(OR=1.596)、大汗淋漓,如珠如油(OR=1.474)、昏睡(OR=1.360)呈正相关;与心悸伴随小便不利(OR=0.637)呈负相关;(2)水气凌心(射肺)证与气短伴胸部窒闷,甚则夜半憋醒(OR=4.231)、心悸伴随心下痞满(OR=2.109)、全身浮肿(OR=1.845)、心悸伴随心烦(OR=1.732)呈正相关;与胁肋隐痛(OR=0.853)、胁胀(OR=0.652)、手足不温(OR=0.634)、淡漠(OR=0.472)呈负相关。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判定了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四个临床阶段十叁个证型与实验室理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前心衰阶段:(1)心脾两虚证与心室容量升高(OR=5.168)、平板运动耗氧量10—15ml/(min·kg)(OR=2.737)、肺血管分支增粗(OR=2.314)、心胸比例增大(OR=1.909)、心电图无异常(OR=1.718)呈正相关;与SatO_2<90%(OR=0.101)呈负相关:(2)气虚冲逆证与SatO_2<90%(OR=9.893)呈正相关;与心电图无异常(OR=0.582)、心胸比例增大(OR=0.524)、肺血管分支增粗(OR=0.432)、平板运动耗氧量10-15ml/(min·kg)(OR=0.365)、心室容量升高(OR=0.193)呈负相关;前临床阶段:(1)气阴两虚证与E/A<1(OR=2.236)呈正相关;与右心增大(OR=0.381)、肘静脉压超过1.4kPa(OR=0.269)、心室容量正常(OR=0.15)、心室容量升高(OR=0.139)呈负相关;(2)气虚血瘀证与PO_230-60(OR=5.781)、上腔静脉增宽(OR=2.959)呈正相关;与重压肝脏0.5~1分钟后上升0.1~0.2kPa以上(OR=0.017)呈负相关;(3)肝脾不调证与重压肝脏0.5~1分钟后上升0.1~0.2kPa(OR=47.406)、白细胞降低(OR=35.783)、平板运动耗氧量>20ml/(min·kg)(OR=8.873)呈正相关;与心室容量降低(OR=0.233)、TCO_2>32(OR=0.058)、BE<-3(OR=0.018)呈负相关;(4)湿阻气结证与室壁瘤(OR=4.46)呈正相关;与窦性心动过速(OR=0.614)、白细胞降低(OR=0.393)、心室容量升高(OR=0.313)、平板运动耗氧量>20ml/(min·kg)(OR=0.196);SB<21.3(OR=0.023)呈负相关;(5)(肾)阳虚饮停证与右心增大(OR=1.945)、心脏指数<2.5(OR=1.662)、右房大(OR=1.422)呈正相关;与中性粒细胞降低(OR=0.046)呈负相关;临床阶段:(1)宗气虚乏证与全心扩大(OR=1.969)、SatO_2<90%(OR=1.106)呈正相关;与左室高电压(OR=0.482)、E/A<1(OR=0.403)呈负相关;(2)停饮阻络证与胸水(OR=2.073)呈正相关;与SatO_2<90%(OR=0.803)、全心扩大(OR=0.522)、EF值<50%(OR=0.369)呈负相关;(3)肾虚水泛证与E/A<1(OR=2.118)呈正相关;与心胸比例增大(OR=0.589)、心脏指数<2.5(OR=0.333)、SatO_2<90%(OR=0.186)呈负相关;(4)寒饮阻络证与肺叶间淋巴管扩张(OR=2.422)、上腔静脉增宽(OR=1.687)、ST-T改变(OR=1.619)呈正相关;与心室容量正常(OR=0.535)呈负相关;终末阶段:(1)喘脱亡阳证与电解质紊乱(OR=32.88)、平板运动耗氧量<10ml/(min·kg)(OR=188.891)、室壁运动局部矛盾运动(OR=8.582)、PO_2<30(OR=1.039)、室壁运动增强(OR=1.015)呈正相关;与BNP>400 pg/ml(OR=0.218)、胸水(OR=0.055)呈负相关;(2)水气凌心(射肺)证与胸水(OR=18.216)、BNP>400 pg/ml(OR=4.577)呈正相关;与室壁运动增强(OR=0.126)、室壁运动局部矛盾运动(OR=0.117)、PO_2<30(OR=0.056)、电解质紊乱(OR=0.03)、平板运动耗氧量<10ml/(min·kg)(OR=0.005)呈负相关。结论:1.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可以有效发掘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四个临床阶段主要的证候要素、证候特征,并验证了前期研究关于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可分为四个阶段十叁个证候的结论,同时也揭示了本病的病性证素主要为阳虚、气虚、血瘀、痰饮等,主要病位证素在心、脾,涉及肝、肾、肺等。2.通过因子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可以分析梳理出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四个阶段各证型临床常见的主症、次症以及舌象、脉象,并建立了症状体征与各中医证候间的回归模型,通过上述方法可以明确主症与证候间的相关性。从方法学的角度证实了因子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是研究中医证候学的有效途径。3.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了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四个临床阶段各证型与实验室理化指标相关性的回归模型,从而判定各证型所对应的特异性诊断指标,证实中医证候的变化与实验室理化指标之间存在相关性和特异性。(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6-01)

边培铭[9](2019)在《谈中医“四诊法”在兼职辅导员班级管理中的新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兼职辅导员成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双重身份和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兼职辅导员教育管理的难度和压力增大。本文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会,借鉴中医"四诊法",从兼职辅导员的工作劣势和"望、闻、问、切"四种方法在兼职辅导员班级管理中的新运用,进行了探讨分析。(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9年11期)

陈婵,张鹏,王娟,张晶,郭淑贞[10](2019)在《射血分数保留和射血分数减低心力衰竭中医四诊及证候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和射血分数减低心力衰竭(HFrEF)的中医四诊和证候分布特征。方法依据心力衰竭病人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HFpEF组和HFrEF组,对两组病人基本信息、中医四诊和证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HFpEF组女性、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和脑血管意外者较多,常见心功能Ⅱ级和Ⅲ级,HFrEF组男性、扩张性心脏病病人显着增多,常见心功能Ⅲ级和Ⅳ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慢性心力衰竭临床常见39项四诊条目,HFpEF组易出现晕眩、口唇青紫、胸闷、胸痛、口淡和夜尿频多,HFrEF组易出现呼吸困难、畏寒、自汗、盗汗、喘息、腹胀、手足不温、浮肿、齿痕舌、沉迟脉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本研究出现10种证候、7种证型,气虚证、血瘀证、水停证、痰浊证、阴虚证和阳虚证为心力衰竭常见证候;二证型、叁证型和四证型为主要证型,HFpEF组易出现单证型,HFrEF组则较易出现血瘀证、水停证、痰浊证、阳虚证和湿证及五证型、六证型、七证型,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HFpEF组病人处于心力衰竭初期、中期阶段,与心、气、瘀关系较为密切,常见心气不足、气虚血瘀等证;HFrEF组病人处于心力衰竭病程终末期(较为严重阶段),该病程与心、脾、肾、血、水、痰、阳关系更为密切,易出现因虚致瘀、气损及阳、水湿不利、痰湿内阻等证。(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中医四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中医四诊仪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围手术期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分析处理,为患者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化依据,为中医药干预术后患者康复治疗有一定作用。方法以2018年8月-2019年1月在山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进行检查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围手术期患者,采用中医四诊仪(上海道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研制,型号DS01-A)对所有患者进行中医分型。结果中医四诊仪测出的结果与临床中医辨证分型密切相关。结论应用中医四诊仪对患者辩证分型,其结果更加客观化,并为临床医师起了一定的参考作用,为中医药干预术后患者康复治疗有一定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医四诊论文参考文献

[1].张祥伟.张建文老中医临证四诊阐微[J].中国民间疗法.2019

[2].胡海波,郑志永,徐谦.中医四诊仪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围手术期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J].人人健康.2019

[3].邢金山,王立森,孙逊,宋燕,李艳芳.原发性肝癌中医四诊辨证诊疗临床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19

[4].贾新红.搭载“中医云脑”的智能四诊仪,开启中医数据智能服务新纪元[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第十叁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

[5].邓文祥,李静,姚中华,吴华英,毛一之.证素辨证学与中医四诊客观化[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第十叁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

[6].张萍,高碧珍.基于中医四诊角度浅谈治病求本[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第十叁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

[7].李军,王庆学,杨蕊菊,葛玉红,刘杨.中医四诊实训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9

[8].姜坤.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各阶段中医四诊信息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9

[9].边培铭.谈中医“四诊法”在兼职辅导员班级管理中的新运用[J].才智.2019

[10].陈婵,张鹏,王娟,张晶,郭淑贞.射血分数保留和射血分数减低心力衰竭中医四诊及证候特征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

标签:;  ;  ;  ;  

中医四诊论文-张祥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