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高分子梯度材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MOOCs,梯度式,高分子材料,实验改革
高分子梯度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陈韶云,刘奔,张行颖,石红,陈芳[1](2018)在《MOOCs背景下梯度式实践教学在高分子材料工程实验中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分子材料工程实验课程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但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仍存在许多问题,互联网时代迅速崛起的新兴教学模式MOOCs受到越来越多教学研究者的关注。在此背景下,将慕课引入到高分子材料工程实验中,引导学生通过线上课程学习夯实理论基础,同时以梯度式实践教学模式为主要教学手段,结合实验仪器实操,实现线上学习与线下实操的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在一定条件下,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时间、空间限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利用学习时间,增加师生线上互评机制,进一步促进教学效果的改善和教学改革的推进。(本文来源于《高分子通报》期刊2018年10期)
胡成龙,陈韶云,张远方,刘学清,刘继延[2](2016)在《梯度式实践教学模式在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实验改革中的实施和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梯度式实践教学模式基于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是一种以课程理论联系实验仪器设备为基础,学生通过学习仪器设备、设计实验方案等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综合思考能力的一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探讨了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实验课程中实施梯度式实践教学模式的途径及策略,主要通过课程理论联系实验仪器设备、学生设计实验的方式,激发学生去思考探索和实际上机操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实现知识与兴趣的结合。(本文来源于《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田雪涛,王雪,文梦娟,张平,秦颖玺[3](2015)在《梯度高分子材料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梯度高分子材料因其独特的结构、特殊的功能和潜在的应用价值,受到材料领域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围绕高分子梯度材料的分类、制备方法和表征手段等展开调研,综述了共聚物型、填充复合型、共混型、互穿网络型等高分子梯度材料的种类,以及单体反应活性差异法、溶胀法、温度梯度场法、溶解扩散法、熔融挤出法、组分用量调控法、光场梯度法等制备方法,并对其表征方法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梯度高分子材料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5年S2期)
蒋姗,丁永红,俞强[4](2015)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梯度式专业实验体系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常州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中传统专业实验体系存在的不足,提出了"2+7+2"梯度式专业实验体系,即在2周实验仪器操作实训的基础上,进行7周加工与合成综合实训,然后再进行2周工程能力综合实训。该实验体系的叁项内容在难度和实践强度上层层推进,呈梯度式分布。从体系实施后学生在后续生产实习及毕业论文阶段的表现来看,新的专业实验体系效果良好,不仅强化了学生对本专业主要知识的系统了解,并且使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意识都明显提高。(本文来源于《高分子通报》期刊2015年02期)
谭乃迪,范喜武,张延林[5](2011)在《共混型高分子梯度材料在水面上的形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烷基聚噻吩(PAT-6)和聚醋酸乙烯酯(PVAc)共混液为原料通过浇注和注射方式分别在水面和空气中干燥成型,考察成型样品断面组成结构变化。(本文来源于《天津化工》期刊2011年06期)
王源升[6](2010)在《高分子梯度材料设计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梯度材料的设计和制备是高分子材料高次结构一性能关系研究领域较为活跃的主题。梯度材料优异的性能和新颖的设计思想引起了各国材料科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国内外高分子梯度材料的研究很多。本报告讲述了水溶性高分子材料溶解过程中可以形成高分子膜、溶胀层、高浓度溶解层及低浓度溶解层,这些不同层组成梯度高分子溶液。这种梯度材料能使声波在其中进行多次反射和吸收,使能量衰减,具有传统材料所无法比拟的噪声衰减效果。根据这一设计思想,我们设计并制备了梯度消声材料、梯度吸波材料、梯度隔热材料等多个系列高分子梯度材料,并对其进行了研究。在研究中发现,同一材料进行梯度设计后,由于改变了其高次(堆积)结构,其性能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报告重点介绍了这叁个系列梯度材料的研究细节和设计思路。(本文来源于《2010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上册)》期刊2010-10-27)
陈艳军,吕鹏,张超灿[7](2009)在《共混型高分子梯度材料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共混型高分子梯度材料具有综合性能好、制备更简便等优点,近年来备受研究者的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共混型高分子梯度材料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在溶液体系、熔融体系、乳液体系中通过共混方法构筑高分子梯度材料的制备方法,如溶解扩散法、电场诱导法、温度梯度法等。对在不同共混体系中预测聚合物组分的分散相或组成形成梯度变化的相关理论进行了评述,分析了影响梯度相结构形成的各种因素,并进一步分析了共混型高分子梯度材料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本文来源于《高分子通报》期刊2009年03期)
张惠玲,吕鹏,陈艳军[8](2007)在《高分子功能梯度材料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不同聚合物材料以及聚合物与其它材料的巧妙梯度复合得到的高分子功能梯度材料,目前已成为材料领域的重要分支。本文从高分子功能梯度材料的类型、制备方法和应用等方面,综述了高分子功能梯度材料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河南化工》期刊2007年12期)
戴亚辉[9](2006)在《高分子梯度功能材料的自组装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高分子梯度功能材料的自组装机理,对国内外高分子梯度功能材料的自组装制备工艺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评述,并指出了该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6年04期)
陈艳军,张超灿,胡园园[10](2006)在《高分子梯度材料的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高分子梯度材料的类型和制备方法,并详细总结了近年来高分子梯度材料表征方法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06年09期)
高分子梯度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梯度式实践教学模式基于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是一种以课程理论联系实验仪器设备为基础,学生通过学习仪器设备、设计实验方案等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综合思考能力的一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探讨了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实验课程中实施梯度式实践教学模式的途径及策略,主要通过课程理论联系实验仪器设备、学生设计实验的方式,激发学生去思考探索和实际上机操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实现知识与兴趣的结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分子梯度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陈韶云,刘奔,张行颖,石红,陈芳.MOOCs背景下梯度式实践教学在高分子材料工程实验中的探讨[J].高分子通报.2018
[2].胡成龙,陈韶云,张远方,刘学清,刘继延.梯度式实践教学模式在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实验改革中的实施和探讨[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3].田雪涛,王雪,文梦娟,张平,秦颖玺.梯度高分子材料研究进展[J].功能材料.2015
[4].蒋姗,丁永红,俞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梯度式专业实验体系探索[J].高分子通报.2015
[5].谭乃迪,范喜武,张延林.共混型高分子梯度材料在水面上的形成研究[J].天津化工.2011
[6].王源升.高分子梯度材料设计与研究[C].2010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上册).2010
[7].陈艳军,吕鹏,张超灿.共混型高分子梯度材料的研究进展[J].高分子通报.2009
[8].张惠玲,吕鹏,陈艳军.高分子功能梯度材料的研究进展[J].河南化工.2007
[9].戴亚辉.高分子梯度功能材料的自组装制备[J].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10].陈艳军,张超灿,胡园园.高分子梯度材料的研究现状[J].材料导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