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外来入侵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化感作用,互花米草,芦苇,混合浸提液
外来入侵种论文文献综述
舒王凯,杨俊,秦宇露,王兴强,李天翔[1](2019)在《本地种芦苇缓解湿地外来入侵种互花米草的化感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外来入侵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是我国滨海湿地的主要外来入侵植物之一,对当地的植物群落造成极大的破坏.利用本地种防治外来入侵种是一种高效、经济且安全的生物防治方法.本研究基于以本地优势种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抑制外来入侵种互花米草的防治策略,采用种子萌发实验,探讨不同浸提液(即:互花米草、芦苇、二者1∶1等重混合)对供试植物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碱蓬(Suaeda salsa)的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花米草浸提液表现出明显的化感抑制作用,显着地降低了黑麦草和碱蓬的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芦苇虽然也有化感作用,但是它对黑麦草和碱蓬的抑制效果没有互花米草的作用显着;与互花米草浸提液相比,混合浸提液显着提高了黑麦草的种子萌发,虽然对碱蓬表现出化感抑制趋势,但是它的抑制效果没有互花米草的作用显着.因此,芦苇表现出缓解互花米草化感作用的潜力,为其抵御互花米草入侵的生物防治策略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邵美妮,刘淼,许玉凤,高远,牛震[2](2018)在《外来入侵种两栖蔊菜在草坪中的种群动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外来植物在园林绿化中起重要作用,有一些成为入侵种,其对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机制是城市生态学领域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外来物种的入侵对城市园林绿地生态系统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为研究外来种两栖蔊菜(Rorripa amphibia)入侵草坪后对草坪造成的影响,我们对沈阳农业大学游泳池西侧有两栖蔊菜入侵的人工草地进行了调查,应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析了两栖蔊菜入侵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并通过测定群落中不同种群间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迭、种间联结度,从多个方面探讨了两栖蔊菜在群落中对环境资源的利用状况、与其他物种的相互关系和相对地位。结果表明:(1)两栖蔊菜的入侵,使样地中优势物种越来越少,物种多样性越来越高,群落结构变复杂,群落间紊乱性和不确定性增大。(2)两栖蔊菜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较强的资源利用能力是其入侵本地植物群落成功的原因之一,也是其进一步扩散造成危害的原因之一。(3)草地早熟禾与两栖蔊菜对资源利用有较大的相似性,而随着两栖蔊菜的入侵,样地中植物种间发生竞争,群落间互为依存关系的物种减少,种间联结度减弱,群落稳定性下降,严重影响了草地早熟禾的生长。因此,两栖蔊菜的入侵破坏了草坪的单一化状态,加速了本地植物群落的演替,加剧了草坪杂草化。(本文来源于《第五届全国入侵生物学大会——入侵生物与生态安全会议摘要》期刊2018-08-03)
谢宝华,韩广轩[3](2018)在《外来入侵种互花米草防治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花米草在其原产地具有保滩护堤、促淤造陆等生态功能,但在被引入其他地区后,常给当地生态系统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因此,互花米草常被视为入侵种,对互花米草的入侵性以及防控方面的研究成为一大热点.本研究从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生物替代防治、综合防治和防控策略6个方面综述了互花米草防治的最新研究进展,对各类措施的理论基础、技术方案、防治效果和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现有防治技术的不足,并提出生态风险分区防控等建议.(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王鹏鹏[4](2018)在《外来入侵种意大利苍耳与土着种苍耳竞争能力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意大利苍耳(Xanthium italicum Moretti)为菊科(Compositae)苍耳属(Xanthium)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恶性入侵杂草。其具有植株体型巨大,结实量高,生长速度快,传播速度快,生态适应能力强的特性,具备强烈的入侵性,对入侵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了恶性破坏。本文采用取代实验的方法,在可控条件下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不同水分条件、氮素下意大利苍耳和苍耳的竞争效应,揭示了意大利苍耳成功入侵的原因,为入侵植物意大利苍耳的管理、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研究结果如下:(1)水分显着促进了意大利苍耳和苍耳的生长,显着增加了意大利苍耳和苍耳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总生物量、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叶生物量、果实生物量和根冠比。混种处理下,意大利苍耳的各项指标均显着高于苍耳。在不同水分条件下,意大利苍耳对水分的响应更强烈,其竞争能力比苍耳的强。(2)氮素对意大利苍耳和苍耳生长有显着的促进作用,表现为意大利苍耳和苍耳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株高、总生物量、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叶生物量和果实生物量均随氮素水平的提高而增加。混种处理下,意大利苍耳的各项指标均显着高于苍耳。在不同氮素条件下,意大利苍耳对氮素是反应更敏感,其竞争平衡指数大于0,与苍耳相比有更强的竞争能力。(3)意大利苍耳和苍耳之间的地上、地下竞争存在一定程度的负相互作用,意大利苍耳受到苍耳地上、地下竞争则产生显着的正互作,而苍耳则受到意大利苍耳地上、地下竞争之间显着的负互作。在地上、地下隔离条件下,意大利苍耳的竞争能力大于苍耳。综上所述,水分,氮素,地上、地下隔离对意大利苍耳和苍耳竞争能力的影响结果说明,意大利苍耳较苍耳有强竞争力,在生境中可以逐渐取代苍耳及其他本地植物的生态位。竞争能力强是其成功入侵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期刊2018-06-01)
夏汉平,王明珠,徐礼煜[5](2015)在《中国栽培的香根草是外来入侵种并会蔓延成为杂草吗?》一文中研究指出1988年国际香根草网络主席里查德·格雷姆肖先生引入到中国的香根草技术是一种利用香根草进行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生境恢复、防灾减灾、污染治理的生态工程与植物修复技术。在过去20多年,该技术应用到中国南方10多个省区,取得了显着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然而,当年引入香根草技术时,海南、广东、福建等地早已有"野生"的香根草存在,甚至可以追溯到1936年。而最初的香根草种源究竟是中国本土生长还是从国外引入?至今未见确凿的证据或资料。目前,世界上栽种的香根草是通过分蘖等无性繁殖的,在中国未发现香根草的无序蔓延及其"排他"现象。与此相反,由于香根草的种植可改善恶劣的生境条件,使其他乡土植物得以很快定居并生长,从而导致香根草自身萎缩甚至消失。此外,香根草对除草剂非常敏感,常因除草剂的喷洒而消失。因此,把香根草当作外来入侵种并认为会成为杂草的说法是缺少科学依据的。(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5年08期)
黄乔乔,范志伟[6](2015)在《胁迫降低可能促进外来入侵种进化出更强的表型可塑性:一个假说》一文中研究指出入侵生态学家经常发现外来入侵物种在入侵地可进化出相对于其原产地种群更强的表型可塑性,从而促进其在多样的生境条件下保持较高的适合度。然而,考虑到可塑性可能有成本,人们并没有研究为何一些外来入侵种能够进化出更强的表型可塑性。关于表型可塑性的收益与成本与生境胁迫程度之间关系的研究表明:胁迫生境往往可限制可塑性的表达从而降低可塑性的收益,或者是因为胁迫生境下资源的缺乏使得可塑性难以表达、或者是因为胁迫生境下表达可塑性无法使生物获益;胁迫生境可能增大可塑性的成本,这可能是因为在资源缺乏的胁迫生境下投资资源用于维持可塑性的机制可能给生物的适合度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表型可塑性的进化更可能在胁迫生境下受到限制。外来物种被引入到新区域后,往往可经历生境条件的改善(如天敌逃避)。因此,我们提出假说:入侵地生境条件的改善可能通过降低可塑性的成本、提高可塑性的收益,从而促进入侵种进化出更强的表型可塑性。关于入侵生物表型可塑性的研究结果与我们假说的预期大体是一致的。我们的假说有助于理解为何入侵植物常被发现只在一部分生境下有竞争优势、为何环境变化更有利于入侵物种。我们的假说也表明,储存于防御的物质,在天敌逃避后既可能转移用于提高竞争能力、也可能转移用于提高可塑性,因此可认为是对进化出更强竞争能力假说的一个延伸,但又与此假说有明显的区别,例如我们的假说不需要入侵植物在其原产地的种群需要有资源投入到防御这个前提条件。将来对我们假说的实验验证不仅能使我们知道是什么造成了一些入侵物种进化出更强的表型可塑性,也能告诉我们是否可塑性的成本一般在胁迫生境下限制其进化。(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杂草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08-04)
巫添辉,杨丽华,李运龙[7](2014)在《外来入侵种薇甘菊在惠州的分布与危害》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植物样方调查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外来入侵种薇甘菊在惠州的分布与危害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惠州市2008年薇甘菊的入侵面积为1 847 hm2,2009年就达到了18 553 hm2,仅1 a的时间,入侵面积增加了10倍之多,入侵的县(市、区)也从4个增加到5个,入侵速度十分惊人;薇甘菊侵害的最大群落是灌木林、人工林和果树林,易在林缘、果园、溪河岸、公路和铁路沿线、低洼潮湿的空旷地区和城镇的绿化地生长,而且生长迅速。薇甘菊的危害特点是遇草覆盖、遇树攀援,导致被攀援的灌木、小乔木和十多米高的大树被严密覆盖,最终因无法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而窒息死亡。可采用人工防除、化学防除、生物防除、生态防除、天敌防除等方法进行全面综合治理。(本文来源于《吉林林业科技》期刊2014年06期)
许瑾[8](2014)在《外来入侵种光荚含羞草在我国的分布及防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全面总结了光荚含羞草在我国的分布现状,列出了其在一些地区的标本记录,分析了其入侵的原因,并提出防控建议。(本文来源于《杂草科学》期刊2014年02期)
吴俊[9](2014)在《芦苇、黄菖蒲对滨岸带外来入侵种—喜旱莲子草生长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外来物种入侵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组成之一。外来入侵物种对生态系统具有较大的干扰,其每年带来的经济损失也是巨大的。随着用地类型的转变、气候的变化、以及大气中碳、氮排放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植物物种成为入侵种的一员。喜旱莲子草是我国主要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喜旱莲子草能够入侵水体,阻碍水体复氧进而影响水体环境。在其入侵区域,往往引起生物多样性的退减,生态平衡遭受破坏。此外,喜旱莲子草生长区域内易引起蚊蝇滋生,从而引起疾病传播,危害人类健康。喜旱莲子草较典型的生长型为生长于水陆交接处的喜旱莲子草。滨岸带喜旱莲子草扩散至水生境,其极易大面积扩散生长,从而影响水体生态环境,并影响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本研究分为盆栽试验和野外试验。盆栽试验研究了芦苇及黄菖蒲对喜旱莲子草扩散状况的影响。实验中设置6种处理:喜旱莲子草单种、喜旱莲子草+芦苇、喜旱莲子草+黄菖蒲、喜旱莲子草+芦苇+黄菖蒲(分3种种植方法)(具体种植情况见图3-2)。每个箱盒中种植6株喜旱莲子草和总数为12株的控制物种(12株芦苇或12株黄菖蒲或6株芦苇+6株黄菖蒲),每个箱盒共3个重复。野外试验中,研究了芦苇对喜旱莲子草生长状况的影响。试验中选定5个样地,样地均位于河岸边缘,其中3个样地所处河岸种植芦苇,另2个样地保持原有状态。样地面积均为1×6m2。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芦苇种植和水陆变化均对喜旱莲子草的空间扩散产生显着影响。其中,在喜旱莲子草生长的中后期,芦苇对其空间扩散的影响较为显着,横向和纵向扩散距离均出现了下降,横向扩散的日变率下降63%,纵向扩散日变化率下降44%,而植株高度未受到显着影响;此外,芦苇的生长使喜旱莲子草的最长茎显着下降(P<0.05),其它有黄菖蒲存在的处理中未出现显着性影响。野外试验结果表明,距离河道为30cm处,其茎生物量分配(SMF)在芦苇种植下出现上升。而距离河道较远处(60cm90cm)的喜旱莲子草生物量分配并未受到河岸带芦苇生长的影响。这说明,距河岸30cm处的喜旱莲子草很可能受到了芦苇遮荫作用,从而通过增加其自身茎生物量来捕获更多地光能。此外,喜旱莲子草根生物量分配(RMF)随喜旱莲子草的生长整体呈下降趋势,这可能与滨岸带充足的水资源条件存在紧密的关系。另外,每日样地均有部分时间被淹没,此处河水营养物含量较高,因此较高的营养浓度可能也是其RMF下降的原因。同时,这也符合“功能平衡”的说法。在非控制条件下,滨岸带喜旱莲子草盖度在第四次取样时达到94%,几乎布满整片样地,其进入水生境的趋势显着。芦苇种植的滨岸带样地盖度在第四次取样时达到76.67%,低于自然条件下,且其扩张速率也较低。综上所述,芦苇在特定时间和空间内对滨岸带喜旱莲子草的扩散产生了抑制作用,而黄菖蒲并未产生显着抑制效应。该试验结果为生物控制喜旱莲子草向水体入侵奠定了实践基础。(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4-05-05)
杨东,万福绪[10](2014)在《外来入侵种互花米草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促淤护滩,互花米草从北美引入我国,为我国沿海地区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对环境也造成了很大影响。本文从互花米草生物学特性、对环境影响和防治措施叁个方面对国内已开展研究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以期更加科学合理地利用互花米草。(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期刊2014年02期)
外来入侵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外来植物在园林绿化中起重要作用,有一些成为入侵种,其对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机制是城市生态学领域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外来物种的入侵对城市园林绿地生态系统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为研究外来种两栖蔊菜(Rorripa amphibia)入侵草坪后对草坪造成的影响,我们对沈阳农业大学游泳池西侧有两栖蔊菜入侵的人工草地进行了调查,应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析了两栖蔊菜入侵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并通过测定群落中不同种群间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迭、种间联结度,从多个方面探讨了两栖蔊菜在群落中对环境资源的利用状况、与其他物种的相互关系和相对地位。结果表明:(1)两栖蔊菜的入侵,使样地中优势物种越来越少,物种多样性越来越高,群落结构变复杂,群落间紊乱性和不确定性增大。(2)两栖蔊菜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较强的资源利用能力是其入侵本地植物群落成功的原因之一,也是其进一步扩散造成危害的原因之一。(3)草地早熟禾与两栖蔊菜对资源利用有较大的相似性,而随着两栖蔊菜的入侵,样地中植物种间发生竞争,群落间互为依存关系的物种减少,种间联结度减弱,群落稳定性下降,严重影响了草地早熟禾的生长。因此,两栖蔊菜的入侵破坏了草坪的单一化状态,加速了本地植物群落的演替,加剧了草坪杂草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外来入侵种论文参考文献
[1].舒王凯,杨俊,秦宇露,王兴强,李天翔.本地种芦苇缓解湿地外来入侵种互花米草的化感作用[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邵美妮,刘淼,许玉凤,高远,牛震.外来入侵种两栖蔊菜在草坪中的种群动态分析[C].第五届全国入侵生物学大会——入侵生物与生态安全会议摘要.2018
[3].谢宝华,韩广轩.外来入侵种互花米草防治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18
[4].王鹏鹏.外来入侵种意大利苍耳与土着种苍耳竞争能力的比较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8
[5].夏汉平,王明珠,徐礼煜.中国栽培的香根草是外来入侵种并会蔓延成为杂草吗?[J].生态学杂志.2015
[6].黄乔乔,范志伟.胁迫降低可能促进外来入侵种进化出更强的表型可塑性:一个假说[C].第十二届全国杂草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2015
[7].巫添辉,杨丽华,李运龙.外来入侵种薇甘菊在惠州的分布与危害[J].吉林林业科技.2014
[8].许瑾.外来入侵种光荚含羞草在我国的分布及防控[J].杂草科学.2014
[9].吴俊.芦苇、黄菖蒲对滨岸带外来入侵种—喜旱莲子草生长特性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4
[10].杨东,万福绪.外来入侵种互花米草的研究进展[J].植物保护.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