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共熔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苯羧酸,低共熔法,分离,氢键受体
共熔法论文文献综述
姬丽霞[1](2017)在《低共熔法分离苯羧酸混合物及分离机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苯羧酸(BCAs)是苯环上连接有不同数目羧基化合物的总称,共有12种不同结构的羧酸,其中每种羧酸化合物均具有广泛的化工用途。然而在合成苯羧酸过程中往往得到的是苯羧酸混合物,需要进一步分离才能得到产品。由于BCAs性质相似,实现该混合物的分离是个难题。目前,低共熔溶剂凭借着蒸汽压低、易回收、可生物降解的优点吸引了学者的注意力,在萃取分离领域得到人们的重视。课题组前期发现在丁酮溶剂中,季铵盐可以和羧酸形成低共熔混合物,从而将羧酸从丁酮溶剂萃取出来,但丁酮对BCAs的溶剂能力较低,限制此方法的使用。本文研究发现,丙酮溶剂对羧酸溶解度较高,并且季铵盐、内盐和其他可以接受质子的氢键受体均可以将苯羧酸从丙酮溶剂中以低共熔溶剂的形式萃取出来。因此,本文的研究内容为使用不同种类的氢键受体:如季铵盐(氯化胆碱、四甲基氯化铵、四乙基氯化铵)、内盐(甜菜碱、左旋肉碱)和其他氢键受体(乌洛托品、烟酰胺、茶碱、肌酐)萃取分离单一的均苯四甲酸和偏苯叁甲酸、两者的混合物以及苯叁甲酸同分异构体混合物,并利用高斯09的DFT/B3LYP的方法对氢键受体及苯羧酸化合物分子的偶极矩值、静电势分布和成键轨道性质、两者之间的氢键键能进行了计算,说明了分离机理。本文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计算发现,均苯四甲酸偶极矩值大于偏苯叁甲酸,容易发生分子间作用,且均苯四甲酸与氯化胆碱、乌洛托品及左旋肉碱之间的氢键键能大于偏苯叁甲酸与对应的氢键受体的氢键键能,实验过程中,均苯四甲酸先于偏苯叁甲酸被萃取出来;(2)氯化胆碱可实现均苯四甲酸和偏苯叁甲酸混合物的分离。通过计算得到丙酮对偏苯叁甲酸的溶剂化自由能大于偏苯叁甲酸和氯化胆碱之间的氢键键能,实验过程中,氯化胆碱只和丙酮溶剂中的均苯四甲酸形成低共熔混合物而与偏苯叁甲酸不发生作用,实现均苯四甲酸和偏苯叁甲酸的高效分离。(3)四乙基氯化铵可以实现苯叁甲酸同分异构体混合物的分离。通过计算得到,连苯叁甲酸偶极矩值最大,均苯叁甲酸次之,偏苯叁甲酸最小,连苯叁甲酸最容易发生分子间作用;连苯叁甲酸与四乙基氯化铵氢键键能最大,均苯叁甲酸次之,偏苯叁甲酸最小。实验过程中,苯叁甲酸同分异构体被萃取的顺序为连苯叁甲酸、均苯叁甲酸、偏苯叁甲酸。(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7-05-25)
王震[2](2015)在《低共熔法分离煤焦油中的酚类化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酚类化合物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材料和中间体,广泛应用于纤维、塑料的合成,农药、医药的制备,以及香料、染料等其他生产领域。煤焦油中含有丰富的酚类化合物,从中提取酚类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目前工业上比较成熟的分离方法是氢氧化钠碱洗法,但整个过程消耗大量酸碱溶液,并且会产生含酚废水需要后续处理。为了解决上述缺陷,采用新型非水相分离方法很有必要。本课题组发现并研究了一系列季铵盐通过与酚类化合物形成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s, DESs)分离油中的酚类化合物,这种方法萃取效率高,萃取剂可以循环使用,萃取过程中不使用无机碱和酸,并且避免了含酚废水的产生。针对目前使用的反萃剂乙醚具有易挥发和易爆炸等缺点、低共熔溶剂对中性油的夹带以及缺少低共熔法萃取分离真实油酚混合物过程中酚类化合物的变化规律等问题,本文着重考察了低共熔法分离油酚混合物过程中反萃剂的选择、低共熔溶剂对中性油夹带行为和中性油的脱除,以及低共熔法萃取分离真实煤焦油过程中不同酚类化合物组成变化和物料守恒等。为低共熔法分离油酚混合物的工业应用提供理论支持。主要研究工作和取得结论如下:(1)选取了常用的醚类、酮类、酯类等常见溶剂,分别进行反萃实验,定性考察是否可以作为反萃剂,然后再将合适的反萃剂进行细致的考察。最终选定乙酸乙酯作为反萃剂,并考察了其在不同温度下、有水或无水的情况下对不同季铵盐的溶解度随苯酚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苯酚浓度一定时,温度越高,氯化胆碱(ChCl)在乙酸乙酯中的溶解度越高,室温下,乙酸乙酯的最小用量应保证苯酚浓度低于40 g.L-1;苯酚浓度一定时,四甲基氯化铵(TMAC)在乙酸乙酯中溶解度高于ChCl,这是因为TMAC与苯酚能形成更强的氢键;水的存在有利于ChCl溶解于乙酸乙酯,这是由于水同样可以与ChCl形成DES造成的。(2)以含苯酚200 g·L-1的甲苯溶液作为模拟油酚混合物,ChCl作为萃取剂,研究了ChCl的加入量、萃取温度(25~55℃)及模拟油中直链烷烃的浓度等因素对酚的萃取分离及中性油夹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hCl加入量增大,酚萃取率升高,中性油的夹带量减少;ChCl过量时,酚的萃取量恒定且达到极大值,中性油夹带量恒定且夹带量最小;萃取温度对酚的萃取率影响不大,对中性油的夹带量在ChCl加入量不足时随温度升高而增多,当ChCl加入量足量时与温度变化关系不大;模拟油中直链烷烃的浓度不影响萃取效率,浓度越高,甲苯夹带越少。以ChCl萃取含苯酚200 g·L-1的甲苯溶液,在萃取温度25℃、ChCl加入量大于0.6(与酚的摩尔比)的条件下,苯酚萃取率达95%,甲苯夹带率为15%,70℃条件下氮气吹扫60 min内可将DES中甲苯完全去除。(3)使用ChCl和TMAC作为萃取剂,乙酸乙酯作为反萃剂,分离煤焦油中的酚类化合物,并循环实验了3次。结果表明,TMAC相对ChCl萃取真实煤焦油中酚类化合物的能力更强,回收率更高,但会夹带更多的中性油,且反萃剂更难去除;ChCl萃取酚中性油种类较少,主要为萘,而TMAC萃取酚中性油除了萘还有大量其他种类的中性油;使用季铵盐萃取煤焦油中酚类物质的萃取率可以达到80%,低于模拟油酚混合物时的萃取率,这是由于煤焦油中多种芳环中性油与酚类物质间π-π键作用造成的;ChCl和TMAC在循环3次实验后基本特性保持不变,可以循环使用。(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5-06-04)
孔洁[3](2015)在《低共熔法分离油酚混合物的相平衡及传质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酚类物质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其广泛应用于农药、香料、医药、合成纤维、消毒剂、防腐剂、酚醛树脂等化工产品及中间体的合成,有巨大的市场需求。煤焦油和煤液化油中含有丰富的酚类物质,从这些油中提取高附加值的酚类物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从油中分离酚类化合物主要采用NaOH洗脱法,这也是唯一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的方法。其本质是碱洗和酸洗过程,需用大量酸碱溶液,并产生需再次处理的含酚废水。因此有必要寻找一种新型分离方法进行油酚混合物的分离。为解决上述问题,本课题组发现一系列季铵盐能与油中酚类物质形成低共熔溶剂(DES),进而从油中萃取酚类物质。此法操作简单,分离率高,萃取剂低廉易得、无毒且可循环使用,有着诱人的工业应用前景。众所周知,新工艺的应用需要大量热力学及动力学基础数据,本文针对低共熔溶剂法分离油酚混合物过程中的相平衡及传质动力学内容展开研究,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1.本文首先对季铵盐萃取苯酚的相平衡过程进行研究,考察温度及季铵盐含量对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达到萃取平衡后,苯酚的分配系数减小,选择性降低,不利于油酚分离过程,且达到分离饱和时所需季铵盐的量变大,不利于从DES中反萃出季铵盐。在一定温度下,季铵盐的量加到某一值后,平衡时的上下相组成不发生变化。2.通过对不同比例DES的傅里叶红外光谱与氢核磁谱图的分析,进一步验证了低共熔溶剂中氢键的存在。3.考察了温度及苯酚浓度对氯化胆碱、四甲基氯化铵、四乙基氯化铵、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1-乙基-3-甲基眯唑氯盐五种萃取剂在甲苯中溶解度影响。结果表明:溶解度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其中氯化胆碱与四乙基氯化铵的溶解度最小。在25℃下,五种萃取剂在纯甲苯中的溶解度均很小,在20-50μg/mL范围内。苯酚浓度对其溶解度影响很大,苯酚浓度越大,萃取剂溶解度越大。4.为了深入了解低共熔法分离油酚混合物过程中的动力学特征,本文以氯化胆碱与苯酚形成低共熔溶剂,采用恒界面池法测定了苯酚在模拟油/DES界面的传质系数与萃取速率。分别考察了搅拌速度、温度、接触面积、季铵盐种类及浓度对萃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苯酚的萃取速率随着搅拌速度的增加而增大。苯酚萃取的传质阻力主要存在于DES相,即苯酚向DES相扩散是萃取的速控步骤;萃取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所研究体系中根据阿伦尼乌斯方程得出苯酚萃取过程的正向表观活化能为8.9 kJ·mol-1,苯酚的萃取为扩散控制过程。界面传质系数不随接触面积和萃取剂浓度的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但萃取通量随着接触面积的增大而增大;传质系数和萃取速率与季铵盐种类有关,季铵盐与苯酚形成的DES黏度越小,越有利于传质过程。(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5-05-31)
王震,侯玉翠,任树行,孔洁,吴卫泽[4](2015)在《低共熔法萃取分离油酚混合物过程中油的夹带》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季铵盐与酚形成低共熔溶剂(DES)从含酚的混合物中萃取分离酚是一种有效的油酚分离方法,然而分离过程中,中性油的夹带会影响分离效率。以含苯酚200g·L-1的甲苯溶液作为模拟油酚混合物,氯化胆碱(ChCl)作为分离剂,研究了氯化胆碱的加入量、萃取温度(25~55℃)及模拟油中直链烷烃的浓度等因素对酚的萃取分离及中性油夹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hCl加入量增大,酚萃取率升高,中性油的夹带量减少;ChCl过量时,酚的萃取量恒定且达到极大值,中性油夹带量恒定且夹带量最小;萃取温度对酚的萃取率影响不大,对中性油的夹带量在ChCl加入量不足时随温度升高而增多,当ChCl加入量足量时与温度变化关系不大;模拟油中直链烷烃的浓度不影响萃取效率,浓度越高,甲苯夹带越少。以ChCl萃取含苯酚200g·L-1的甲苯溶液,在萃取温度25℃、ChCl加入量大于0.6(与酚的摩尔比)的条件下,苯酚萃取率达95%,甲苯夹带率为15%,70℃条件下氮气吹扫60min内可将DES中甲苯完全去除。(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5年S1期)
侯玉翠,李健,任树行,吴卫泽[5](2014)在《低共熔法分离苯羧酸同分异构体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苯羧酸(包括同分异构体共12种化合物)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特别是对苯二甲酸和均苯四甲酸在工业中应用广泛,需求量大。目前这些苯羧酸主要是由其相应的芳烃经过催化氧化而得到的,而这些芳烃是从石油直接或间接得到的。我国石油资源相对匮乏,煤炭相对富裕,因此从煤制苯多羧酸将具有重要意义。由煤炭选择性氧化可制得苯羧酸[1],但得到的苯羧酸是一个混合物,如何将这个苯羧酸混合物高效分离是一个关键性难题。目前的研究表明低共熔溶剂法是一种新型混合物分离方法[2,3]。本项目研究发现,利用季铵盐(如氯化胆碱、四甲基氯化铵、四乙基氯化铵)与苯羧酸选择性形成低共熔物的方法可以从溶液中高效分离出苯羧酸同分异构体。主要考察了季铵盐种类、季铵盐与苯羧酸的比例、溶剂、温度等对苯羧酸同分异构体分离效率的影响,以及萃取后的季铵盐进行回收再生。结果表明,氯化胆碱、四甲基氯化铵、四乙基氯化铵对苯羧酸同分异构体混合物以及含有不同羧基数目的苯羧酸混合物均有一定的分离效果。其中四乙基氯化铵的分离效果最好,可以将苯二甲酸和苯叁甲酸同分异构体混合物分离,氯化胆碱的分离效果最差。研究发现苯羧酸和季铵盐之间形成氢键是选择性分离的原因。抗溶剂法能有效再生季铵盐并重复利用。(本文来源于《第十七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4-10-17)
赵瑞[6](2013)在《高铝水泥的共熔法低温合成及其在浇注料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铝水泥(HAC)一般使用黏土和碳酸钙材料在1 500℃以上高温下经电熔或烧结合成,而印度的研究人员采用共熔法在1 000℃的较低温度下合成出了纳米晶高铝水泥,并在矾土基浇注料中进行了应用。高铝水泥的制备:称取一定量的Al(NO3)3·9H2O和Ca(NO3)2·4H2O(均为分析纯)在搅拌机中混合,得到n(Al2O3)/n(CaO)分别为7 3和8 2的混合粉(分别用来制备HAC70和HAC80试样)。首先将混合粉在电磁炉中250℃加热至完全熔化,然后急冷;再将凝固体在500℃加热3 h;最后置于SiC马弗炉中,于1 000℃煅烧10 min后急冷,并干燥保存。(本文来源于《耐火材料》期刊2013年05期)
吴卫泽,侯玉翠,任树行,郭武杰,庞昆[7](2013)在《低共熔法分离油酚混合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酚类化合物(如苯酚、甲酚和二甲酚等)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化工中间体,在合成纤维、工程塑料、酚醛树脂、己内酰胺、农药、医药、炸药、增塑剂、防腐剂、香料、染料中间体等方面有着广泛用途。酚类化合物主要来自煤加氢液化油和煤中低温热解的煤焦油中,是一类高附加值产品。目前,煤加氢液化油和煤中低温热解的煤焦油中的酚类化合物的分离方法是碱水洗脱法。这种方法不仅要消耗大量强碱、强酸,而且产生了大量含酚废水,导致分离成本和污染治理费用高,制约了煤液化油和煤焦油中酚类化合物的回收和利用。因此,有必要开发新的分离方法,避免使用酸碱溶液、采用非水相分离方法分离油中的酚类化合物。我们的研究发现,季铵基卤盐(如氯化胆碱、四甲基氯化铵等)能与油中的酚形成低共熔溶液,而这种低共熔溶液类似于离子液体,具有离子液体的优良性质,特别是与油不互溶,在油中形成新相,实现油中酚类化合物与中性油的分离。基于此,我们开展了系列研究,主要包括(1)季铵盐与酚形成的低共熔溶液的物化性质;(2)低共熔溶液的再生方法和季铵盐的重复使用;(3)季铵盐结构对油酚混合物的分离的影响;(4)季铵盐与酚分子之间的作用规律;(5)季铵盐分离油中酚类化合物的分离工艺条件;(5)水分、苯胺等化合物对季铵盐从油中分离酚的影响;(6)季铵盐对真实煤焦油和煤液化中酚类化合物的分离和季铵盐的再生;(7)季铵盐对油中不同酚的选择性分离研究等。认识了季铵盐与酚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分离、再生机理,优化了分离工艺条件和再生条件,为该技术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2013中国化工学会年会论文集》期刊2013-09-23)
肖颖,侯玉翠,任树行,李仲夷,郭武杰[8](2013)在《水对低共熔法分离油酚混合物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酚类化合物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它主要来自煤焦油和煤温和加氢的液化油。目前从油中分离酚的技术主要是碱洗法,该方法消耗大量酸碱,产生含酚废水,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基于以上原因,我们课题组提出了季铵盐低共熔分离油酚混合物中酚类物质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季铵盐,如ChCl、TMAC、TEAC等,通过氢键作用与模拟油中酚结合,形成低共熔相从而与中性油分离。该方法酚去除率能达到90%以上,而且可用乙醚将酚类化合物从低共熔相中反萃取出来,同时ChCl或者TMAC重结晶为固体,实现回收利用。然而,煤焦油组成复杂,ChCl在真实煤焦油的分离应用中存在去除率下降等问题。ChCl是一种强吸湿性晶体,而煤焦油的生产过程也不可避免的会有水存在,本文中考察了水对油酚低共熔分离的影响,分别考察了水的加入量、温度对分离影响。结果表明,当有水加入时,苯酚和ChCl的低共熔被打破,部分ChCl与水形成低共熔,从而降低了ChCl对酚的去除率。例如,无水条件下,模拟油中苯酚去除率为92.4%,向模拟油中加入质量分数为3%的水,ChCl低共熔分离苯酚,ChCl对酚的去除率降低为88.6%,乙醚反萃取出的ChCl中水的质量分数为9.53%。除此之外,水加入量也对酚的去除率有影响,模拟油中苯酚的去除率随水分的增加而降低。无水条件下,温度对酚的分离影响不大,而模拟油中有水存在,温度升高,苯酚的去除率随之明显降低。(本文来源于《2013中国化工学会年会论文集》期刊2013-09-23)
田强,刘惠民,樊洁平,杨永刚[9](2005)在《共熔法在玻璃中生长的半导体量子点的电偶极矩》一文中研究指出理论分析了共熔法在玻璃中生长的CdSe0.9S0.1半导体量子点在恒定外场作用下的电偶极矩.由于玻璃介质与量子点的互溶,共熔法在玻璃中生长的量子点是球形梯度量子点,其相对介电常数沿径向的变化可以采用指数函数模拟.在球坐标系中通过分离变量法求解电势满足的方程,得到球形梯度量子点的电偶极矩与量子点体积成正比,以及与半导体和玻璃介电常数的定量关系.(本文来源于《半导体学报》期刊2005年12期)
J.F.Burgess,高尚通[10](1976)在《用气体-金属共熔法直接键接金属与陶瓷》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气体-金属共熔的方法把金属直接键接到陶瓷上是可能的。本文介绍了在氧化气氛中把铜箔直接键接到陶瓷上的机理。这就是,在稍低于铜熔点的温度下形成一种铜和氧的共熔体,它促使铜箔和基片紧密接触而形成键接。为了便于比较,对其它金属与陶瓷的键接工艺也进行了简要的评论。能应用这个工艺的金属包括 Cu、Fe、Ni、Co、Ag、Cr、Mo 和 Al。(本文来源于《半导体情报》期刊1976年Z2期)
共熔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酚类化合物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材料和中间体,广泛应用于纤维、塑料的合成,农药、医药的制备,以及香料、染料等其他生产领域。煤焦油中含有丰富的酚类化合物,从中提取酚类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目前工业上比较成熟的分离方法是氢氧化钠碱洗法,但整个过程消耗大量酸碱溶液,并且会产生含酚废水需要后续处理。为了解决上述缺陷,采用新型非水相分离方法很有必要。本课题组发现并研究了一系列季铵盐通过与酚类化合物形成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s, DESs)分离油中的酚类化合物,这种方法萃取效率高,萃取剂可以循环使用,萃取过程中不使用无机碱和酸,并且避免了含酚废水的产生。针对目前使用的反萃剂乙醚具有易挥发和易爆炸等缺点、低共熔溶剂对中性油的夹带以及缺少低共熔法萃取分离真实油酚混合物过程中酚类化合物的变化规律等问题,本文着重考察了低共熔法分离油酚混合物过程中反萃剂的选择、低共熔溶剂对中性油夹带行为和中性油的脱除,以及低共熔法萃取分离真实煤焦油过程中不同酚类化合物组成变化和物料守恒等。为低共熔法分离油酚混合物的工业应用提供理论支持。主要研究工作和取得结论如下:(1)选取了常用的醚类、酮类、酯类等常见溶剂,分别进行反萃实验,定性考察是否可以作为反萃剂,然后再将合适的反萃剂进行细致的考察。最终选定乙酸乙酯作为反萃剂,并考察了其在不同温度下、有水或无水的情况下对不同季铵盐的溶解度随苯酚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苯酚浓度一定时,温度越高,氯化胆碱(ChCl)在乙酸乙酯中的溶解度越高,室温下,乙酸乙酯的最小用量应保证苯酚浓度低于40 g.L-1;苯酚浓度一定时,四甲基氯化铵(TMAC)在乙酸乙酯中溶解度高于ChCl,这是因为TMAC与苯酚能形成更强的氢键;水的存在有利于ChCl溶解于乙酸乙酯,这是由于水同样可以与ChCl形成DES造成的。(2)以含苯酚200 g·L-1的甲苯溶液作为模拟油酚混合物,ChCl作为萃取剂,研究了ChCl的加入量、萃取温度(25~55℃)及模拟油中直链烷烃的浓度等因素对酚的萃取分离及中性油夹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hCl加入量增大,酚萃取率升高,中性油的夹带量减少;ChCl过量时,酚的萃取量恒定且达到极大值,中性油夹带量恒定且夹带量最小;萃取温度对酚的萃取率影响不大,对中性油的夹带量在ChCl加入量不足时随温度升高而增多,当ChCl加入量足量时与温度变化关系不大;模拟油中直链烷烃的浓度不影响萃取效率,浓度越高,甲苯夹带越少。以ChCl萃取含苯酚200 g·L-1的甲苯溶液,在萃取温度25℃、ChCl加入量大于0.6(与酚的摩尔比)的条件下,苯酚萃取率达95%,甲苯夹带率为15%,70℃条件下氮气吹扫60 min内可将DES中甲苯完全去除。(3)使用ChCl和TMAC作为萃取剂,乙酸乙酯作为反萃剂,分离煤焦油中的酚类化合物,并循环实验了3次。结果表明,TMAC相对ChCl萃取真实煤焦油中酚类化合物的能力更强,回收率更高,但会夹带更多的中性油,且反萃剂更难去除;ChCl萃取酚中性油种类较少,主要为萘,而TMAC萃取酚中性油除了萘还有大量其他种类的中性油;使用季铵盐萃取煤焦油中酚类物质的萃取率可以达到80%,低于模拟油酚混合物时的萃取率,这是由于煤焦油中多种芳环中性油与酚类物质间π-π键作用造成的;ChCl和TMAC在循环3次实验后基本特性保持不变,可以循环使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共熔法论文参考文献
[1].姬丽霞.低共熔法分离苯羧酸混合物及分离机理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7
[2].王震.低共熔法分离煤焦油中的酚类化合物[D].北京化工大学.2015
[3].孔洁.低共熔法分离油酚混合物的相平衡及传质动力学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
[4].王震,侯玉翠,任树行,孔洁,吴卫泽.低共熔法萃取分离油酚混合物过程中油的夹带[J].化工学报.2015
[5].侯玉翠,李健,任树行,吴卫泽.低共熔法分离苯羧酸同分异构体的研究[C].第十七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2014
[6].赵瑞.高铝水泥的共熔法低温合成及其在浇注料中的应用[J].耐火材料.2013
[7].吴卫泽,侯玉翠,任树行,郭武杰,庞昆.低共熔法分离油酚混合物的研究[C].2013中国化工学会年会论文集.2013
[8].肖颖,侯玉翠,任树行,李仲夷,郭武杰.水对低共熔法分离油酚混合物影响的研究[C].2013中国化工学会年会论文集.2013
[9].田强,刘惠民,樊洁平,杨永刚.共熔法在玻璃中生长的半导体量子点的电偶极矩[J].半导体学报.2005
[10].J.F.Burgess,高尚通.用气体-金属共熔法直接键接金属与陶瓷[J].半导体情报.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