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欣德米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保罗·,欣德米特,音乐作品,交响乐,《韦伯主题交响变奏曲》
欣德米特论文文献综述
颜雯[1](2019)在《保罗·欣德米特音乐作品分析——以《韦伯主题交响变奏曲》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经济、政治、音乐、艺术等诸多方面社会元素都发生了一定改变,尤其是音乐艺术及相关音乐作品方面的研究。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音乐艺术的研究和鉴赏等方面发展也是十分迅速的。保罗·欣德米特是德国着名作曲家,然而其自身涉足的领域却不仅仅止步于作曲,同时也涉及了演奏、指挥和教学等。正因如此,自身作品的形式和内容是不容小觑的,音乐作品具有明显的特点,极高的艺术价值,需要正确认识。(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23期)
刘露[2](2019)在《保罗·欣德米特音乐风格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保罗·欣德米特(Paul Hindemith,1895—1963)是20世纪叁四十年代极具代表性的德国作曲家,在战争时期深受迫害,作品遭禁,在纳粹政府的逼迫下流亡海外。本论文以其代表歌剧《卡地亚克》为研究对象,从对歌剧两个版本的音乐及台本对比入手,探究作曲家音乐风格的变化,进而引申到对当时的整个社会现状的研究,以此来阐释欣德米特歌剧作品与时代环境之间的联系,从而精准的揭示其音乐作品的社会价值与思想内涵。本文共有四个章节。第一章为人物相关背景叙述,介绍了欣德米特从童年到老年的各种经历及其歌剧创作概况。第二章是重点章节,从台本与音乐两个方面对两版歌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对比说明。第叁章则是对19世纪20—30年代以及40—50年代社会背景的简述,主要分为国际背景、国内环境以及作曲家个人经历叁部分,通过对当时社会历史状况的介绍来证明环境对作曲家创作产生的影响。第四章将前叁章内容进行了升华,介绍了欣德米特的其他代表音乐作品,从其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来揭示音乐的社会价值。本文旨在通过对歌剧作品风格的对比以及对其他音乐作品的分析来揭示社会历史因素对作曲家创作的影响以及作曲家音乐作品所反映出的当时的社会历史现状。(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丛延伊[3](2019)在《欣德米特在中提琴演奏艺术发展中的作用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欣德米特被称作"20世纪的巴赫",拥有着极其高超精致的对位技巧和创新的和声体系,对于中提琴的演奏艺术以及演奏创作拥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曾被成为"中提琴独奏曲目创始人"。欣德米特也十分成功的将中提琴艺术发扬光大。他的中提琴演奏有着自我独特的一面和充分独到的见解,而这些也成为后来的创作者们学习和探索的目标。对此,本文将阐述欣德米特在中提琴演奏艺术发展中的影响力和作用探析。(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9年07期)
牛齐[4](2019)在《《欣德米特中提琴奏鸣曲Op11No.4》钢琴与中提琴合作艺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以德国作曲家保罗·欣德米特的作品《欣德米特中提琴奏鸣曲Op11No.4》为例,通过文献资料分析、整体研究等手段,对这首作品当中的音乐特征与合作艺术进行了诠释。论文分为叁个章节,首先从宏观来阐述钢琴与独奏乐器合作的基本原则,接着从谱面信息、曲式结构、调性和声以及主题材料四个方面对《欣德米特中提琴奏鸣曲Op11No.4》进行音乐特征分析。最后针对这首作品的钢琴与中提琴合作艺术分别从叁个方面进行研究,第一节从速度、呼吸、角色转换、音响平衡的合作技术问题进行分析,第二节阐述了合作中音乐风格的把握,第叁节对合作中音乐细节问题进行整理。结合笔者在实践中的经验与心得体会,本着研究交流的态度提出了一些个人的想法,希望可以为以后学习这首作品的同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本文来源于《武汉音乐学院》期刊2019-04-15)
王宇[5](2018)在《一代音乐巨匠作曲技法的深入探索——评《欣德米特作曲技法1作曲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作曲,就是音乐创作。音乐创作是一种艺术实践,需要创作者具备强大的创新和想象力,作曲技法是音乐创作的基础,掌握作曲技法,则必须以理论作为立足的根本。如果想要对作曲技法理论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欣德米特作曲技法无疑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保罗·欣德米特是德国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是20世纪西方现代音乐代表人物之一,同样他也是20世纪最优秀的作曲家之一。在20世纪现代派音乐的众多流派之中,以保罗·欣德米特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独树一帜,该流派以自己独特的(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学刊》期刊2018年12期)
丛延伊[6](2018)在《论欣德米特在中提琴演奏艺术发展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20世纪的上半段时期,保罗·欣德米特作为德国最具有影响的作曲家,他在中提琴方面的探索与创作,大大提高了这个领域的创作能力与演奏水平,同时也让中提琴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他所进行的许多探索与亲身实践,鼓舞和启发了许多现代派的作曲家,也对中提琴领域艺术的发展与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将论述欣德米特在中提琴演奏艺术发展中的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8年17期)
刘天瑶[7](2018)在《融合之美—浅析欣德米特低音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一文中研究指出保尔·欣德米特(P.Hindemith,1895-1963),是新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很多优秀作品在20世纪作曲史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欣德米特的作品和理论,反映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西方音乐的主要潮流,对节奏冲力和对位织体的逐渐偏爱,对作品的委婉抒情性,建立在调性基础上的控制得体的不协和性等等,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他从“不守规矩的”的“实用主义者”最终转变为先锋派眼中的“极端保守主义者”的过程,对二战后的音乐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20世纪以来,作曲家为低音提琴所做的奏鸣曲并不算多,欣德米特于1949年创作的《低音提琴与钢琴奏鸣曲》则是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首。在新的调性观念安排下,钢琴与低音提琴恰切的融合,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因此,笔者将其作为低音提琴表演专业毕业的硕士论文,以期通过对作品的深入分析,让自己对欣德米特、对现代奏鸣曲有更加深刻的认知。本论文主要从欣德米特的生平创作背景,《低音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的曲式结构以及结合自身的演奏经验分析演奏技法叁个方面来进行论述。由绪论,作曲家的生平简介和创作背景,作品的曲式结构分析,作品演奏技巧分析,结语五部分构成。(本文来源于《中央音乐学院》期刊2018-04-01)
郑慧玲[8](2018)在《新古典主义音乐对“主情论”思想中理性主义思潮的继承和发展——以欣德米特钢琴作品《调性游戏》中的前奏曲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纵观音乐史的发展历程,"主情论"思想是音乐史上最早系统阐释音乐中"情感论"的美学思想,它诞生于"情感论美学思想理性主义时期"的巴洛克时期,由巴洛克时期德国美学家马泰松提出,对德国音乐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体现了音乐中理性和情感之间相互依附的密切关系。在以"自律论"美学观为其创作原则的新古典主义音乐流派,亦渗透着"主情论"思想中理性主义思想的光辉。本文以德国新古典主义乐派的代表人物欣德米特的钢琴作品《调性游戏》中的前奏曲为例,谈一谈以"主情论"为代表的巴洛克理性主义音乐美学思想在新古典主义乐派作品中的继承和发展。(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8年03期)
张惠玲[9](2017)在《对话勋伯格、欣德米特与库赫特:桑桐和声理论研究,兼论德奥和声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桑桐的教材在过去的数十年里丰富了许多中国音乐家和声学习的经历。然而,只有揭示这些教材中勋伯格、欣德米特与库赫特的隐现,我们才能认识他们的理念是如何以微妙的方式渗透入中国艺术音乐的发展中。(本文来源于《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梁旭[10](2017)在《浅谈欣德米特在中提琴演奏艺术发展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保罗·欣德米特是德国非常优秀的作曲家。他对于中提琴的贡献,以及他对于中提琴的探索理论,提高了中提琴演奏水准,文章对欣德米特在中提琴演奏艺术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7年12期)
欣德米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保罗·欣德米特(Paul Hindemith,1895—1963)是20世纪叁四十年代极具代表性的德国作曲家,在战争时期深受迫害,作品遭禁,在纳粹政府的逼迫下流亡海外。本论文以其代表歌剧《卡地亚克》为研究对象,从对歌剧两个版本的音乐及台本对比入手,探究作曲家音乐风格的变化,进而引申到对当时的整个社会现状的研究,以此来阐释欣德米特歌剧作品与时代环境之间的联系,从而精准的揭示其音乐作品的社会价值与思想内涵。本文共有四个章节。第一章为人物相关背景叙述,介绍了欣德米特从童年到老年的各种经历及其歌剧创作概况。第二章是重点章节,从台本与音乐两个方面对两版歌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对比说明。第叁章则是对19世纪20—30年代以及40—50年代社会背景的简述,主要分为国际背景、国内环境以及作曲家个人经历叁部分,通过对当时社会历史状况的介绍来证明环境对作曲家创作产生的影响。第四章将前叁章内容进行了升华,介绍了欣德米特的其他代表音乐作品,从其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来揭示音乐的社会价值。本文旨在通过对歌剧作品风格的对比以及对其他音乐作品的分析来揭示社会历史因素对作曲家创作的影响以及作曲家音乐作品所反映出的当时的社会历史现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欣德米特论文参考文献
[1].颜雯.保罗·欣德米特音乐作品分析——以《韦伯主题交响变奏曲》为例[J].戏剧之家.2019
[2].刘露.保罗·欣德米特音乐风格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9
[3].丛延伊.欣德米特在中提琴演奏艺术发展中的作用探析[J].北方音乐.2019
[4].牛齐.《欣德米特中提琴奏鸣曲Op11No.4》钢琴与中提琴合作艺术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19
[5].王宇.一代音乐巨匠作曲技法的深入探索——评《欣德米特作曲技法1作曲理论》[J].中国教育学刊.2018
[6].丛延伊.论欣德米特在中提琴演奏艺术发展中的作用[J].北方音乐.2018
[7].刘天瑶.融合之美—浅析欣德米特低音提琴与钢琴奏鸣曲[D].中央音乐学院.2018
[8].郑慧玲.新古典主义音乐对“主情论”思想中理性主义思潮的继承和发展——以欣德米特钢琴作品《调性游戏》中的前奏曲为例[J].戏剧之家.2018
[9].张惠玲.对话勋伯格、欣德米特与库赫特:桑桐和声理论研究,兼论德奥和声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7
[10].梁旭.浅谈欣德米特在中提琴演奏艺术发展中的作用[J].北方音乐.2017
标签:保罗·; 欣德米特; 音乐作品; 交响乐; 《韦伯主题交响变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