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动态性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SWAT模型,水资源,贡献率,参数动态性
动态性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周帅[1](2018)在《SWAT模型参数不确定性分析及动态性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文模型是模拟流域水文过程和认识水文规律的重要工具,模型参数作为水文模型进行流域水文过程概化的关键因子,是反映流域产汇流过程的重要指标。定量分析不同特征阶段模型参数对流域产汇流的影响,对深度认知模型结构、提高模型模拟精度、科学评估流域水资源变化特征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与应用价值。故此,本文以黄河流域具有水塔之称的黄河源区为例,首先,研究了流域水文气象要素变化规律;其次,从降雨与潜在蒸发角度评估了流域未来水资源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了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源区水资源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用于模拟源区径流变化过程的SWAT模型,采用析因分析方法定量评估了不同特征时期参数独立及交互作用对径流模拟的影响;最后,诊断出不同时期参数组合对水资源模拟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利用降水和蒸发资料,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方法和R/S非参数检验方法对流域降水和蒸发数据进行趋势性和持续性分析,通过耦合这两种方法,基于设定的流域未来气象要素变化特征指标集,预测流域未来水资源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时间上,春季和冬季流域未来水资源供给矛盾得到缓解,夏季和秋季流域未来水资源供需矛盾愈加尖锐;空间上,春季和冬季流域南部未来水资源供给形式有利,春季、夏季以及秋季流域东部未来水资源供给形式不利。(2)为了对黄河源区的水文和气象要素一致性进行诊断,采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方法和累积距平检验方法,分析降水、径流序列的趋势性和变异性。运用5种Budyko假设公式量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改变量的影响,并以傅抱璞公式为例,探求参数ω的改变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贡献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傅抱璞、张橹、Mezentsev、Truc-Pike和Budyko等5种公式计算出的结果高度一致;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59.02%~71.39%和28.61%~40.98%;;评估参数ω的不确定性对径流的影响发现,参数ω增大,人类活动对径流改变量的贡献率逐渐增加,相反,气候变化对径流改变量的贡献率逐渐减少。(3)基于上述一致性分析结果,利用CMADS气象数据集和遥感空间数据集成功构建黄河源区 SWAT模型。采用人机结合的方式对模型参数进行率定和验证,其中,率定期和验证期分别为2010-2013年和2014-2015年。结果表明,唐乃亥水文站日径流模拟流量与实测流量拟合较好,率定期和验证期NSE分别为0.73和0.81,R2分别为0.82和0.87,|Re|均小于10%,结果表明SWAT模型在黄河源区能够成功构建。(4)基于构建的黄河源区SWAT模型,采用LH-OAT法、析因分析方法定量评估了不同时段模型参数独立及交互作用对径流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段模型参数不确定性影响差异显着;非汛期、汛前、汛期和汛后对模型模拟径流不确定性最显着的参数分别为 SOL_BD、SOL_BD、CN2 和 SOL_BD,占比分别为 0.99、0.26、0.60 和 0.98;该结论可归因于不同时段土壤容重和径流曲线数受降水、气温、蒸发等因素影响显着,这说明土壤容重蓄水量和超渗产流地表径流量为黄河源区水文系统的重要水输入;同时,土壤蒸发补偿系数(ESCO)和河道水力传导度(CH_K2)对水文响应也有显着影响,这表明蒸发过程和渗透过程对该流域的水文过程也产生影响;汛期参数AD和CD的交互作用显着,进一步说明土壤容重会影响地表径流和河流补给地下水产生的损失量。(5)分析模型不同参数组合对模型模拟精度的影响发现,参数组合的改变在年际尺度日径流模拟影响中差异显着。参数组合的改变对径流模拟影响最大的年份为2011年,2010年次之,2012年最小;通过对年内连续3日、5日、7日和9日降水和干旱发生频次分析发现,降水和干旱事件时间上的不均匀性是导致径流模拟精度差异显着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8-06-30)
刘建朝,王亚男,王振坡,宋顺锋[2](2017)在《城市规模、网络结构与交通拥堵的关系研究——基于动态性拓展的宏观网络交通模型的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城市已经进入整体性交通拥堵时代,对城市规模、网络拓扑和交通控制的合理建模将有助于治理交通拥堵。拓展了城市规模下的宏观网络交通模型,弥补了传统模型的缺陷,发展了交通拥堵指数模型,采用分位数回归实证检验了城市规模、网络结构与交通拥堵的关系。研究表明:车辆保有量、交通密度与土地利用程度(街区密度)密切相关,并影响土地和网络资源的变化或区域间的再分配;拓展到城市规模下宏观网络交通模型后,每条道路的拥堵程度与城市规模成正比。人口对大城市交通拥堵越具有显着正向作用,但小城市人口的适度集聚对交通拥堵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建设用地对交通拥堵极为敏感,城市规模越小灵敏度越高,其中交通用地的增加将直接增强交通系统的承载能力;道路面积与城市交通拥堵保持正向关系;与此相反,城市道路里程对交通拥堵的作用始终为负,说明加密城市网络结构对交通拥堵治理意义更大。(本文来源于《城市发展研究》期刊2017年11期)
谢璐[3](2017)在《双因子模型下不同组别青少年心理健康动态性追踪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基于Greenspoon和Saklofske提出的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The Dual-Factor Model of Mental Health,DFM)下不同组别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稳定性和动态性。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突破了传统模型将心理疾病缺失作为心理健康状态唯一衡量指标,融入了主观幸福感,相比传统心理健康模型区分出了易感者和有症状但满足者,更好的确定青少年心理健康状态和各项功能。被试由745名初高中学生组成,11个月进行一次追踪。该模型已经在跨文化的青少年群体中得到验证,主要分为四种类型:完全心理健康者(Complete mental health,具有低心理疾病症状和高主观幸福感);易感者(vulnerable,具有低心理疾病症状和低主观幸福感);有症状但自我满足者(symptomatic but content,具有高心理疾病症状和高主观幸福感);疾患者(troubled,具有高心理疾病症状和低主观幸福感),其中完全心理健康者在青少年群体中占比最高,但易感者和有症状但满足者所占的比例值得重视,这两种类型的青少年如果及时对其进行干预,处理得当将可能转化为完全心理健康者,因此,该模型对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有指导意义。本研究对中学生心理状态进行追踪,发现:(1)四种心理健康类型的青少年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稳定性,完全心理健康组稳定性最高,有症状但满足组的稳定性最低;(2)完全心理健康组在学业成绩方面显着优于其它心理健康组;(3)主观幸福感和生活事件指标在青少年心理健康状态从完全心理健康组向易感组、有症状但满足组及疾患组转化或从疾患组向有症状但满足组、易感组及完全心理健康组转化时差异显着;(4)提高主观幸福感和降低心理疾病症状相结合有助于提高青少年在校的良好表现和学业成绩。(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王晓兵,蔡亚庆,侯玲玲,杨军[4](2016)在《我国贫困问题的动态性——基于生存模型的新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理解贫困的本质、短期性、长期性特征,以及贫困动态性的决定因素依旧是我国精准扶贫问题的关键。基于浙江、湖北、云南叁省的微观调研面板数据,运用马尔可夫转移矩阵分析了农户在贫困和非贫困的转变概率;利用危害分析方法研究农户脱离贫困线、进入贫困线以及重新进入贫困线的概率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基于相对贫困线划分,农户脱离贫困线以及进入贫困线的概率与贫困时间成反比;非工作的家庭成员个数、受教育年限、家庭生产经营类型以及村级特征变量,均对农户脱离贫困线、进入贫困线以及重新进入贫困线的概率有重要影响;在贫困问题的动态性方面,叁个省份具有明显的跨时空特征。因此,建立健全保险制度、提高农产品市场透明度、促进农业部门整合等一些旨在减少收入差距的短期调控性政策,对农户脱离贫困状态以及避免农户重新进入贫困状态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农业现代化研究》期刊2016年04期)
陈华[5](2015)在《互联网和物流业对零售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动态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2000年和2012年我国31个省市的空间数据,应用空间计量模型探讨在城乡二元结构下互联网和物流业对零售业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零售业呈现显着的空间分异特征,东部和部分中部地区高值集聚,而西部地区低值集聚;居民消费水平是零售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且呈现明显的增强趋势;互联网对零售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其作用弹性上升趋势不显着;物流业对零售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其贡献弹性下降趋势明显。(本文来源于《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11期)
谭成兵,詹林,方晓[6](2015)在《基于动态性有效资源分配的云计算效益学习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将有限的资源合理地分配给用户,并尽可能地提高云系统的资源和能量利用效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面向动态性有效资源分配的云计算效益学习模型算法,在动态性有效资源分配上提出了服务质量准则框架(QSSF)来得出云服务的计费管理机制;采用资源竞拍策略和动态双向博弈策略更好地权衡用户和云计算提供商之间的利益关系,并将资源分配给资源需求量大的用户;在云系统的运算和存储任务的资源和能量分配上,采用了基于云计算的效益学习模型,通过权衡任务对资源和能量的需求量来实现系统效益的最优化;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更加合理地为系统的运算和存储任务分配资源和能量,在资源和能量的利用率上优于其他对比算法。(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期刊2015年04期)
徐文成,薛建宏,毛彦军[7](2015)在《宏观经济动态性视角下的环境政策选择——基于新凯恩斯DSGE模型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空气污染已成为当前政府和公众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选择并实施有效的环境政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为此,本文通过引入空气污染排放变量和环境政策变量对经典的新凯恩斯DSGE模型进行拓展,基于拓展后的模型从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两个视角并结合数值求解法对限额排放、强度目标制以及污染排放税等叁种环境政策进行比较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经济增长视角下,污染排放税政策优于限额排放和强度目标制政策;在减少经济波动视角下,限额排放政策应是优先选取的政策机制。与此同时,环境政策的选择还受经济中不确定因素来源的影响,当不确定因素来源于技术创新时,限额排放政策为优选政策;当不确定因素来源于政府消费支出或货币政策调控时,叁种环境政策间无明显差异。政府应致力于将环境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植入到整个宏观经济的发展中,考虑环境政策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即环境政策实施的经济成本;做到环境政策决策基于宏观经济,根据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目标和现状恰当的选择环境政策工具,以优化环境政策实施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期刊2015年04期)
刘薇[8](2014)在《电子商务中信任模型动态性与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信任信誉机制是电子商务中建立公平交易环境、促进交易量的重要基础。当前电子商务中信任计算普遍动态性不足,缺乏激励机制。本文提出一种新的信任计算模型,该模型中一方对另一方的信任包括两部分:一是从交易双方的直接交易历史经验中得到的直接信任;二是该交易方通过另一方的全局信誉获得的间接信任。该模型考虑时间因素对信任的影响,引入可信时间窗口的概念和对恶意交易的惩罚机制,由此带来的信任动态性可以有效促进双方公平交易的积极性。信任动态性会导致稳定性问题,本文研究如何平衡信任的动态性与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该信任模型具有良好的动态性和稳定性,有助于建立公平而富有活力的电子商务交易环境。(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现代化》期刊2014年04期)
马海波,高歌[9](2012)在《基于Ad Hoc网络移动模型动态性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链路拓扑生存期不仅是衡量Ad Hoc网络移动模型动态性的一项重要参数,而且通过对其研究也是寻找Ad Hoc网络测量时机的一个直接有效的方法。文章通过利用"抓拍"移动模型链路拓扑快照的思想,分别对叁种较为典型的移动模型:RPGM、Freeway和Manhattan进行了链路拓扑捕获,并对捕获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链路连接率和拓扑变化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及链路拓扑生存期的变化曲线,为研究Ad Hoc网络移动模型链路拓扑生存期提供一种新思路和方法。(本文来源于《数据通信》期刊2012年05期)
郑博,张衡阳,黄国策[10](2012)在《基于3-D SGM移动模型的MANET链路动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移动Ad hoc网络(MANET)的链路动态性研究多采用传统RD、RWP等移动模型,存在速率突变、急转等不符合现实物体运动规律的现象,致使结论的准确性不高的问题,基于叁维平滑高斯半马尔科夫移动模型,采用马尔科夫链理论研究了叁维MANET的链路动态性,通过计算两节点间相对速率的概率密度函数和分离距离的一步转移概率矩阵,得到了链路断开概率和链路寿命期望的数学表达式。最后通过仿真实验进行了验证,表明了理论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结论对叁维MANET网络协议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2年05期)
动态性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城市已经进入整体性交通拥堵时代,对城市规模、网络拓扑和交通控制的合理建模将有助于治理交通拥堵。拓展了城市规模下的宏观网络交通模型,弥补了传统模型的缺陷,发展了交通拥堵指数模型,采用分位数回归实证检验了城市规模、网络结构与交通拥堵的关系。研究表明:车辆保有量、交通密度与土地利用程度(街区密度)密切相关,并影响土地和网络资源的变化或区域间的再分配;拓展到城市规模下宏观网络交通模型后,每条道路的拥堵程度与城市规模成正比。人口对大城市交通拥堵越具有显着正向作用,但小城市人口的适度集聚对交通拥堵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建设用地对交通拥堵极为敏感,城市规模越小灵敏度越高,其中交通用地的增加将直接增强交通系统的承载能力;道路面积与城市交通拥堵保持正向关系;与此相反,城市道路里程对交通拥堵的作用始终为负,说明加密城市网络结构对交通拥堵治理意义更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态性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周帅.SWAT模型参数不确定性分析及动态性评估[D].西安理工大学.2018
[2].刘建朝,王亚男,王振坡,宋顺锋.城市规模、网络结构与交通拥堵的关系研究——基于动态性拓展的宏观网络交通模型的解释[J].城市发展研究.2017
[3].谢璐.双因子模型下不同组别青少年心理健康动态性追踪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7
[4].王晓兵,蔡亚庆,侯玲玲,杨军.我国贫困问题的动态性——基于生存模型的新证据[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6
[5].陈华.互联网和物流业对零售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动态性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6].谭成兵,詹林,方晓.基于动态性有效资源分配的云计算效益学习模型研究[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5
[7].徐文成,薛建宏,毛彦军.宏观经济动态性视角下的环境政策选择——基于新凯恩斯DSGE模型的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
[8].刘薇.电子商务中信任模型动态性与稳定性研究[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4
[9].马海波,高歌.基于AdHoc网络移动模型动态性技术研究[J].数据通信.2012
[10].郑博,张衡阳,黄国策.基于3-DSGM移动模型的MANET链路动态性[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