凋亡调节蛋白表达与K562/VCR多药耐药的关系

凋亡调节蛋白表达与K562/VCR多药耐药的关系

一、凋亡调节蛋白的表达与K562/VCR多药耐药性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程国荣[1](2021)在《中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及侵袭转移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肿瘤细胞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和侵袭转移的发生是临床上肿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针对MDR和侵袭转移机制从中药中寻找高效、低毒的活性成分是目前抗肿瘤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论文从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两方面出发,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UPLC-MS)筛选潜在的抗肿瘤活性成分,并基于代谢组学和细胞生物学相结合的研究策略对活性成分的逆转机制及抑制肿瘤侵袭转移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针对糖酵解过程中的关键限速酶-乳酸脱氢酶(LDH)在许多肿瘤细胞中高表达,被认为是浸润性癌重要靶点的特性,以LDH为靶分子,从中药中筛选其抑制剂。同时基于MDCK-MDR1细胞模型,进行P-糖蛋白(P-gp)介导的MDR逆转剂的筛选。1、中药中LDH抑制剂筛选建立固定化LDH方法,从大黄和虎杖中筛选潜在抑制剂。首先,以磁纳米粒子(MNPs)为载体,经氨基化修饰后,将LDH以共价键合的方式固定在MNPs表面,得到固定化LDH。为了获得最大的酶活力,采用单因素与响应面相结合的方法对固定化条件进行了优化,包括pH值、固定化时间和LDH浓度。在pH值为5.85、反应时间为3.14h、LDH浓度为0.37 mg/mL时,固定化LDH酶活性最佳,此时,LDH固定在MNPs上的量约为49μg/mg。随后,以galloflavin(阳性对照)、绿原酸和毛蕊花糖苷(阴性对照)为模型混合物,进行配体垂钓实验,对固定化LDH的特异性和选择性进行验证。最后,将固定化LDH方法与UPLC-MS/MS相结合,从两种富含蒽醌类化合物的天然产物(大黄和虎杖)中筛选潜在LDH抑制剂。从大黄和虎杖提取物中分别筛选并鉴定出9个和6个化合物,其中有3个化合物为二者所共有,这进一步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2、基于MDCK-MDR1细胞的P-gp抑制剂筛选利用P-gp过表达的MDCK-MDR1细胞,通过细胞毒性、罗丹明-123(Rh-123)蓄积与外排、Western blot实验和转运实验,对虎杖和白屈菜两种中药提取物及其主要成分进行P-gp抑制剂筛选研究。通过细胞毒性实验确定各个药物的IC20值,蒽醌类和多酚类化合物选择40、20、10 μM进行后续研究。Rh-123蓄积与外排实验显示虎杖提取物比白屈菜提取物对P-gp的抑制作用更强。对三类单体化合物比较,蒽醌类化合物对P-gp抑制作用最强,尤其是芦荟大黄素和大黄酚,其次是多酚类和3个毒性较大的生物碱。另外,通过不同药物处理时间对Rh-123蓄积的影响可以初步推测除虎杖苷、白藜芦醇三甲醚和白屈菜红碱外,其余化合物既能抑制P-gp的功能,又能抑制P-gp的表达。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除虎杖苷和白屈菜红碱外,其余化合物均能抑制P-gp表达。选择效果最强的蕙醌类化合物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和文献报道较多的白藜芦醇进行转运研究,结果表明芦荟大黄素和白藜芦醇能显着抑制P-gp底物地高辛的外排,而大黄酚没有这种抑制作用。此外,我们还补充了 5个结构相近且毒性较小的生物碱进行研究,发现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定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对P-gp均有较好抑制作用,有望成为MDR逆转剂。3、芦荟大黄素(AE)逆转MDR机制研究基于乳腺癌MCF-7/ADR细胞耐药模型,研究AE的逆转效果及机制。AE能显着逆转MCF-7/ADR细胞对阿霉素(ADR)的耐药性,其逆转指数为4.86。20μMAE与ADR联用对P-gp的表达没有抑制作用,但能显着促进ADR在耐药细胞中的蓄积。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AE能使ADR更多的进入细胞核中,细胞核是ADR发挥抗肿瘤作用的场所。P-gp对ADR的外排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而AE能降低细胞内ATP水平,因而推测AE通过抑制P-gp的外排功能来发挥逆转作用。能量代谢途径的研究结果表明,AE与ADR联用可抑制糖酵解、TCA循环、谷氨酰胺代谢及相关氨基酸合成途径。此外,我们还发现AE不仅可以逆转ADR诱导的耐药,还可以诱导自噬作为防御机制,抑制这一过程可增强AE的逆转活性。此外,AE与ADR联合用药还可以导致MCF-7/ADR细胞G2/M期阻滞并通过DNA损伤、ROS生成、caspase-3激活诱导细胞凋亡。4、芦荟大黄素(AE)和大黄素(EMD)抑制乳腺癌侵袭转移作用机制研究采用基于UPLC-Q-TOF/MS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对乳腺癌MCF-7细胞与人脐血静脉内皮细胞HUVEC共培养模型进行了考察,筛选并鉴定出25个生物标志物,涉及谷胱甘肽代谢、甲硫氨酸循环、嘌呤代谢和TCA循环等代谢通路,这些代谢通路均与肿瘤的恶性表型有关。采用共培养模型研究AE和EMD这两个同分异构体对MCF-7细胞侵袭转移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AE可以抑制MCF-7细胞的黏附、侵袭及血管生成,而EMD主要是抑制黏附。通过代谢组学的方法研究AE和EMD抑制MCF-7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机制。AE和EMD组分别筛选出27个和13个生物标志物,涉及多胺代谢、维生素B6代谢、甲硫氨酸循环、TCA循环、谷胱甘肽代谢、嘌呤代谢和天冬氨酸合成等通路。选择这些通路上的典型代谢物进行定量分析,发现AE能显着降低这些代谢物的含量且效果明显强于EMD。

马乾章[2](2018)在《小白菊内酯及大黄素抑制肠腺癌细胞增殖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近年来,新兴的化学生物学学科发展非常迅猛。该学科利用现有的数量庞大而且化学结构多样的小分子化合物库,针对研究者所需要的化合物的生物活性进行筛选,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相关的作用机制研究。本研究所选药物为小白菊内酯和大黄素,二者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小分子化合物。其生物活性均具有明显的抗癌作用,尤其是肠腺癌,近年来的研究逐渐增多。因此,延续我们前期对小白菊内酯和大黄素抗肠腺癌生物活性的研究,本课题采用体外实验的方式,对小白菊内酯诱导HCT-8/VCR细胞凋亡和耐药逆转作用机制靶点,以及大黄素诱导CACO-2细胞凋亡和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靶点进行了相关研究。通过对小白菊内酯和大黄素抗癌活性及作用机制的研究,为天然植物药物来源的小分子化合物抗癌作用提供基础,为天然植物药物用于临床肿瘤的治疗开拓市场。后续,我们将针对前期的研究成果,对两种小分子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与其结构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对于不理想的结构进行修饰,为新的抗癌小分子药物的研发做出贡献。研究方法:一、小白菊内酯诱导HCT-8/VCR细胞凋亡和耐药逆转作用研究1、MTT法检测PTL对HCT-8、HCT-8/VCR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培养结肠癌细胞株HCT-8、HCT-8/VCR细胞株,加入96孔板,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的PTL,对照组则加等量不含药物的培养液,处理12、24、48小时后,MTT法检测各孔吸光度(OD)值,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2、流式细胞仪(Annexin V-FITC/PI染色)检测PTL对HCT-8、HCT-8/VCR细胞凋亡的影响。消化收集对照组、PTL5μmol/L、10μmol/L、20μmol/L处理24h的HCT-8、HCT-8/VCR细胞,AnnexinV/FITC染色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细胞凋亡百分比。3、吖啶橙(AO)/溴化乙锭(EB)荧光染色检测PTL对HCT-8、HCT-8/VCR细胞凋亡的影响。取对数生长期HCT-8、HCT-8/VCR细胞,每孔1×104个/ml、2ml接种于6孔板中,孔内放入盖玻片。设小白菊内酯浓度5μmol/L、10μmol/L、20μmol/L、及对照组共4组,每组3个复孔,每组给药24h后,取出盖玻片,固定、AO/EB染色、、封片,荧光显微镜观察,每组分别计数,每次计数细胞300个,计算凋亡率。4、Western-blot法检测PTL对HCT-8、HCT-8/VCR细胞Bax、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收集对照组、PTL5μmol/L、10μmol/L、20μmol/L处理24h的HCT-8、HCT-8/VCR细胞蛋白,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Bax、Bcl-2蛋白的表达。5、MTT法检测PTL对HCT-8/VCR的耐药逆转作用(1)取对数生长期HCT-8、HCT-8/VCR细胞,加入96孔板,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VCR,处理24小时后,MTT法检测HCT-8、HCT-8/VCR细胞VCR的半数抑制浓度,及HCT-8/VCR对VCR的耐药指数。(2)取对数生长期HCT-8/VCR细胞,加入96孔板,分别设对照组、PTL5μmol/L、VCR(0.25、0.5、1、2、4、6、10μg/ml)、PTL5μmol/L+VCR各浓度组,处理24小时后,MTT法检测PTL对HCT-8/VCR的耐药逆转作用。6、流式细胞仪(Annexin V-FITC/PI染色)检测PTL对HCT-8/VCR的耐药逆转作用。消化收集对照组、PTL5μmol/L、VCR2μg/ml、PTL5μmol/L+VCR2μg/ml处理24h的HCT-8/VCR细胞,AnnexinV/FITC染色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细胞凋亡百分比。7、Western-blot法检测PTL对HCT-8/VCR细胞P-gp、MRP、GST-π蛋白表达的影响。收集HCT-8对照组、HCT-8/VCR对照组、PTL5μmol/L、10μmol/L、20μmol/L处理24h的HCT-8/VCR细胞蛋白,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gp、MRP、GST-π蛋白的表达。二、大黄素诱导CACO-2细胞凋亡及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研究1、MTT法检测大黄素对CACO-2细胞增殖抑制的影响对数生长期的CACO-2细胞,加入96孔板,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的PTL,对照组则加等量不含药物的培养液,处理24小时后,MTT法检测各孔吸光度(OD)值,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2、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黄素对CACO-2细胞凋亡的影响。消化收集对数生长期的CACO-2细胞,以大黄素处理CACO-2细胞24h,终浓度分别为0μmol/L、15μmol/L、30μmol/L和60μmol/L,然后以AnnexinV/FITC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细胞凋亡百分比。3、DAPI染色检测大黄素对CACO-2细胞凋亡的影响取对数生长期CACO-2细胞,每孔1×104个/ml、2ml接种于6孔板中,孔内放入盖玻片。设大黄素浓度15μmol/L、30μmol/L和60μmol/L、及对照组共4组,每组3个复孔,,每组给药24h后,取出盖玻片,固定、DAPI染色、碳酸盐缓冲甘油封片,荧光显微镜观察,激发波长为359 nm。观察细胞凋亡情况。4、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黄素对CACO-2细胞周期的影响取对数生长期的CACO-2细胞,用RPMI-1640完全培养基制成2×104个/m1的单细胞悬液,接种于6孔培养板中,每孔2ml,37℃培养12小时,更换培养液,加入药物。大黄素物终浓度分别为0μmol/L、15μmol/L、30μmol/L和60μmol/L;对照组为加入完全培养基组,空白对照为只加入完全培养基,置培养箱中培养24h后,用胰酶消化细胞,调整细胞浓度为1x106个/ml,取0.25ml细胞,PBS清洗,1000rpm,4℃离心5分钟,弃上清(重复两次);将细胞重悬于0.25ml结合缓冲液中,取0.1ml细胞悬液置于5ml流式管中,加入PI 20ul至终浓度50ug/ml,锡箔纸包住,避光4度染色30min,24h内上机检测。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周期检测,重复实验3次。5、Western-blot法检测大黄素对CACO-2细胞Bax、Bcl-2、PI3K、p-PI3K、AKT、p-AKT蛋白表达的影响收集对照组、15μmol/L、30μmol/L和60μmol/L大黄素处理24h的CACO-2细胞蛋白,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Bax、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1、PTL对HCT-8、HCT-8/VCR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小白菊内酯对结肠癌HCT-8、HCT-8/VCR细胞株有增殖抑制作用,并呈浓度及时间依赖关系,PTL12h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0.21±2.63μmol/L,21.52±3.25μmol/L。PTL24h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5.46±1.22μmol/L,17.05±2.78μmol/L。PTL48h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1.44±1.65μmol/L,10.85±2.02μmol/L。2、PTL对HCT-8、HCT-8/VCR细胞凋亡的影响。对照组HCT-8细胞凋亡率4.23%±0.75%,与对照组比较,经5、10、20μmol/L的PTL处理24h后,HCT-8细胞的凋亡率显着增加(p<0.05),分别为8.23%±1.45%,22.46%±2.75%,38.16%±3.25%。对照组HCT-8/VCR细胞凋亡率4.42%±1.16%,与对照组比较,经5、10、20μmol/L的PTL处理24h后,HCT-8/VCR细胞的凋亡率显着增加(p<0.05),分别为8.43%±0.95%,21.67%±3.53%,39.16%±3.51%。上述结果表明PTL以浓度依赖方式诱导HCT-8、HCT-8/VCR细胞凋亡。3、荧光染色检测PTL对HCT-8、HCT-8/VCR细胞凋亡的影响荧光染色结果显示,PTL以浓度依赖方式诱导HCT-8、HCT-8/VCR细胞凋亡。对照组HCT-8细胞凋亡细胞比率为10.33%±2.05%,与对照组比较,经5、10、20μmol/L的PTL处理24h后,HCT-8细胞的凋亡率显着增加(p<0.05),分别为20.55%±3.55%,32.46%±3.76%,46.8%±4.28%。对照组HCT-8/VCR细胞凋亡细胞比率9.42%±1.25%,与对照组比较,经5、10、20μmol/L的PTL处理24h后,HCT-8/VCR细胞的凋亡率显着增加(p<0.05),分别为18.66%±2.15%,30.65%±2.87%,45.44%±3.81%。4、Western-blot法检测PTL对HCT-8、HCT-8/VCR细胞Bax、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对照组HCT-8、HCT-8/VCR细胞可见Bax低表达,与对照组比较,PTL 5μmol/L、10μmol/L、20μmol/L组Bax表达显着增加(p<0.05)。对照组HCT-8、HCT-8/VCR细胞可见Bcl-2高表达,与对照组比较,PTL 5μmol/L、10μmol/L、20μmol/L组Bax表达显着减少(p<0.05)。上述结果表明,PTL通过以浓度依赖方式增加HCT-8、HCT-8/VCR细胞Bax的表达,降低Bcl-2的表达,诱导HCT-8、HCT-8/VCR细胞凋亡。5、MTT法检测PTL对HCT-8/VCR的耐药逆转作用(1)VCR对结肠癌HCT-8、HCT-8/VCR细胞株有增殖抑制作用(p<0.05),并呈浓度依赖关系(p<0.05),VCR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21±0.24μg/ml、38.9±3.04μg/ml,HCT-8/VCR对VCR的耐药指数为17.6倍。(2)VCR0.25、0.5、1、2、4μg/ml对HCT-8/VCR细胞无显着增殖抑制作用(p>0.05),VCR 6、10μg/ml对HCT-8/VCR细胞有轻度增殖抑制作用(p<0.05),PTL5μmol/L与VCR(0.25、0.5、1、2、4、6、10μg/ml)联用可显着增加VCR对HCT-8/VCR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p<0.05)。联用后VCR IC50为3.01±0.45μg/ml,与VCR单独应用时比较,IC50显着降低(p<0.05),PTL可显着降低HCT-8/VCR对VCR的耐药指数(p<0.05)。上诉结果说明,PTL可显着增加显着增加VCR对HCT-8/VCR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逆转HCT-8/VCR的耐药。6、流式细胞仪(Annexin V-FITC/PI染色)检测PTL对HCT-8/VCR的耐药逆转作用。Annexin V-FITC/PI染色检测凋亡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胞凋亡率5.01%±0.47%,经VCR2μg/ml处理24h后,HCT-8/VCR细胞的凋亡率为6.93%±1.45%,与对照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经PTL5μmol/L处理24h后,HCT-8/VCR细胞的凋亡率为10.02%±0.86%,与对照组比较,凋亡率显着增加(p<0.05),PTL5μmol/L+VCR2μg/ml处理24h的HCT-8/VCR细胞凋亡率为34.7%±2.33%,与VCR2μg/ml组及PTL5μmol/L组比较,凋亡率均显着性增加(p<0.05)。结果表明,PTL可显着增加VCR诱导HCT-8/VCR细胞凋亡能力,逆转HCT-8/VCR细胞对VCR的耐药。7、Western-blot法检测PTL对HCT-8/VCR细胞P-gp、MRP、GST-π蛋白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结果显示,HCT-8对照组可见P-gp、MRP、GST-π蛋白的低表达;与HCT-8对照组比较,HCT-8/VCR对照组P-gp、MRP、GST-π蛋白表达显着增加(p<0.05);与HCT-8对照组比较,HCT-8/VCR对照组PTL5μmol/L、10μmol/L、20μmol/L处理HCT-8/VCR细胞24h后,P-gp、MRP、GST-π蛋白表达显着减少(p<0.05),且PTL浓度越大蛋白表达越低。8、随着大黄素浓度的逐渐提高,CACO-2细胞生存率逐渐降低,至200μmol/L,细胞生存率几乎接近0。而大黄素对CACO-2细胞培养24h的IC 50值为30μmol/L。9、随着大黄素浓度的逐渐升高,CACO-2细胞凋亡率也随之升高,从对照组的1.85%,升至60μmol/L大黄素组的42.66%。大黄素对CACO-2细胞诱导凋亡的作用呈剂量依赖趋势。10、30μmol/L和60μmol/L的大黄素干预后,细胞核明显浓缩,染色加深,偶见核染色质呈新月形聚集于核膜一边。尤其是60μmol/L的大黄素干预后,凋亡细胞核碎裂成大小不等的圆形小体,并被细胞膜所包绕,疑似凋亡小体。11、对照组细胞大部分处于G0/G1期,为62.3%,处于S期33.7%,处于G2/M期4.0%;大黄素干预后,细胞周期在G2/M期明显发生停滞,该期细胞数显着增多。并且随着大黄素浓度的提高,停滞于G2/M期的细胞也逐渐增多。以60μmol/L的大黄素组G2/M细胞周期阻滞最为明显。12、对照组细胞Bax呈低水平表达,而随着大黄素浓度的增高,表达水平逐渐上调;Bcl-2表达水平与Bax正好相反,对照组细胞Bcl-2、p-PI3K和p-AKT呈高水平表达,随着大黄素浓度的增高,表达水平逐渐下调。而非磷酸化PI3K、AKT表达水平各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1、小白菊内酯对HCT-8、HCT-8/VCR细胞具有抑制增殖及诱导凋亡作用,小白菊内酯对结肠癌细胞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不受HCT-8/VCR细胞耐药性的影响,小白菊内酯可通过增加Bax的表达,降低Bcl-2的表达来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2、小白菊内酯可显着增加VCR对HCT-8/VCR细胞的增殖抑制能力及凋亡诱导能力,小白菊内酯对HCT-8/VCR细胞具有耐药逆转作用。其机制主要是通过PTL降低HCT-8/VCR细胞P-gp、MRP、GST-π蛋白的表达,逆转HCT-8/VCR细胞的耐药性。3、大黄素对CACO-2结肠癌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抗癌作用主要是由于诱导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此外,它还能抑制CACO-2细胞的PI3/AKT信号级联,提示大黄素在结肠癌治疗中的潜在应用。

刘秀妃[3](2018)在《姜黄素联合维拉帕米逆转人胆管癌细胞多药耐药性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实验旨在探讨姜黄素、维拉帕米联合应用对人胆管癌多药耐药细胞株QBC939/ADM的逆转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用浓度递增法诱导建立人胆管癌多药耐药细胞模型QBC939/ADM,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阿霉素、丝裂霉素对细胞QBC939和耐药细胞QBC939/ADM的细胞抑制率,得出IC50值及耐药指数,来证明耐药模型的建立。以单独使用化疗药阿霉素作为对照,实验组为姜黄素、维拉帕米以及姜黄素联合维拉帕米分别与阿霉素联合作用,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对耐药细胞毒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耐药细胞凋亡率,RT-PCR检测MDR基因的表达。结果:CCK-8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的阿霉素、丝裂霉素对细胞QBC939和耐药细胞QBC939/ADM的细胞抑制率,经计算耐药指数得出,与QBC939相比,QBC939/ADM细胞对阿霉素、丝裂霉素的耐药指数分别为9.3和4.26;CCK-8检测化疗药阿霉素对于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胞的毒性,单独使用阿霉素组的细胞生存率为(11.97±1.08)%;阿霉素分别联合维拉帕米、姜黄素、姜黄素+维拉帕米,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35±0.37)%、(8.07±0.53)%、(6.58±0.69)%,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流式细胞仪检测化疗药阿霉素对两组细胞的凋亡率,单独使用阿霉素组的细胞凋亡率为(6.45±0.78)%;阿霉素联合维拉帕米、姜黄素、姜黄素+维拉帕米,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0.78±0.73)%、(14.68±0.42)%、(26.69±2.22)%,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T-PCR检测MDR的表达,与单独使用阿霉素组(1.00)相比,姜黄素、维拉帕米、姜黄素+维拉帕米组的MDRmRNA值分别为(0.92±0.06)、(0.88±0.06)、(0.66±0.10),表达均有降低。结论:初步探讨了姜黄素、维拉帕米对人胆管癌多药耐药性具有逆转作用,能够增加化疗药阿霉素对耐药细胞的毒性,使人胆管癌耐药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MDR表达降低,姜黄素与维拉帕米联合使用具有联合增效作用。但具体机制仍不明确,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张坤[4](2018)在《浙贝黄芩汤通过调控Wip1对白血病模型化疗效果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小鼠急性髓系白血病模型进行干预,明晰浙贝黄芩汤通过调控Wip1对髓系白血病化疗效果的影响。方法1.探索白血病病情进展与Wip1、野生型p53表达的相关性。采集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初诊/敏感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健康成年人3-5ml外周血,提取中性粒细胞、单个核细胞的总RNA,应用定时定量PCR检测Wip1、野生型p53表达量,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p53热点突变情况。2.尾静脉接种构建急性髓系白血病小鼠模型。应用4-5周龄雌性SCID beige小鼠,2GyX射线预处理后,经尾静脉接种不同浓度的HL60、HL60/ADR细胞悬液。通过观察一般情况,照射前、造模第10、18、28天全血细胞分析、外周血白细胞分类、外周血CD33阳性细胞比例、骨髓形态学检查和组织切片病理检查鉴定模型。3.浙贝黄芩汤联合阿霉素体内干预白血病动物模型,对比化疗敏感株与耐药株的疗效差异,明晰Wip1、P53的表达与疗效的相关性。将上述课题组构建HL60白血病模型,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浙贝黄芩汤灌胃(中药)组、阿霉素腹腔注射(化疗)组、浙贝黄芩汤灌胃+阿霉素腹腔注射(中药+化疗)组。模型组灌胃等量蒸馏水;中药组灌胃浙贝黄芩汤(7.58g/d/kg)每天一次,化疗组腹腔注射盐酸阿柔比星(1mg/kg)隔日一次,中药+化疗组应用浙贝黄芩汤联合盐酸多柔比星进行干预,周期14天。HL60/ADR白血病模型分组及给药处理方式均同上。实验过程中观察小鼠生存状态,于给药第15天或濒死前处死动物,取材进行各项指标检查,对比HL60白血病模型及HL60/ADR白血病模型各项指标及疗效的差异,包括全血细胞分析、外周血CD33阳性细胞比例、骨髓白血病细胞比值、脾脏重量、组织切片病理检查、Wip1及P53的表达情况,评价浙贝黄芩汤调控Wip1对化疗敏感性的影响。结果1.白血病病情进展者,Wip1表达升高,野生型p53表达降低。白血病发病不同阶段Wip1的表达情况。共采集25例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复发/难治组)外周血、10例初诊或化疗敏感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初诊/缓解组)、7例健康成年人(正常对照组),检测结果如下(正态分布以均值±标准差表示,非正态分布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①Wip1mRNA:正常对照组、初诊/缓解组、复发/难治组中性粒细胞 Wip1mRNA 相对β-actin 的表达量分别为 0.0021(0.0016,0.0116)、0.0109(0.0050,0.0207)、0.0092(0.0037,0.0278),单个核细胞 Wip1mRNA 相对 β-actin 的表达量分别为 0.0024±0.0011、0.0080±0.0063、0.0042(0.0024,0.0100);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Wip1表达升高。②野生型p53mRNA:正常对照组、初诊/缓解组、复发/难治组单个核细胞p53mRNA相对β-actin的表达量分别为0.0056(0.0022,0.0063)、0.0060(0.0041,0.0359)、0.0018(0.0008,0.0045);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野生型p53mRNA表达下降。③检测了 8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p53热点突变,突变率为25%,分别位于6、7外显子,p53突变患者预后差。2.尾静脉接种成功构建急性髓系白血病小鼠模型。各模型组于接种细胞7-10天,出现竖毛、萎靡少动、脊背弓起、步态不稳、偏侧或转圈,接种HL60、HL60/ADR细胞悬液高浓度(1×107个/只)发病进展更快,通过比较全血细胞分析、外周血CD33阳性细胞比例、组织病理检查鉴定动物模型,而骨髓形态学检查因随实验进程,小鼠疾病进入终末期,极度消瘦,生存状态极差,处死取材时未能吹出骨髓细胞,未能得到有效制片获得实验数据。根据其余相关检测结果显示:接种浓度为1×107个/只的HL60、HL60/ADR两模型组白血病浸润更明显,可满足下一步实验需求。3.浙贝黄芩汤可减轻白血病模型肿瘤负荷、增强化疗敏感性、部分逆转耐药,与降低Wip1的表达有关。HL60、HL60/ADR模型均分为模型组、中药组、化疗组、中药+化疗组,每组6只。①生存期(天):HL60模型、中药、化疗、中药+化疗组分别为17.83±6.88、20.00±6.23、22.00±4.43、23.00±2.00;HL60/ADR 模型、中药、化疗、中药+化疗组分别为20.83±5.00、21.33±4.55、23.17±2.04、24.00±0.00,单用浙贝黄芩汤即可延长生存期,中药联合化疗生存期最长。②给药第15天小鼠体重(g):HL60模型、中药、化疗、中药+化疗组分别为:9.80±2.60、10.24± 1.59、11.03±1.31、11.62±1.96;HL60/ADR 模型、中药、化疗、中药+化疗组分别为 1 0.94±0.92、11.67±2.03、13.52±1.65、15.56±0.87,仅HL60/ADR中药+化疗组的体重较造模时(13.16±1.04g)增加,其余组均较造模前下降,说明耐药白血病模型应用化疗时联合中药可改善恶病质状态。③给药第15天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9/L):HL60模型、中药、化疗、中药+化疗组分别为3.36±1.08、1.39±0.39、0.45±0.24、0.45±0.23,化疗、中药+化疗组较其余两组明显下降。HL60/ADR模型、中药、化疗、中药+化疗组分别为0.96±0.40、1.24± 1.04、0.66±0.44、0.81±0.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给药第15天外周血CD33阳性细胞比例(%):HL60模型、中药、化疗、中药+化疗组分别为:55.21±7.29、39.24±2.94、31.49±2.36、25.52±0.81。浙贝黄芩汤具有减轻白血病负荷、化疗增敏的作用。HL60/ADR模型、中药、化疗、中药+化疗组分别为:77.42±0.73、75.65±0.18、72.74±1.18、67.03±3.83,耐药株 HL60/ADR 各实验组化疗耐药,浙贝黄芩汤联合化疗可部分逆转耐药。⑤脾脏重量(g):脾脏为髓外白血病细胞增殖浸润的主要场所,通过观察脾脏的重量可反映体内白血病负荷。HL60模型、中药、化疗、中药+化疗组:0.1637±0.0359、0.1132±0.0075、0.0662±0.0152、0.0854±0.0008,HL60/ADR模型、中药、化疗、中药+化疗组分别为:0.1768±0.0226、0.1765±0.0191、0.0828±0.0074、0.0968±0.0052,耐药株各组脾脏重量明显高于敏感株,中药联合化疗可减轻白血病模型脾脏肿瘤负荷。⑥脾脏病理切片HE染色:HL60模型组小鼠脾脏镜下可见,脾脏正常组织结构被完全破坏,弥漫性白血病细胞浸润灶,中药联合化疗能明显减少白血病细胞浸润;HL60/ADR模型组脾脏正常结构亦完全破坏,镜下白血病细胞弥漫浸润,且耐药株各组小鼠脾脏浸润灶均明显多于敏感株相应组别。⑦Wip1mRNA相对表达量:HL60模型、中药、化疗、中药+化疗组分别为:1.3733±0.4347、0.4525±0.2298、0.4700±0.3220、0.1825±0.1410;HL60/ADR模型、中药、化疗、中药+化疗组分别为:0.8166±0.6886、0.7193±0.3412、0.1061±0.1074、0.1011 ±0.0976。随着白血病病情的控制,Wip1表达量减低,中药联合化疗可进一步下调Wip1表达。结论浙贝黄芩汤可通过下调Wip1减轻白血病负荷、增强化疗敏感性、部分逆转白血病耐药,白血病病情进展与Wip1表达升高相关。

林婷,廖斌,徐成波,齐彦,陈毅宁,陈佳薇[5](2017)在《中药复方君子汤联合阿霉素逆转白血病K562/VCR细胞多药耐药及诱导凋亡的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君子汤(FFJZ)联合阿霉素(DOX)逆转白血病K562/VCR细胞多药耐药及诱导凋亡的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耐药性及耐药性逆转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总凋亡率和早期凋亡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多药耐药基因1(MDR1)、P糖蛋白(P-gp)、乳腺癌耐药相关蛋白(BCRP)、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ax)和B淋巴细胞瘤-2(Bcl-2)的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Bax、Bcl-2蛋白表达。【结果】CCK-8检测结果显示:无细胞毒性的FFJZ(6 mg/m L)、DOX(5 mg/m L)单独用药可显着降低K562/VCR的半数抑制浓度指数(IC50)(P<0.05),两药联合应用对K562/VCR逆转指数显着高于单独应用(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作用浓度为4、6 mg/m L的FFJZ联合DOX(5 mg/m L)能够提高K562/VCR细胞总凋亡率和早期凋亡率,与DOX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结果显示:FFJZ联合DOX应用可下调MDR1、BCRP、P-gp m RNA表达,与DOX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FJZ联合DOX应用可上调Bax m RNA、下调Bcl-2 m RNA表达,与DOX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FFJZ联合DOX与对照组比较,Bax蛋白表达显着上调(P<0.05),Bcl-2蛋白表达显着下调(P<0.05),与Bax、Bcl-2 m RNA表达一致。【结论】无细胞毒性的FFJZ、DOX对K562/VCR细胞耐药性均有逆转作用,两药联合应用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促凋亡基因Bax和下调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有关。

杨臻[6](2016)在《浙贝黄芩汤对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1.观察比较浙贝黄芩汤水提取物、醇提取物、酸水提取物对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HL60/ADR细胞增殖及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2.探讨野生型p53诱导的磷酸酶1(Wipl)在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及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情况。3.观察浙贝黄芩汤醇提取物对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HL60/ADR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与Wipl表达的相关性。4.探讨浙贝黄芩汤醇提取物增加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HL60/ADR细胞对阿霉素敏感性与Wipl表达的相关性。方法1.采用MTS法检测比较浙贝黄芩汤水提取物、醇提取物、酸水提取物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敏感细胞HL60、耐药细胞HL60/ADR的增殖抑制作用,计算各提取物的IC5。值。测定非毒剂量(<IC,0)浙贝黄芩汤水提取物、醇提取物、酸水提取物联合阿霉素作用后HL60、HL60/ADR细胞阿霉素IC50的变化。2.中性粒细胞分离液分离5例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难治组)、3例化疗敏感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缓解组)、3例健康成年人(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及单个核细胞,分别提取总RNA,应用Real-time PCR法检测Wip1mRNA的表达情况。3.浙贝黄芩汤醇提取物作用于HL60、HL60/ADR细胞,Real-time PCR法检测Wip1mRNA的表达变化;经Annexin/PI双染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4.Real-time PCR法检测HL60、HL60/AD R细胞Wip1mRNA表达的差异。非毒剂量(<IC,0)浙贝黄芩汤醇提取物联合阿霉素作用HL60、HL60/ADR细胞,Real-time PCR法检测Wip1mRNA表达的变化。利用Lipofectamine 3000转染试剂将Wipl高表达质粒(hWIP1-FLAG-pCMV-Neo-Bam)及对照质粒(pCMV-Neo-Bam)转染入HL60细胞,上调HL60细胞Wip1表达。MTS法检测Wipl高表达HL60细胞及转染对照质粒HL60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结果1.浙贝黄芩汤提取物对HL60细胞的IC50值由低到高依次为醇提取物(141.06±11.29ug/ml)、水提取物(177.28±4. OOug/ml)、酸水提取物(217.66±16.78 ug/m1),P<0.05。浙贝黄芩汤水提取物、醇提取物对HL60/ADR细胞的IC50值均大于200ug/ml,浙贝黄芩汤酸水提取物对HL60/ADR细胞的IC50值大于400ug/ml,各提取物对HL60/ADR细胞的工C50值均高于HL60细胞。200ug/m1浙贝黄芩汤水提取物、醇提取物、酸水提取物对HL60/ADR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27.28±4.69)%、(37.67±3.43)%、(25.39±4.98)%,其中醇提取物抑制率高于水提取物及酸水提取物,P<0.05;水提取物及酸提取物抑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毒剂量(<IC10)浙贝黄芩汤水提取物、醇提取物联合阿霉素作用于HL60细胞,阿霉素的IC50值降低,P<0.05,增敏倍数分别为1.60、2.00倍。非毒剂量(<IC10)浙贝黄芩汤醇提取物联合阿霉素作用于HL60/ADR细胞,阿霉素的IG50值降低,P<0.05,逆转倍数为1.50倍。2. 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难治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Wip1mRNA目对内参基因β-actin的表达量为0.0969±0.0684,缓解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Wip1mRNA相对内参基因β-actin的表达量为0.0083±0.0078,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Wip1mRNA相对内参基因β-actin的表达量为0.0116(0.0021,0.0118)。Wip1mRNA在难治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分别较缓解组及正常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iplmRNA在缓解组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对照组、缓解组、难治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Wip1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浙贝黄芩汤醇提取物作用于HL60、HL60/ADR细胞,HL60细胞早期凋亡率及晚期凋亡率增加,P<0.05;HL60/ADR细胞早期凋亡率增加,P<0.05,晚期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浙贝黄芩汤醇提取物作用后,HL60细胞Wip1mRNA水平下调,HL60/ADR细胞Wipl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4.WiplmRNA在HL60/ADR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低于HL60细胞。与单用阿霉素组相比,非毒剂量(<IC10)浙贝黄芩汤醇提取物联合阿霉素作用后,HL60细胞WiplmRNA表达上调、HL60/ADR细胞WiplmRNA表达下调。Wipl高表达HL60细胞阿霉素的IC50值为0.35±0.09ug/m1,转染对照质粒HL60细胞阿霉素的IC50值为0.36±0.17ug/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浙贝黄芩汤水提取物、醇提取物、酸水提取物能不同程度的抑制HL60及HL60/ADR细胞增殖,以醇提取物抑制作用最强。浙贝黄芩汤水提取物、醇提取物、酸水提取物对HL60/ADR细胞的抑制作用弱于HL60细胞。非毒剂量(<IC,0)浙贝黄芩汤醇提取物能有效增加HL60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并部分逆转HL60/ADR细胞对阿霉素的耐药性。2.Wipl可能在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高表达,其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情况仍有待进一步检测研究。3.浙贝黄芩汤醇提取物能促进HL60、HL60/ADR细胞凋亡,但与Wip1的相关性不明确。4.本实验未显示Wipl高表达与HL60细胞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浙贝黄芩汤醇提取物对HL60/ADR细胞的耐药逆转作用与Wipl表达未显示相关性。

孙长岗[7](2011)在《化痰散结方对人乳腺癌耐药细胞的影响及机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研究化痰散结方对人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ADR耐药相关蛋白和凋亡抑制基因表达的影响,阐发其逆转多药耐药的作用机理,为中医治疗乳腺癌化疗中普遍存在的耐药相关问题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1.化痰散结方对MCF-7/ADR细胞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及基因的研究1)MTT法检测化痰散结方对MCF-7/ADR细胞系的耐药逆转作用,计算耐药逆转倍数;2)流式细胞术检测含药血清作用前后MCF-7/ADR细胞表面P-gp的表达变化;3)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化痰散结方含药血清对MCF-7/ADR细胞中MRP蛋白(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4)RT-PCR法检测含药血清作用前后MCF-7/ADR细胞中基因MDR1及MRP1的表达变化。2.化痰散结方对MCF-7/ADR细胞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1)通过克隆形成实验,观察含药血清对细胞克隆形成的影响,计算克隆形成率;2)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化痰散结方对MCF-7/ADR细胞的细胞周期的影响;3)在荧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含药血清作用前后细胞的形态变化;4)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化痰散结方对MCF-7/ADR细胞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影响。结果:1.化痰散结方逆转MCF-7/ADR细胞多药耐药及机制研究1)化痰散结方含药血清对MCF-7/ADR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并随含药血清浓度提高、作用时间延长抑制作用增强。2)化痰散结方含药血清能显着抑制MCF-7/ADR细胞P-gp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10%含药血清与ADM合用组同VRP+ADM+10%正常鼠血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ADM可诱导MRP表达上调,而含药血清可使MRP表达下降,其作用随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4)MDR1及MRP1mRNA在MCF-7/ADR细胞中高表达,化痰散结方含药血清作用于MCF-7/ADR后,MDR1及MRP1mRNA的表达下降,呈浓度依赖性。2.化痰散结方对MCF-7/ADR细胞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1)随化痰散结方含药血清浓度递增,细胞克隆形成率逐渐下降。2)化痰散结方含药血清可使耐药细胞株阻滞于G0-G1期,并通过启动凋亡机制阻止耐药细胞株增殖,并呈量效关系(P<0.05)。3)化痰散结方对MCF-7/ADR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表明随着药物浓度提高和作用时间延长,凋亡细胞的比例增高。4)化痰散结方含药血清组可显着下调细胞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并呈量效关系(P<0.05)。结论:1.化痰散结方作用于MCF-7/ADR细胞的耐药相关蛋白和基因,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耐药细胞MDR1及MRP1的mRNA和蛋白表达,减少药物外排,增加耐药细胞内药物浓度有关。2.化痰散结方具有抑制肿瘤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作用于耐药细胞G1/S节点,使耐药细胞株阻滞于G0-G1期,下调细胞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通过启动凋亡机制阻止耐药细胞株增殖。

张朝霞,文飞球,刘智屏,成迎端[8](2008)在《HSP27高表达与人白血病多药耐药细胞K562/VCR的关系》文中提出背景与目的: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是白血病化疗失败的常见原因,虽然已有研究揭示了一些肿瘤MDR机制,但目前仍然不能完全解释MDR现象。本文旨在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白血病耐药相关蛋白,并研究其与白血病MDR的关系,为进一步阐明白血病MDR发生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二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2-DE)技术分离白血病细胞K562和人白血病耐药细胞K562/VCR的总蛋白,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time offlight-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对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进行鉴定。应用反义核酸技术将分离鉴定差异表达蛋白的反义核酸转染至耐药细胞,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差异蛋白的表达情况,MTT法检测转染后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后细胞凋亡率。结果:在K562/VCR细胞与K562细胞中鉴定出一差异表达蛋白点,并用质谱分析证实其为热休克蛋白27(heat shock protein27,HSP27)。用HSP27反义核酸转染K562/VCR细胞,在不同浓度长春新碱作用下,HSP27反义核酸转染的K562/VCR细胞的存活率较对照错义核酸转染组明显降低(P<0.05),流式细胞仪显示细胞凋亡率为16.3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HSP27在K562/VCR细胞中高表达,其表达抑制后,K562/VCR细胞对长春新碱的敏感性增强。

张寅[9](2007)在《复方浙贝颗粒配方辅助化疗提高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疗效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难治性急性白血病(refractory acute leukemia,简称RAL)是国内外医学研究的热点,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性(multi drug resistance,简称MDR)的产生是白血病难治及复发的主要机制之一,但临床尚缺乏低毒、作用靶点广泛的逆转剂。多药耐药逆转剂+化疗是近年来治疗RAL的新尝试。现有的已被证实具有逆转肿瘤/白血病细胞MDR的化合物、生物制剂和中药很多,大多数停留在体外研究阶段,且存在不良反应大、临床疗效不满意等缺点,临床应用受到限制。自90年代起,我科开展了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抗RAL的大量研究。先期基础研究已证实:临床常用的化痰散结中药浙贝母提取的生物碱体外及动物实验均有逆转白血病多药耐药的生物活性,能增加耐药的急性白血病细胞内抗癌药物浓度,降低耐药蛋白Pgp的表达;临床预实验研究也表明,常规化疗方案配合浙贝母粉用于急性白血病临床治疗,其临床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尤其对难治及复发白血病患者临床缓解率更佳;此外,单药浙贝母颗粒配合化疗治疗RAL的临床研究亦显示中药在提高难治性白血病临床疗效方面安全可靠。在上述成果基础上,我们从单味药到复方,选取当前较为公认的具有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活性成分的三味中药浙贝母、防己、川芎,制成颗粒饮片——复方浙贝颗粒配方,作为治疗药物。对照药物为模拟剂“麦芽颗粒”。我们拟定规范的RAL诊断标准,统一制定临床研究方案和病例观察表,并拟定统一的疗效评估标准,以此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临床疗效、安全性等为主要评价指标,进行了复方浙贝颗粒配方辅助化疗治疗RAL的前瞻性随机、双盲、多家医院同期参与的临床研究。全部病例资料来自12家三级甲等医院于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所观察的RAL患者。随机进行药品编号及患者入组,两组大致比例为1∶1,使用标准化疗方案的同时,于化疗开始前3天加用盲态下的治疗组或对照组颗粒剂,每次1袋(10g),每日3次。除此以外,不加用任何具有逆转白血病MDR的中西药。所有病例均连续服药14天,以标准化疗疗程为一个治疗周期。若一个疗程无效,可随下一周期化疗继续服用受试颗粒剂,继续观察一个疗程,并记作另一人次。揭盲后发现,12家研究中心共收集RAL病例137例,进入统计的病例共128例,治疗组64例,对照组64例。研究结果表明:①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型、病程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②疗效结果显示,两组完全缓解(CR)病例分别为治疗组25例(39.1%)与对照组16例(25.0%);部分缓解(PR)病例分别为治疗组21例(32.8%)与对照组17例(26.6%);未缓解(NR)病例分别为治疗组18例(28.1%)与对照组31例(48.4%)。两组病例疗效整体比较及有效性(CR+PR)比较,经秩和检验,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说明伍用复方浙贝颗粒配方可明显提高难治性白血病的化疗后缓解率。③治疗后治疗组骨髓白血病细胞百分比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即治疗组的骨髓白血病细胞杀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推断,复方浙贝颗粒配方可增强化疗药物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作用。④疾病分型与疗效关系分析结果,AML和其他病型、ALL和其他病型之间缓解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AML和ALL的疗效优于其他病型。病型为AML时,两组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对于难治性AML,化疗同时伍用复方浙贝颗粒配方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化疗。⑤病程与疗效关系分析结果,治疗组病程<6个月患者疗效与对照组相比,经秩和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对于病程<6个月的RAL,化疗同时伍用复方浙贝颗粒配方的疗效较好,同时也提示我们在临床治疗中要注重早期用药以提高化疗疗效。⑥性别与疗效关系分析结果,治疗组男性患者疗效与对照组相比,经秩和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⑦两组间治疗后白细胞计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比较两组治疗2周前后及1疗程前后白细胞计数差值情况,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白细胞计数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亦可间接说明治疗组伍用复方浙贝颗粒配方后,化疗药物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作用有所增强。同时,根据治疗组和对照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值、血小板计数等的变化趋势推断,复方浙贝颗粒配方在提高化疗疗效的同时并未增加化疗药物对骨髓造血的抑制作用。⑧仅少部分患者进行了MDR相关蛋白检测,从变化趋势分析,治疗组Pgp、MRP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⑨肝肾功能、心电图及尿、便常规等安全性指标方面,两组均无明显异常。结论认为,复方浙贝颗粒配方辅助化疗应用可增强化疗药物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提高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缓解率,并不增加化疗药物对骨髓的抑制作用,临床使用中未发现其对尿常规、便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等安全性指标有不良影响,具有较好的临床安全性,应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

叶霈智[10](2006)在《浙贝母颗粒逆转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成人AL初治患者约有30%左右难治,CR后仍有60%左右最终复发难治,甚至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对治疗反应差,诱导缓解率低,复发率高,生存期短,是白血病治疗中的难题,目前仍以联合化疗为主要治疗方法。多药耐药性(MDR)的形成是难治的主要原因。研究MDR现象产生的机制及克服方法是提高白血病疗效的主要途径之一。已被证实具有逆转肿瘤/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性的化合物、生物制剂和中药很多,但现有逆转剂大多数停留在体外研究阶段,且存在不良反应大、临床疗效不满意等缺点,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我科既往MDR相关研究表明,浙贝母生物碱体外具有逆转白血病细胞MDR的生物活性,并能增加急性白血病细胞内抗癌药物浓度。临床预实验显示,常规化疗加用浙贝母粉,治疗组完全缓解率显着高于对照组,对难治及复发白血病患者优势更为明显,且能提高Pgp高表达患者临床疗效。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我们在国内首次进行以中药为主,干预围化疗期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前瞻性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研究。严格遵守随机双盲临床研究原则,统一制定临床研究方案和病例观察表,拟定规范的难治性白血病诊断标准;由计算机产生随机排列表划分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比例为1:1。在使用标准化疗方案的同时,于化疗开始前3天加用颗粒剂,治疗组为浙贝母颗粒,每次1袋(10g),每日3次;对照组为麦芽颗粒,每次1袋(10g),每日3次。除此以外,不加用任何具有逆转白血病多药耐药性的中西药。所有病例均连续服药14天,以标准化疗疗程为一个治疗周期。若一个疗程无效,可随下一周期化疗继续服用颗粒剂,继续观察一个疗程,并记作另一人次。研究者使用统一制定的《浙贝母颗粒逆转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临床研究》CRF表,参加临床研究者需经过一定的培训,充分了解临床研究方案,严格记录化疗前后各项指标(骨髓及外周原始细胞、外周血象、MDR相关蛋白、安全性指标)和不良事件,判定临床疗效。最终对研究结果分两次揭盲,并进行统计分析。本次研究病例来源于在全国12家医院,为2004年1月~2006年4月间住院患者,共127例(治疗组66例,对照组61例)。研究结果表明:①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型、病程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②疗效结果显示,两组完全缓解(CR)病例分别为26例、占39.4%(治疗组)与15例、占24.6%(对照组);部分缓解(PR)病例分别为24例,占36.4%(治疗组)与17例,占27.9%(对照组);未缓解病例(NR)病例分别为16例,占24.2%(治疗组)与29例,占47.5%(对照组)。两组病例疗效整体比较,经秩和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病例有效性(CR+PR)比较,经χ2检验,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75.8%>52.5%)。③疾病分型与疗效关系分析结果,两组间ALL患者有效性(CR+PR)比较,经χ2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92%>60%)。④性别与疗效关系分析结果,治疗组男性患者疗效与对照组相比,经秩和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⑤病程与疗效关系分析结果,治疗组病程<6个

二、凋亡调节蛋白的表达与K562/VCR多药耐药性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凋亡调节蛋白的表达与K562/VCR多药耐药性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及侵袭转移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肿瘤多药耐药的产生及分子机制
        1.1.1 药物转运泵的外排
        1.1.2 酶系统的改变
        1.1.3 细胞周期的改变
        1.1.4 膜脂的改变
        1.1.5 细胞凋亡与自噬的改变
    1.2 中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研究
    1.3 肿瘤的侵袭转移
        1.3.1 血管生成对肿瘤转移的作用
        1.3.2 黏附分子在肿瘤转移过程中的作用
        1.3.3 细胞降解机制在肿瘤转移过程中的作用
        1.3.4 肿瘤微环境
    1.4 细胞代谢组学研究
        1.4.1 代谢组学概论
        1.4.2 代谢组学研究流程
        1.4.3 细胞代谢组学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1.5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
第2章 中药中乳酸脱氢酶抑制剂筛选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样品与试剂
        2.2.2 LDH功能化磁纳米粒子的制备
        2.2.3 表征
        2.2.4 固定化LDH的活性测定及固载量计算
        2.2.5 LDH固定化条件的优化
        2.2.6 固定化LDH配体筛选条件优化
        2.2.7 使用固定化LDH从大黄和虎杖提取物中筛选抑制剂
        2.2.8 UPLC-MS/MS条件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固定化LDH的表征
        2.3.2 LDH固定化条件优化结果
        2.3.3 固定化LDH配体筛选条件优化结果
        2.3.4 大黄中LDH抑制剂筛选及鉴定
        2.3.5 虎杖中LDH抑制剂筛选及鉴定
    2.4 结论
第3章 基于MDCK-MDR1细胞的P-gp抑制剂筛选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样品与试剂
        3.2.2 细胞培养
        3.2.3 毒性实验
        3.2.4 细胞内Rh-123蓄积实验
        3.2.5 细胞内Rh-123外排实验
        3.2.6 Western Blot实验
        3.2.7 转运实验
        3.2.8 UPLC-MS/MS定量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中药提取物/单体化合物的细胞毒性研究
        3.3.2 中药提取物/单体化合物对Rh-123蓄积的影响
        3.3.3 中药提取物/单体化合物对Rh-123外排的影响
        3.3.4 中药提取物/单体化合物对P-gp表达的影响
        3.3.5 中药提取物/单体化合物的转运研究
    3.4 结论
第4章 芦荟大黄素逆转肿瘤MDR作用机制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样品与试剂
        4.2.2 细胞培养与毒性实验
        4.2.3 细胞内ADR蓄积实验
        4.2.4 Western Blot实验
        4.2.5 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
        4.2.6 ADR在细胞内的分布
        4.2.7 细胞内ATP含量的测定
        4.2.8 能量代谢相关通路的定量分析
        4.2.9 细胞周期实验
        4.2.10 细胞内ROS水平的测定
        4.2.11 Caspase-3活性测定
        4.2.12 凋亡实验
        4.2.13 定量与统计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AE逆转乳腺癌多药耐药
        4.3.2 AE抑制P-gp的外排功能
        4.3.3 AE对细胞内ADR分布的影响
        4.3.4 AE降低细胞内ATP含量
        4.3.5 AE对能量相关代谢通路的影响
        4.3.6 AE能诱发MCF-7/ADR细胞自噬
        4.3.7 AE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4.3.8 AE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4.4 结论
第5章 芦荟大黄素和大黄素抑制肿瘤侵袭转移作用机制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样品与试剂
        5.2.2 细胞培养
        5.2.3 细胞毒性实验
        5.2.4 MCF-7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实验
        5.2.5 MCF-7细胞侵袭转移实验
        5.2.6 MMP-2、MMP-9和VEGF活性测定
        5.2.7 软琼脂克隆实验
        5.2.8 代谢组学细胞样品制备
        5.2.9 UPLC-MS条件
        5.2.10 数据处理和分析
    5.3 结果与讨论
        5.3.1 MCF-7单独培养与共培养方式的比较
        5.3.2 芦荟大黄素和大黄素的细胞毒性
        5.3.3 芦荟大黄素和大黄素降低内皮细胞对MCF-7细胞的黏附
        5.3.4 芦荟大黄素和大黄素抑制MCF-7细胞的侵袭转移
        5.3.5 芦荟大黄素和大黄素对MCF-7细胞代谢的影响
        5.3.6 生物标志物的定量分析
    5.4 结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硕博连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小白菊内酯及大黄素抑制肠腺癌细胞增殖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小白菊内酯对HCT-8、HCT-8/VCR细胞的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统计学处埋
    3 结果
        3.1 PTL对HCT-8、HCT-8/VCR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3.2 PTL对HCT-8、HCT-8/VCR细胞凋亡的影响。
        3.3 荧光染色检测PTL对HCT-8、HCT-8/VCR细胞凋亡的影响
        3.4 Western-blot法检测PTL对HCT-8、HCT-8/VCR细胞Bax、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部分 小白菊内酯对HCT-8/VCR细胞耐药逆转作用及机制研究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统计学处埋
    3 结果
        3.1 MTT法检测PTL对HCT-8/VCR的耐药逆转作用
        3.2 流式细胞仪(Annexin V-FITC/PI染色)检测PTL对HCT-8/VCR的耐药逆转作用
        3.3 Western-blot法检测PTL对HCT-8/VCR细胞P-gp、MRP、GST-π蛋白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部分 大黄素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诱导CACO-2凋亡的实验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统计学处埋
    3 结果
        3.1 大黄素对CACO-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3.2 大黄素对CACO-2细胞凋亡的影响。
        3.3 DAPI染色检测大黄素对CACO-2细胞凋亡的影响
        3.4 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黄素对CACO-2细胞周期的影响
        3.5 Western-blot法检测大黄素对CACO-2细胞Bax、Bcl-2、PI3K、p-PI3K、AKT、p-AKT蛋白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5 小结
总结
本研究自我创新性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第一篇 结肠癌研究现状
        1.1 结肠癌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1.2 结肠癌的致病因素
        1.3 结肠癌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1.4 结肠癌的治疗
    第二篇 肿瘤多药耐药逆转剂研究进展
        2.1 化学药物逆转剂
        2.2 基因治疗逆转剂
        2.3 免疫逆转剂
        2.4 中药逆转剂型
        2.5 其它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3)姜黄素联合维拉帕米逆转人胆管癌细胞多药耐药性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中医对胆管癌的认识
    2.现代医学对胆管癌的认识
    3.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以及耐药模型的建立
    4.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机制
    5.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的逆转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材料和方法
    2.实验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1.耐药模型结果讨论
    2.耐药机制结果讨论
    3.姜黄素、维拉帕米联合逆转耐药的结果讨论
    4.实验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4)浙贝黄芩汤通过调控Wip1对白血病模型化疗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药逆转白血病耐药的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Wip1生理与病理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思路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Wip1调控野生型p53的表达与急性髓系白血病进程相关性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学处理
        4 结果
        5 结论
        6 讨论
    实验二 尾静脉注射HL60、HL60/ADR建立小鼠白血病模型
        1 实验材料
        2 方法
        3 实验结果
        4 结论
        5 讨论
    实验三 浙贝黄芩汤调控Wip1对白血病模型化疗效果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方法
        3 实验结果
        4 结论
        5 讨论
第四部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绩

(5)中药复方君子汤联合阿霉素逆转白血病K562/VCR细胞多药耐药及诱导凋亡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细胞株
    1.2 试剂与仪器
    1.3 中药复方君子汤的制备
    1.4 细胞培养
    1.5 细胞耐药性试验
    1.6 细胞耐药性逆转试验
    1.7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
    1.8 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MDR1、P-gp、BCRP、Bax和Bcl-2基因表达水平
    1.9 Weste rn blot法检测Bax、Bcl-2蛋白的表达
    1.1 0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CCK8法检测细胞耐药性
    2.2 FFJZ、DOX、FFJZ+DOX对K562/VCR细胞逆转作用
    2.3 FFJZ联合DOX对K562/VCR细胞凋亡率的影响
    2.4 FFJZ联合DOX对K562/VCR细胞内MDR1、P-gp、BCRP、Bax、Bcl-2 m RNA表达影响
    2.5 FFJZ联合DOX对K562/VCR细胞内Bax、Bcl-2蛋白表达影响
3 讨论

(6)浙贝黄芩汤对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敏感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药逆转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1 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的机制
        2 单味中药及其活性成分逆转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的研究现状
        3 中药复方逆转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的研究现状
        4 中药与西药逆转剂的联合应用
        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Wip1与肿瘤发生发展及耐药关系的研究进展
        1 Wip1基因的致癌特性
        2 Wip1基因在人类恶性肿瘤中的表达
        3 Wip1基因促进肿瘤发生的机制
        4 Wip1表达的调控
        5 Wip1与肿瘤耐药
        6 Wip1高表达与肿瘤患者预后的关系
        7 Wip1抑制剂的研究现状
        8 结语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浙贝黄芩汤提取物对HL60、HL60/ADR细胞增殖及耐药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学分析
        4 结果
        5 结论
        6 讨论
    实验二 Wip1在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细胞中的表达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学分析
        4 结果
        5 结论
        6 讨论
    实验三 浙贝黄芩汤醇提取物对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与Wip1相关性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学分析
        4 结果
        5 结论
        6 讨论
    实验四 浙贝黄芩汤醇提取物逆转白血病细胞耐药与Wip1相关性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学分析
        4 结果
        5 结论
        6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7)化痰散结方对人乳腺癌耐药细胞的影响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思路和方法
    三、理论探讨
    四、意义
第一部分 化痰散结方逆转MCF-7/ADR 细胞多药耐药及机制研究
    1 化痰散结方联合ADM 对MCF-7/ADR 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研究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实验结果
    2 化痰散结方含药血清对MCF-7/ADR 细胞P-gp 蛋白表达的研究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
    3 化痰散结方含药血清对MCF-7/ADR 细胞MRP 蛋白表达的研究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
    4 化痰散结方含药血清对MCF-7/ADR 细胞基因MDR1、MRP1 表达的研究
        4.1 实验材料
        4.2 方法
        4.3 结果
第二部分 化痰散结方对MCF-7/ADR 细胞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
    1 实验材料
        1.1 细胞系
        1.2 主要试剂、实验药物及试剂盒
        1.3 主要仪器设备
        1.4 主要溶液的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化痰散结方联合ADM 对MCF-7/ADR 细胞克隆形成的影响
        2.2 化痰散结方含药血清诱导MCF-7/ADR 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2.3 化痰散结方含药血清对MCF-7/ADR 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2.4 化痰散结方含药血清对MCF-7/ADR 细胞Bcl-2 基因表达的影响
讨论
    1 中医对乳腺癌的认识
        1.1 中医归属
        1.2 病因病机分析
        1.3 治疗沿革
    2 现代医学对乳腺癌的认识
    3 乳腺癌化疗多药耐药产生机理
        3.1 膜蛋白介导的耐药机制
    4 细胞凋亡与多药耐药
        4.1 Bcl-2 与多药耐药
        4.2 p53 与多药耐药
        4.3 c-myc 与多药耐药
    5 西医逆转多药耐药的研究
        5.1 逆转途径的研究
        5.2 逆转剂的研究
    6 中药逆转多药耐药的研究
    7 化痰散结方组方及功效
        7.1 立方依据
        7.2 组成及方义分析
        7.3 药物功效溯源
        7.4 现代药理研究
    8 实验结果分析
        第一部分 化痰散结方逆转MCF-7/ADR 细胞多药耐药及机制研究
        1 化痰散结方联合ADM 对MCF-7/ADR 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研究
        2 化痰散结方含药血清对MCF-7/ADR 细胞P-gp 蛋白表达的研究
        3 化痰散结方含药血清对MCF-7/ADR 细胞MRP 蛋白表达的研究
        4 化痰散结方含药血清对MCF-7/ADR 细胞基因MDR1、MRP 表达的研究
        第二部分 化痰散结方对MCF-7/ADR 细胞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
        1 化痰散结方联合ADM 对MCF-7/ADR 细胞克隆形成的影响
        2 化痰散结方含药血清诱导MCF-7/ADR 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3 化痰散结方含药血清对MCF-7/ADR 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4 化痰散结方含药血清对MCF-7/ADR 细胞Bcl-2 基因表达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结语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发表的论文
科研任务书
详细摘要

(8)HSP27高表达与人白血病多药耐药细胞K562/VCR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细胞株
    1.2 试剂
    1.3 仪器
    1.4 双向凝胶电泳
    1.5 图像分析
    1.6 差异蛋白质点的质谱分析
    1.7 HSP27反义寡核核酸与错义核酸转染K562/VCR细胞
    1.8 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K562/VCR细胞中差异蛋白的表达
    1.9 MTT法检测转染后细胞存活率[4]
    1.1 0 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后细胞凋亡率
    1.1 1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K562与K562/VCR双向电泳图
    2.2 差异蛋白质点质谱分析和Western blot分析
    2.3 HSP27反义核酸转染K562/VCR细胞后HSP27的表达
    2.4 转染后细胞存活率
    2.5 转染后K562/VCR细胞的凋亡率
3 讨论

(9)复方浙贝颗粒配方辅助化疗提高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疗效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
前言
研究方案
    1 病例选择标准
    2 纳入病例标准
    3 排除病例标准
    4 剔除病例标准
    5 中止和撤除病例标准
    6 脱落病例标准
    7 研究方法
    8 观测指标
    9 疗效判定
    10 不良事件观察
    11 记录内容与方法
    12 质量控制
    13 操作流程
    14 统计处理
    15 伦理学问题
研究结果
    1 入组情况
    2 治疗情况
    3 疗效资料
    4 耐药蛋白检测
    5 探索性比较
    6 安全性指标检测资料
    7 不良事件
    8 脱落病例
讨论
    1 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的西医诊疗策略
    2 难治性急性白血病与白血病细胞的多药耐药性
    3 复方浙贝颗粒配方组方分析
    4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5 结论
    6 主要创新点
    7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浙贝母颗粒逆转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
前言
研究方案
    1 病例来源
    2 病例纳入标准
    3 排除病例标准
    4 病例剔除、脱落标准
    5 研究方法
    6 记录内容与方法
    7 观测指标
    8 疗效判定
    9 不良事件发生与处理
    10 质量控制
    11 统计处理
    12 伦理学问题
研究结果
    1 临床资料
    2 治疗方法
    3 治疗结果
讨论
    1 急性白血病与 MDR
    2 中药逆转剂研究
    3 浙贝母逆转研究情况
    4 病例特点分析
    5 治疗结果分析
    6 结论
    7 存在问题与对策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肿瘤多药耐药逆转剂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凋亡调节蛋白的表达与K562/VCR多药耐药性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及侵袭转移作用机制研究[D]. 程国荣.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9)
  • [2]小白菊内酯及大黄素抑制肠腺癌细胞增殖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D]. 马乾章. 中国医科大学, 2018(03)
  • [3]姜黄素联合维拉帕米逆转人胆管癌细胞多药耐药性的实验研究[D]. 刘秀妃.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8(01)
  • [4]浙贝黄芩汤通过调控Wip1对白血病模型化疗效果的影响[D]. 张坤.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1)
  • [5]中药复方君子汤联合阿霉素逆转白血病K562/VCR细胞多药耐药及诱导凋亡的机制研究[J]. 林婷,廖斌,徐成波,齐彦,陈毅宁,陈佳薇.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01)
  • [6]浙贝黄芩汤对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敏感性的影响[D]. 杨臻.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7]化痰散结方对人乳腺癌耐药细胞的影响及机制[D]. 孙长岗.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1(12)
  • [8]HSP27高表达与人白血病多药耐药细胞K562/VCR的关系[J]. 张朝霞,文飞球,刘智屏,成迎端. 癌症, 2008(04)
  • [9]复方浙贝颗粒配方辅助化疗提高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疗效的临床研究[D]. 张寅.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02)
  • [10]浙贝母颗粒逆转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临床研究[D]. 叶霈智.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12)

标签:;  ;  ;  ;  ;  

凋亡调节蛋白表达与K562/VCR多药耐药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