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氮高效品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稻茬小麦,晚播,品种,氮肥表观利用率
氮高效品种论文文献综述
丁锦峰,丁永刚,李福建,王亚华,朱敏[1](2018)在《稻茬晚播小麦氮高效品种氮素积累、分配与利用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水稻小麦轮作是我国主要的种植制度,种植区域集中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近年来,该区因水稻收获迟及秋播气象条件的变化,小麦晚播面积持续扩大。晚播导致小麦产量下降,生产中往往依赖增加肥料的投入实现晚播小麦丰产。大量施用肥料不仅会增加生产成本,长期施用还会引起环境污染等问题。不同小麦品种对氮肥的吸收与利用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可根据品种对氮肥吸收与利用的特点,采用合理的栽培技术,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实现丰产。前人对适宜播期条件下不同氮效率品种氮素积累、分配和利用特征已有较多研究,晚播条件下稻茬小麦氮高效品种氮素积累、分配和利用特征研究较少。【材料与方法】试验于2016-2017年度在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试验场(扬州,江苏淮南地区)和江苏省睢宁县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睢宁,江苏淮北地区)进行,两地供试材料分别为30个当地主栽品种。播种日期为11月17日(扬州)和11月18日(睢宁),按当地高产栽培管理,同时设不施氮对照。试验将两地分别参试的30个品种按氮肥表观利用率(NUR)分别划分为氮高效(NUR≥50%)、氮中效(NUR40%-50%)和氮低效(NUR≤40%)品种类型,比较其氮素积累、分配和利用的差异,明确稻茬晚播小麦氮高效品种的氮素积累、分配和利用特征,为稻茬小麦品种选用和大面积高产高效生产提供参考。【结果与分析】扬州和睢宁氮高效品种开花期氮素积累量较氮中效品种分别高23%和15%,较氮低效品种分别高40%和38%;成熟期氮素积累量较氮中效品种分别高18%和9%,较氮低效品种分别高30%和13%,差异均达显着性水平。两地参试品种开花期和成熟期氮素积累量与氮肥表观利用率均呈极显着线性正相关。扬州不同品种类型间花前氮素转运量和花后氮素积累量差异均不显着;睢宁氮高效品种花前氮素转运量和花后氮素积累量均高于氮中效品种,均显着高于氮低效品种。扬州氮高效品种成熟期茎秆+叶鞘、叶片、颖壳+穗轴氮素积累量均显着高于氮中效和氮低效品种;睢宁不同品种类型间成熟期各营养器官氮素积累量均无显着差异;两地氮高效品种籽粒氮素积累量均显着高于其他品种类型。两地氮高效品种的氮素吸收效率均显着高于氮中效和氮低效品种,但品种类型间氮肥利用效率、氮素生理效率差异不显着。扬州氮高效品种氮素收获指数偏低,而睢宁氮高效品种氮素收获指数较高。初步提出了江苏淮南和淮北地区稻茬晚播小麦氮高效品种氮素积累特征的筛选指标:开花期和成熟期氮素积累量分别为134-186kg/hm~2、193-233kg/hm~2和179-223kg/hm~2、231-253 kg/hm~2。【结论】不同地区稻茬晚播小麦氮高效品种均具有较强的氮素吸收水平,淮南地区氮高效品种吸收的氮素在器官间可协调分配,而淮北地区氮高效品种吸收的氮素可更多地转运至籽粒。(本文来源于《201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0-14)
丁永刚,李福建,王亚华,朱敏,李春燕[2](2018)在《稻茬小麦氮高效品种产量构成和群体质量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高产稳产关系着粮食安全。施用氮肥对小麦产量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适量施用氮肥有利于促进小麦生长发育,提高产量,但过量施用不仅会导致氮肥利用率降低,还会造成资源浪费,甚至环境污染。小麦对氮素的吸收和利用存在明显的品种间差异,通过选用和推广高效利用氮素的品种已成为控制氮肥施用量、稳定产量和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长江中下游地区多为水稻-小麦轮作体系,对稻茬小麦不同品种间氮肥表观利用率的差异及氮高效品种的产量构成和群体质量特征研究较少。【材料与方法】试验于2016-2018年度在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试验场(扬州)和江苏省睢宁县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睢宁)进行,两地供试材料分别为25个当地主栽品种。2016-2017年播种日期为11月17日和11月18日,2017-2018年播种日期为10月30日和11月1日,按当地高产栽培管理,同时设不施氮对照。将两地分别参试的品种按氮肥表观利用率(NUR)分别划分为氮高效(NUR≥50%)、氮中效(NUR40%-50%)和氮低效(NUR≤40%)品种类型,比较其产量、产量构成和群体质量差异及其与氮肥表观利用率的关系,研究稻茬小麦氮高效品种的产量构成和群体质量特征,以期为稻茬小麦品种选用和大面积高产高效生产提供参考。【结果与分析】两年试验结果表明,扬州和睢宁氮高效品种平均氮肥表观利用率分别为43.55%和44.44%(2016-2017);39.74%和36.27%(2017-2018);平均产量分别为6408kghm~(-2)和8252kg hm~(-2)(2016-2017);6070kh m~(-2)和6533kg hm~(-2)(2017-2018),均显着高于氮中效和氮低效品种。两地参试品种的产量与氮肥表观利用率均呈极显着线性正相关。氮高效品种的穗数与氮中效品种差异均不显着,显着高于氮低效品种;不同品种类型间穗粒数和千粒重差异均未达显着水平。两地参试品种的穗数与氮肥表观利用率均呈极显着线性正相关,与穗粒数和千粒重相关性不显着。相比于氮中效和氮低效品种,两地氮高效品种均具有较高的拔节期、孕穗期和开花期茎蘖数,但高峰苗数/穗数和分蘖成穗率在品种间差异不显着。氮高效品种与氮中效品种间孕穗期、开花期和乳熟期叶面积指数差异均不显着,显着高于氮低效品种。氮高效品种孕穗期、开花期、成熟期、孕穗期至开花期、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成熟期各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量总体高于其他品种类型。两地不同品种各主要生育时期茎蘖数、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孕穗期至开花期、花后和成熟期各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均与氮肥表观利用率呈极显着线性正相关。不同品种类型间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和收获指数差异均不显着。【结论】稻茬小麦氮高效品种生育早期表现出较强分蘖能力,生育后期具有较高叶面积指数和光合生产能力,可用于灌浆的花后光合物质多,易于实现高产。(本文来源于《201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0-14)
韦炳奇[3](2018)在《春小麦减氮增效增产生理基础及氮高效品种鉴选》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河套灌区水资源日益紧缺及小麦生产中肥料浪费严重的现状,以前期研究确立的节水灌溉模式为基础,在农户常规施肥量基础上通过设置不同减量施氮处理,系统研究了春小麦生长发育、光合特性、物质积累、产量形成及与水肥利用的关系,深入揭示节水条件下氮肥高效利用的生理机制,明确春小麦实现高产、高水肥利用效率的施氮量范围。同时,在节水灌溉模式下,比较研究不同春小麦品种形态特征、经济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差异,筛选适宜河套灌区种植的氮高效品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农户常规施氮量基础上逐步减少氮肥施用量,小麦实测经济产量呈偏态单峰曲线下降趋势,穗数、穗粒数合经济产量不同施氮量处理间均存在显着差异,而千粒重无显着差异。两种灌溉模式下,随着施氮量减少植株含氮率、氮素积累量、氮素表观利用率及氮肥农学效率均呈偏态单峰曲线下降趋势,氮肥偏生产力和氮素生理效率则呈线性增加趋势。氮素表观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氮素生理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与施氮量均呈负相关关系。河套灌区节水灌溉春小麦获得高产、高氮效和高水效的适宜施氮量(纯N)为:112.7~172.2 kg/hm~2,其中20%作种肥,80%于拔节前追施。2两种灌溉模式下,随着施氮量的减少,小麦开花期株高、上叁叶的长度、宽度、面积均呈降低趋势,而茎粗则无明显变化;适量减氮处理下旗叶SPAD值、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WUE)、Fv/Fm等表现较高,蒸腾速率相对较低。节水灌溉模式适量减氮处理下小麦生育后期群体LAI和LAD下降相对缓慢,高值持续期长,群体生长率(CGR)较快,开花后20d左右籽粒体积和灌浆速率明显高于常规灌溉模式。3两种灌溉模式下不同小麦品种植株形态、氮素利用及产量性状均存在明显差异。通过聚类分析筛选出永良4号和拉07-0145两个高产、高氮效品种,适宜在河套灌区小麦节水灌溉模式中应用,其共同特征表现为株高较高,单株叶面积大,穗粒数多,粒重中等,氮素利用效率和经济产量高。(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张恒恒,贵会平,董强,王香茹,庞念厂[4](2017)在《棉花氮高效品种的苗期筛选及综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氮肥投入是作物吸收氮素的主要来源,过量施肥、肥料利用率偏低等导致棉花成本增加,产量提升缓慢,植棉比较效益下降。挖掘和利用棉花自身潜力、培育氮高效和耐低氮棉花品种是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途径。本试验采用沙培盆栽方法研究低氮(每千克土壤施氮0g)和正常氮(每千克土壤施氮0.1 g)水平下100份棉花材料苗期对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以确定氮吸收利用效率的评价指标,初步筛选出氮高效棉花品种。研究结果表明,主茎叶SPAD值(叶绿素相对含量)、株高、根干物质质量、地上部干物质质量、总干物质质量、根氮积累量、地上部氮积累量、总氮积累量和氮利用效率受氮肥水平和品种的影响显着,且品种和氮肥水平的互作效应显着,即不同品种对氮肥水平的响应存在差异。在2种供氮水平下,SPAD值等上述9个指标的变异系数分别在13.62~28.76和13.22~20.82,同时各指标之间存在显着或极显着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低氮和正常氮水平培养条件下的主成分情况相同,第1主成分主要由株高、地上部干物质质量、根干物质质量、总干物物质质量、地上部氮积累量、根氮积累量和总氮积累量决定,主要反映为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积累量;第2和第3主成分分别由总氮利用率和SPAD值决定,且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在80%以上。由此可知,SPAD值、株高、根干物质质量、地上部干物质质量、总干物质质量、根氮积累量、地上部氮积累量、总氮积累量和氮利用效率反映出了不同棉花品种间氮效率的差异,可作为苗期氮效率的鉴定指标。根据氮效率综合值进行聚类分析,筛选出4个氮高效品种丰抗棉1号、巴马那桃大棉、鲁6269、D14,2个氮低效品种美国-1、中植棉GD89。(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会棉花分会2017年年会暨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7-08-07)
陈二影,杨延兵,秦岭,张华文,刘宾[5](2016)在《谷子苗期氮高效品种筛选及相关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不同基因型谷子苗期氮素吸收利用差异性,筛选谷子氮高效利用基因型材料,为谷子氮高效利用品种选育和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沙培盆栽试验,以具有代表性生态类型的79个谷子品种为材料,分析其在低氮(0.2 mmol·L~(-1))和高氮(6 mmol·L~(-1))处理下茎叶干物重、含氮量、氮素吸收量、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的差异及相关性,并划分不同生态类型品种的氮效率类型。【结果】供试谷子品种在2个氮素水平条件下的茎叶干物重(CV_(N0.2) 35.39%和CV_(N6) 50.83%)、氮素含量(CV_(N0.2) 11.52%和CV_(N6) 11.22%)、氮素吸收量(CV_(N0.2) 32.82%和CV_(N6) 48.46%)、氮素吸收效率(CV_(N0.2) 32.82%和CV_(N6) 48.45%)、氮素利用效率(CV_(N0.2) 11.53%和CV_(N6) 11.27%)和氮效率(CV_(N0.2) 35.35%和CV_(N6) 50.61%)均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生态类型谷子品种的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差异显着,西北春谷类型氮素吸收效率的变化(CV_(N0.2) 39.99%和CV_(N6) 54.38%)显着高于华北夏谷类型(CV_(N0.2)29.31%和CV_(N6) 45.68%)和东北春谷类型(CV_(N0.2) 29.49%和CV_(N6) 40.30%),而氮素利用效率以华北夏谷类型品种间差异最大(CV_(N0.212.03%和CV_(N6) 12.70%)。茎叶干物重与氮素吸收和氮素利用效率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R~2_(N0.2)=0.1827**和R~2_(N6)=0.1027**及R~2_(N0.2)=0.8985**和R~2_(N6)=0.9442**;氮效率与氮素吸收量极显着正相关,与氮含量极显着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2_(N0.2)=0.8985**和R~2_(N6)=0.9442**及R~2_(N0.2)=0.1962**和R~2_(N6)=0.0998**;氮素利用效率与氮含量极显着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2_(N0.2)=0.9924**和R~2_(N6)=0.9910**。氮素吸收效率与氮素含量和氮素利用效率间无显着相关性。以两氮素水平条件下茎叶干物重和氮效率的平均值为标准,将3种生态类型的谷子品种划分为4种氮效率类型,双高效型、双低效型、高氮高效型和低氮高效型。其中,东北春谷双高效型和高氮高效型品种所占比重最高(P_(东北)52.9%>P_(西北)36.0%>P_(华北)29.7%和P_(东北)23.5%>P_(华北)18.9%>P_(西北)4.0%),双低效型比重最低(P_(东北)17.6%<P_(华北)32.4%<P_(西北)36.0%),而低氮高效型在西北春谷类型中所占比重最高(P_(西北)24.0%>P_(华北)18.9%>P_(东北)5.9%)。【结论】不同谷子品种苗期氮效率差异显着,且西北春谷类型品种间氮素吸收效率差异最大,华北夏谷类型品种间氮素利用效率差异最大;氮素吸收效率和利用效率之间无显着相关性,应作为2个独立的氮效率指标进行评价和改良。(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17期)
袁园园,郭凯,王国园,马盼,董贝[6](2015)在《黄淮麦区小麦苗期氮高效品种(系)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黄淮麦区近年来育成的71个品种(系)为材料,采用液培法,设低氮、正常氮和高氮3个处理,对小麦苗期14个氮素利用效率相关性状进行鉴定,并以济麦22为对照品种,以苗氮素利用效率、根系氮素利用效率和总氮素利用效率3个性状为筛选指标,分别在3个氮素水平下筛选出37、27和25个氮高效品种(系),其中有14个品种(系)在3个氮营养水平下3个性状值均较高,可作为氮高效新品种选育的亲本材料。(本文来源于《中国种业》期刊2015年10期)
余友玲,吴文革,陈刚,周永进,许有尊[7](2015)在《水稻氮高效品种的初步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盆栽条件下,设计施氮量10 kg/667 m2和15 kg/667 m2两个水平,以10个超级稻和10个超高产籼稻品种为供试材料,测定水稻不同时期茎蘖动态、单株叶面积、叶片SPAD值、干物质积累、单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农艺性状,根据产量和产量增幅大小初步筛选出氮高效品种和氮低效品种,并且比较它们的茎蘖动态和干物质积累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高N水平下各品种产量均显着大于低N水平;Ⅱ优602、两优6326、Y两优2号等6个品种为氮高效品种,新两优6号、Y两优1号、春光1号等8个品种为氮低效品种;整个生育期过程中氮高效品种的干物质积累量显着大于氮低效品种,茎蘖数差异不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稻米》期刊2015年04期)
阮新民,施伏芝,罗志祥,佘德红[8](2010)在《水稻苗期氮高效品种评价与筛选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3个氮素水平下对7个杂交中籼水稻品种进行水培试验,对氮素利用率与苗高、根长、单株分蘖、单株干重等4个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秧龄47d时,4个性状在3个氮素水平下差异显着,该秧龄的秧苗氮素利用效率与苗高、根长及单株分蘖数目存在显着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52*,0.97**,-0.88**;而秧龄期为37d时,4个性状在3个氮素水平下差异不显着,且氮素利用效率与4个性状的相关性不显着。因此,初步认为47d秧龄期可作为苗期氮高效品种评价与筛选的合适时期。秧龄47d时的苗高、根长、单株分蘖数、单株干物质重等4个性状的变异范围和变异系数均在40mg/l的氮素浓度下表现最大,表明40mg/l的氮素浓度可作为苗期氮高效评价与筛选的适合浓度。并发现秧龄47d时,氮素利用效率在40mg/l的氮素浓度下仅与单株干物质重呈显着正相关。因此,本研究初步认为,单株干物质重可作为苗期氮素效率高低的筛选指标。由于在40mg/l的氮素浓度下47d秧龄的K优52单株干物质重和氮素利用效率均最大,并且其吸氮速率与相对氮素利用效率亦最大,故初步认为K优52是一个苗期氮高效品种。(本文来源于《中国稻米》期刊2010年02期)
张俊国,张叁元,杨春刚,郭桂珍,孙强[9](2009)在《水稻氮高效品种资源筛选的初步研究 Ⅱ.不同施氮水平下水稻产量性状的品种间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不同氮效率类型品种在不同供氮条件下产量性状的变化趋势分析表明:与低氮时相比,氮高效品种在中高氮、高氮高效品种在高氮条件下株高增长幅度较大,单位面积穗数大幅度增加,同时每穗粒数明显增加,高氮时尤其明显,因此,这两种类型品种的单位面积颖花量明显高于其它类型品种,而氮低效品种的表现基本与此相反。低中氮高效品种中多数在中氮到高氮时穗粒数增加的幅度很小,虽然在低中氮时单位面积颖花量较高,而且由低氮到中氮时增加的幅度较大,但由中氮到高氮时增加的幅度明显降低。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低中氮时穗数对产量的影响大,而在高氮时穗粒数对产量的作用大。因此,在超级稻育种中,应加强对大穗材料,尤其是高氮时穗粒数增加幅度较大材料的选择。(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科学》期刊2009年04期)
张俊国,张叁元,杨春刚,郭桂珍,孙强[10](2008)在《水稻氮高效品种资源筛选的初步研究Ⅰ.不同施氮水平下水稻产量和干物质生产的品种间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低、中、高3种施氮水平(公顷施氮量分别为25kg、125kg、225kg),对20个品种(系)的氮素利用效率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可划分为氮高效、氮低效、低中氮高效、高氮高效4种类型,其中吉03-2355、吉03-2843、吉06-56、吉生286为氮高效品种;吉06-39、吉06-44、吉03-55等为氮低效品种;吉粳66、吉06-55、吉粳81等为低中氮高效品种;吉粳88、吉06-43等为高氮高效品种。氮高效品种不论在低氮区、中氮区还是高氮区,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均较高,尤其是在高氮区;氮低效品种则与其相反;低中氮高效品种只在低中氮条件下产量和干物质产量较高,而高氮高效品种在高氮条件下产量和干物质产量明显增加。(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科学》期刊2008年06期)
氮高效品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背景】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高产稳产关系着粮食安全。施用氮肥对小麦产量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适量施用氮肥有利于促进小麦生长发育,提高产量,但过量施用不仅会导致氮肥利用率降低,还会造成资源浪费,甚至环境污染。小麦对氮素的吸收和利用存在明显的品种间差异,通过选用和推广高效利用氮素的品种已成为控制氮肥施用量、稳定产量和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长江中下游地区多为水稻-小麦轮作体系,对稻茬小麦不同品种间氮肥表观利用率的差异及氮高效品种的产量构成和群体质量特征研究较少。【材料与方法】试验于2016-2018年度在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试验场(扬州)和江苏省睢宁县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睢宁)进行,两地供试材料分别为25个当地主栽品种。2016-2017年播种日期为11月17日和11月18日,2017-2018年播种日期为10月30日和11月1日,按当地高产栽培管理,同时设不施氮对照。将两地分别参试的品种按氮肥表观利用率(NUR)分别划分为氮高效(NUR≥50%)、氮中效(NUR40%-50%)和氮低效(NUR≤40%)品种类型,比较其产量、产量构成和群体质量差异及其与氮肥表观利用率的关系,研究稻茬小麦氮高效品种的产量构成和群体质量特征,以期为稻茬小麦品种选用和大面积高产高效生产提供参考。【结果与分析】两年试验结果表明,扬州和睢宁氮高效品种平均氮肥表观利用率分别为43.55%和44.44%(2016-2017);39.74%和36.27%(2017-2018);平均产量分别为6408kghm~(-2)和8252kg hm~(-2)(2016-2017);6070kh m~(-2)和6533kg hm~(-2)(2017-2018),均显着高于氮中效和氮低效品种。两地参试品种的产量与氮肥表观利用率均呈极显着线性正相关。氮高效品种的穗数与氮中效品种差异均不显着,显着高于氮低效品种;不同品种类型间穗粒数和千粒重差异均未达显着水平。两地参试品种的穗数与氮肥表观利用率均呈极显着线性正相关,与穗粒数和千粒重相关性不显着。相比于氮中效和氮低效品种,两地氮高效品种均具有较高的拔节期、孕穗期和开花期茎蘖数,但高峰苗数/穗数和分蘖成穗率在品种间差异不显着。氮高效品种与氮中效品种间孕穗期、开花期和乳熟期叶面积指数差异均不显着,显着高于氮低效品种。氮高效品种孕穗期、开花期、成熟期、孕穗期至开花期、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成熟期各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量总体高于其他品种类型。两地不同品种各主要生育时期茎蘖数、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孕穗期至开花期、花后和成熟期各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均与氮肥表观利用率呈极显着线性正相关。不同品种类型间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和收获指数差异均不显着。【结论】稻茬小麦氮高效品种生育早期表现出较强分蘖能力,生育后期具有较高叶面积指数和光合生产能力,可用于灌浆的花后光合物质多,易于实现高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氮高效品种论文参考文献
[1].丁锦峰,丁永刚,李福建,王亚华,朱敏.稻茬晚播小麦氮高效品种氮素积累、分配与利用特征[C].201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8
[2].丁永刚,李福建,王亚华,朱敏,李春燕.稻茬小麦氮高效品种产量构成和群体质量特征[C].201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8
[3].韦炳奇.春小麦减氮增效增产生理基础及氮高效品种鉴选[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8
[4].张恒恒,贵会平,董强,王香茹,庞念厂.棉花氮高效品种的苗期筛选及综合评价[C].中国农学会棉花分会2017年年会暨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汇编.2017
[5].陈二影,杨延兵,秦岭,张华文,刘宾.谷子苗期氮高效品种筛选及相关特性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6
[6].袁园园,郭凯,王国园,马盼,董贝.黄淮麦区小麦苗期氮高效品种(系)的筛选[J].中国种业.2015
[7].余友玲,吴文革,陈刚,周永进,许有尊.水稻氮高效品种的初步筛选[J].中国稻米.2015
[8].阮新民,施伏芝,罗志祥,佘德红.水稻苗期氮高效品种评价与筛选的初步研究[J].中国稻米.2010
[9].张俊国,张叁元,杨春刚,郭桂珍,孙强.水稻氮高效品种资源筛选的初步研究Ⅱ.不同施氮水平下水稻产量性状的品种间差异[J].吉林农业科学.2009
[10].张俊国,张叁元,杨春刚,郭桂珍,孙强.水稻氮高效品种资源筛选的初步研究Ⅰ.不同施氮水平下水稻产量和干物质生产的品种间差异[J].吉林农业科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