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效应模型论文-李璐,刘斌,洪浩

流动性效应模型论文-李璐,刘斌,洪浩

导读:本文包含了流动性效应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货币政策,流动性效应,利率市场化

流动性效应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李璐,刘斌,洪浩[1](2016)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货币政策流动性效应问题研究——基于DSGE模型的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率市场化完成后,央行对利率的调控将由现阶段的直接调控存贷款利率转向间接调控央行基准利率。除非遇到特殊情况(如金融危机),过去对利率直接管制的作法将不再成为一个主要的方向。在央行通过改变货币数量对基准利率进行间接调控时,需要面对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货币数量的变化是否能够有效地影响名义利率水平及其变化路径,从而使货币政策利率传导途径发挥应有的作用。该问题的本质是,货币政策是否存在流动性效应(货币数量的扩张是否会导致名义利率水平的下降)。对于我国目前仍以"数量型"调控为主的货币政策体制来说,流动性效应是否存在、其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经济的影响以及其是否占主导地位都是必须回答的问题,而且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开展和深入,这些问题也是不可回避的。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ynamic Stochastic General Equilibrium,DSGE)模型,基于我国的实际数据,利用Bayes估计方法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流动性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在随机模拟的基础上,针对流动性效应存在的条件及其对经济的影响进行讨论,最后针对货币政策的有关问题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金融发展评论》期刊2016年01期)

董兵兵[2](2008)在《中国的货币传导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延续近期有关货币传导机制的流动性效应模型(有限参与模型),构建了一个包含中国制度特征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其中,制度特征包括:(1)国有部门和私有部门;(2)二元金融体系(国有银行体系和非正规借贷市场);(3)固定存款利率和家户其他储蓄渠道的有限性;(4)相对无效率的国有企业可以获得较低的固定贷款利率;(5)对国有银行信贷控制的减弱以及(6)渐趋独立的货币政策。该模型向我们提供了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一个可能机制,并很好的符合我们对于宏观调控政策和经济表现的观察以及经验事实。此外,模型稳态分析表明,政策和制度变化如利率市场化必须依具体情况而定,片面改革可能适得其反。(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期刊2008-05-01)

流动性效应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延续近期有关货币传导机制的流动性效应模型(有限参与模型),构建了一个包含中国制度特征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其中,制度特征包括:(1)国有部门和私有部门;(2)二元金融体系(国有银行体系和非正规借贷市场);(3)固定存款利率和家户其他储蓄渠道的有限性;(4)相对无效率的国有企业可以获得较低的固定贷款利率;(5)对国有银行信贷控制的减弱以及(6)渐趋独立的货币政策。该模型向我们提供了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一个可能机制,并很好的符合我们对于宏观调控政策和经济表现的观察以及经验事实。此外,模型稳态分析表明,政策和制度变化如利率市场化必须依具体情况而定,片面改革可能适得其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流动性效应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李璐,刘斌,洪浩.利率市场化进程中货币政策流动性效应问题研究——基于DSGE模型的模拟分析[J].金融发展评论.2016

[2].董兵兵.中国的货币传导机制[D].北京大学.2008

标签:;  ;  ;  

流动性效应模型论文-李璐,刘斌,洪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