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油膜温度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机械设计,静压支承,热油携带,温度场
油膜温度场论文文献综述
张艳芹,冯雅楠,孔鹏睿,于晓东,孔祥滨[1](2019)在《基于热油携带的静压支承油膜温度场及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加准确地阐明静压支承油膜发热机理,提出了一种考虑热油携带的油膜温升计算方法。定义了油膜热油携带因子并推导出表达式,从理论上对不同工况条件扇环腔油垫是否发生热油携带进行了判定。建立了热油携带影响下供油温升方程,采用有限体积法进行油膜温度场模拟,得到不同工况条件下考虑热油携带的油膜温升曲线,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吻合较好。结果表明:针对本结构静压支承,当转速小于10 r/min时,任何载荷工况下均无热油携带发生;当转速大于60 r/min时,在整个载荷范围(0~32 t)内均有热油携带现象发生。当发生热油携带时,油膜温升加剧,且转速对温升的影响比载荷对温升的影响更明显。(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衡凤琴,黄智,陈学尚,许可,陈士行[2](2015)在《数控立车静压转台油膜温度场仿真分析及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针对数控立车液体静压转台油膜发热控制难题,采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仿真软件Fluent数值模拟油膜温度场分布。讨论了转速及黏度对油膜温度场的影响,得到油膜温升最大点主要集中在沿径向封油边外侧。利用MATLAB对其黏度因素进行优化得到最小功耗下的油膜黏度,得到在黏度为0.061 7 Pa·s时,可使静压系统功耗最低,同时油膜温升也小的预测结论。仿真结果为工程实际油膜温度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机械科学与技术》期刊2015年11期)
郭红,刘豪杰,张绍林,王迎佳[3](2015)在《动静压轴承油膜温度场特性分析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具有深浅腔的动静压轴承为研究对象,基于GAMBIT对油膜进行网格划分并建立叁维有限元模型,编写纳入Reynolds边界条件和实现偏位角迭代的UDF程序。通过FLUENT仿真得到该动静压轴承不同工况下油膜的温度场分布,计算和分析表明油膜温升随主轴转速和偏心率的增加而迅速提高,且转速增大,温度峰值沿轴颈旋转方向逐渐后移。搭建实验台并测量试验轴承不同位置的温度,并与FLUENT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趋势一致。(本文来源于《润滑与密封》期刊2015年05期)
周满山,王乐德,张媛,李刚,滕青孜[4](2014)在《软启动油膜温度场的分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摩擦片间的油膜运动方程和油膜的温度场偏微分方程,并考虑黏温特性的影响,推导出启动过程或调速阶段温度的计算公式。利用MTLAB软件进行编程绘图分析温度场,并且应用该温度计算公式进一步推导出了在变黏度条件下油膜的扭矩偏微分方程计算公式,为研究液黏软启动的调速性能和摩擦功耗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煤矿机械》期刊2014年01期)
周建芳[5](2012)在《流气耦合状态下动静压轴承油膜温度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动静压轴承在工作过程中由于主轴转速的不断提高或受到较大载荷冲击作用,使轴承温升急剧增加,进而影响轴承的润滑效果,导致轴承内部零件表面灼伤甚至相互胶合、咬死而报废,后果很严重。因而对动静压轴承内部油膜温升机理及温度场分布的研究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论文进行了如下几方面的研究:1.分析了流体的特性、流体运动的类型、流体的运动轨迹,建立了流体力学的基本控制方程,对控制方程进行了离散;2.分析了球磨机动静压轴承的工作原理,研究了动静压轴承油腔及回油槽的布置、油膜宽径比、供油压力和过圆环面的流速、计算了相关参数、建立了动静压油膜轴承的叁维造型;3.探讨了动静压轴承温升的原因,建立了剪切流、压差流及脉冲载荷产生温升的数学模型,对压差流与剪切流温升比值进行了分析;4.建立了动静压轴承流场数值模拟的模型,分析了流气耦合状态下的压力场、温度场和流动轨迹。(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大学》期刊2012-05-01)
郝胜强,张新宇,吴士海,曹钟宇[6](2012)在《球磨机静压轴承油膜温度场数值模拟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球磨机静压轴承经常发生烧瓦现象,基于热传导理论,对静压轴承油膜建立数值分析模型,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得到了油膜温度场分布。研究表明:叁维数值模拟分析可以揭示轴瓦面油膜温度分布,解决实际工程中由于油膜很薄导致静压轴承内部温度场无法直接测量获得的问题。油膜产生温升主要是受到剪切及系统发热造成,使得油液粘度变小,从而造成油膜的刚度和承载力等性能的改变。温度峰值区出现在靠近油膜边界处,为防止温升过高,可采取风冷、降低轴瓦比压等措施。分析结果对深入研究静压轴承运行过程中油膜的动态变化和传热机理、优化设计方案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辽宁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谢方伟,侯友夫,张立强,袁晓明,宋喜福[7](2011)在《液黏传动变形界面间油膜温度场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液黏传动变形界面间油膜温度场分布规律,建立油膜的叁维物理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原理,采用FLUENT软件对油膜温度场进行求解,并研制专门的液黏传动实验台进行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平行界面和变形界面间油膜的温度随摩擦副运行时间的延长而升高,油膜温度与时间近似呈线性关系;同时,有沟槽区和无沟槽区油膜的温度沿径向递增,且有沟槽区油膜的温度远低于无沟槽区的温度;变形界面与平行界面间油膜的温度分布规律基本相同,但是,变形界面间油膜的平均温度略低于平行界面间油膜的温度。(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12期)
刘思仁[8](2011)在《高速动静压轴承油膜温度场的分析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从润滑理论入手,以经典的雷诺理论为基础,采用传统的有限差分法对滑动轴承进行建模,并基于MATLAB软件进行编程计算与分析。同时,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该算法方便了试验数据的测量。其次,在动静压轴承特性分析上主要从动静压轴承运行参数入手,以计算流体力学理论为基础,以四油腔对置浅腔动静压轴承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以MATLAB和FLUENT6.3为工具,着重研究了轴承供油压力、主轴转速、偏心率对轴承油膜压力分布、偏位角、油膜温升等相关参数的影响。通过对比与分析不同输入参数下得出的油膜温度场,提出了相应的降温措施,提高了数值模拟在动静压滑动轴承设计计算中的可靠性,为全面研究油膜轴承的动静态特性和润滑介质的流动情况提供了有效的手段。(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期刊2011-03-01)
王创民[9](2008)在《基于ANSYS的油膜轴承油膜温度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ANSYS软件对轴承润滑膜进行数值求解,研究特定负载下动压油膜轴承内起关键作用的油膜温度分布及温度变化,分析润滑油膜的叁维温度场对轴承实际润滑性能的本质影响。(本文来源于《机械管理开发》期刊2008年05期)
孟庆睿,侯友夫[10](2007)在《基于Matlab的液体黏性传动油膜温度场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液体黏性传动机理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采用Matlab对液体黏性传动摩擦片间油膜温度场分布进行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并结合算例验证了Matlab在有限元分析方面的强大功能。(本文来源于《煤矿机械》期刊2007年09期)
油膜温度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主要针对数控立车液体静压转台油膜发热控制难题,采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仿真软件Fluent数值模拟油膜温度场分布。讨论了转速及黏度对油膜温度场的影响,得到油膜温升最大点主要集中在沿径向封油边外侧。利用MATLAB对其黏度因素进行优化得到最小功耗下的油膜黏度,得到在黏度为0.061 7 Pa·s时,可使静压系统功耗最低,同时油膜温升也小的预测结论。仿真结果为工程实际油膜温度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油膜温度场论文参考文献
[1].张艳芹,冯雅楠,孔鹏睿,于晓东,孔祥滨.基于热油携带的静压支承油膜温度场及试验[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9
[2].衡凤琴,黄智,陈学尚,许可,陈士行.数控立车静压转台油膜温度场仿真分析及优化[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5
[3].郭红,刘豪杰,张绍林,王迎佳.动静压轴承油膜温度场特性分析与实验研究[J].润滑与密封.2015
[4].周满山,王乐德,张媛,李刚,滕青孜.软启动油膜温度场的分析方法[J].煤矿机械.2014
[5].周建芳.流气耦合状态下动静压轴承油膜温度场分析[D].河南科技大学.2012
[6].郝胜强,张新宇,吴士海,曹钟宇.球磨机静压轴承油膜温度场数值模拟与分析[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2
[7].谢方伟,侯友夫,张立强,袁晓明,宋喜福.液黏传动变形界面间油膜温度场实验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8].刘思仁.高速动静压轴承油膜温度场的分析与研究[D].东华大学.2011
[9].王创民.基于ANSYS的油膜轴承油膜温度场分析[J].机械管理开发.2008
[10].孟庆睿,侯友夫.基于Matlab的液体黏性传动油膜温度场有限元分析[J].煤矿机械.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