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发育种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GA3,生菜,种子萌发,萌发指标
发育种子论文文献综述
谢国蓉,黄慧珍,曹丽敏,江伟民[1](2019)在《不同浓度赤霉素对罗马直立生菜种子萌发和早期发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使生菜种子能快速萌发节约生产成本和时间,将植物激素赤霉素作为加快其萌发生长的促进剂。本试验选取菊科莴苣属的罗马直立生菜(Lactuca sativa var. ramosa Hort)作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的赤霉素浓度梯度(0. 001,0.01,0.1,1,10,100μmol·L~(-1)),研究赤霉素对生菜种子的萌发及早期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赤霉素GA3有助于提高罗马直立生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幼苗的根长、子叶长和鲜质量,各指标随着GA3浓度的升高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分别于1,1,1,10,0.1,10,10和0.001μmol·L~(-1)达到最大值,与CK差异显着;罗马直立生菜幼苗下胚轴长度随着GA3的升高而增加。综合各项指标,以1~10μmol·L~(-1)浓度的GA3在促进罗马直立生菜种子萌发和早期发育方面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天津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2期)
于树堂[2](2019)在《不同浓度量子肥对水稻种子发育率影响实验总结》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水稻种子发芽培育过程中,种子的发芽率需要从种子质量、病虫害、肥料用量、环境气候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考虑。主要研究量子肥的不同浓度的使用量对水稻种子发育率的影响。通过实验比较发现,糖浆最佳,其浓度在5‰时,种子的发芽率能够提升到26%;石粉的浓度在7‰时,种子的发芽率能够提升到18%;硫酸镁效果不佳,浓度在3‰时,水稻种子的发芽率在11%。(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9年19期)
郑知临,曹红利,王鹏杰,陈丹,叶乃兴[3](2019)在《茶树种子发育过程的转录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该研究以‘铁观音’茶树品种的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种子发育的3个时期(幼果期、膨大期、成熟期)的表达差异,探究茶树种子油脂代谢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1)经转录组测序、组装后共获得30 940 581个clean reads,经数据合并拼接最终得到36 951条非冗余Unigene序列,其中28 476个Unigene可得到功能注释;在转录本中能够被注释到GO分类的Unigene有11 201条(30.3%),KEGG分析发现共有17 172个基因参与了127个代谢通路。(2)经KEGG通路筛选出14条与脂肪酸代谢相关的通路,且随着茶籽的发育,大部分脂肪酸调控途径相关基因呈下调趋势,其中上调基因数最多的有α-亚麻酸代谢途径和脂肪酸降解途径(有17个基因表达量上调),下调基因数最多的是甘油磷脂代谢途径(有58个基因表达量下调);在茶籽发育幼果期α-亚麻酸代谢途径中表达量上调的基因数超过表达量下调的基因数。(3)研究发现茶籽脂肪酸合成相关的基因涉及14个脂类调控途径,共409条差异基因;随着茶树种子发育到成熟期,上调的差异表达基因数量在减少,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数量增加,其中α-亚麻酸途径中的基因PLA2G16、DAD1、pldA、FabF、FabI表达量上调显着,随后表达量下调。(4)qRT-PCR检测结果表明,7个茶树FAD和1个ACP差异表达基因的水平与转录组测序结果基本一致;随着茶籽的发育,基因CsFAD7和Δ6-CsFAD从幼果期、果实膨大期至果实成熟期都为差异下调表达,CsFAD2、CsFAD6和Δ7-CsFAD为差异上调表达,CsFAD8、Δ8-CsFAD和CsACP在幼果期至果实膨大期差异上调表达,在果实膨大期至果实成熟期差异下调表达。(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窦笑菊,赵丽萍,周子琪[4](2019)在《MicroRNA在青稞种子发育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青稞是我国西藏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牲畜饲料和燃料来源,以及农产品加工业的重要原料。对青藏高原经济发展、粮食生产和人民生活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MicroRNA广泛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胁迫的适应等各个方面。文章介绍了MicroRNA在青稞种子发育中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南方农机》期刊2019年14期)
田宏,张鹤山,熊军波,刘洋[5](2019)在《扁穗雀麦种子发育过程中生理生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扁穗雀麦种子发育过程中生理特性和变化规律,以江夏和黔南两个常见品种为研究对象,对花后不同时期的种子含水量、营养物质、酶活性和ATP进行测定。结果发现,江夏和黔南种子含水量除花后第42d有所上升外,其余时间均表现为逐渐下降,并以花后第32~36d下降幅度最大,分别为每天4.66%和4.84%。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在品种间差异较大,江夏基本表现为先升后降,其中花后第19~32d显着高于其它时期(P<0.05);黔南则持续下降,但于花后第32d含量趋于稳定。淀粉含量变化品种间虽有差异,但均在花后第25d含量最高,分别为433.86 mg/g和412.95mg/g;在花后第36d含量最低。随着种子的发育,两品种脱氢酶活性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表现为先增后减趋势,并于花后第32d达最高值0.598μg/min/g和0.471μg/min/g,与其它各阶段差异显着(P<0.05)。ATP含量江夏表现为双峰曲线,分别在花后第19d和第36d较高,而黔南呈单峰变化,在花后第32d高达4.19μmol/g。对扁穗雀麦江夏和黔南各生理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除黔南可溶性糖含量与种子含水量极显着相关外(P<0.01),江夏各指标间及黔南的其它指标间差异均不显着。综合考虑,两品种适宜在种子含水量分别为27~45%和30~49%时收获。(本文来源于《中国草地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任家博,闻志彬[6](2019)在《不同浓度NaCl处理对灰绿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灰绿藜是广泛分布于中低度盐碱地的一年生经济盐生植物。通过系统研究不同浓度Na Cl处理对灰绿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发育以及根、茎和叶中Na+浓度的影响,初步阐明灰绿藜对不同浓度Na Cl处理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随着Na Cl浓度的增大,灰绿藜的种子萌发率和单位时间内种子萌发数量均呈下降趋势,种子的萌发时间也会相应延长,种子在500 mmol·L-1Na Cl处理下基本不萌发。最适合灰绿藜幼苗生长的浓度是50 mmol·L-1,其次是0和100 mmol·L-1。高浓度(大于200 mmol·L-1) Na Cl处理过的灰绿藜植株的开花(结果)早于未处理或低浓度(50-150 mmol·L-1) Na Cl处理。随着基质中Na Cl浓度的升高,植株的Na+泌出量也呈上升趋势,其中叶片泌出量的增加最为明显,在处理浓度升高至200 mmol·L-1时达到最高值。(本文来源于《植物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冯景,沈永宝,史锋厚,郭聪聪[7](2019)在《银杏种子发育过程中胚乳内含物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围绕银杏种子发育的全过程,探究胚乳内含物质动态变化规律,测定了不同发育时期胚乳内可溶性糖、淀粉、蛋白质的含量变化与淀粉酶、磷酸己糖异构酶(PGI)、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和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6-PGDH)联合酶、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旨在为银杏胚胎学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结果表明:在种子发育早期(花后40~120 d),胚乳的淀粉、可溶性糖和蛋白质的含量逐渐增加,糖酵解途径(EMP)首先被激活;在受精及胚分化过程中(花后120~160 d),戊糖磷酸途径(PPP)途径活化程度不断推进并维持在较高水平,MDH活性在胚分化完成时达到高峰,叁羧酸循环为胚分化发育提供了能量。在胚胎发育后期(花后170~190 d),a-淀粉酶活性持续升高,表明a-淀粉酶可能对后期胚发育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淀粉处于不断累积和被利用,参与了胚胎发育的代谢过程。(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吴玉,沈永宝,史锋厚[8](2019)在《调控植物种子发育的转录因子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种子是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所特有的繁殖器官,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粮食的最主要来源。植物种子发育的过程包括形态发育和种子成熟,由一个复杂的转录因子网络管控,转录因子调控和监管整个发育过程。转录因子包含DNA结合区、寡聚化位点区、核定位信号区和转录调控区4个功能结构域,通过结构域与顺式元件相互作用调控基因的表达。研究表明,WOX家族调控胚芽发育,HAP3家族调控胚胎形态发生和细胞分化,MADS-box家族调控胚座和胚珠的发育,NAC家族调控胚珠珠被生长发育,b HLH家族调控种皮细胞的大小和形态,MYB家族是种皮发育的正调节因子。HAP家族成员LEC1和B3超家族的AFL亚家族成员LEC2、FUSCA3、ABI3一起互相作用形成一个调控网络,共同调控种子的成熟发育。Zinc finger超家族的Dof家族调控种子的胚乳发育、贮藏蛋白的合成及脂肪含量的变化,bZIP家族调控种子贮藏基因表达,AP2/EREBP家族调控种子体积与重量、蛋白与油类积累,WRKY家族、IKU、MINI3、SHB1基因和KLU基因调控种子体积大小。综述了植物种子发育过程中转录因子的结构和种类,分析了其作用顺序和功能,解析了种子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展望了其研究方向和前景,以期为种子品质改良奠定理论基础和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19年11期)
李世升,何宇清[9](2019)在《油菜种子发育早期的油体发生与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品种‘Westar’和‘Topas’为材料,通过超微结构观察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油菜胚胎发育早期油体的发生、油体蛋白及脂肪酸合成转录因子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油体出现在油菜胚胎发育早期,在授粉9~11 d后(球形胚时期)的胚体和胚柄中均存在直径小于0.5μm的油体;荧光定量实验结果表明,除Bn CLO3的表达量在整个胚胎发育阶段无明显变化外,其他油体蛋白基因Oleosins、Steroleosins和Bn CLO1的表达量在心形胚时期就明显增多并持续增长;脂肪酸合成转录因子Bn LEC1、Bn L1L、Bn WRI1和Bn FUS3在胚胎发育阶段,基因表达规律均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但达到最高值的时间存在差异,其中Bn LEC1最早,Bn L1L其次,Bn WRI1和Bn FUS3较晚。研究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在球形胚时期出现油体,其结构蛋白和转录调控因子基因的表达自心形胚开始明显增多。(本文来源于《植物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陈稳良,史兴海,梁改梅,刘龙龙,李秀莲[10](2019)在《等离子体处理对苦荞种子幼苗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等离子体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设置4个等离子体电流(分别为1.1A、1.3A、1.5A和1.7A)及3个处理次数(1次、2次和3次),以不进行等离子处理的苦荞种子为对照,以种子发芽率、幼苗根长和苗高为考察指标,研究不同等离子体处理组合对苦荞种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后对苦荞种子发芽率影响不显着,但对地上部株高和地下部根长的影响显着;最佳等离子体处理组合为等离子体电流1.3A,处理2次。与对照CK相比,该组合可使株高增加37.29%,根长增加52.42%,增产18%~25%。(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发育种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水稻种子发芽培育过程中,种子的发芽率需要从种子质量、病虫害、肥料用量、环境气候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考虑。主要研究量子肥的不同浓度的使用量对水稻种子发育率的影响。通过实验比较发现,糖浆最佳,其浓度在5‰时,种子的发芽率能够提升到26%;石粉的浓度在7‰时,种子的发芽率能够提升到18%;硫酸镁效果不佳,浓度在3‰时,水稻种子的发芽率在11%。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发育种子论文参考文献
[1].谢国蓉,黄慧珍,曹丽敏,江伟民.不同浓度赤霉素对罗马直立生菜种子萌发和早期发育的影响[J].天津农业科学.2019
[2].于树堂.不同浓度量子肥对水稻种子发育率影响实验总结[J].农业与技术.2019
[3].郑知临,曹红利,王鹏杰,陈丹,叶乃兴.茶树种子发育过程的转录组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19
[4].窦笑菊,赵丽萍,周子琪.MicroRNA在青稞种子发育中的作用[J].南方农机.2019
[5].田宏,张鹤山,熊军波,刘洋.扁穗雀麦种子发育过程中生理生化研究[J].中国草地学报.2019
[6].任家博,闻志彬.不同浓度NaCl处理对灰绿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J].植物研究.2019
[7].冯景,沈永宝,史锋厚,郭聪聪.银杏种子发育过程中胚乳内含物的变化[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
[8].吴玉,沈永宝,史锋厚.调控植物种子发育的转录因子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19
[9].李世升,何宇清.油菜种子发育早期的油体发生与调控[J].植物科学学报.2019
[10].陈稳良,史兴海,梁改梅,刘龙龙,李秀莲.等离子体处理对苦荞种子幼苗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