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关联电子体系论文-丁汉芹,张军

强关联电子体系论文-丁汉芹,张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强关联电子体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相图,扩展Hubbard模型,U(1)自旋各向异性,弱耦合

强关联电子体系论文文献综述

丁汉芹,张军[1](2019)在《U(1)自旋交换下的一维关联电子体系的相图》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弱耦合区域和电子浓度半满情况下,我们研究了一维U(1)自旋各向异性的t-U-J-V模型的基态特性.通过组合玻色化和重整化群分析的场论方法,我们获得了量子相图.基态中包含二个有自旋激发能隙的自旋密度波(SDW)和键序自旋密度波(BSDW)的绝缘相以及二个无自旋激发能隙的Mott绝缘体(MI)和Haldane绝缘体(HI).研究结果揭示了各向异性的相互作用对一维关联电子体系的低能物理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李杰民[2](2019)在《共振(非)弹性X射线散射及其在强关联电子体系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材料内的电子运动行为以及电子间相互作用是凝聚态物理的核心问题,为此,人们研发了不同的实验手段,比如角分辨光电子能谱,扫描隧道谱,中子散射以及一些与光散射相关的光谱学测量手段等等,这其中,基于同步辐射的X射线散射,特别是共振(非)弹性X射线散射扮演着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近年来,得益于第叁代同步辐射的运行以及机械工艺方面的进步,共振(非)弹性X射线散射实验设备得到了快速发展,因而与之相关的实验手段在凝聚态物理领域,特别是其中的强关联电子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所以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Ⅰ英国钻石同步辐射中心的共振非弹性X射线散射实验线站。优良的光学设计以及机械加工使得该线站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共振非弹性X射线散射谱仪之一,为此我们介绍了该线站的光学设计和一些光学元件的调试方法;除此之外,我们也发展了一套处理该线站实验数据的方法,这些有助于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该实验技术和实验数据。Ⅱ共振非弹性X射线散射在KCuF_3轨道和自旋动力学行为上的应用。超高的能量分辨率揭示出KCuF_3中的一些有色散行为的低能激发和无色散行为的高能激发;通过与理论对比,我们发现低能激发是来自体系的自旋动力学行为,而高能激发则是体系内一些局域的轨道间激发,这些结果促使人们重新认识KCuF_3中的长程轨道元激发。Ⅲ共振非弹性X射线散射对Bi_2Sr_(2-x)La_xCuO_(6+δ)中的短程电荷序结构研究。短程电荷序结构已被证实为铜基高温超导体中的一种普适现象。在本项工作中,我们成功地在O K吸收边观测到该结构,与此同时,空穴掺杂依赖结果显示该结构在轻微过掺杂区域不存在;结合Cu L_3吸收边显示的低能声子畸变行为,我们的观测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短程电荷序结构与铜基高温超导体中其他电子态之间的关系。Ⅳ共振弹性X射线散射对Sr_2IrO_4磁结构在激光扰动下的驰豫行为研究。在激光扰动下,我们发现Sr_2IrO_4磁结构的恢复表现出两个时间参数,其中快速恢复与Sr_2IrO_4自旋自由度相关,而慢恢复行为抖动比较大,可能是由系统在恢复过程中形成的杂乱无序的磁畴之间竞争所导致的。(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期刊2019-05-01)

王伟鹏[3](2018)在《几种强关联电子体系材料的结构与物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主要对叁个体系化合物的结构和物性进行了研究:首先对系列Co掺杂的Bi系层状化合物进行合成,采用XRD、SAED、ZFC-FC、M-H和GSAS等手段研究了掺杂量对晶体结构和磁学性质的影响,并借助球差校正电镜技术探究了结构与磁学性质之间的关系;通过原子级分辨率的HAADF和ABF像,SAED衍射花样,PPA图像处理技术,第一性原理计算,以及HAADF、ABF和SAED的图像模拟技术相结合,发现双钙钛矿Y2Cr Mn O6体系存在两类有序结构相,并对其性质做出了预测;采用高压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的方法研究了焦磷酸盐Co_2P_2O_7化合物在压力下的结构演化行为,并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和XRD谱线模拟等方法,给出了Co_2P_2O_7在压力条件下相变的微观物理图像。具体内容如下:对于Bi系层状磁电材料的A位或B位掺杂来说,去弄清材料的晶体结构、磁结构、化学元素分布以及自旋与晶体结构之间的耦合关系是如何随着掺杂量的变化而演化的,是非常重要的核心问题。在这里,我们系统研究了Bi_5Ti_3Fe_(1-x)Co_xO_(15)系列化合物的结构和物理性质。结果表明,当0≤x<0.67时,化合物具有单一的四层类钙钛矿结构;当x≥0.67后,化合物开始出现具有叁层类钙钛矿结构的新相;对于不同的掺杂量的样品,其磁学性质分别能够表现出反铁磁性,自旋态决定的磁性以及磁晶各向异性决定的磁性等现象。样品中出现的室温弱铁磁性应该是由Co~(3+)在BO6八面体中心较大的偏离量和Co~(3+)自旋态的改变所引起的。我们也同时观察到Fe和Co能够在叁层类钙钛矿层均匀分布,并且BO6八面体存在畸变和倾转的现象,这也是在单相材料中没有出现过的一种现象。双钙钛矿类材料通常会由于结构中BO6八面体的拉伸、压缩或是倾转等原因,使得材料的结构具有微小的畸变。尤其是对于具有典型的准对称结构以及同时具有两个非常相似的结构相时,要准确判断材料结构的对称性就变得非常困难。在本论文中,用STEM和第一性原理计算的方法来研究了高压方法合成的Y2Cr Mn O6样品。在Y2Cr Mn O6中发现了新的两种有序结构相,即岩盐有序结构和层状有序结构。除了Cu2+类双钙钛矿体系外,这是第二种被发现的具有层状有序化合物的体系。与YCr O3和YMn O3具有的多铁性质不同,Y2Cr Mn O6具有半金属的性质。通过原位高压同步辐射角分散X射线衍射的方法,研究了Co_2P_2O_7的晶体结构随着压力的演化行为。结果显示,α-Co_2P_2O_7经过部分不可逆相变,在高压条件下转变为β-Co_2P_2O_7。高压的作用有助于减小α-Co_2P_2O_7中最长的Co-O键,从而形成β-Co_2P_2O_7中均一的Co-O键和规则的Co O6八面体结构。根据B-M方程,拟合得到α-Co_2P_2O_7的B0是158.1(±5.6)GPa,β-Co_2P_2O_7的B0是276.5(±6.5)GPa。进一步的第一性原理计算表明,α-Co_2P_2O_7和β-Co_2P_2O_7具有几乎相等的总能,相似的能带结构和自旋极化态密度。这或许就是卸压以后两相共存的原因。第一性原理计算结果表明这两种结构化合物的带隙都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减小。(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期刊2018-06-01)

马晓娟[4](2018)在《多体作用对一维关联电子体系基态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凝聚态物理中,一维强关联电子体系有着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当前的一个重点研究课题。这不仅仅是理论上的研究需要,也是它们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扩展Hubbard链被认为是描述一维相互作用电子体系的一个合适模型。在这篇论文中,我们从二个方面对Hubbard模型进行了进一步的推广。我们在弱耦合区域和电子的半满填充下,研究了二个扩展模型的基态性质。第一,我们研究了一维t-U-J1-J2模型的关联电子体系,分析了阻挫对其基态的影响。通过应用低能场理论、玻色化方法和重整化群分析,我们获得了量子相图。除了自旋密度波(SDW)和键序波(BOW)二个绝缘相,我们还发现了一个电荷密度波(CDW)和单相超导序(SS)共存的超导相区。在排斥相互作用下,阻挫导致了超导相态的产生。第二,我们通过增加最近邻的四电子耦合,研究了一维扩展Penson-Kolb-Hubard(PKH)模型。结果发现附加的四电子耦合对量子相图有着重要的影响。即使在双体排斥耦合的情况下,超导相也会存在。本项研究从理论上既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超导图像,又发展了低维电子体系的量子理论。(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8-05-19)

袁辉球[5](2017)在《2016年强关联电子体系国际学术会议》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年5月8~13日,2016年强关联电子体系国际会议在浙江大学举行。来自全球34个国家的50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大会。这是大会自1992年召开以来首次在中国举办。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到会并致欢迎辞。在会议开幕式前,吴校长亲切会见了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于渌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院士、德国马普固体化学物理研究所前所长、浙江大学关联物质研究中心主任Frank Steglich教授、瑞士联邦理工学院T.(本文来源于《国际学术动态》期刊2017年04期)

方世超[6](2017)在《二维关联电子体系中手征性(d+id)超导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常规超导态是凝聚态物理学领域的前沿研究课题。近年来,低维关联电子体系的超导性与磁性更是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二维关联电子体系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本论文基于二维蜂巢晶格,采用数值精确对角化和约束路径量子蒙特卡罗方法系统地研究了该类关联电子体系的超导性与磁性。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采用约束路径量子蒙特卡罗方法系统地研究了离子化的单层蜂巢晶格中的超导性与磁性。我们探讨了各种电子配对关联函数与格点电势的依赖关系。我们的计算结果表明在电子填充靠近半满时体系的电子最初为d+id配对状态,随着格点电势的增加d+id电子配对关联函数开始下降,而且当格点电势增加到一定值时体系演化为f波配对状态。在不同大小的晶格中,我们的计算结果总体一致,表明体系在热力学极限下具有上述超导相变特征。此外,我们还发现在电子填充浓度n=1.1附近,电子配对关联函数具有极大值。在论文的第二部分我们结合数值精确对角化与约束路径量子蒙特卡罗方法系统地研究了非均匀双层蜂巢晶格中的超导特性。数值精确对角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在位库仑相互作用U接近零时,随着层间近邻库仑相互作用V的增加,电子对束缚能由零变为负值,说明V可以促使电子形成配对状态;V值不变时,电子对束缚能随U的增加逐渐变为正值。约束路径量子蒙特卡罗方法的计算结果表明手征性d+id配对关联函数在U接近零时随着V的增加而急剧的增加;随着U的增加,手征性d+id配对关联函数的增加趋势受到了显着的抑制。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表明在弱在位库仑相互作用下,层间库仑相互作用有利于形成手征性d+id超导态。第叁部分是受Steven A.Kivelson等人对四方Checkerboard Hubbard模型研究工作的启发,我们采用约束路径量子蒙特卡罗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单层不均匀蜂巢晶格中的手征性d+id超导态。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当体系的非均匀度(由蜂巢内和蜂巢间的跳跃积分之间的比值来表征)增加时,手征性d+id超导态的配对关联函数逐渐增大,但增加到一定值时,配对关联函数转为下降。该结果表明存在一个最佳的非均匀度,使得体系具有最强的手征性d+id超导态。进一步的理论分析表明在不均匀的单层蜂巢晶格中磁性并不是导致超导态变化的原因。根据体系中费米能附近的电子态密度与有效在位库仑相互作用随非均匀度的演化特征,我们对手征性d+id超导态的变化给出了合理的解释。该部分研究对量子调控手征性d+id超导态提供了理论思路。(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期刊2017-05-01)

梅聪[7](2015)在《二维关联电子体系中超导及激子态的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低维关联电子体系中的超导和激子态等物理特性是目前凝聚态物理学领域的前沿研究课题。本论文主要运用约束路径量子蒙特卡罗方法(CPMC)探讨了两种典型的二维关联电子体系。对La2-x(Sr/Ba)xCuO4和HgBa2CuO4+x两种单层铜氧平面构成的铜基高温超导体,我们采用一个包括dx2-v2轨道和dz2轨道的双轨道哈伯德模型研究了两者超导临界温度存在显着差异的物理原因。基于前期关于双层关联电子体系中激子态的研究进展,我们系统地探讨了一个双层哈伯德模型中的局域激子态和激子凝聚态特征。双轨道哈伯德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dx2-v2轨道上Hg系的电子d波配对关联强度明显要比La系的高,而且这主要是由这两种单层结构中dx2-v2和dz2两个轨道间的能量差值ΔE所导致。我们还发现这两种结构中dx2-v2轨道上的磁矩以及近邻格点间的自旋关联差别很小,这种微小的差别不足以解释该轨道上d波配对关联的显着差异。进一步分析表明费米面反节点附近dx2-v2轨道上的空穴占据数随着ΔE的增大而增加,这使得具有较大ΔE的Hg系超导体中dx2-v2轨道上参与库伯配对的有效空穴数更大,因而形成更高的超导临界温度。该部分研究结果为理解单层铜基超导体的超导特性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在双层哈伯德模型层中,根据Louk等人定义的局域激子态序参量Δ,我们发现局域激子态的形成随着哈伯德U或者电子空穴掺杂浓度的增加而减弱。该结果与Louk等人的有限温度结果存在重要的差异。为了描述激子凝聚态特征,我们新定义了层间激子的空间关联函数P(R),该关联函数相比于Δ更适用于描述层间电子跃迁t⊥趋于零时的情况。我们的计算结果表明当哈伯德U较小时(U=2t),在掺杂浓度较大的区域,激子的长程空间关联函数P(R2)随层间库仑相互作用V的增大而减弱,而当掺杂浓度很低时,结论则相反。当U=4t时,在整个掺杂浓度区间,P(R>2)均随层间库仑相互作用V的增大而减弱。我们选取叁个掺杂浓度(0.012、0.055、0.098)做P(R>2)的晶格尺寸标度结果表明当电子空穴掺杂浓度为0.012且U=2t时体系具有激子态的长程序,即存在激子凝聚态。上述研究结果证明在双层哈伯德模型层中,当处于弱电子关联区且掺杂浓度极低时,体系很可能存在激子凝聚态。(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期刊2015-05-01)

韦贝佩[8](2015)在《关联电子体系热电输运性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关联电子体系中存在着各种复杂的电子散射机制,表现出一些特殊的热电输运性质。反之,我们可以通过对关联体系的热电输运性质的测量来帮助我们探测具体材料(比如变价化合物、重费米子材料、超导材料等)中的电子散射机制。随着低温技术的发展,输运性质测量也有了进一步的突破。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叁部分,第一部分为热电输运量的测量装置设计;第二部分为典型变价化合物YbAl3的热电输运性质和能斯特效应的研究;第叁部分为强关联半导体FeSi掺杂Ge的热电输运性质研究。目前一些商业化的输运测量系统已经非常先进且简便了,但其样品托对待测样品的尺寸等方面要求比较严格。比如一些比较小或容易被氧化的样品,就很难用这些样品托来作为测量平台。因此,我们基于这些商业化的样品托底座,在其上设计了我们独特的测量平台,并不断地对其进行优化。目前,我们已经成功的设计了两个样品台,并搭建了相关数据采集装置,实现了小样品热电输运量的便捷测量,并应用于后两部份的工作中。之前的研究发现,典型的重费米子化合物CeCu2Si2的热电势和能斯特系数可以通过霍尔迁移率简单的联系起来,其关系式为S(T)(T)/H(T),表明重费米子化合物CeCu2Si2的这叁个效应是同一物理过程,它们都是由于局域的非对称近藤散射引起的。于是我们想看一下与之紧密联系的典型变价化合物YbAl3中是否也有类似的结论以及为什么它的热电势相对比较大。我们用自助溶剂的方法生长出了YbAl3的大单晶样品。然后测量了包括热电势在内的YbAl3的输运量。经过分析后发现,以上的关系式在YbAl3中是不成立的,且YbAl3的热电势可以用简单的窄带模型来很好的描述。其中的原因很可能是由于YbAl3是变价化合物的本质决定的,它不同于局域近藤的性质。FeSi是一个典型的窄带重费米子半导体,它的态密度随着能量的变化非常明显,表现出比较大的热电势。有研究表明FeSi1-xGex的电阻率随x增大而减小,结合由电阻率、热导率、热电势组成的热电优值公式。我们想到对FeSi1-xGex的热电输运性质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看看是否能发现它的热电势和ZT值增加。首先我们用电弧熔炼的方法制备出了FeSi1-xGex合金样品,并用粉末X射线衍射仪进行样片表征。其XRD衍射峰位置随着x的增大向低角度偏移,晶格常数变大。然后测量了它的热电输运性质。和我们期盼的不完全一致,随着x的增加,FeSi1-xGex的电阻率和热导率是减小了,但是它的热电势和ZT值也减小了。(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5-05-01)

邹良剑[9](2014)在《关联电子体系中的轨道物理》一文中研究指出轨道自由度为凝聚态关联电子材料带来丰富多彩的新量子相的同时也导致了复杂性,对理解强关联电子体系的本质带来了挑战。文章系统地介绍了多轨道关联电子体系的各种物理性质。首先简要地介绍了轨道自由度在过渡金属氧化物和稀土化合物中的重要作用和轨道序的物理图象;其次论述了轨道极化、轨道序及其与晶格畸变的联系;然后讨论了轨道序的理论研究及其在实验上的可能探测;接着介绍了多轨道体系中的金属—绝缘体相变和多轨道超导电性的新特征;最后简短讨论了目前轨道物理研究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本文来源于《物理》期刊2014年05期)

陈扬[10](2013)在《低维强关联电子体系热电和电荷输运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晶体管变得越来越小,而且有变得更小的趋势。同时,由于量子点系统又是强关联电子体系的良好范例,对于量子点体系输运性质的研究可以加深人们对于强关联电子体系内在性质的认识,在凝聚态物理理论中也是一个极有意义的前沿课题。本文借助格林函数方法,量子点体系的热电输运性质和电荷输运性质得到了较为详尽的研究。在与Luttinger液体耦合的量子点体系中,通过格林函数方法得到了一般的热幂表达式。在低温区域热幂随温度的变化呈现线性变化关系,而电导与温度呈现了幂率关系。在热幂随电压的变化图中,热幂出现了一个峰。在低温下,Luttinger液体中的电子相互作用加强了热幂,热幂下降的更快被看做是Luttinger的特征之一。运用格林函数运动方程法,得到了与Luttinger液体耦合的近藤区量子点态密度的一般表达式。在零温下,态密度中的近藤峰被电子电子相互作用抑制,当Luttinger液体相互作用强度参数K在大约0.77这一适当强度的相互作用时,近藤峰消失,一个新的极小出现,这是双沟道近藤现象的一个标志。这表明了在前人工作中提到的双沟道现象出现的条件不是必要的。在体系中加入一个有限的偏压,态密度中的极小将被分裂在左右导线的化学势处。这仍旧是双沟道稳定点在相互作用强度适当的情形下出现的一个标志。对于存在点线耦合体系与Luttinger液体耦合的量子点系统,借助非平衡格林函数和正则变换法得到了体系的电流表达式。在低温和弱相互作用的情况下,点线耦合体系电流呈现了台阶形状的结果,当温度或导线电子相互作用增强,台阶被抹平。对于一个弱的或是适当强度的相互作用,微分电导随偏压的变化呈现了共振效应。点线交换散射过程在特定的电子电子相互作用区间里主导了遂穿过程。这个结果表明,通过调节点线耦合强度控制体系的电流和电导是可能的。(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期刊2013-06-18)

强关联电子体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材料内的电子运动行为以及电子间相互作用是凝聚态物理的核心问题,为此,人们研发了不同的实验手段,比如角分辨光电子能谱,扫描隧道谱,中子散射以及一些与光散射相关的光谱学测量手段等等,这其中,基于同步辐射的X射线散射,特别是共振(非)弹性X射线散射扮演着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近年来,得益于第叁代同步辐射的运行以及机械工艺方面的进步,共振(非)弹性X射线散射实验设备得到了快速发展,因而与之相关的实验手段在凝聚态物理领域,特别是其中的强关联电子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所以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Ⅰ英国钻石同步辐射中心的共振非弹性X射线散射实验线站。优良的光学设计以及机械加工使得该线站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共振非弹性X射线散射谱仪之一,为此我们介绍了该线站的光学设计和一些光学元件的调试方法;除此之外,我们也发展了一套处理该线站实验数据的方法,这些有助于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该实验技术和实验数据。Ⅱ共振非弹性X射线散射在KCuF_3轨道和自旋动力学行为上的应用。超高的能量分辨率揭示出KCuF_3中的一些有色散行为的低能激发和无色散行为的高能激发;通过与理论对比,我们发现低能激发是来自体系的自旋动力学行为,而高能激发则是体系内一些局域的轨道间激发,这些结果促使人们重新认识KCuF_3中的长程轨道元激发。Ⅲ共振非弹性X射线散射对Bi_2Sr_(2-x)La_xCuO_(6+δ)中的短程电荷序结构研究。短程电荷序结构已被证实为铜基高温超导体中的一种普适现象。在本项工作中,我们成功地在O K吸收边观测到该结构,与此同时,空穴掺杂依赖结果显示该结构在轻微过掺杂区域不存在;结合Cu L_3吸收边显示的低能声子畸变行为,我们的观测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短程电荷序结构与铜基高温超导体中其他电子态之间的关系。Ⅳ共振弹性X射线散射对Sr_2IrO_4磁结构在激光扰动下的驰豫行为研究。在激光扰动下,我们发现Sr_2IrO_4磁结构的恢复表现出两个时间参数,其中快速恢复与Sr_2IrO_4自旋自由度相关,而慢恢复行为抖动比较大,可能是由系统在恢复过程中形成的杂乱无序的磁畴之间竞争所导致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强关联电子体系论文参考文献

[1].丁汉芹,张军.U(1)自旋交换下的一维关联电子体系的相图[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李杰民.共振(非)弹性X射线散射及其在强关联电子体系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19

[3].王伟鹏.几种强关联电子体系材料的结构与物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18

[4].马晓娟.多体作用对一维关联电子体系基态特性的影响[D].新疆大学.2018

[5].袁辉球.2016年强关联电子体系国际学术会议[J].国际学术动态.2017

[6].方世超.二维关联电子体系中手征性(d+id)超导态的研究[D].湖北大学.2017

[7].梅聪.二维关联电子体系中超导及激子态的数值研究[D].湖北大学.2015

[8].韦贝佩.关联电子体系热电输运性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5

[9].邹良剑.关联电子体系中的轨道物理[J].物理.2014

[10].陈扬.低维强关联电子体系热电和电荷输运性质[D].北京工业大学.2013

标签:;  ;  ;  ;  

强关联电子体系论文-丁汉芹,张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