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十聚钨酸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十聚钨酸盐,催化,环己醇,H2O2
十聚钨酸盐论文文献综述
关蓬莱,孙晓云,夏鸣[1](2015)在《十聚钨酸盐催化环己醇制备环己酮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新型N-甲基吗啉十聚钨酸盐[Mor1,2]4W10O32,对其进行提纯、表征和催化性能研究。催化体系是以[Mor1,2]4W10O32为催化剂,30%H2O2为氧化剂,催化氧化环己醇制备环己酮。考察催化剂用量、氧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变化和反应时间变化对环己酮产率的影响,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80℃、环己醇用量5mmol、催化剂用量30μmol、氧化剂H2O2用量12.5 mmol,反应时间6小时,此时环己酮产率可达到96%。(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2015年04期)
王雪[2](2014)在《新型十聚钨酸盐的合成及其在烯烃环氧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烯烃的环氧化是一类重要化学工业反应,其环氧化物在工业上有非常广泛的应用。而钨的多酸盐化合物是一种重要的催化剂,可用于光催化反应、烷基化反应、酯化反应及烯烃环氧化反应等。在该催化体系中常用的氧化剂有过氧化氢和有机过氧化物等。在反应过程中,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催化活性高,绿色环保等特点。本文合成了叁种新型烷基喹啉类十聚钨酸盐[Cnquin]4W10O32(n=3,8,10)和叁种烷基异喹啉十聚钨酸盐[Cnisoq]4W10O32(n=3,6,8),并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氢谱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了新型的十聚钨酸盐。以新合成的十聚钨酸盐作为催化剂,分别使用无水过氧化尿素(UHP)和H202(30%)作为氧化剂进行烯烃的环氧化反应,达到理想的催化效果。通过单因素实验的方法分别考察了氧化剂种类、溶剂种类、反应温度、催化剂的量、氧化剂的量、溶剂的量以及反应时间等因素的改变对烯烃环氧化产率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环辛烯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45℃,底物环辛烯为1 mmol,催化剂[C3quin]4W10O32的量为16μmol,氧化剂H2O2(30%)的量为2.0 mmol,溶剂乙醇的量为0.4 mL,反应时间为4 h;产物1,2-环氧环辛烷的产率为99.49%。在最佳条件下,以其它五种十聚钨酸盐分别做催化剂,催化环辛烯环氧化,产率都很高,最高可达到99.26%。环己烯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55 °C,底物环己烯为1mmol,催化剂[C3quin]4W10O32的量为10μmol,氧化剂UHP的量为3.0 mmol,溶剂乙腈的量为0.2 mL,反应时间为6 h;产物1,2-环氧环己烷的产率为94.63%。在最佳条件下,以其它五种十聚钨酸盐分别做催化剂,催化环己烯环氧化,产率最高可达到 95.68%。环戊烯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35℃,底物环戊烯为1 mmol,催化剂[C3quin]4W10O32 的量为 15μmol,氧化剂 UHP 的量为 2.5 mmol,溶剂[Bmim]BF4的量为0.4 mL,反应时间为8 h,产物1,2-环氧环戊烷的产率为99.48%。在最佳条件下,以其它五种十聚钨酸盐分别做催化剂,催化环戊烯环氧化,产率最高可达到97.11%本文合成的烷基喹啉十聚钨酸盐[Cnquin]4W10O32(n=3,8,10)和烷基异喹啉十聚钨酸盐[Cnisoq]4W10O32(n=3,6,8)未见报道。本课题组首次使用这两类十聚钨酸盐作为催化剂,催化环辛烯、环己烯和环戊烯环氧化反应,也是首次报道。该催化体系对环辛烯、环己烯和环戊烯的催化活性高,反应条件温和,催化合成成本低,具有较好的工业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4-05-01)
朱文帅,巢艳红,何美玲,尹盛[3](2011)在《介绍一个综合化学实验——十聚钨酸盐催化绿色合成苯甲酸》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合成了一种十聚钨酸十六烷基吡啶催化剂,通过红外光谱方法对其结构进行表征,以质量分数为30%的H2O2为氧化剂,在回流温度下,十聚钨酸盐催化氧化苯甲醇可得到产率(基于苯甲醇)为90%—93%的苯甲酸。这是一条苯甲酸绿色合成的新途径,克服了目前有机化学实验教材中采用的浓HNO3或KMnO4氧化法存在的污染大、反应时间长等缺点。(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1年07期)
尹盛,郭军祥,李华明,朱文帅,姜雪[4](2010)在《十聚钨酸盐选择性催化H_2O_2氧化苯甲醇合成苯甲醛》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6种十聚钨酸盐化合物,考察了它们在无溶剂、无卤素、无相转移催化剂条件下用30%H2O2氧化苯甲醇合成苯甲醛反应中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该体系是一种高效的环境友好催化体系。6种十聚钨酸盐在反应过程中显示了较高的活性,其中以十聚钨酸十六烷基吡啶盐的催化活性最好,在温度90℃下,反应1.5 h,苯甲醛的收率和选择性分别达到93.5%和98%。时间、H2O2加入量、温度、催化剂加入量等条件对催化剂活性有明显的影响,适宜的反应条件为:n(苯甲醇)∶n(催化剂)∶n(H2O2)=10∶0.05∶11,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1.5 h。(本文来源于《化学试剂》期刊2010年11期)
姜雪[5](2009)在《十聚钨酸盐催化氧化燃油深度脱硫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燃油中的硫化物会导致大气污染乃至酸雨,影响自然界的生态环境以及人们的生活质量。目前燃油脱硫方法以加氢脱硫为主,但传统的加氢脱硫方法已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环境法规的要求。因此各种新型的脱硫方法应运而生,其中氧化脱硫方法因其对加氢后油品中的难脱除高沸点含硫化合物有着明显的脱除优势而引起极大的关注。本文采用了催化氧化萃取体系,以正辛烷为模型油,苯并噻吩(BT)、二苯并噻吩(DBT)和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4,6-DMDBT)作为模型含硫化合物,十聚钨酸盐为催化剂,30%的过氧化氢(H_2O_2)为氧化剂,加入离子液体[Bmim]PF_6为反应介质,来达到超深度脱硫的目的。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叁个部分:1.合成了十种十聚钨酸盐催化剂:[(CH_3)_3NC_(16)H_(33)]_4W_(10)O_(32),[(CH_3)_3NC_(14)H_(29)]_4W_(10)O_(32),[(CH_3)_3NC_(12)H_(25)]_4W_(10)O_(32),[(CH_3)_3NC_(10)H_(21)]_4-W_(10)O_(32),[(C_4H_9)_4N]_4W_(10)O_(32),[(CH_3)_4N]_4W_(10)O_(32),[(C_2H_5)_3NC_7H_7]_4W_(10)-O_(32),(C_(12)H_8N_2)_4W_(10)O_(32),(Bmim)_4W_(10)O_32,(Omim)_4W_(10)O_(32);并通过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热差热重(TG-DSC)和重量法等手段对这些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2.研究了四种含有不同阳离子的十聚钨酸长碳链季铵盐类催化剂在催化氧化脱硫体系中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催化剂对脱硫效果有显着影响;四种催化剂中,[(CH_3)_3NC_(16)H_(33)]_4W_(10)O_(32)的催化活性最好,DBT的脱除率达到99.6%。经过优化得到最优反应条件为:n(DBT):n(catalyst):n(H_2O_2)=100:1:300,60℃下反应0.5h。[(CH_3)_3NC_(16)H_(33)]_4W_(10)O_(32)可以循环六次,脱硫率均在99.0%以上。这种催化剂同样也对BT和4,6-DMDBT有效;4,6-DMDBT在反应时间为1.25h时可到达99.4%的脱除率;而BT在反应时间3.25h时可达到99.6%的脱除率。应用于真实柴油中时,五次萃取后亦可得到93.5%的脱硫率。3.将六种十聚钨酸短碳链季铵盐和配合物用作催化剂,设计了“离子液体-催化剂-H_2O_2”的催化氧化萃取体系,考察了催化剂和氧化剂用量以及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脱硫效果的影响。优化后反应条件为:[Bmim]PF_6用量1mL,n(DBT):n(catalyst):n(H_2O_2)=100:1:300,60℃下反应0.5h,此时可以达到98.0%的脱硫率,满足深度脱硫的要求。本文共研究了催化氧化脱硫和离子液体萃取/催化氧化脱硫两种体系,十聚钨酸盐催化效果良好,为深度脱硫体系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09-06-01)
王崇太,华英杰,莫春蕾,符吉容,李玉光[6](2006)在《有机阳离子十聚钨酸盐的循环伏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3种不同有机阳离子的十聚钨酸盐(Q4W10O32,Q=C12H25(CH3)3N+、C14H29(CH3)3N+、C16H33(CH3)3N+)在DMF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并用量子化学的计算结果进行了讨论,同时讨论了有机阳离子的大小对十聚钨酸阴离子电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这3种十聚钨酸盐的CV均显示两对还原-氧化峰,其还原峰电位分别为:-0.976,-1.428,-0.980,-1.441和-1.008,-1.472 V。其中以C12H25(CH3)3N+、C14H29(CH3)3N+为反荷离子的十聚钨酸盐,其第一对还原-氧化峰具有可逆的性质,由此测得它们在DMF中的扩散系数分别为:3.83×10-7,3.80×10-7cm2/s。有机阳离子的大小对W10O342-的还原-氧化电位有明显的影响,随着碳链的增大,还原峰电位向负移。(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6年03期)
李积慧,吕桂琴[7](2004)在《四丁基铵十聚钨酸盐的制备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十聚钨酸盐的特殊性质制备了四丁基铵十聚钨酸盐,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吸收光谱进行鉴定;采用循环伏安法对其进行电化学表征.结果表明:严格控制pH值及加料操作,才能由粉状白钨酸(WPTA)水溶液制得十聚钨酸盐;在乙腈/水混合溶剂系统中,其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过程表现为两步单电子转移.(本文来源于《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04年06期)
林碧洲[8](2002)在《某些有机铵十聚钨酸盐的制备和催化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四乙基铵、二异丙铵和六氢吡啶十聚钨酸盐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吸收光谱和热分析 ,对这 3种有机铵十聚钨盐进行表征 .在 3种有机铵十聚钨酸盐的环已烷光催化氧化反应中 ,环已醇和环已酮为主要产物 ,其中 [(C2 H5) 4 N]4W10 O3 2 和 [(C5H10 NH2 ]4W10 O3 2 对环已酮的选择性优于环已醇 ,而 { [(CH3 ) 2 CH]2 NH2 } 4 W10 O3 2 对环己醇的选择性则优于环己酮 .(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2年03期)
岳斌,朱思叁,谢高阳,顾翼东[9](1992)在《有机铵十聚钨酸盐在溶液中的光致变色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铵十聚钨酸盐具有显着的光致变色性质,电子自旋共振研究表明光致变色是由于光照过程中有五价钨生成,发生了光还原反应。本文研究了二异丙胺和六氢吡啶十钨酸盐(分别简写为DIAW_(10)和PIPDW_(10)在溶液中的光致变色性质,考察了水、乙腈、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亚砜(DMSO)对光致变色性质的影响,对比研究了四丁基铵盐(NBuW_(10))的情况,还测定了不同光照时间下W(V)浓度,可见吸收光谱和循环伏安,提出了光致变色性质与体系中所含活泼氢的定量关系,初步揭示有机铵十聚钨酸盐光致变色的本质。(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1992年02期)
朱思叁,岳斌,万国江,施晓群,顾翼东[10](1992)在《DMF和DMSO配位的金属十聚钨酸盐在非水溶剂中光致变色性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某些DMF和DMSO配位的金属十聚钨酸盐在3种有机溶剂中的光致变色性质,通过ESR、NMR和可见吸收光谱的研究及对五价钨的测定,说明了光致变色性质的产生与金属阳离子无关,而取决于十聚钨酸根W_(10)O_(32)~(4-)、金属离子的配体及所采用溶剂。(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学》期刊1992年03期)
十聚钨酸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烯烃的环氧化是一类重要化学工业反应,其环氧化物在工业上有非常广泛的应用。而钨的多酸盐化合物是一种重要的催化剂,可用于光催化反应、烷基化反应、酯化反应及烯烃环氧化反应等。在该催化体系中常用的氧化剂有过氧化氢和有机过氧化物等。在反应过程中,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催化活性高,绿色环保等特点。本文合成了叁种新型烷基喹啉类十聚钨酸盐[Cnquin]4W10O32(n=3,8,10)和叁种烷基异喹啉十聚钨酸盐[Cnisoq]4W10O32(n=3,6,8),并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氢谱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了新型的十聚钨酸盐。以新合成的十聚钨酸盐作为催化剂,分别使用无水过氧化尿素(UHP)和H202(30%)作为氧化剂进行烯烃的环氧化反应,达到理想的催化效果。通过单因素实验的方法分别考察了氧化剂种类、溶剂种类、反应温度、催化剂的量、氧化剂的量、溶剂的量以及反应时间等因素的改变对烯烃环氧化产率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环辛烯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45℃,底物环辛烯为1 mmol,催化剂[C3quin]4W10O32的量为16μmol,氧化剂H2O2(30%)的量为2.0 mmol,溶剂乙醇的量为0.4 mL,反应时间为4 h;产物1,2-环氧环辛烷的产率为99.49%。在最佳条件下,以其它五种十聚钨酸盐分别做催化剂,催化环辛烯环氧化,产率都很高,最高可达到99.26%。环己烯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55 °C,底物环己烯为1mmol,催化剂[C3quin]4W10O32的量为10μmol,氧化剂UHP的量为3.0 mmol,溶剂乙腈的量为0.2 mL,反应时间为6 h;产物1,2-环氧环己烷的产率为94.63%。在最佳条件下,以其它五种十聚钨酸盐分别做催化剂,催化环己烯环氧化,产率最高可达到 95.68%。环戊烯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35℃,底物环戊烯为1 mmol,催化剂[C3quin]4W10O32 的量为 15μmol,氧化剂 UHP 的量为 2.5 mmol,溶剂[Bmim]BF4的量为0.4 mL,反应时间为8 h,产物1,2-环氧环戊烷的产率为99.48%。在最佳条件下,以其它五种十聚钨酸盐分别做催化剂,催化环戊烯环氧化,产率最高可达到97.11%本文合成的烷基喹啉十聚钨酸盐[Cnquin]4W10O32(n=3,8,10)和烷基异喹啉十聚钨酸盐[Cnisoq]4W10O32(n=3,6,8)未见报道。本课题组首次使用这两类十聚钨酸盐作为催化剂,催化环辛烯、环己烯和环戊烯环氧化反应,也是首次报道。该催化体系对环辛烯、环己烯和环戊烯的催化活性高,反应条件温和,催化合成成本低,具有较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十聚钨酸盐论文参考文献
[1].关蓬莱,孙晓云,夏鸣.十聚钨酸盐催化环己醇制备环己酮工艺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5
[2].王雪.新型十聚钨酸盐的合成及其在烯烃环氧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大学.2014
[3].朱文帅,巢艳红,何美玲,尹盛.介绍一个综合化学实验——十聚钨酸盐催化绿色合成苯甲酸[J].考试周刊.2011
[4].尹盛,郭军祥,李华明,朱文帅,姜雪.十聚钨酸盐选择性催化H_2O_2氧化苯甲醇合成苯甲醛[J].化学试剂.2010
[5].姜雪.十聚钨酸盐催化氧化燃油深度脱硫的研究[D].江苏大学.2009
[6].王崇太,华英杰,莫春蕾,符吉容,李玉光.有机阳离子十聚钨酸盐的循环伏安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7].李积慧,吕桂琴.四丁基铵十聚钨酸盐的制备及表征[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
[8].林碧洲.某些有机铵十聚钨酸盐的制备和催化性质[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
[9].岳斌,朱思叁,谢高阳,顾翼东.有机铵十聚钨酸盐在溶液中的光致变色性质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1992
[10].朱思叁,岳斌,万国江,施晓群,顾翼东.DMF和DMSO配位的金属十聚钨酸盐在非水溶剂中光致变色性质的研究[J].应用化学.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