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民居客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空间媒介,民居客栈,民族文化,传播
民居客栈论文文献综述
罗清玉[1](2019)在《空间媒介视野下的泸沽湖民居客栈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位于四川与云南交界处的泸沽湖因秀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为世人所识。随着民族旅游的发展,当地人的私人领域逐渐向游客开放,传统民居逐渐演变为今天的民居客栈。民居客栈既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都市文化交流的体现,本身也作为一种空间媒介,向空间中的人传播信息,构筑空间中的新型关系,改变空间的意义。从传播学角度而言,传统民居变客栈,空间发生改变的同时,空间中的传播活动也发生改变,从而影响空间中原有的少数民族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民居客栈可以被视为反应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传播与变迁的文本。本文试图从传播学角度探寻作为媒介的客栈空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又是如何影响其中的民族文化的。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采用参与式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进行第一手材料的搜集。文章主要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泸沽湖地区的民族文化以及民族文化背景下的民居与客栈进行概述;第二部分立足于一个“变”字,运用空间理论从物质空间与社会关系层面解读从民居到客栈的空间变化,并从传播学角度解读空间中传播活动的变化。第叁部分在前文基础上,研究分析空间媒介转变对当地少数民族文化产生的双重影响:一是由于空间的文化继承和空间中传播关系的改变,民居客栈对民族文化传播的促进;二是客栈空间中多元文化交流引发的文化冲突对民族文化造成的消解。民居向客栈转变已成为民族旅游发展中不可忽视的现象。从文化传承与传播的意义而言,民居客栈是当地民居的延续和再创造,空间转变既是民族旅游发展的结果,也是趋势,关乎当地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和传播。对此相面展开的深入考察,其意义和价值十分凸显。(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9-05-01)
唐琼,郝桃[2](2018)在《湘西地区古城镇民居客栈形成原因及分布情况与存续现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住宿业文化的发展,传统的商业客栈已不能满足游客的文化需求,民居客栈应运而生,它不仅满足着地区功能的需要,而且具有传承、发扬湘西特色民族文化的意义。本文以湘西地区古城镇风景区为例,从内外因素上分析了民居客栈的形成原因及分布情况,以及对如何发展民居客栈进行了尝试性探讨。(本文来源于《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期刊2018年11期)
罗秋菊,冯敏妍,蔡颖颖[3](2018)在《旅游发展背景下民居客栈的空间生产——以大理双廊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旅游发展的背景下,民居客栈成为一个特殊的时空建构,建筑风格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当地的传统元素逐渐弱化。以大理双廊的民居客栈为例,基于空间生产理论从物质空间、精神空间、社会空间3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民居客栈的空间实践包括原态式、改进式、创新式建筑3种。本地村民是早期的空间支配者和使用者,随着土地使用权的转移,其对空间生产的影响力逐渐降低;外来经营者作为主要的空间生产者和使用者,强化了民居客栈与当地建筑的差异性;而政府的介入相对较晚,在后期表现出较强的空间控制权;游客则通过市场选择等方式间接影响着空间的生产。旅游发展下空间生产和塑造的背后代表着资本和文化的互动以及新的社会关系的建立。(本文来源于《地理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陈希文[4](2018)在《梅山地区干栏式民居客栈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城镇居民愈发地渴望慢节奏且具有浓郁地方性色彩的乡村生活。故而,体验式的乡村旅游逐步成为更多城镇居民旅游时的重要选择。得益于梅山地区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以及该地区旅游产业的快速推进,旅游客栈也取得了飞速发展。干栏式民居客栈作为梅山地区旅游客栈的典型代表,不仅解决了游客基本的住宿问题,而且满足了游客对于特色乡村生活的向往。干栏式民居客栈是梅山地区传统民居文化的缩影,也是一个向游客展示梅山文化的载体。为了更好的传承与利用这种文化资源,故而在建设梅山地区干栏式民居客栈时,更要凸显出梅山传统干栏式民居建筑的地域性、生态性、时代性的特征。由于当前梅山地区干栏式民居客栈缺乏进一步深入发展的理论指导,所以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第一章绪论,通过相关理论和文献进行研究,包括对梅山文化、干栏式民居、民居客栈的研究,确定以梅山地区干栏式民居客栈设计为研究对象。第二章对梅山文化、干栏式民居客栈、梅山地区民居客栈的发展进行了阐述。第叁章是文章重点,主要从梅山传统干栏式民居建筑与干栏式民居客栈设计实践入手,从建筑环境特点、空间形态特点、建筑单体特点对干栏式民居建筑的特征进行了总结,以及对干栏式民居客栈设计实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第四章作为论文的核心章节,从梅山干栏式民居客栈的选址布局、空间设计、视觉形象、施工与材料材、基础设施五个方面进行了设计探析。首先,从选址布局出发,通过对地形与气候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探讨其选址布局的要点。其次,从空间设计出发,通过建筑内部空间的变通性、建筑外围空间的可塑性两个方面对其进行论述,探讨空间设计的要点。然后,从建筑视觉形象出发,从纤细柔美的整体造型、富有地方性的建筑装饰、与环境相默契的建筑色彩叁个方面入手,对具体的设计手法进行分析。接着,从民居客栈施工材料与技术和基础设施改进出发,探讨了民客栈的材料、技术、基础设施的内容。文章在实地调研、设计实践的基础上对梅山地区干栏式民居客栈进行了设计探析,为今后的设计实践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孙波莲[5](2018)在《丽江民居客栈入口设计形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丽江民居变迁到客栈的过程中,各空间的使用功能和居住对象发生巨大的变化,民居客栈入口设计形式与传统民居入口设计形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丽江民居客栈入口空间设计关乎一个建筑的完整度,对提升客栈的品牌和知名度起到决定性作用。文章主要从丽江民居客栈入口建筑设计形式、丽江民居客栈入口门匾内容与设计形式、丽江民居客栈入口空间设计形式等叁个方面阐述丽江民居客栈入口设计形式。(本文来源于《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杜莉莉[6](2017)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章朗特色民居客栈发展策略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乡村旅游、生态旅游、自驾旅游的兴起,依托当地特色居资源的非标准住宿业态逐渐成为国内外旅游消费者出行的首选。正是在这样的时代旅游发展浪潮下,新农村建设中特色民居客栈开始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西双版纳州勐海县西定哈尼族布朗族乡章朗村的特色民居客栈却只是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指出了其存在着民居特色突出但彰显不够、佛境茶乡文化体验不充分、附带产品同质化且规范、经营与管理知识较为欠缺、相关政策及扶持力度不够等一系列问题,力争从实际出发,探讨了一些较为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如软硬兼施突出民族之特色、入乡随俗提高体验之愉悦、求同存异彰显产品之差异、人才竞争促进经营之科学、政策先行助力民居之发展等方面,以期其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7年23期)
唐琼,施林伟[7](2017)在《湘西地区古城镇民居客栈文化创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湘西地区是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之地,建筑风格遵循美学规律和文化观念进行空间安排和营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西南客栈建筑,为中国建筑文化增添了丰富的内容。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需求不再局限于风光秀丽的自然景观,客栈作为直接参与旅游业,湘西地区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经济结构和文化意识形态随之发生改变,湘西民族客栈建筑群逐步被现代洋楼所取代已日渐风行,客栈建筑装饰文化的衰落蜕变,对湘西地区古城镇客栈文化创新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致力于湘西地区古城镇客栈文化创新研究,从对湘西地区古城镇客栈历史文化积淀的继承、创新的视角出发,与相关的装饰艺术设计相结合,探索研究湘西地区古城镇客栈文化创新。(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7年30期)
李迁[8](2017)在《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藏式民居客栈顾客感知研究——以拉萨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藏式民居客栈顾客感知对西藏藏式民居客栈住宿业态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去哪儿网网友评论为基础,使用ROSTCM软件获得藏式民居客栈顾客感知50个高频词,了解顾客感知内容与主题。运用内容分析方法,建立分析类目,探索顾客对藏式民居客栈感知的优劣程度。其中,客栈整体感受、地理位置与交通通达性、环境与生活配套、藏式设计特色、西藏旅游体验、服务态度、客房温馨舒适与个性化服务顾客感知良好,但硬件设施存在严重不足,急需改善。(本文来源于《西藏科技》期刊2017年06期)
刘翔鹤[9](2017)在《丽江民居客栈发展模式创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丽江作为旅游知名城市,其浓厚的少数民族文化及风土人情也是一大吸引亮点。同时作为民居客栈文化最为兴盛的旅游城市,民居客栈发展也很迅速。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数量多,规模小;管理力度不够;投资力度小;游客对民居客栈的地理位置满意,但对服务水平意见较大;成本低,价格混乱;缺乏品牌意识等。如何优化丽江客栈的经营管理,让丽江客栈在市场经济中健康长远地发展下去已经成为丽江客栈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是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相关的发展措施,并对丽江民居客栈的发现模式进行深入的创新研究。(本文来源于《现代商业》期刊2017年15期)
刘庭甄[10](2017)在《台湾民宿产业发展态势及对云南民居客栈的借鉴》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中国旅游业逐渐由传统大众观光游转变为休闲度假游,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者对旅游住宿也呈现越来越多样化的需求。以民宿为主要代表的非标准住宿业异军突起,站在了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前沿,在全国各地呈现火热发展态势。尤其是云南,其民宿数量居中国大陆首位。虽然民宿业正在经历高速发展,但是却一直处于“叁不管”的灰色地带,相关民宿管理问题逐步显现,亟待解决。然而,在台湾,民宿起步较早,经过叁十余年的发展,法律监管、社会环境、经营理念、经营模式已较为成熟完善。本文首先以台湾民宿为研究对象,收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对台湾民宿的起源、发展过程、数量和类型进行研究。而后深入台湾实地调查,并对十余位民宿主人进行深度访谈,梳理其创业历程和管理经验,为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而详实的资料。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台湾民宿的经营特色和发展新态势。另一方面,本文从旅游业发展阶段、两岸政策扶持力度、旅游资源禀赋、客源市场等方面对台滇两地民宿业发展条件进行分析,说明台湾与云南在民宿业发展上具有类似的条件。之后进一步对台湾民宿和云南民居客栈进行客观深入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云南民居客栈在民宿管理法规、产品定位及类型、服务品质、营销手段、主客交流、环境保护与文化传承等多方面与台湾有较大差距,可适当借鉴台湾民宿有益经验。最后结合实际情况提出若干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以期为云南民居客栈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7-05-01)
民居客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住宿业文化的发展,传统的商业客栈已不能满足游客的文化需求,民居客栈应运而生,它不仅满足着地区功能的需要,而且具有传承、发扬湘西特色民族文化的意义。本文以湘西地区古城镇风景区为例,从内外因素上分析了民居客栈的形成原因及分布情况,以及对如何发展民居客栈进行了尝试性探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民居客栈论文参考文献
[1].罗清玉.空间媒介视野下的泸沽湖民居客栈考察[D].广西大学.2019
[2].唐琼,郝桃.湘西地区古城镇民居客栈形成原因及分布情况与存续现状分析[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8
[3].罗秋菊,冯敏妍,蔡颖颖.旅游发展背景下民居客栈的空间生产——以大理双廊为例[J].地理科学.2018
[4].陈希文.梅山地区干栏式民居客栈设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
[5].孙波莲.丽江民居客栈入口设计形式分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
[6].杜莉莉.新农村建设中的章朗特色民居客栈发展策略探析[J].绿色科技.2017
[7].唐琼,施林伟.湘西地区古城镇民居客栈文化创新研究[J].北方文学.2017
[8].李迁.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藏式民居客栈顾客感知研究——以拉萨市为例[J].西藏科技.2017
[9].刘翔鹤.丽江民居客栈发展模式创新研究[J].现代商业.2017
[10].刘庭甄.台湾民宿产业发展态势及对云南民居客栈的借鉴[D].云南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