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叶乙苷论文-向湘元,刘红梅,吴华,贺红

足叶乙苷论文-向湘元,刘红梅,吴华,贺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足叶乙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足叶乙苷,顺铂,晚期小细胞肺癌,血清肿瘤标志物

足叶乙苷论文文献综述

向湘元,刘红梅,吴华,贺红[1](2018)在《足叶乙苷联合顺铂一线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对患者多种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足叶乙苷联合顺铂一线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对患者多种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106例进行观察,对所选患者均采用足叶乙苷联合顺铂方案进行一线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个疗程后检测患者的神经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糖类抗原199(CA199)的水平。结果经化疗2个疗程后,完全缓解(CR)占0.00%,部分缓解(PR)占45.28%,稳定(SD)占31.13%,进展(PD)占23.59%,客观有效率为45.28%。化疗后,CR+PR患者的NSE、CYFRA21-1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化疗前(P<0.01),CA199指标水平与化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化疗后,SD+PD患者的NSE、CYFRA21-1、CA199指标水平与化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化疗后,CR+PR患者的NSE、CYFRA21-1指标水平明显低于SD+PD患者(P<0.01),CA199指标水平与SD+PD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清NSE可以作为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疗效的评价指标,但对化疗无效患者的检测无明显意义。(本文来源于《临床合理用药杂志》期刊2018年14期)

王倩,蔡炜嵩,吴荣,马赛男[2](2015)在《足叶乙苷为基础的方案在中国复发性肾母细胞瘤极高危组患儿中的应用经验及文献复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足叶乙苷为基础的方案治疗复发性肾母细胞瘤极高危组患儿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3例治疗案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3例患儿均不同程度从中获益,且未经历Ⅲ/Ⅳ级不良反应。结论应用足叶乙苷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复发性肾母细胞瘤极高危组患儿的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探讨。(本文来源于《实用药物与临床》期刊2015年02期)

任彩云,王闰平,张蕾,方嫦娥[3](2012)在《足叶乙苷治疗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足叶乙苷治疗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护理特点及对策。方法对32例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的治疗过程进行护理,分别在饮食、空气、静脉穿刺、骨髓抑制期保护等进行整体化护理,并与既往收治并进行普通护理的32例患儿进行对照,观察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32例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中有2例出现发热、出血情况,经及时治疗后均得以恢复。对照组32例患儿中3例出现发热,2例发生出血,经积极治疗后均康复。结论对使用足叶乙苷治疗的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采用整体化护理,可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本文来源于《中国药业》期刊2012年21期)

时军,程怡,陈伟鸿,林德晖[4](2010)在《足叶乙苷长循环脂质体的抑瘤性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进行足叶乙苷长循环脂质体的抑瘤性研究。方法:通过C57BL/6 J小鼠接种Lewis肺癌,建立肿瘤模型后给药,以16 d的小鼠肿瘤重量为指标,进行抑瘤率考察,同时进行病理切片观察。结果:足叶乙苷长循环脂质体组的抑瘤率为64.15%,明显高于足叶乙苷注射液组的47.92%、普通脂质体组的58.49%。肿瘤组织病理切片的结果显示,足叶乙苷长循环脂质体组的肿瘤组织出现明显的核凝固坏死现象。结论:足叶乙苷长循环脂质体具有一定的抑瘤性能。(本文来源于《中国新药杂志》期刊2010年20期)

时军,程怡,陈伟鸿,林德晖[5](2010)在《足叶乙苷长循环脂质体的小鼠代谢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足叶乙苷长循环脂质体的小鼠体内代谢动力学。方法采用HPLC测定血药浓度,考察脂质体在小鼠体内的代谢动力学行为。结果足叶乙苷线性范围为10.5~210μg.mL-1,回收率在90%以上,精密度符合要求。长循环脂质体的消除半衰期t1/2和AUC分别是注射剂的17和3.5倍。结论足叶乙苷长循环脂质体在小鼠体内的消除半衰期较长,能达到长循环目的。(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学杂志》期刊2010年16期)

时军,程怡,陈伟鸿[6](2010)在《HPLC法测定脂质体中足叶乙苷的含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足叶乙苷脂质体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以Phenomenex Synergi C18柱(4.6 mm×250μm,5μm)为色谱柱;甲醇-0.2%NaAc-HAc缓冲液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5 nm,进样量:20μl。结果足叶乙苷线性范围为10.5~210 mg.L-1,加样回收率为99.90%;精密度符合要求。结论HPLC测定法稳定可靠,可用于足叶乙苷脂质体中的药物含量测定方法。(本文来源于《安徽医药》期刊2010年05期)

时军,陈伟鸿,程怡,林德晖[7](2010)在《足叶乙苷脂质体包封率测定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足叶乙苷脂质体的包封率测定方法。方法: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足叶乙苷脂质体,以葡聚糖凝胶分离-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和包封率。结果:洗脱曲线表明采用蒸馏水(洗脱速度0.5 mL/min)作为洗脱溶剂,柱回收率为99.22%,同一批样品包封率测定结果RSD在2%以内。结论:葡聚糖凝胶分离-高效液相色谱法操作简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足叶乙苷脂质体的包封率的测定。(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实践》期刊2010年08期)

时军,程怡,陈伟鸿,宿央央[8](2009)在《足叶乙苷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及血浆中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足叶乙苷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并考察其在大鼠血浆中的稳定性。【方法】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足叶乙苷长循环脂质体,用聚乙二醇2000—二硬脂酰磷脂乙醇胺(PEG2000-DSPE)修饰脂质体膜,反相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脂质体浓度,动态透析法考察其在大鼠血浆中的稳定性。【结果】足叶乙苷长循环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为(180±26)nm,含量为(4.78±0.22)mg/mL,药物包封率为(88.71±8.2)%。在大鼠血浆中,普通脂质体和长循环脂质体24h累积释药率分别为(80.14±1.59)%和(46.72±2.61)%。【结论】乙醇注入法可制得包封率高、粒径小的足叶乙苷脂质体,PEG2000-DSPE修饰脂质体膜可增加脂质体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时军[9](2009)在《足叶乙苷长循环脂质体制备及抑瘤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疑难疾病之一。由于其早期确诊和发现的困难,相当数量的癌症病人必须依赖化学治疗,因此进行抗癌药物的研究非常重要。自从1946年氮芥用于治疗恶性淋巴瘤以来,抗癌药物研究已得到飞速发展,并且日益受到临床上的重视。抗癌药物在肿瘤治疗、延长肿瘤患者生命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是,这些化疗药物缺乏特异性,作用于癌细胞的同时也损伤了正常细胞,毒副作用不可轻视,如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脂质体具有良好的生理相容性,可赋予药物良好的靶向性能,改变药物分布规律,提高药物的疗效和治疗指数,是抗肿瘤药物的理想传输载体。然而普通脂质体易于渗漏,血浆中内源性物质易对其造成破坏,存在稳定性差、在血液中半衰期较短等问题,限制了脂质体的开发和应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将脂质体表面进行亲水基团修饰,可改善脂质体的稳定性,改变脂质体的体内命运。脂质体表面聚乙二醇修饰通常称为长循环脂质体,能够降低巨噬细胞系统(MPS)和血浆中的成分对脂质膜的破坏,明显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循环时间,增加药物在肿瘤新生血管的渗漏,具有促进药物在肿瘤组织渗透和滞留效应,研究和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足叶乙苷,中药鬼臼有效成分鬼臼毒素的衍生物,通过抑制哺乳类动物DNA拓扑异构酶Ⅱ的活性发挥抗肿瘤效应,具有广谱抗癌活性,是目前临床上应用广泛的一线抗癌药。主要用于治疗小细胞肺癌、恶性淋巴瘤、恶性生殖细胞瘤、白血病,对神经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卵巢癌、非小细胞肺癌、胃癌和食管癌等也有一定疗效。目前,市场上已有注射剂和软胶囊剂型,由于药物存在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不高,临床应用时毒副作用明显,病人的顺应性较差。本课题研究设计的长循环脂质体制剂,在脂质体表面进行PEG修饰,形成致密的构象云和厚的立体位阻层,一方面增加脂质体的溶剂化作用,另一方面有效阻止脂质体表面的调理作用,降低MPS对脂质体的亲和力而减少了脂质体在血液循环中破坏,延长血液中的滞留时间。同时,形成的PEG极性长链类似一层保护膜,使脂质体微粒间具有稳定的Zeta电位,脂质体微粒不会融合、沉降,在血浆中长时间保持完整原型,易于通过通透性大的肿瘤新生血管,从而释放药物和实现肿瘤部位的靶向作用。因此,本课题设想通过长循环脂质体载体的包封,增加足叶乙苷药物的稳定性,延长药物在血液中的半衰期,降低毒副作用,提高药物的肿瘤部位靶向性能。基于以上目的,本文主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首先进行足叶乙苷处方前研究,包括建立足叶乙苷HPLC含量测定方法、油水分配系数和包封率测定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足叶乙苷长循环脂质体的处方设计和制备工艺研究,考察了磷脂材料、缓冲液介质、PEG修饰材料的用量、抗氧化剂以及脂质浓度后,确定处方;通过几种常见的脂质体制备方法筛选,以包封率和性状特征指标,最终确定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脂质体,并通过单因素优选和正交试验,优选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乙醇注入法避免使用有毒有机溶剂,产品性能稳定,包封率、粒径大小适中并符合正态分布。对足叶乙苷长循环脂质体的理化性质进行系统考察,主要包括粒径、形态学、Zeta电位、体外释放度、含量测定、包封率测定及稳定性考察等。结果表明,足叶乙苷长循环脂质体外观呈半透明略带乳光的悬液,色泽均匀,流动性好。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脂质体微粒大小均匀,圆整,分散性好。脂质体样品的粒径分布范围较窄,平均粒径112nm,呈单峰分布;用凝胶柱分离法测定包封率,测定结果在80%以上;氧化指数低,化学稳定性考察结果表明氧化程度小;样品在pH7.4磷酸盐缓冲液和大鼠血浆中24h渗漏率分别为(38.27±3.15)和(46.72±2.20)%,说明足叶乙苷长循环脂质体物理稳定性良好;放样稳定性结果表明,足叶乙苷长循环脂质体在4℃条件下放置3月仍能保持稳定;稀释稳定性表明,将其按临床用法稀释,可以保持稳定,没有药物的渗漏和沉淀。进一步观察足叶乙苷长循环脂质体的长循环特性,采用KM种小鼠进行药物代谢动力学和组织分布试验。在建立血浆和组织中药物测定方法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时间间隔目眦静脉采血,处理样品进行HPLC分析。结果表明,足叶乙苷长循环脂质体的t_(1/2,α)、t_(1/2,β)和AUC分别是普通注射液的10、17和3.5倍,普通脂质体的t_(1/2,α)、t_(1/2,β)和AUC分别是普通注射液的4、2.5和1.4倍。说明在相同剂量下,注射剂的分布和消除都比长循环脂质体快,长循环脂质体在体内能够维持较长循环时间。普通注射液的C1为长循环脂质体的3.5倍,长循环脂质体制剂体内消除较慢。组织分布测定结果表明,相对于足叶乙苷注射液和普通脂质体,足叶乙苷长循环脂质体在心脏、肝脏中的药物分布明显减少,在血浆中的分布明显增多。对足叶乙苷长循环脂质体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并用寇氏法计算LD_(50)值。测定结果表明,足叶乙苷注射液的LD_(50)值为86.6mg/kg,足叶乙苷长循环脂质体的LD_(50)值179.1 mg/kg,是注射液组的2倍多,说明足叶乙苷制成脂质体后,可以显着降低毒副作用,增加用药的安全性。为预测足叶乙苷长循环脂质体的治疗效果,通过C_(57)BL/6J小鼠接种Lewis肺癌,建立肿瘤模型后给药,以16日的小鼠肿瘤重量为指标,进行抑瘤率考察。结果表明,足叶乙苷长循环脂质体组的抑瘤率为64.15%,明显高于足叶乙苷注射液组的47.92%、普通脂质体组的58.49%。肿瘤组织病理切片的结果显示,足叶乙苷长循环脂质体组的肿瘤组织出现明显的核凝固坏死现象,且肿瘤的肺转移不明显。综上所述,本课题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了符合药典要求的、具有一定靶向性能的足叶乙苷长循环脂质体,制备工艺稳定,粒径、包封率、载药量和渗漏率等指标皆符合要求。该制剂不仅可以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循环时间,并在肿瘤组织浓集,具有一定的抑瘤效果。(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09-05-01)

郑嵩山,吴中耀,张效房[10](2006)在《足叶乙苷玻璃体内注射对兔视网膜损伤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足叶乙苷(etoposide,VP_16)兔眼玻璃体内注射对视网膜的化学性损伤作用。方法28只大白兔,根据足叶乙苷玻璃体内注射的量0μg1、.5μg1、5μg1、50μg3、75μg、750μg1、500μg随机分为7组,每组8眼。注射前1 d,注射后1d3、d7、d、12 d作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检查,12 d处死动物,进行病理学光镜及电镜检查。结果玻璃体内注射足叶乙苷量为0μg、1.5μg1、5μg1、50μg的4组,在注射前后,其ERG、光镜和电镜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注射量为375μg7、50μg1、500μg的3组,其ERG、光镜和透射电镜检查在注射后均发生了显着的异常改变。结论足叶乙苷对兔眼视网膜有一定的化学性损伤作用,并且呈剂量依赖性;兔眼玻璃体内注射的安全剂量至少高达150μg。(本文来源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期刊2006年04期)

足叶乙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足叶乙苷为基础的方案治疗复发性肾母细胞瘤极高危组患儿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3例治疗案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3例患儿均不同程度从中获益,且未经历Ⅲ/Ⅳ级不良反应。结论应用足叶乙苷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复发性肾母细胞瘤极高危组患儿的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探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足叶乙苷论文参考文献

[1].向湘元,刘红梅,吴华,贺红.足叶乙苷联合顺铂一线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对患者多种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

[2].王倩,蔡炜嵩,吴荣,马赛男.足叶乙苷为基础的方案在中国复发性肾母细胞瘤极高危组患儿中的应用经验及文献复习[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5

[3].任彩云,王闰平,张蕾,方嫦娥.足叶乙苷治疗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护理[J].中国药业.2012

[4].时军,程怡,陈伟鸿,林德晖.足叶乙苷长循环脂质体的抑瘤性作用[J].中国新药杂志.2010

[5].时军,程怡,陈伟鸿,林德晖.足叶乙苷长循环脂质体的小鼠代谢动力学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10

[6].时军,程怡,陈伟鸿.HPLC法测定脂质体中足叶乙苷的含量研究[J].安徽医药.2010

[7].时军,陈伟鸿,程怡,林德晖.足叶乙苷脂质体包封率测定方法研究[J].临床医药实践.2010

[8].时军,程怡,陈伟鸿,宿央央.足叶乙苷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及血浆中稳定性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

[9].时军.足叶乙苷长循环脂质体制备及抑瘤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

[10].郑嵩山,吴中耀,张效房.足叶乙苷玻璃体内注射对兔视网膜损伤的研究[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2006

标签:;  ;  ;  ;  

足叶乙苷论文-向湘元,刘红梅,吴华,贺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