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质量控制因素论文-曹桐生

储层质量控制因素论文-曹桐生

导读:本文包含了储层质量控制因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杭锦旗,下石盒子组,储层质量

储层质量控制因素论文文献综述

曹桐生[1](2019)在《杭锦旗地区下石盒子组储层质量控制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杭锦旗地区下石盒子组发育致密砂岩储层,通过岩心观察与描述、岩石学特征分析、物性分析,对下石盒子组致密砂岩储层的控制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下石盒子组发育冲积扇-辫状河沉积,其不同沉积微相发育的砂体储层质量不同,以心滩最优,其次为辫状河道;岩石类型与碎屑组分的相对含量也影响着砂岩物性特征,与石英、岩屑含量有关;成岩作用对沉积物的改造表现为有利改造和破坏性作用,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使岩石致密,胶结物的类型和含量对储层岩石孔隙质量有重要影响,溶孔为主要的储层孔隙类型。(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应用》期刊2019年07期)

耿一凯[2](2017)在《川东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储层质量控制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泥质沉积物沉积作用和埋藏后经历的成岩作用二者共同控制着页岩储层的发育和演化。富有机质页岩的形成主要受控于沉积物的沉积时的沉积条件和搬运过程。根据矿物学、岩石组构、生物组成及岩石结构对五峰组-龙马溪组识别出8种岩相类型,硅质页岩、粘土质泥岩、粉砂纹层泥岩、灰质纹层泥岩、含介壳灰质泥岩、粉砂岩与泥岩互层状韵律岩、块状粉砂岩、斑脱岩。龙马溪组页岩主要是以悬浮搬运的模式在相对低能的水动力条件下沉积形成的,但是大量硅质生物化石、具粒序特征的生物碎屑、粉砂纹层、透镜状层理及沙纹交错层理等沉积构造表明,还存在生物沉积、风暴沉积和底流沉积作用。微量元素分析表明龙马溪组下段富有机质硅质页岩形成于缺氧/贫氧环境。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以及能谱分析等手段测试结果表明,川东地区龙马溪组粘土矿物为伊利石+伊/蒙混层+绿泥石(I+I/S+C)组合,以陆源碎屑成因为主,含有一定的自生和成岩次生成因。陆源碎屑成因粘土矿物主要为蒙皂石、伊利石和绿泥石;自生粘土矿物为云母蚀变的伊利石;次生粘土矿物为伊/蒙混层和伊利石。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阴极发光、能谱分析及主量元素测试等手段,识别出龙马溪组陆源石英和成岩过程中形成的石英,硅质页岩中自生石英含量可达56%,远高于陆源石英,硅质生物的溶解再沉淀是自生石英的主要成岩机制。成岩过程中形成的石英充填了粒间孔隙,抑制了后期的压实作用,压实程度中等,内部依然为迁移有机质提供了储集空间,有机质含量高,而上段粉砂质页岩和粘土质页岩由于缺少自生石英导致压实程度强烈。基于计点法和手动追踪定量分析了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的孔隙类型及含量。硅质页岩段有机质孔发育最为广泛,约占总孔隙的64%,其次为粒间孔(31%),粒内孔(3%),微裂缝(2%)。通过分析沉积过程和成岩过程中各因素对页岩储层影响的分析,考虑到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热演化程度差异不大,因此针对四川盆地龙马溪组提出了2条优质页岩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独特的成岩改造。龙马溪组页岩沉积时高的初级生产力以及贫氧/缺氧环境,使有机质富集并得以保存;同时成岩过程中形成的石英抑制了压实作用为迁移有机质提供了储集空间,发育的孔隙类型以有机质孔为主,孔隙度高,孔隙连通性好。(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期刊2017-10-01)

陈娜,岳大力,陆智祎,韩旭楠,满秀清[3](2015)在《辽河油田曙叁区扇叁角洲前缘储层质量差异及其控制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辽河油田曙叁区位于辽河断陷盆地西部西斜坡中段,为一北东方向展布、向南东倾斜的单斜构造。曙叁区开发目的层段是位于古近系沙河街组沙四段的杜家台油层,该油层为典型的扇叁角洲前缘沉积,储层经历的成岩作用很弱,孔隙类型以原生粒间孔为主,为中高孔、高渗储层,油层内部储层质量差异显着。目前,研究区存在综合含水率高,采出程度低,油水井利用率低,水驱储量动用不均衡,开发井网不完善等问题,这与储层质量的差异性密切相关。因此,笔者综合应用丰富的岩心分析和测井资料,对曙叁区杜家台油层扇叁角洲前缘储层的质量差异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完善油田开发井网和提高采收率提供可靠依据。通过研究,取得了以下结论和认识:1)研究区扇叁角洲前缘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别受控于不同的沉积组构参数,孔隙度主要受控于原始沉积物的分选,而渗透率主要受控于颗粒直径,其他沉积组构对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很弱。这导致了不同岩石相的孔渗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分选最好的细砂岩相的孔隙度明显高于其他岩石相,粒度较粗的含砾砂岩相和中-粗砂岩相的渗透率显着高于粒度较细的细砂岩相和粉砂岩相。2)研究区扇叁角洲前缘储层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坝主体和坝缘和溢岸砂4种储集相。不同沉积微相的岩石相组合不同,导致了其物性上的差异,尤其是渗流能力的差异性。水下分流河道主要由(特)高渗的含砾砂岩相、中-粗砂岩相和细砂岩相组合而成,坝主体主要由高渗的中-粗砂岩相和细砂岩相组成,所以二者的整体渗流能力好,且由于水下分流河道中含砾砂岩对渗流能力的贡献,使得水下分流河道的渗透率较坝主体更高。而溢岸砂和坝缘主要由相对细粒的粉砂岩相和细砂岩相组成,所以整体渗透率较低。3)研究区长期基准面旋回内部A/S的规律性变化,控制了旋回内部的沉积微相分布、同类沉积微相砂体迭置规模以及岩石颗粒大小,最终导致了长期基准面旋回内部不同阶段储层质量的差异性。杜家台油层的杜Ⅰ和杜Ⅱ油组分别位于一个长期基准面旋回上升半旋回的上段和下段,水下分流河道和坝主体在杜Ⅱ油组更为发育和连片,杜Ⅱ油组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厚度和粒径较杜Ⅰ油组更大,砂体的相互切迭也更为普遍,导致杜Ⅱ油组的物性整体上要比杜Ⅰ油组好,尤其是渗透能力。(本文来源于《2015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沉积学与非常规资源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10-24)

兰朝利,王建国,周晓峰,代金友,杨明慧[4](2014)在《彭阳油田延长组长3段砂岩储层质量控制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彭阳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其上叁迭统延长组长3段砂岩已发现商业油流,但是对其储层砂岩质量控制因素仍然缺乏了解。本文根据钻井、测井、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与岩心物性资料,研究了长3段层序格架与沉积相、砂岩成分与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对长3段砂岩储层质量的影响。长3段砂岩为发育在高位体系域早期的具有加积-进积准层序组特征的小型辫状河叁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沉积,砂体孤立而不连续,成岩环境流体循环不畅而相对封闭,不利于早成岩期酸性大气水的普遍淋滤。长3段砂岩以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为主。高岩屑和长石含量使砂岩在早期成岩压实中损失了大量粒间孔,高白云岩岩屑含量促进了埋藏成岩期间硬石膏与铁白云石的大量胶结,进一步减少了粒间孔隙。叁角洲平原环境促进了早期成岩过程中颗粒蒙脱石包膜的形成,并在埋藏成岩过程中转换为绿泥石包膜或伊利石,尤其是绿泥石包膜抑制了石英增生,使粒间孔得以保存。早成岩期的酸性大气水与埋藏成岩期的有机酸对长石、云母或岩屑的溶蚀对砂岩储层质量的贡献相对有限。长3段砂岩孔隙以残余粒间孔为主,这暗示长3段砂岩在晚叁迭世末期剥蚀与侏罗纪末期-新生代的抬升(降低了长3段压实程度)以及埋藏成岩过程中绿泥石颗粒包膜的形成是长3段砂岩孔隙保存的最重要因素。成岩作用促进了长3段孤立砂体的致密化,加剧了该砂岩储层预测难度。(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付晶,吴胜和,李桢,刘科如[5](2013)在《陇东地区延长组层序格架内储层质量差异及其控制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岩心分析和测井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层序格架内沉积微相、砂体迭置规模、砂岩粒径和储层质量特征进行研究,探讨长期基准面旋回内储层质量差异性及其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延长组长81—长63长期基准面旋回内,A/S值变化控制层序格架内沉积微相分布、同类沉积微相砂体迭置样式及规模和岩石颗粒大小的变化,从而影响储层质量。长81(上升半旋回下部)发育切迭式叁角洲分流河道砂体,厚度较大、粒度较粗,在后期的成岩作用过程中经历较弱的压实作用,保存的粒间孔隙为酸性流体运移提供通道,从而在整体低孔低渗的背景下形成以中—小粒间孔和细—微细喉为主,物性较好的相对优质储层。(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8期)

谢润成,周文,晏宁平,宋荣彩,赵安坤[6](2010)在《致密低渗砂岩储层质量控制因素研究——以靖边气田盒8段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靖边气田盒8段砂岩地层成藏条件优越,是重要的产能接替层位。但该套砂岩致密,物性较差。通过岩石学、沉积相、成岩作用等方面研究,分析了盒8段砂岩岩性特征、物性特征,表明盒8段砂岩整体上为低孔、特低渗致密储层,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孔隙结构较差;认为沉积作用控制了储层分布,但不同沉积微相沉积砂体物性总体差别不大,机械压实作用是造成盒8段砂岩孔隙度下降的主要因素,高岭石与绿泥石的胶结作用对砂岩孔隙的贡献存在两面性,而铝硅酸盐矿物和碳酸盐矿物溶解作用是研究区优质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本文来源于《石油实验地质》期刊2010年02期)

李雪原[7](2006)在《低渗砂岩气藏储层质量控制因素及开发动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低渗砂岩气藏有着其复杂的地质特点和渗流规律,在勘探开发方面主要是利用多种资料,开展地质综合特征研究,确定勘探目标区域,同时利用多种方法预测储集层的空间展布,确定有利区域。结合气藏地质特征,分层、分砂体进行产能、压力、储量等动态跟踪分析,深化对气藏生产动态认识,搞清气藏动态变化状况和气藏(井)特有的开采动态规律。 本论文针对洛带气田遂宁组砂泥薄互层气减,采用最新的油藏描述技术及方法找出控制遂宁组储层品质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对气藏的开采动态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采用物质平衡原理对部分气井单井动态储量进行了拟合和预测。洛带气田遂宁组气藏属于低孔~超低孔、低渗砂岩气藏,研究认为洛带气田遂宁组属于湖泊~叁角洲前缘沉积体系,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是有利的沉积微相;储层物性差,储层岩石的孔隙类型主要有粒间孔、粒间(内)溶孔及少量晶间微孔,储层以细孔—微喉型组合为主,少部份为中孔—细喉及微孔—微喉型组合;控制遂宁组气藏储层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岩石类型、胶结物含量、沉积微相、成岩作用类型及微裂缝发育等因素。 试气表明,遂宁组气藏普遍不具自然工业产能,绝大多数气井须经加砂压裂才能投入生产,并且平面气井产能差异大,从动态上反映出储层非均质性极强。试采表明,遂宁组主要表现出如下几个特征:①气井产能低、稳产时间短;②气藏纵横向连通性差;③平面上气井产能差异大:④单井控制储量小,气井渗流状况差异大;⑤多数单井配产普遍偏高,压力下降快,影响气藏的稳产年限。地层压力低,生产压差大,可利用压力资源有限;单位井口压降产气量低。 采用ARPS递减法对遂宁组气藏部分单井递减规律分析表明,多数井符合指数式递减规律。在此基础上,采用物质平衡原理,运用实际生产数据对部分气井的动态储量进行了拟合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遂宁组气藏总体上单井控制储量较小,稳产基础较薄弱。开发动态分析认为,目前遂宁组气藏单井配产普遍偏高,从而导致气井井口压力和产量普遍递减快,可能影响到气藏的稳产期。因此,建议气井适当降低配产,气藏适当降低产量规模,保持整个气藏的稳产期。(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06-04-01)

储层质量控制因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泥质沉积物沉积作用和埋藏后经历的成岩作用二者共同控制着页岩储层的发育和演化。富有机质页岩的形成主要受控于沉积物的沉积时的沉积条件和搬运过程。根据矿物学、岩石组构、生物组成及岩石结构对五峰组-龙马溪组识别出8种岩相类型,硅质页岩、粘土质泥岩、粉砂纹层泥岩、灰质纹层泥岩、含介壳灰质泥岩、粉砂岩与泥岩互层状韵律岩、块状粉砂岩、斑脱岩。龙马溪组页岩主要是以悬浮搬运的模式在相对低能的水动力条件下沉积形成的,但是大量硅质生物化石、具粒序特征的生物碎屑、粉砂纹层、透镜状层理及沙纹交错层理等沉积构造表明,还存在生物沉积、风暴沉积和底流沉积作用。微量元素分析表明龙马溪组下段富有机质硅质页岩形成于缺氧/贫氧环境。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以及能谱分析等手段测试结果表明,川东地区龙马溪组粘土矿物为伊利石+伊/蒙混层+绿泥石(I+I/S+C)组合,以陆源碎屑成因为主,含有一定的自生和成岩次生成因。陆源碎屑成因粘土矿物主要为蒙皂石、伊利石和绿泥石;自生粘土矿物为云母蚀变的伊利石;次生粘土矿物为伊/蒙混层和伊利石。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阴极发光、能谱分析及主量元素测试等手段,识别出龙马溪组陆源石英和成岩过程中形成的石英,硅质页岩中自生石英含量可达56%,远高于陆源石英,硅质生物的溶解再沉淀是自生石英的主要成岩机制。成岩过程中形成的石英充填了粒间孔隙,抑制了后期的压实作用,压实程度中等,内部依然为迁移有机质提供了储集空间,有机质含量高,而上段粉砂质页岩和粘土质页岩由于缺少自生石英导致压实程度强烈。基于计点法和手动追踪定量分析了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的孔隙类型及含量。硅质页岩段有机质孔发育最为广泛,约占总孔隙的64%,其次为粒间孔(31%),粒内孔(3%),微裂缝(2%)。通过分析沉积过程和成岩过程中各因素对页岩储层影响的分析,考虑到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热演化程度差异不大,因此针对四川盆地龙马溪组提出了2条优质页岩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独特的成岩改造。龙马溪组页岩沉积时高的初级生产力以及贫氧/缺氧环境,使有机质富集并得以保存;同时成岩过程中形成的石英抑制了压实作用为迁移有机质提供了储集空间,发育的孔隙类型以有机质孔为主,孔隙度高,孔隙连通性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储层质量控制因素论文参考文献

[1].曹桐生.杭锦旗地区下石盒子组储层质量控制因素[J].石油化工应用.2019

[2].耿一凯.川东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储层质量控制因素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

[3].陈娜,岳大力,陆智祎,韩旭楠,满秀清.辽河油田曙叁区扇叁角洲前缘储层质量差异及其控制因素[C].2015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沉积学与非常规资源论文摘要集.2015

[4].兰朝利,王建国,周晓峰,代金友,杨明慧.彭阳油田延长组长3段砂岩储层质量控制因素研究[J].岩石学报.2014

[5].付晶,吴胜和,李桢,刘科如.陇东地区延长组层序格架内储层质量差异及其控制因素[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6].谢润成,周文,晏宁平,宋荣彩,赵安坤.致密低渗砂岩储层质量控制因素研究——以靖边气田盒8段为例[J].石油实验地质.2010

[7].李雪原.低渗砂岩气藏储层质量控制因素及开发动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

标签:;  ;  ;  

储层质量控制因素论文-曹桐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