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叶半夏凝集素论文-王洪乐,齐连芬,杨超沙,吴志明,李亚栋

狭叶半夏凝集素论文-王洪乐,齐连芬,杨超沙,吴志明,李亚栋

导读:本文包含了狭叶半夏凝集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掌叶半夏,凝集素,载体构建,原核表达

狭叶半夏凝集素论文文献综述

王洪乐,齐连芬,杨超沙,吴志明,李亚栋[1](2018)在《掌叶半夏凝集素基因克隆及原核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获得新的掌叶半夏凝集素家族基因,以掌叶半夏叶片为材料,根据GenBank中已报道的天南星科凝集素基因序列设计引物,PCR法扩增获得3个掌叶半夏凝集素基因,分别暂命名为PPA15、PPA324、PPA533。其中,PPA15的全长为729 bp,编码243个氨基酸;PPA324的全长为774 bp,编码258个氨基酸;PPA533的全长为777 bp,编码259个氨基酸。利用分析软件和网站等工具对克隆的3个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PPAs与GenBank中收录的天南星科半夏基因具有较高同源性,同时具有单子叶植物特有的甘露糖结合位点,推测它们属于同一基因家族。克隆的3个基因均具有信号肽特征,由N端2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具有典型的跨膜结构域,推测定位于胞内膜结构。构建pET-28b(+)-PPAs原核表达载体,利用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原核诱导表达,SDS-PAGE结果表明,重组蛋白分子量约28.0 ku,与预期一致。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掌叶半夏凝集素家族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刘玎,陈劲,刘志,朱生伟[2](2016)在《掌叶半夏凝集素基因PPA2抗蚜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掌叶半夏凝集素(Pinellia pedatisecta Agglutinin,PPA)基因属于单子叶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家族,具有抗虫活性。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从掌叶半夏幼叶中克隆到1个新的凝集素基因,命名为PPA2,其开放阅读框长408 bp,编码135个氨基酸,有一个甘露糖保守结合域,包含3个甘露糖专一结合位点。分别构建了由35S启动子和韧皮部特异性启动子At PP2驱动的植物表达载体,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转化烟草后,经鉴定获得了单拷贝插入高表达量的纯合转基因烟草株系。通过Western-blot分析,将获得的转基因纯合株系按蛋白表达水平分成高、中、低3类并进行抗蚜试验,结果表明这些转基因烟草均具有明显抗蚜效果,35S-PPA2转基因植株平均抑蚜率极高,而3种蛋白表达类型的At PP2-PPA2转基因植株普遍低于35S启动子驱动下的转基因植株。PPA2可以作为高效抗蚜候选基因,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16年10期)

杨在君,刘玲玲,彭正松[3](2016)在《盾叶半夏凝集素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克隆盾叶半夏凝集素基因,并对其功能进行分析。采用RACE技术从盾叶半夏中克隆得到盾叶半夏凝集素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ppl。同时,构建了ppl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成功实现了33 k Da重组蛋白在E.coli BL21中的表达。纯化后的重组蛋白PPL用于凝血和体外抗癌试验。该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为1 504 bp,其中开放性阅读框(ORF)813 bp,编码270个氨基酸,具有3个甘露糖结合识别位点。PPL具有凝血活性,这种凝血活性可受甘露糖抑制。PPL对人鼻咽癌细胞(CNE)、人宫颈癌细胞(Hela)及人乳腺癌细胞(Bcap-37)的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对Hela细胞的抑制效果最好。为进一步研究PPL蛋白的功能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刘玎[4](2016)在《掌叶半夏凝集素基因抗蚜抗病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掌叶半夏凝集素(Pinellia Pedatisecta Agglutinin,PPA)属于单子叶甘露糖结合凝集素。为研究掌叶半夏凝集素基因的功能,本论文以CAMV 35S启动子和拟南芥韧皮部特异性表达启动子AtPP2驱动下的5个掌叶半夏凝集素基因的转基因烟草为材料进行以下研究:以实验室前期获得的CAMV 35S驱动下的5个凝集素转基因烟草和AtPP2启动子驱动下的5个凝集素转基因烟草T0代植株为材料,分别进行Basta抗性筛选以及分子鉴定,共获得各单位点插入转基因株系如下:35S-PPA-2:3个,35S-PPA-3:3个,35S-PPA-4:7个,35S.PPA-5:9个,35S-PPA-6:5个,AtPP2-PPA-3:4个,AtPP2-PPA-4:3个,AtPP2-PPA-5:3个,AtPP2-PPA-6:3个;对获得的单位点插入转基因烟草T1代植株自交繁育后代种子,在35S-PPA-5和AtPP2-PPA-5转基因烟草T3代中继续进行Basta抗性鉴定,共获得10株35S-PPA-5转基因纯合烟草,6株AtPP2-PPA-5转基因纯合烟草;以35S-PPA-5和AtPP2-PPA-5转基因烟草T3代纯合植株为材料,通过western-blot分析,将获得的纯合转基因株系按蛋白表达水平分成高、中、低叁类进行抗蚜试验,结果表明这些转基因烟草均具有显着的抗蚜效果,35S-PPA-5转基因植株平均抑蚜率为84.8%,高蛋白表达量的转基因植株抑蚜率高达99.37%;而AtPP2-PPA-5转基因植株平均抑蚜率为53.78%,高蛋白表达量的转基因植株抑蚜率为59.95%,叁种蛋白表达类型的AtPP2-PPA-5转基因植株普遍低于35S启动子驱动下的转基因植株;PPA-5可以作为高效抗蚜候选基因,具有很高的抗蚜效果;某些单子叶甘露糖结合凝集素不仅具有抗虫作用,还具有抗病原菌和线虫的作用,为研究PPA-5是否也具有抗病作用,以蛋白表达量高的35S-PPA-5转基因烟草T3代纯合植株为材料,接种棉花黄萎病致病菌,发现病斑较对照明显减少,说明PPA蛋白可能具有抗黄萎病活性;目前关于掌叶半夏凝集素基因原核表达的研究极少,为在蛋白水平研究PPA-5的功能,通过对PPA-5的生物学信息分析切除了该蛋白序列前22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序列,然后将切割的PPA-5基因(△PPA-5)经限制性内切酶EcoR I和Xho I双酶切,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载体pGEX-6p-1-ΔPPA-5,转入表达菌株Rosetta(DE3)中成功表达,并将纯化得到的PPA-5蛋白采用对峙法进行黄萎病菌抑菌试验,试验结果进一步确定了PPA的抑菌活性;(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陈劲[5](2014)在《掌叶半夏凝集素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普遍而频繁发生的蚜虫危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目前,植物转基因技术日趋成熟,从而使抗蚜基因工程成为防治作物蚜害的一条有效途径。本研究以掌叶半夏幼叶为材料,采用PCR技术从中克隆到5个新凝集素基因,分别命名为PPA-2、PPA-3、PPA-4、PPA-5和PPA-6。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这5个凝集素基因翻译的多肽链序列中均含有一个或两个保守结构域,每个结构域中都含有一个甘露糖结合位点(QXDXNXVXY).将新获得的5个凝集素基因分别连接组成型启动子CaMV35S和拟南芥韧皮部蛋白特异性启动子(Atpp2),共构建了10个植物表达载体。采用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转化烟草W38,经PCR分析、YFP绿色荧光蛋白检测和Western-blot鉴定,分别获得了这5个新凝集素基因的转基因烟草共77株,其中含CaMV35S启动子转基因烟草45株,含Atpp2启动子转基因烟草32株。采用生物测定方法,对上述获得的转凝集素基因烟草分别开展了抗蚜性试验。在含CaMV35S启动子的转基因烟草中,PPA-5基因抗蚜效率最高,达到97.8%;其次为PPA-6基因,抗蚜效率为97.4%;抗蚜效率最低的PPA-2基因为81.4%。根据Western-blot结果,分别对外源蛋白表达量为高、中、低的转基因烟草植株进行了抗蚜性分析,初步结果显示这5个凝集素基因抗蚜效率的高低与它们在转基因烟草中的蛋白表达丰度基本一致,即外源蛋白表达量高的转基因植株,其抗蚜效率高:而外源蛋白表达量低的转基因植株,抗蚜效率也低。在含Atpp2启动子的转基因烟草中,PPA-5基因的抗蚜效率最高,为74.4%;PPA-4基因的抗蚜效率最低,仅为57.5%。综合以上两种含不同类型启动子转基因烟草的抗蚜性结果,我们发现含CaMV35S启动子转基因烟草的抗蚜效率总体上优于含Atpp2启动子的转基因烟草,5个掌叶半夏凝集素基因的抗蚜效率依次为PPA-5>PPA-6>PPA-3>PPA-4>PPA-2.本研究从掌叶半夏中克隆到5个新的凝集素基因,并通过转化烟草进行了功能分析,结果发现这些基因均表现出了很高的抗蚜效率,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从而为转基因作物抗蚜育种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14-06-01)

潘耀宗,郁红礼,吴皓,陈叶青,王奎龙[6](2014)在《掌叶半夏毒针晶及凝集素蛋白的致炎作用与巨噬细胞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掌叶半夏毒针晶及凝集素蛋白诱导炎症与巨噬细胞的相关性。方法:自掌叶半夏块茎中提取分离纯化掌叶半夏毒针晶与凝集素蛋白;采用SDS-PAGE凝胶电泳联合质谱分析鉴定凝集素蛋白;采用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体外培养模型,以TNF-α和IL-1β为指标,研究掌叶半夏毒针晶及凝集素蛋白刺激巨噬细胞释放炎症因子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法观察经掌叶半夏毒针晶和凝集素蛋白刺激后巨噬细胞的形态变化;采用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体外共培养迁移模型,考察掌叶半夏毒针晶和凝集素蛋白分别刺激巨噬细胞对中性粒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掌叶半夏毒针晶和凝集素蛋白刺激巨噬细胞后,巨噬细胞体积增大,伪足数量增加,细胞膜逐渐破裂。且两者体外均能显着诱导中性粒细胞迁移,其促迁移聚集作用与巨噬细胞释放炎症因子相关。结论:掌叶半夏毒针晶及凝集素蛋白诱导炎症与巨噬细胞介导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14年05期)

潘耀宗,郁红礼,吴皓,陈叶青,王奎龙[7](2014)在《掌叶半夏毒针晶及凝集素蛋白的致炎作用与巨噬细胞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掌叶半夏毒针晶及凝集素蛋白诱导炎症与巨噬细胞的相关性。方法:自掌叶半夏块茎中提取分离纯化掌叶半夏毒针晶与凝集素蛋白;采用SDS-PAGE凝胶电泳联合质谱分析鉴定凝集素蛋白;采用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体外培养模型,以TNF-α和IL-1β为指标,研究掌叶半夏毒针晶及凝集素蛋白刺激巨噬细胞释放炎症因子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法观察经掌叶半夏毒针晶和凝集素蛋白刺激后巨噬细胞的形态变化;采用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体外共培养迁移模型,考察掌叶半夏毒针晶和凝集素蛋白分别刺激巨噬细胞对中性粒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掌叶半夏毒针晶和凝集素蛋白刺激巨噬细胞后,巨噬细胞体积增大,伪足数量增加,细胞膜逐渐破裂。且两者体外均能显着诱导中性粒细胞迁移,其促迁移聚集作用与巨噬细胞释放炎症因子相关。结论:掌叶半夏毒针晶及凝集素蛋白诱导炎症与巨噬细胞介导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第五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专辑》期刊2014-04-19)

李晓艳[8](2013)在《携带掌叶半夏凝集素基因的溶瘤腺病毒在肝癌治疗中的体内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有着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严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目前多以传统治疗手段为主,但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瓶颈效应。生物治疗具有特异性强,毒副作用小,激发免疫系统,靶基因矫正的功能,在未来可能成为治疗肝癌的主导模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掌叶半夏凝集素(Pinellia Pedatisecta Agglutinin, PPA)是储存于掌叶半夏块茎中的甘露糖结合植物凝集素。其糖结合活性可能为分析癌细胞表面糖基化的变化提供工具,并且也是研究肿瘤耐药性、迁移、恶化及预后等方面的有力工具。当前,植物凝集素已用于标记多种癌症细胞,并有可能成为肿瘤鉴别诊断、早期诊断的一个新的指标。在本研究课题中,我们将PPA同本实验室的癌症的靶向基因-病毒治疗平台结合起来,利用携带PPA基因的溶瘤腺病毒对多种癌细胞杀伤作用的体外研究,以及抗肝癌Bel-7404细胞裸鼠移植瘤的体内研究。体外研究表明,PPA基因表达对多种癌细胞具有杀伤作用。体内结果显示,PPA基因表达诱导巨噬细胞进入裸鼠移植瘤,并吞噬肝癌细胞。方法(1)利用Adeasy系统成功包装出重组溶瘤腺病毒ZD55-PPA。(2)MTT法检测ZD55-PPA对多种恶性肿瘤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3)细胞形态学观察病毒的杀伤力和安全性。(4)结晶紫实验检测细胞病变效应。(5) RT-PCR从mRNA上检测PPA外源基因的表达水平。(6) Annexin V/PI流式细胞术检测ZD55-PPA诱导Bel-7404的凋亡情况。(7)运用裸鼠成瘤实验、HE染色、透射电镜实验研究PPA体内抗瘤机制。结果(1)成功使用Adeasy系统构建了携带PPA基因的溶瘤腺病毒。(2)细胞实验:MTT、形态学观察、结晶紫实验均证实PPA基因具有显着的抑制细胞增殖作用,RT-PCR实验说明PPA基因在mRNA水平上高表达,流式细胞术实验提示凋亡可能并不是PPA诱导细胞死亡的主要方式,可能还存在其他的方式。(3)荷瘤裸鼠动物实验显示PPA诱导细胞死亡可能是通过募集巨噬细胞引发吞噬现象的方式。结论体外实验结果表明,ZD55-PPA对恶性肿瘤具有一定的杀伤性和靶向性;体内试验结果表明,PPA基因在体内具有一定的毒性,抑癌机制可能是吞噬作用而非凋亡。本文首次证明PPA诱导细胞死亡的方式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凋亡,而是通过募集巨噬细胞引发吞噬现象。(本文来源于《浙江理工大学》期刊2013-03-15)

朱法根[9](2012)在《半夏、掌叶半夏中凝集素蛋白促炎作用及矾制解毒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学位论文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南星科有毒中药凝集素蛋白与毒性的相关性和炮制的影响(NO.81173549)、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天南星科有毒中药矾制解毒共性规律研究(NO.30973939)、国家“十一五”科技部支撑计划课题——复制法炮制解毒共性技术和相关设备研究(NO.2006BAI09B06-10)的资助。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的块茎,掌叶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掌叶半夏Pinellia pedatiecta Schott的干燥块茎,同科同属,均为有毒中药,其毒性主要表现均是对口腔、咽喉及皮肤粘膜的强烈刺激性。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半夏、掌叶半夏刺激性毒性成分均为具特殊晶型的“毒针晶”,具倒刺、凹槽、可弯曲,具韧性。毒针晶可引起家兔眼结膜强烈水肿,大鼠足趾肿胀等强烈的炎症刺激性毒性。研究结果表明大量细长、质地柔韧、两端尖而锋利的针状样晶体可刺入机体组织,引起刺激疼痛感并产生炎症反应。毒针晶是一种主要由草酸钙、蛋白等组成的复合物。进一步研究发现半夏及掌叶半夏毒针晶蛋白中均含有凝集素蛋白。并发现半夏凝集素蛋白可诱导大鼠腹腔中性粒细胞迁移,引起大鼠足跖肿胀,具有显着的促炎效应,其促炎作用表现与毒针晶引起的炎症刺激性毒性极为相似。同科同属的掌叶半夏凝集素是否与半夏凝集素有相似的促炎活性?未见有报道。且半夏及掌叶半夏凝集素蛋白的促炎效应与毒针晶毒性的相关性研究也不尽深入。半夏及掌叶半夏因其具显着的刺激性毒性,临床上均主要使用其炮制品。《中国药典》记载半夏炮制品有清半夏、姜半夏及法半夏,其中清半夏及姜半夏均使用相同的辅料白矾;掌叶半夏是临床天南星的代用品,也大多采用辅料白矾炮制。其他天南星科毒性中药天南星、白附子在复制法炮制工艺中均需加入白矾至口尝稍有或无麻辣味。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显示白矾(主要含十二水硫酸铝钾)是复制法减毒的共性炮制辅料,其炮制作用主要是降低其刺激性毒性,故将白矾炮制称为矾制。白矾溶液可以破坏毒针晶的特殊晶型,使得毒针晶逐渐被锈蚀,推测其作用可能是白矾溶液中的叁价铝离子络合毒针晶中草酸根离子,使得毒针晶不溶性草酸钙溶解,针晶刚性支撑的物质基础被破坏,从而毒性降低,但未经实验证实,国内外也未见有报道。同时白矾溶液是否对毒针晶中的化学刺激物凝集素蛋白产生某种作用导致其化学刺激性下降,国内外也未有研究。本学位论文在本课题组前期对半夏、掌叶半夏毒性成分和炮制减毒机理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以半夏及掌叶半夏的毒性成分毒针晶及凝集素蛋白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凝集素蛋白促炎作用及其与毒针晶毒性的相关性,深入研究矾制对半夏、掌叶半夏毒针晶结构、组成及刺激性的影响,揭示复制法矾制解毒机理,主要工作内容和研究结果包括以下几方面:1半夏及掌叶半夏凝集素促炎作用研究为了进一步研究半夏、掌叶半夏凝集素蛋白的促炎作用,采用小鼠腹腔炎症模型,考察半夏及掌叶半夏凝集素蛋白促炎作用的量-毒效应及时-毒效应;采用家兔眼结膜刺激模型和小鼠腹腔炎症模型,考察半夏及掌叶半夏凝集素蛋白与毒针晶毒性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半夏凝集素、掌叶半夏凝集素均可引起大鼠腹腔渗出液中PGE2、蛋白含量显着提高,并呈剂量依赖性;半夏及掌叶半夏凝集素蛋白均可显着加重毒针晶对家兔眼结膜的刺激性,且随着凝集素浓度的升高,眼结膜炎症肿胀显着增强,但单给药凝集素对家兔眼结膜无刺激性。此结果表明,半夏、掌叶半夏凝集素蛋白具强烈的促炎作用,其促炎作用与毒针晶的刺激性炎症毒性密切相关。半夏、掌叶半夏产生强烈炎症刺激的机制是毒针晶刺入机体,凝集素蛋白随针晶刺入而进入机体组织,诱导炎症反应发生而产生严重的刺激性毒性。2矾制对半夏、掌叶半夏毒针晶及凝集素蛋白所致炎症刺激性毒性的影响采用家兔眼结膜刺激模型和小鼠腹腔炎症模型考察矾制对半夏、掌叶半夏毒针晶及凝集素致炎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毒会针经8%白矾炮制后可以显着降低对家兔眼结膜的刺激性,半夏及掌叶半夏凝集素蛋白经8%白矾炮制后,小鼠腹腔渗出液中蛋白、PGE2含量也显着降低,与未处理组相比,呈显着性差异。此结果说明:矾制可以显着降低半夏、掌叶半夏毒针晶的致炎及凝集素蛋白的促炎效应。3矾制对半夏及掌叶半夏毒针晶结构、毒针晶蛋白组成及掌叶半夏凝集索的影响采用电镜扫描技术研究半夏、掌叶半夏毒针晶在矾制过程中晶型的变化;以27Al-NMR分析研究白矾溶液炮制针晶后的上清液中存在的铝离子的形态,考察白矾溶蚀针晶结构是否与叁价铝离子络合毒钊晶中草酸根离子相关;采用SDS-PAGE电泳方法研究矾制对半夏、掌叶半夏凝集素及毒针晶蛋白的影响;对矾制毒针晶上清液中的蛋白电泳条带进行胶内酶解后质谱分析、蛋白数据库比对搜索,分析矾制过程中蛋白肽序列的变化。结果显示,电镜扫描图可见半夏、掌叶半夏毒针晶在矾制过程中针晶的晶型和结构被破坏;27Al-NMR分析,与空白对照,半夏、掌叶半夏毒针晶经矾制后上清液均在化学位移δ=6.00ppm左右处出现新的峰,以对照品对照,显示Al3+与毒针晶中的C2O42-形成的是单配体络合物。半夏、掌叶半夏凝集素蛋白矾制前后电泳条带未见明显变化;毒针晶经白矾浸泡后的上清液中检测到凝集素蛋白,且其分子量未见明显变化,肽序列质谱分析及比对结果显示,未处理的半夏及掌叶半夏毒针晶蛋白条带中均检测到11条凝集素蛋白序列,与NCBl蛋白质库中凝集索前体蛋白序列的比对,显示分别比对到11条和9条,比对率较高;半夏、学叶半夏毒针晶矾制上清液中的蛋白条带中分别检测到24和17条肽段序列,其中分别有6条和4条与相对应的未处理毒针晶组相同,表明白矾浸泡针晶后上清液确实存在凝集素蛋白,说明白矾溶液可以使得毒针晶上的凝集素蛋白溶解于上清液中,但与NCBI蛋白质库中凝集素前体蛋白序列的比对,显示上清液中半夏凝集素比对到8条序列,掌叶半夏凝集素只比对到3条序列,比对率相较于未处理组明显下降,表明半夏、掌叶半夏毒针晶中的凝集素蛋白被溶解的同时,白矾溶液还使得凝集素蛋白发生降解。矾制后毒针晶上蛋白含量下降。白矾溶液中Al3+络合草酸根,使毒针晶溶解,白矾使毒针晶上毒蛋白溶解降解,两种作用均可导致半夏及掌叶半夏毒针晶及块茎的毒性显着下降。通过上述研究表明,半夏、掌叶半夏共性的毒性成分毒针晶及凝集素蛋白,其诱导炎症反应的作用相似。凝集素蛋白具有显着的致炎作用并存在量-毒、时-毒关系,并且可以协同毒针晶产生更加严重的炎症反应,进一步证明了半夏及掌叶半夏的毒性是毒针晶产生的机械刺激与化学刺激性双重作用的结果。半夏、掌叶半夏复制法矾制减毒机制为,白矾溶液中的Al3+可络合毒针晶草酸钙中的草酸形成单配体络合物,使草酸钙溶解,针晶的刚性结构破坏;同时白矾溶液可使针晶中凝集素蛋白溶解并降解在浸泡的溶液中,在破坏其特殊的针晶晶型同时降低了化学刺激,毒性显着降低。白矾作为半夏及掌叶半夏共性的炮制辅料,其炮制减毒机制存在共性。本学位论文对半夏、掌叶半夏毒性机制研究及矾制减毒机理研究得出的结果将为天南星科有毒中药炮制减毒机理研究及炮制工艺改进及创新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将对天南星科有毒中药饮片的生产和临床安全有效的使用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2-06-11)

刘先琼,吴皓,郁红礼,潘耀宗[10](2011)在《半夏、掌叶半夏及禹白附凝集素蛋白的刺激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半夏凝集素(Pinellia ternata agglutinin,PTA),掌叶半夏凝集素(Pinellia pedtaisecta agglutinin,PPA),禹白附凝集素(Typhonium giganteum agglutinin,TGA)的刺激性作用。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PTA,PPA及TGA高中低剂量组(300,200,100 mg.L-1),ip给药,4 h后处死大鼠,ip生理盐水,取腹腔液测中性粒细胞迁移数目,测定腹腔液中总蛋白,一氧化氮(NO),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家兔随机分为空白组,半夏,掌叶半夏及禹白附的凝集素组及毒针晶组,半夏,掌叶半夏及禹白附的针晶加其凝集素组,观察家兔眼结膜充血,水肿及分泌物,考察PTA,PPA,TGA的刺激性作用。结果:大鼠ip PTA,PPA,TGA后,与空白组腹腔液中性粒细胞迁移数目(633.33±233.81)×106/L比较,100 mg.L-1组PTA(1 083.33±116.9)×106/L,PPA(1 033.3±150.55)×106/L及TGA(1 133.33±103.28)×106/L均具极显着性差异(P<0.01),均可引起严重的中性粒细胞向腹腔迁移,且浓度升高,作用增强;大鼠腹腔液的总蛋白,NO及PGE2的含量显着升高,均可加重针晶刺激家兔眼结膜强烈水肿。结论:天南星科中具有刺激性毒性作用的半夏,掌叶半夏及禹白附所含凝集素蛋白具有刺激性作用,是其毒性刺激性成分。(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期刊2011年18期)

狭叶半夏凝集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掌叶半夏凝集素(Pinellia pedatisecta Agglutinin,PPA)基因属于单子叶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家族,具有抗虫活性。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从掌叶半夏幼叶中克隆到1个新的凝集素基因,命名为PPA2,其开放阅读框长408 bp,编码135个氨基酸,有一个甘露糖保守结合域,包含3个甘露糖专一结合位点。分别构建了由35S启动子和韧皮部特异性启动子At PP2驱动的植物表达载体,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转化烟草后,经鉴定获得了单拷贝插入高表达量的纯合转基因烟草株系。通过Western-blot分析,将获得的转基因纯合株系按蛋白表达水平分成高、中、低3类并进行抗蚜试验,结果表明这些转基因烟草均具有明显抗蚜效果,35S-PPA2转基因植株平均抑蚜率极高,而3种蛋白表达类型的At PP2-PPA2转基因植株普遍低于35S启动子驱动下的转基因植株。PPA2可以作为高效抗蚜候选基因,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狭叶半夏凝集素论文参考文献

[1].王洪乐,齐连芬,杨超沙,吴志明,李亚栋.掌叶半夏凝集素基因克隆及原核表达[J].华北农学报.2018

[2].刘玎,陈劲,刘志,朱生伟.掌叶半夏凝集素基因PPA2抗蚜功能分析[J].生物技术通报.2016

[3].杨在君,刘玲玲,彭正松.盾叶半夏凝集素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J].华北农学报.2016

[4].刘玎.掌叶半夏凝集素基因抗蚜抗病功能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6

[5].陈劲.掌叶半夏凝集素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验证[D].湖南农业大学.2014

[6].潘耀宗,郁红礼,吴皓,陈叶青,王奎龙.掌叶半夏毒针晶及凝集素蛋白的致炎作用与巨噬细胞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

[7].潘耀宗,郁红礼,吴皓,陈叶青,王奎龙.掌叶半夏毒针晶及凝集素蛋白的致炎作用与巨噬细胞的相关性研究[C].第五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专辑.2014

[8].李晓艳.携带掌叶半夏凝集素基因的溶瘤腺病毒在肝癌治疗中的体内外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3

[9].朱法根.半夏、掌叶半夏中凝集素蛋白促炎作用及矾制解毒机理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

[10].刘先琼,吴皓,郁红礼,潘耀宗.半夏、掌叶半夏及禹白附凝集素蛋白的刺激性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

标签:;  ;  ;  ;  

狭叶半夏凝集素论文-王洪乐,齐连芬,杨超沙,吴志明,李亚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