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粟特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唐代,开放,天下观,入华粟特人
粟特人论文文献综述
冯敏[1](2019)在《唐代前期开放天下观与入华粟特人的文化认同》一文中研究指出丝绸作为中国独特创造的物产,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丝绸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发现。降至唐代,无论丝绸的生产水平、工艺技术、色彩纹样、染织水平,还是"出口贸易"的发展等都有了巨大的进步。由于唐代前期对西域的有效经营和管辖,入华粟特人沿着畅通和繁荣的西北陆路丝绸之路大量入华,在对丝绸贸易、丝绸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化的认知、接纳、践行方面有很大突破。究其实质,与大唐王朝开放的天下观有着直接的关系,对丝绸文化的认可,也是入华粟特人对以丝绸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本文来源于《地域文化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张志忠[2](2019)在《大同北魏墓葬胡俑的粟特人象征》一文中研究指出2000年夏秋之季,大同雁北师院北魏墓群(1)的发掘是继司马金龙墓(2)、方山永固陵(3)之后又一次重要发现,出土了为数众多的陶俑,尤为重要的是一批胡俑的发现,人物特征鲜明,衣着新颖华丽,对于研究北魏平城时期丝绸之路和东西方贸易、经济、文化交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014年云波路华宇商业中心M10,出土了3件相同胡俑(4)。近年来,随着太原隋代虞弘墓(5)、西安北周安伽墓(6)的发现和科学发掘,展现出一幅幅人物形象生动,体貌特征鲜明的中亚粟特人风俗画卷,为认识和研究粟特民族风俗习惯(本文来源于《收藏家》期刊2019年11期)
冯敏[3](2019)在《从历史背景考察粟特人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粟特民族是古代内陆中亚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他们主要生活在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河中地区。这一地区历史上称为索格底亚那,地处丝绸之路的北道和中道上,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依靠这一特殊地理位置,粟特人大多以外出经商谋生为主。由于多种原因,这一地区一直没有建立过统一而强大的政权,先后由波斯、希腊、嚈哒、突厥、中国唐政府等政权和民族行使管辖权。从历史背景来考察,这一地区是一个多种宗教信仰并存的区域,琐罗亚斯德教、佛教、景教、摩尼教等先后流行。独特的历史背景缔造了富有魅力的粟特文化,也造就粟特人文化上的灵活性与适应性。政治上的相对弱势,使其形成对强大政权的惯性依赖。唐代曾一度控制和管辖中亚粟特地区,使粟特人对大唐文明、礼乐教化产生归附和文化认同。(本文来源于《重庆叁峡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冯敏[4](2019)在《入华粟特人与丝绸输出及文化传播》一文中研究指出丝绸是中国人的独特创造,但是丝织品并不是只被国人享用的,很早的时候丝绸就已经走出国门,并受到热烈欢迎,丝绸制品引起西域、中亚、西亚乃至欧洲世界的震撼和惊羡。丝绸还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凝结其中的是中华先民的智慧和对天、地、人关系的内在秩序的构建。丝绸走向世界,也是中国文化的世界渗透历程。特别是4-9世纪,把丝绸推向世界的人们中,中亚的粟特商人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本文来源于《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常书香,黄超[5](2019)在《粟特人在洛阳的“唐漂”生活》一文中研究指出武则天执政时期,以洛阳为“神都”,广修宫苑、凿窟礼佛,对外来文化实行开放包容政策。东都洛阳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万国来使,成为东方世界的中心。以安菩夫妇为代表的粟特人,不远万里来到大唐,过上了有滋有味的“唐漂”生活。近期将在乌兹别克斯坦开展的“梦(本文来源于《洛阳日报》期刊2019-06-17)
冯敏[6](2019)在《北朝隋唐时期宁夏的粟特人聚落》一文中研究指出北朝隋唐时期,特别是"安史之乱"之前,西北陆路"丝绸之路"贸易繁盛,中西交流进一步发展。粟特人作为"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商业民族,一方面是高额利润的推动,大量入华。另一方面,由于粟特诸城邦受到阿拉伯入侵被迫亡命于丝路沿线。宁夏作为丝路贸易的重要区域,吸引了大量粟特人经商贸易,并逐渐定居,形成了粟特人聚落。(本文来源于《宁夏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丁洁雯[7](2019)在《粟特人 丝绸之路上的使者》一文中研究指出2000多年前,有一群人,虽然数量较少,且没有建立强大的政治组织,却影响了他们足迹所到的世界。我们称这些人为粟特人(Sogdians),他们所影响的地区就是大名鼎鼎的"丝绸之路",确切地说是由"丝绸之路"所串联起来的亚洲地区。(本文来源于《文明》期刊2019年06期)
冯敏[8](2019)在《隋唐时期西北地区入华粟特人的“中华”文化认同》一文中研究指出隋唐时期,一方面由于军事、政治、经济实力的强盛,丝绸之路发展十分迅速。另一方面,在两朝统治者的大力经营下,西北陆路丝绸之路基本畅通。与此同时,粟特故地则政局动荡,粟特人面临重大危机。大量粟特人在上述两方面原因的综合作用下,穿过丝绸之路,大量进入西北地区。西北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多民族交流融合的重要区域。从文化生态上讲,有巨大的包容性与开放多元的特征。进入西北地区的中亚粟特人面对中西文化差异和生活方式的不同,主动积极地进行心理调试与文化适应,中华文化的强大魅力也深深吸引着这些来自中亚的外国人,他们逐渐或主动积极,或被动消极地开启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历程。(本文来源于《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冯敏[9](2019)在《唐代丝绸文化与入华粟特人的文化认同》一文中研究指出唐代无论丝绸的生产水平、工艺技术还是贸易发展等都有了很大进步,形成了开放、多元、富丽、柔美的唐代丝绸文化。唐代前期对西域实现了有效的经营和管辖,粟特人沿着畅通和繁荣的西北陆路丝绸之路大量入华,在承担丝绸贸易的中间人这一西北陆路丝绸贸易最重要的角色时,粟特人在对以丝绸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化的认知、接纳、践行方面有很大突破。究其实质,这就是入华粟特人对以丝绸文化为载体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本文来源于《保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李瑞哲[10](2019)在《粟特人在西南地区的活动追踪》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古时期粟特人是丝绸之路上最活跃的民族,他们的活动范围很广,在四川、青海与西藏地区也发现了他们的踪迹。青海郭里木吐蕃墓棺板画与近年来北方地区出土的入华粟特人的墓葬,二者所保存的某些西域共同文化传统显示了中古时期的吐蕃与粟特在一定程度上的联系。另外,从近年来青海都兰吐蕃墓地出土文物来看,其金银器、织锦包含粟特文化因素,这与魏晋以来吐谷浑道的开辟与繁荣有很大关系。(本文来源于《西部考古》期刊2019年01期)
粟特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00年夏秋之季,大同雁北师院北魏墓群(1)的发掘是继司马金龙墓(2)、方山永固陵(3)之后又一次重要发现,出土了为数众多的陶俑,尤为重要的是一批胡俑的发现,人物特征鲜明,衣着新颖华丽,对于研究北魏平城时期丝绸之路和东西方贸易、经济、文化交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014年云波路华宇商业中心M10,出土了3件相同胡俑(4)。近年来,随着太原隋代虞弘墓(5)、西安北周安伽墓(6)的发现和科学发掘,展现出一幅幅人物形象生动,体貌特征鲜明的中亚粟特人风俗画卷,为认识和研究粟特民族风俗习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粟特人论文参考文献
[1].冯敏.唐代前期开放天下观与入华粟特人的文化认同[J].地域文化研究.2019
[2].张志忠.大同北魏墓葬胡俑的粟特人象征[J].收藏家.2019
[3].冯敏.从历史背景考察粟特人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J].重庆叁峡学院学报.2019
[4].冯敏.入华粟特人与丝绸输出及文化传播[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5].常书香,黄超.粟特人在洛阳的“唐漂”生活[N].洛阳日报.2019
[6].冯敏.北朝隋唐时期宁夏的粟特人聚落[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9
[7].丁洁雯.粟特人丝绸之路上的使者[J].文明.2019
[8].冯敏.隋唐时期西北地区入华粟特人的“中华”文化认同[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9].冯敏.唐代丝绸文化与入华粟特人的文化认同[J].保定学院学报.2019
[10].李瑞哲.粟特人在西南地区的活动追踪[J].西部考古.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