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集流体论文-李强,陈若葵,唐红辉,陈欢,王杜

铝集流体论文-李强,陈若葵,唐红辉,陈欢,王杜

导读:本文包含了铝集流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废旧电池,铝集流体,镍,钴

铝集流体论文文献综述

李强,陈若葵,唐红辉,陈欢,王杜[1](2019)在《淬火法分离正极粉末和铝集流体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废旧锂电池正极片分选正极粉末和铝集流体工艺过程中存在的分离不彻底、分选时间长等问题,采用了淬火法进行分选,考察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硫酸浓度、液固体积质量比、搅拌速率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焙烧温度500℃、焙烧时间2 h、硫酸浓度0.2 mol/L、液固体积质量比10∶1、搅拌(200 r/min)30 min条件下,铝集流体中镍、钴质量分数分别达0.91%和0.43%,铝直收率98.23%。(本文来源于《矿冶工程》期刊2019年01期)

何湘柱,胡燚,邓忠德,孔令涌,尚伟丽[2](2018)在《铝集流体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5)Co_(0.2)Mn_(0.3)O_2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化学蚀刻法制备了微孔铝集流体,通过扫描电镜(SEM)、剥离强度测试、充放电测试和电化学阻抗谱(EIS)测试等方法研究了铝箔表面形貌及其作为正极集流体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5)Co_(0.2)Mn_(0.3)O_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蚀刻后铝集流体表面为蜂窝状结构,孔径在5~20 mm,其作为正极集流体制备的样品剥离强度显着提高,0.2 C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98.70和176.80 mAh/g,首次充放电效率为88.98%。8.0 C循环5次后的放电比容量为134.04m Ah/g,容量保持率仍有75.81%,1.0 C循环50次后放电比容量为161.15 mAh/g,容量保持率为95.62%,倍率和循环性能优良。(本文来源于《电源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王栋梁,张利波[3](2016)在《直流刻蚀铝集流体对LiFePO_4正极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及交流阻抗等方法研究了直流刻蚀铝集流体及对锂离子电池LiFePO_4正极性能的影响。经直流刻蚀后的铝集流体表面形成均匀的蜂窝状结构,使活性材料与之相互"啮合",LiFePO_4正极0.2 C和2 C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由133和87 mAh/g升高到139和120 mAh/g,循环稳定性、电化学阻抗等性能得到了改善。(本文来源于《电源技术》期刊2016年04期)

李俊鹏,党海峰,杨伟,薛建军,董新法[4](2015)在《铝集流体表面处理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铝箔为基材,在磷酸–硫酸混合溶液中采用直流阳极氧化法进行表面处理,使铝箔表面形成多孔氧化铝结构。采用粘附力测试、扫描电镜、循环伏安、电化学阻抗谱、恒流充放电等方法,对铝箔表面结构及以其作为正极集流体的锂离子电池充放电性能进行考察。结果表明,经过阳极氧化处理的铝箔表面形成孔径为1~5μm的多孔氧化铝层,使活性材料的粘附力提高了23%,在1 mol/L LiP F6的碳酸甲乙酯和碳酸乙烯酯电解液体系中的耐腐蚀性能得到明显提升。未处理铝箔的腐蚀电流密度峰值为0.267 mA/cm2,阳极氧化处理后降至0.022 m A/cm2。经过200次充放电循环后,0.5 C、1 C和5 C倍率下采用经阳极氧化处理铝箔的锂离子电池比容量比采用未处理铝箔的电池比容量分别高2.85%、4.42%和10.56%。(本文来源于《电镀与涂饰》期刊2015年16期)

张露[5](2014)在《软包装磷酸铁锂电池包装膜与涂碳铝集流体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动力电池的需求急剧增加。磷酸铁锂电池由于在循环寿命、安全性,甚至成本等方面的显着优势成为动力电池的首选。同时锂离子电池不同于水溶液电池的工作原理使其可以采用软包装结构。由于采用铝塑复合膜包装的工艺,这使得磷酸铁锂动力电池比能量和安全性等方面进一步得到提高。作为磷酸铁锂动力电池重要原材料之一,铝塑复合膜的性能,如电解液耐蚀性、热封装紧密性等对电池有着重要影响。本论文采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对铝塑复合膜进行热分析,根据DSC结果得到铝塑复合膜的最佳热封装温度。此外,针对铝塑复合膜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肉眼难以观测的针孔和内表层露铝,研究中尝试以铝塑复合膜为阴极,在含铜离子的溶液中电沉积铜以检测铝塑复合膜的微破损,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优点。目前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另一个缺点是低温性能较差,研究中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比表面分析仪、XRD、ICP等对不同的磷酸铁锂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测试成品电池的低温性能以了解磷酸铁锂对成品电池低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正极材料对软包装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低温放电性能影响明显。最后测试了行业中新出现的涂碳铝箔正极集流体,结果表明涂碳铝箔集流体不仅可以显着降低电池充放电时候的极化,同时也可以提高软包装电池的保液量,进一步提高动力电池的循环性能,此外,在生产中也更容易提高电池制片合格率和控制电池内阻分布。(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4-05-01)

刘伶,关昶[6](2011)在《锂离子电池铝集流体腐蚀行为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铝集流体在电解液体系中容易发生腐蚀反应,造成电池的不可逆容量损失,甚至影响电池的安全性能。本文从铝集流体的性质、腐蚀机理及腐蚀的影响因素几个方面分析了铝集流体的腐蚀行为,并进一步讨论了抑制铝集流体腐蚀的主要方法。(本文来源于《电池工业》期刊2011年02期)

盖军辉,何业东,于维平[7](2010)在《使用微孔铝集流体的LiFePO_4正极的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直流通断电源,对立方织构大于95%的铝箔进行电解腐蚀,制备表面具有微孔结构的铝集流体。微孔铝集流体与活性物质的结合力增强,降低了界面的阻抗。与光铝箔集流体相比,微孔铝集流体(通电时间为2 s)与LiFePO4组成的正极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从105.3 mAh/g提高到165.8 mAh/g,高倍率放电性能得到改善。(本文来源于《电池》期刊2010年03期)

陈海[8](2009)在《锂离子电池正极铝集流体耐蚀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领域的特殊使用条件对锂离子电池储存时的自放电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正极铝集流体的腐蚀是造成电池自放电的重要原因之一。本课题针对铝集流体在1mol/L LiPF6/EC+DMC(1:1体积比)电解液体系中的腐蚀行为进行了相关研究,实验中考察了不同预处理方式、电解液组成,以及储存条件对铝腐蚀的影响规律。论文首先采用高温氧化、铬酸盐钝化以及锂盐浸渍等叁种方式改善铝集流体的耐蚀性能。结果表明,铝经过叁种预处理后,表面均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可有效的抑制铝基体的腐蚀反应。并且在CV测试中,腐蚀产物堆积可形成稳定的腐蚀钝化膜,循环5次后的SEM照片中均未发现明显腐蚀痕迹。电势4.2V下极化测试结果表明,经过预处理的体系腐蚀反应均不明显,3600s后腐蚀电流密度分别保持在0.1000 mA·cm~(-2)以内,远远低于未处理体系的水平。其次论文考察了1mol/L LiPF_6/EC+DMC(1:1体积比)电解液体系中,添加LiBOB对铝集流体腐蚀行为的影响。当体系添加LiBOB后,极化初期铝表面就可迅速钝化,600s后体系的腐蚀电流密度最低降至0.0024 mA·cm~(-2),较LiPF6体系下降了99.52%。CV测试首次循环中,添加LiBOB的体系在4.5V处的腐蚀电流密度为0.0537 mA·cm~(-2),较LiPF6体系下降了71.67%。说明LiBOB对铝集流体具有良好的钝化作用,原因是其分解产生的B-O键结构,与Al3+结合形成网络状的稳定化合物,均匀的覆盖在了铝表面,从而抑制了铝的腐蚀反应。论文最后研究了铝集流体经上述叁种预处理方法改性后在不同极化电势下的腐蚀行为,发现各体系的腐蚀电流密度均随着极化电势的升高而增加。1mol/L LiPF6/EC+DMC(1:1体积比)电解液体系中,未经预处理的铝箔在4.2V电势下极化600s后的电流密度为1.4707 mA·cm~(-2),分别是同等条件下电势为3.6V、2.8V时的1.1238×10~4倍、1.5505×10~4倍。极化电势为3.6V时,铝基体表面可形成更致密的表面膜,XPS测试分析说明,钝化膜表面Al元素含量为3.8%,明显低于极化电势4.2V、2.8V下的5.38%和7.57%。且3.6V极化电势下铝箔的膜电阻值也最大。则说明电池在开路电压3.6V左右进行储存时,集流体的耐蚀性能将优于2.8V和4.2V。(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09-06-01)

王力臻,蔡洪波,谷书华,张爱勤[9](2008)在《直流刻蚀铝集流体对LiCoO_2正极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及交流阻抗等方法,研究了直流刻蚀铝集流体及对锂离子电池LiCoO2正极性能的影响。经直流刻蚀后的铝集流体表面形成均匀的蜂窝状结构,使活性材料与之相互"啮合",正极首次放电比容量由138.1 mAh/g升高到146.2 mAh/g,循环稳定性、电化学阻抗等性能得到了改善。(本文来源于《电池》期刊2008年05期)

吕东生,李伟善,周震涛[10](2007)在《锂离子蓄电池铝集流体腐蚀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锂离子蓄电池集流体的Al在电解液中可能会发生腐蚀现象,其腐蚀的行为主要受电解质盐的影响,表面状况、溶剂、电解液中的杂质、温度等也是影响它腐蚀的因素。但是Al腐蚀机理目前尚不明确,介绍了几种Al腐蚀的机理及其抑制方法。可行的Al腐蚀抑制方法包括在电解液中加添加剂、将Al表面处理、制备铝合金和合成新的电解质盐。(本文来源于《电源技术》期刊2007年10期)

铝集流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用化学蚀刻法制备了微孔铝集流体,通过扫描电镜(SEM)、剥离强度测试、充放电测试和电化学阻抗谱(EIS)测试等方法研究了铝箔表面形貌及其作为正极集流体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5)Co_(0.2)Mn_(0.3)O_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蚀刻后铝集流体表面为蜂窝状结构,孔径在5~20 mm,其作为正极集流体制备的样品剥离强度显着提高,0.2 C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98.70和176.80 mAh/g,首次充放电效率为88.98%。8.0 C循环5次后的放电比容量为134.04m Ah/g,容量保持率仍有75.81%,1.0 C循环50次后放电比容量为161.15 mAh/g,容量保持率为95.62%,倍率和循环性能优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铝集流体论文参考文献

[1].李强,陈若葵,唐红辉,陈欢,王杜.淬火法分离正极粉末和铝集流体的研究[J].矿冶工程.2019

[2].何湘柱,胡燚,邓忠德,孔令涌,尚伟丽.铝集流体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5)Co_(0.2)Mn_(0.3)O_2性能的影响[J].电源技术.2018

[3].王栋梁,张利波.直流刻蚀铝集流体对LiFePO_4正极性能的影响[J].电源技术.2016

[4].李俊鹏,党海峰,杨伟,薛建军,董新法.铝集流体表面处理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J].电镀与涂饰.2015

[5].张露.软包装磷酸铁锂电池包装膜与涂碳铝集流体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4

[6].刘伶,关昶.锂离子电池铝集流体腐蚀行为的研究进展[J].电池工业.2011

[7].盖军辉,何业东,于维平.使用微孔铝集流体的LiFePO_4正极的性能[J].电池.2010

[8].陈海.锂离子电池正极铝集流体耐蚀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9].王力臻,蔡洪波,谷书华,张爱勤.直流刻蚀铝集流体对LiCoO_2正极性能的影响[J].电池.2008

[10].吕东生,李伟善,周震涛.锂离子蓄电池铝集流体腐蚀的研究进展[J].电源技术.2007

标签:;  ;  ;  ;  

铝集流体论文-李强,陈若葵,唐红辉,陈欢,王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