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烧蚀论文-林盛强,王铮,郑云海,吴奇宝,官强华

局部烧蚀论文-林盛强,王铮,郑云海,吴奇宝,官强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局部烧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架空线路,防雷装置,并联间隙,局部耐烧蚀

局部烧蚀论文文献综述

林盛强,王铮,郑云海,吴奇宝,官强华[1](2017)在《局部耐烧蚀型并联间隙防雷装置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并联间隙易被工频电弧烧蚀的不足,研究一种局部耐烧蚀型并联间隙防雷装置,由于电极末端采用耐高温材料,增大了并联间隙的耐烧蚀能力,使得装置能有效防止架空配电线路因雷击造成的绝缘子损坏及导线断线等事故的同时,增大了装置的使用寿命。(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五届华东六省一市电机工程(电力)学会输配电技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期刊2017-11-01)

王天祥[2](2017)在《电参数对镁合金微弧氧化局部持续电弧烧蚀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镁合金的微弧氧化处理中,电压、频率及占空比等电参数是发生局部持续电弧烧蚀现象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的负载特性会影响电源输出特性,发生局部持续电弧烧蚀的倾向就会不同。本课题以AZ31B镁合金为基体材料,采用自研大功率脉冲电源的单极性脉冲输出模式,改变脉冲频率和占空比,对表面积不同的A、B试样进行微弧氧化处理实验,记录实验过程的电压波形及烧蚀电压等数据,研究不同电参数和不同负载特性对烧蚀现象的影响。相同占空比时,频率在100Hz~1000Hz区间时,在两端的频率时烧蚀现象更容易发生,越靠近两端的烧蚀电压越低,而中间频率下试样更不容易发生烧蚀现象。同频率下,随着占空比的增大,燃弧时间增加就需要更多的冷却时间,而占空比的增大反而减小了冷却时间,在更低的电压下发生烧蚀现象。镁合金微弧氧化不同表面积的试样具有不同的负载电容特性,试样的表面积越大往往负载电容特性越强。相同的试样在微弧氧化的处理过程中其负载特性也会随时发生着变化,随着膜厚增大,负载的放电时间常数越大,发生局部持续电弧烧蚀的倾向越大。本课题研究发现:局部持续电弧烧蚀的发生不仅与燃弧时间与冷却时间的长短有关,还与它们的相对比例有关。负载的强电容性成为发生局部持续电弧烧蚀的根本原因,不同表面积的负载具有不同的电容特性。可根据负载的表面积选择合适的电参数来避免局部持续电弧烧蚀现象的发生,指导电参数工艺的设定。(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7-04-01)

林盛强,胡诗,官强华,洪青云,李磊[3](2016)在《局部耐烧蚀型并联间隙防雷装置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并联间隙易被工频电弧烧蚀的不足,研究一种局部耐烧蚀型并联间隙防雷装置,由于电极末端采用耐高温材料,增大了并联间隙的耐烧蚀能力,使得装置能有效防止架空配电线路因雷击造成的绝缘子损坏及导线断线等事故的同时,增大了装置的使用寿命。(本文来源于《高压电器》期刊2016年03期)

吴科,马春亮,周凯,万利[4](2015)在《10kV电缆终端绝缘气隙缺陷的局部放电及缺陷表面烧蚀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电缆终端主绝缘含气隙缺陷下的局部放电(PD)及缺陷表面的形貌特征,通过在10 k V电缆终端上制作典型的气隙缺陷,利用电缆附件电热老化平台模拟终端的实际运行工况并加速老化,利用罗戈夫基线圈传感器提取终端在不同老化时刻下的PD数据,并用扫描电镜(SEM)对气隙缺陷的表面形貌特征进行观察。结合气隙缺陷内部的电场分布进一步分析终端PD的发展规律。结果表明:电缆终端的PD及气隙缺陷表面的形貌特征在不同老化时刻下呈现明显差异,缺陷表面XLPE的碳化过程提高了气隙缺陷的表面电导率,加快了缺陷表面电荷的耗散速度。(本文来源于《绝缘材料》期刊2015年07期)

万利,周凯,蔡钢,刘曦[5](2014)在《XLPE电缆终端绝缘气隙缺陷的局部放电烧蚀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气隙缺陷导致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终端绝缘破坏的机理,对内部设置气隙缺陷的XLPE电缆终端进行电热老化实验与局部放电(PD)检测实验,并通过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分析老化前后气隙的表面形态及元素组成。结果表明:XLPE电缆终端绝缘内部的气隙缺陷在运行条件下PD迅速发展并表现出显着的阶段性特征,气隙通道的快速击穿与气隙接触点周围的气孔受电场应力作用而扩张的关系密切,接触点经放电烧蚀逐渐形成碳颗粒。(本文来源于《绝缘材料》期刊2014年06期)

刘亚冰,王长辉,刘宇[6](2011)在《双脉冲发动机燃烧室局部烧蚀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双脉冲发动机第一脉冲燃烧室内绝热层出现局部烧蚀加重现象,对203 mm和120 mm的2种双脉冲发动机内流场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了面积突扩在其燃烧室内形成的燃气漩涡流动及相关两相流特性,并通过经验公式计算了燃烧室对流换热分布。通过对比计算结果与实验现象,发现壁面烧蚀加重区域与燃气漩涡区位置基本重合;燃气漩涡区内的对流换热系数明显高于燃烧室其他部位,特别是再附着点附近,是造成该区域烧蚀加重的主要因素。此外在推进剂含金属添加剂时,少量较小尺寸的凝相粒子会被卷入燃气回流区,向上游壁面运动,并可能产生沉积。(本文来源于《固体火箭技术》期刊2011年04期)

姜均涛[7](2009)在《镁合金微弧氧化中局部烧蚀现象及其解决方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弧氧化是一种新兴起的材料表面处理方法,是在阳极氧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其原理是通过电参数和电解液的匹配调整,在阳极表面产生微区弧光放电原位生长出一层陶瓷膜。在镁合金微弧氧化过程中存在一种气体持续燃烧现象,一旦这种局部烧蚀现象持续发生将会烧蚀镁合金基体,造成处理工件报废。这成为限制镁合金应用的最关键性问题。本文以镁合金AZ91D为研究材料,观察了镁合金试样和镁合金摩托车轮毂在进行微弧氧化处理过程中出现的局部烧蚀现象,通过大量不同工艺条件下的试验和观察,进行了镁合金微弧氧化溶液和电参数优化。研究表明:当电解液配方为:Na_2SiO_313g/L、KF12g/L、NaOH4g/L,脉冲频率700Hz,占空比20%时,能够有效的抑制局部烧蚀现象的发生。为了解决这种局部烧蚀问题进行了氧化过程中电弧控制的研究。自然熄弧和强制熄弧是电弧熄灭的两种方式,比较了两种电弧的现象,并讨论了两种熄弧状态下得到的微弧氧化陶瓷层的性能。结果表明:自然熄弧状态下得到的陶瓷膜粗糙,表面有孔洞,导致工件失效;强制熄弧状态得到的膜层表面光滑,陶瓷膜与基体结合紧密。研究表明,微弧氧化过程可分为阳极氧化、微弧氧化、大弧放电叁个阶段。微弧氧化膜层主要相组成为MgO、Mg_2SiO_4、MgAl_2O_4,主要元素为O、Mg、Al、Si、F。镁合金微弧氧化过程实质是单个微区放电的累计效果,镁合金试样放入电解液中,通电后表面立即生成一层很薄且透明的绝缘膜,与电解液接触的气泡在强电压下被击穿,击穿时电子碰撞的能量将使这部分气体离解,等离子体产生,有气体放电现象,发生一系列的高温反应,生成陶瓷膜层。为了研究镁合金微弧氧化需要什么样的电源形式,在直流脉动、交流脉动和带放电回路的叁种电源形式下对镁合金进行微弧氧化实验。研究发现:直流脉动形式下进行微弧氧化会产生连续弧烧损试样;交流脉动形式由于负脉冲的存在能够抑制连续弧的产生,但是由于负电压的存在生成的膜层表面有大量的附着物,膜层粗糙;带放电回路的电源形式设计原理为在正脉冲过后再在负载两端增加一放电回路,在此电源形式下进行微弧氧化,能够有效抑制连续弧的产生,并且膜层的生长速度要高于交流脉冲电源形式,膜层具有良好的性能。(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09-05-06)

陈海涛,马跃洲,张昌青,马凤杰[8](2008)在《镁合金微弧氧化过程中局部烧蚀现象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镁合金微弧氧化处理过程中存在一种局部烧蚀现象,一旦出现这种现象就会一直持续下去,很快烧蚀镁合金基体,造成处理工件报废。以镁合金AM60B为研究材料,分析了镁合金试样和镁合金摩托车轮毂在进行微弧氧化处理过程中出现局部烧蚀现象的形成机理,通过大量不同工艺条件下的试验和观察,发现局部烧蚀现象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分为诱发因素和外部影响条件,危害元素的存在和试样表面状态等是形成局部烧蚀现象的诱发因素;溶液状态、溶液成分、电压和电流密度等是形成这种现象的外部影响条件。(本文来源于《表面技术》期刊2008年01期)

俞继军,姜贵庆,童秉纲[9](2006)在《混杂C/C复合材料的表面烧蚀现象和局部烧蚀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C/C复合材料及混杂C/C复合材料进行了烧蚀形貌测量和表面烧蚀状态观察,根据测量和观察结果,分析了混杂C/C复合材料的局部质量损失规律,并进行了烧蚀预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混杂C/C复合材料的碳布存在着剥蚀的现象,同时其Z向纤维束在烧蚀的过程中存在着类似正弦波的烧蚀结构,其粗糙元的高度是材料烧蚀性能的一个重要表征量。(本文来源于《复合材料——基础、创新、高效:第十四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上)》期刊2006-10-15)

宋向阳,余纬,韩申生,张令清,邵雯雯[10](1996)在《局部吸收条件下的等离子体烧蚀激波及其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研究了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中局部吸收条件下的烧蚀激波及其特性。在激波理论基础上,运用Fabbro的等离子体烧蚀模型.并结合Max的描写临界密度面附近的密度轮廓修正的阶跃模型.组成一个完成、自洽的体系,导出了等离子体中各流体动力学参量之间的依赖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1996年07期)

局部烧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镁合金的微弧氧化处理中,电压、频率及占空比等电参数是发生局部持续电弧烧蚀现象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的负载特性会影响电源输出特性,发生局部持续电弧烧蚀的倾向就会不同。本课题以AZ31B镁合金为基体材料,采用自研大功率脉冲电源的单极性脉冲输出模式,改变脉冲频率和占空比,对表面积不同的A、B试样进行微弧氧化处理实验,记录实验过程的电压波形及烧蚀电压等数据,研究不同电参数和不同负载特性对烧蚀现象的影响。相同占空比时,频率在100Hz~1000Hz区间时,在两端的频率时烧蚀现象更容易发生,越靠近两端的烧蚀电压越低,而中间频率下试样更不容易发生烧蚀现象。同频率下,随着占空比的增大,燃弧时间增加就需要更多的冷却时间,而占空比的增大反而减小了冷却时间,在更低的电压下发生烧蚀现象。镁合金微弧氧化不同表面积的试样具有不同的负载电容特性,试样的表面积越大往往负载电容特性越强。相同的试样在微弧氧化的处理过程中其负载特性也会随时发生着变化,随着膜厚增大,负载的放电时间常数越大,发生局部持续电弧烧蚀的倾向越大。本课题研究发现:局部持续电弧烧蚀的发生不仅与燃弧时间与冷却时间的长短有关,还与它们的相对比例有关。负载的强电容性成为发生局部持续电弧烧蚀的根本原因,不同表面积的负载具有不同的电容特性。可根据负载的表面积选择合适的电参数来避免局部持续电弧烧蚀现象的发生,指导电参数工艺的设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局部烧蚀论文参考文献

[1].林盛强,王铮,郑云海,吴奇宝,官强华.局部耐烧蚀型并联间隙防雷装置的研究[C].第二十五届华东六省一市电机工程(电力)学会输配电技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2017

[2].王天祥.电参数对镁合金微弧氧化局部持续电弧烧蚀的影响[D].兰州理工大学.2017

[3].林盛强,胡诗,官强华,洪青云,李磊.局部耐烧蚀型并联间隙防雷装置的研究[J].高压电器.2016

[4].吴科,马春亮,周凯,万利.10kV电缆终端绝缘气隙缺陷的局部放电及缺陷表面烧蚀特征[J].绝缘材料.2015

[5].万利,周凯,蔡钢,刘曦.XLPE电缆终端绝缘气隙缺陷的局部放电烧蚀特征[J].绝缘材料.2014

[6].刘亚冰,王长辉,刘宇.双脉冲发动机燃烧室局部烧蚀特性分析[J].固体火箭技术.2011

[7].姜均涛.镁合金微弧氧化中局部烧蚀现象及其解决方案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9

[8].陈海涛,马跃洲,张昌青,马凤杰.镁合金微弧氧化过程中局部烧蚀现象的研究[J].表面技术.2008

[9].俞继军,姜贵庆,童秉纲.混杂C/C复合材料的表面烧蚀现象和局部烧蚀分析[C].复合材料——基础、创新、高效:第十四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上).2006

[10].宋向阳,余纬,韩申生,张令清,邵雯雯.局部吸收条件下的等离子体烧蚀激波及其特性[J].中国激光.1996

标签:;  ;  ;  ;  

局部烧蚀论文-林盛强,王铮,郑云海,吴奇宝,官强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