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功率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电磁继电器,通用规范,军用标准
功率型论文文献综述
丁飞艳[1](2019)在《GJB2888A-2011《有失效率等级的功率型电磁继电器通用规范》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GJB 2888A-2011《有失效率等级的功率型电磁继电器通用规范》是目前我国军用大功率电磁继电器应用较为普遍的一项国家军用标准。文章从该标准结构入手,主要分析阐述了标准的适用范围、通用要求、检验及试验方法等内容,对指导电磁继电器单篇详细规范的编制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机电元件》期刊2019年03期)
刘雯,杨炜婧,郭瑞,李永,裴海娟[2](2019)在《功率型锂/氟化碳一次电池的优化设计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锂/氟化碳电池作为固态正极中理论比能量较高(2203Wh/kg)的一种一次电池体系受到极大的关注,在诸多领域已有应用。本文对高功率锂/氟化碳电池的优化设计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详细讨论了氟化碳材料的前驱体、氟化方法、氟化碳材料表面改性、电极结构设计等因素对电池倍率性能的影响,并对今后功率型锂/氟化碳一次电池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化学通报》期刊2019年06期)
牛云飞[3](2019)在《功率型UV-LED的设计与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紫外发光二极管(Ultraviolet light-emitting diodes,UV-LED)相比传统紫外光源具有发光效率高、光谱单一、寿命长、节能环保、反应速度快、体积小等特点,近年来随着UV-LED芯片水平和封装技术的快速发展,UV-LED在油墨固化等行业领域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目前UV-LED芯片技术还没有蓝、红光LED成熟,除了芯片自身水平需要提高外,封装技术对UV-LED的性能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工作主要是围绕功率型UV-LED的封装技术研究,结合LED散热仿真设计,提出了针对单芯UV-LED、多芯集成UV-LED以及UV-LED光源模组的封装结构设计,并制备性能优异的功率型UV-LED器件,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1、在功率型单芯UV-LED封装中创新性地引入高阻硅片,这种设计不仅能够提高UV-LED的光功率,而且还能通过增加芯片的抗静电能力和减小UV-LED的光衰来改善UV-LED器件的可靠性。2、以LED散热仿真设计为指导,采用3mm大尺寸垂直结构硅基芯片进行LED封装,制备的灯珠器件不但能够改善电流分布从而提高发光强度,而且还能降低热阻和结温以改善LED器件的可靠性,在高亮度场合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虽然此研究是针对白光LED的工作,但对功率型UV-LED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3、在功率型多芯集成UV-LED封装研究中发现UV-LED的光功率与芯片数量呈现近似线性的关系,芯片数量越多的UV-LED器件可实现更高的光功率密度。然而,UV-LED的总热阻与芯片数量并不呈现近似线性的关系,本人通过对热性能的研究中发现在有主动散热和没有主动散热工作的情况下,总热阻随着芯片数量的变化呈现不同的趋势。同一封装平台下不同的工作模式,芯片数量对UV-LED总热阻的影响方式不同,根据不同条件下器件结构热阻之间的相互影响可以得以解释,该工作对当前工业封装技术路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4、针对大功率UV-LED光源模块的研究,本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一体化支架的UV-LED光源模组制备方法的设计思路,该设计实现了大功率UV-LED的集成封装结构,不仅可以提高大功率UV-LED光源模块的光功率密度及电流负载能力,而且从散热、抗静电及全无机封装等方面有效地改进了光源模块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期刊2019-06-10)
陈林,汪峰[4](2018)在《功率型一次锂电池组合方案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探讨功率型一次锂电池串并联组合时容易被忽视的两个问题,依据电路分析结果和试验数据认为:在并联电池组上没有必要加装防止单体电池之间互充电的单向隔离二极管;在串并联组合电池组中,优先采用并串组合模式,在适合的组合电路位置加装单向隔离二极管。(本文来源于《电源技术》期刊2018年09期)
崔孝玲[5](2018)在《功率型锰系正极材料制备及适配电解液体系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锂离子电池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相关产业对其功率密度的要求也日益提高。由于正极材料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电池性能,因此,提高锂离子电池功率密度的关键是开发具有高的充放电电压平台、可实现大电流充放电的高功率型正极材料。锰酸锂(LiMn_2O_4)、镍锰酸锂(LiNi_(0.5)Mn_(1.5)O_4)等尖晶石型锰系正极材料具有适合锂离子扩散的叁维隧道结构,且具有原料成本低廉、工作电压高、安全环保性良好等特点,是功率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首选。通过适宜方法,进一步提升其功率性能,现实意义明显。论文首先综述了提高锰系正极材料功率性能的常用方法,并以开发工艺过程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的新型制备工艺为出发点,研究了尖晶石型LiMn_2O_4、LiNi_(0.5)Mn_(1.5)O_4材料形貌、构型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着力解决LiNi_(0.5)Mn_(1.5)O_4在高电压下电解液氧化分解而引起过渡金属溶解的问题。首先采用一步固相法制备五种平均粒径在200~400 nm之间的亚微米LiMn_2O_4颗粒。结果表明,C_2H_2O_4·2H_2O和Mn(CH_3COO)_2·4H_2O摩尔比为0.5:1时所制得的LiMn_2O_4产品S_(0.5),可最好的平衡材料扩散距离和颗粒团聚间的矛盾,且Li和Mn的混排最小,晶体具有(400)面的择优生长取向。由于(400)面是热力学最稳定面,Li~+的嵌入和脱出所受到的内应力最小,所以S_(0.5)样品具有更完整的尖晶石结构和更好的循环、倍率性能:0.2 C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25.7 mAh·g~(-1),100个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1.4%,10 C高倍率下放电容量仍可达到80.8mAh·g~(-1)。进一步的,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由粒径为~150 nm颗粒组成的直径为2.5μm、平均孔径为50 nm的多孔微球结构的LiMn_2O_4材料,与亚微米LiMn_2O_4材料进行对比的结果显示微球结构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更优:100次循环后,多孔LiMn_2O_4的容量保持率提高到97.0%,10 C时的放电比容量约占0.2 C时的70.9%(S_(0.5)样品为63.3%)。原因是多孔微球结构比表面积大,Li~+活性位点多,阻抗小,Li~+的迁移速率快,且能更好的承受充放电过程中由于体积变化而产生的应力。因此多孔微球化设计更有利于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功率性能。LiNi_(0.5)Mn_(1.5)O_4材料具有更高的工作电压(~4.7 V,vs.Li/Li~+)而成为功率型锂离子电池的最优候选之一。采用改进固相法在不同煅烧温度下合成了不同粒径和类球形、多面体、八面体和截角八面体形貌的大颗粒LiNi_(0.5)Mn_(1.5)O_4材料。研究表明850 ~oC下煅烧的材料为截角八面体结构,电化学性能最佳。原因是这一构型同时具有可稳定结构的(111)晶面和利于Li~+快速传输的(100)晶面,而不含易导致Mn溶解的(110)晶面。紧接着用石墨辅助燃烧法优化了截角八面体LiNi_(0.5)Mn_(1.5)O_4材料(111)和(100)晶面的晶面占比。借助于XRD、SEM、TEM、TG-DSC等测试方法初步推断了LiNi_(0.5)Mn_(1.5)O_4不同晶面的生长机理和截角八面体构型的成因。电化学测试结果证明具有适中(100)和(111)晶面比例的LiNi_(0.5)Mn_(1.5)O_4材料性能最好:1 C,5 C,10 C和20 C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23.6 mAh·g~(-1),104.1 mAh·g~(-1),89.5 mAh·g~(-1)和84.8 mAh·g~(-1),0.5 C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91.3%。分析认为LiNi_(0.5)Mn_(1.5)O_4在初期循环过程会与电解液形成固体电解质界面(CEI)膜,(111)面过小不能有效的抑制Mn的溶解而导致CEI膜厚而疏松引起倍率和循环性能变差;而若(100)面占比不足,则不能提供有效Li~+的量,而导致倍率降低。因此在LiNi_(0.5)Mn_(1.5)O_4由(111)面组成的正八面体顶部截取适中比例的(100)面有利于锂离子电池功率性能的提高。最后,针对5 V高电压电池中,电解液的持续氧化分解降低了电池综合性能这一问题,优选了功率型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的适配电解液。通过在LiPF_6电解液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LiPO_2F_2添加剂,改善了截角八面体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电池的循环性能:首次循环的库伦效率由67.4%提升至86.4%,1 C 1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由91.3%提升至96.5%。进一步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分析LiPO_2F_2在LiNi_(0.5)Mn_(1.5)O_4表面的成膜机理。分析认为由于LiPO_2F_2的自分解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更小,会优先在LiNi_(0.5)Mn_(1.5)O_4正极表面发生自分解、水解反应而生成约50 nm的薄而致密的CEI膜,降低界面阻抗的同时还能有效减缓高电压下电解液的持续分解。用XPS对膜成分继续分析可知,添加LiPO_2F_2后,CEI膜主要由有机碳酸盐和无机磷酸锂组成,这些成分都有利于Li~+的传输。由于同离子效应,水解所产生的Li_3PO_4可有效减少电极表面LiPF_6的分解,从而可提高界面膜的有效性,增大LiNi_(0.5)Mn_(1.5)O_4电池的循环稳定性。优选适配的高电压电解液成膜添加剂又为提高锰系正极材料的功率性能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综上所述,本文分别从正极材料和电解液两个方面进行改性及相关机理的探究,从而优化了高功率型电池体系的组成。经过优化之后,所构建的电池体系在保证高倍率性能显着提升的同时,兼顾提高了循环稳定性。本论文的改性思路,为高功率型电池体系研发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理论分析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8-09-17)
张继海[6](2018)在《功率型LED封装技术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LED作为第四代光源,其独特的结构与发光原理对于日常生活照明与资源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LED芯片功率呈现出逐渐增高的发展趋势,这就对于LED灯管的发热量控制与出光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当今LED的封装技术带来了更为严峻的挑战。本文将在对功率型LED的整体结构进行阐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关键封装技术进行探讨。(本文来源于《山东工业技术》期刊2018年18期)
解静,李世友,李春雷,耿珊,李宏亮[7](2018)在《高功率型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尖晶石结构的镍锰酸锂(LiNi_(0.5)Mn_(1.5)O_4)具有叁维扩散通道,有利于锂离子的传输且结构稳定,具有高的能量密度与功率密度,是未来最具实用价值的功率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之一。其中倍率是评价锂离子电池功率性能的重要标准。综述了形貌控制、体相掺杂、表面包覆等多种提升LiNi_(0.5)Mn_(1.5)O_4倍率性能的方法,阐述了不同方法在改善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方面的作用,并指出高功率型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8年07期)
李岱昕[8](2018)在《从CAISO和PJM区域电力市场,看储能的能量型和功率型应用状况》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全球储能数据库的统计,截至2017年底,美国已投运的电化学储能项目总规模810.8MW。过去3年的新增规模占到总投运规模的2/3。超过80%的电池储能容量使用的是锂离子电池。从区域上看,PJM、CAISO、ERCOT、MISO、ISO-NE合计占到美国储能总规模的90%以上。PJM和CAISO区域电力市场分别是美国储能功率规模和能量规模最大的地区。本文将在美国能源信息(本文来源于《电器工业》期刊2018年07期)
刘仕强,卜祥军,白广利,陈立铎,闫晓晓[9](2018)在《充电倍率对高功率型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循环寿命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高功率型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不同充电倍率的循环寿命试验,验证充电倍率对动力电池循环寿命的影响。通过汇总分析动力电池放电直流内阻、放电功率和放电容量等性能表征参数的变化规律,建立不同充电倍率下动力电池的寿命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样品的放电直流内阻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不断增大,充电倍率对增长率和增长幅值均有影响;样品的放电功率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不断衰减,充电倍率对衰减率和衰减幅值均有影响;样品的放电容量随循环次数的增加呈明显的二次多项式的衰减趋势,符合公式y=a+bx+cx2。最后,以放电容量为寿命表征参数,构建了不同充电倍率和循环次数的寿命模型。(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李小华,赵旭东,王静,蔡忆昔,李慧霞[10](2018)在《基于IWC系统的功率型LED散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功率型LED芯片现有散热方案的缺陷,设计了一种"针-网"式离子风散热IWC(Ionic Wind Cooling)系统。并通过试验对不同曲率半径、分布密度的针电极结构以及不同电晕放电控制方式下IWC系统作用于功率型LED的散热性能进行了测试。采用红外热像仪测得了离子风对于发热体强化传热作用下的系统温度分布。结果表明:IWC系统的散热效果显着,针电极曲率半径为80μm、针电极间距为7.5 mm时,散热效果最佳;电晕功率为3 W时,IWC系统能在较短时间内降低LED芯片引脚温度。(本文来源于《电子器件》期刊2018年03期)
功率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锂/氟化碳电池作为固态正极中理论比能量较高(2203Wh/kg)的一种一次电池体系受到极大的关注,在诸多领域已有应用。本文对高功率锂/氟化碳电池的优化设计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详细讨论了氟化碳材料的前驱体、氟化方法、氟化碳材料表面改性、电极结构设计等因素对电池倍率性能的影响,并对今后功率型锂/氟化碳一次电池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功率型论文参考文献
[1].丁飞艳.GJB2888A-2011《有失效率等级的功率型电磁继电器通用规范》解析[J].机电元件.2019
[2].刘雯,杨炜婧,郭瑞,李永,裴海娟.功率型锂/氟化碳一次电池的优化设计研究进展[J].化学通报.2019
[3].牛云飞.功率型UV-LED的设计与制备[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9
[4].陈林,汪峰.功率型一次锂电池组合方案探讨[J].电源技术.2018
[5].崔孝玲.功率型锰系正极材料制备及适配电解液体系构建[D].兰州理工大学.2018
[6].张继海.功率型LED封装技术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8
[7].解静,李世友,李春雷,耿珊,李宏亮.高功率型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18
[8].李岱昕.从CAISO和PJM区域电力市场,看储能的能量型和功率型应用状况[J].电器工业.2018
[9].刘仕强,卜祥军,白广利,陈立铎,闫晓晓.充电倍率对高功率型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循环寿命影响的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8
[10].李小华,赵旭东,王静,蔡忆昔,李慧霞.基于IWC系统的功率型LED散热研究[J].电子器件.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