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活性有机质论文-石宗琳

土壤活性有机质论文-石宗琳

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壤活性有机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土壤有机质,土壤酶活性,果园,植被更替

土壤活性有机质论文文献综述

石宗琳[1](2019)在《植被更替及植果年限对土壤有机质和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有机质及酶活性是反映植被更替对土壤质量作用与影响较为敏感的指标,对分析制约地区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在彬县果区土壤及地形条件与管理水平基本一致的条件下,以农田土壤(对照)与8年(幼龄)、21年(老龄)果园为研究对象,研究其0~40 cm土层深度内的有机质、过氧化氢酶活性、脲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在0~40 cm土层范围内,农田演替为果园,降低了土壤有机质含量、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了土壤脲酶活性。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有机质含量在0~20 cm土层出现累积趋势,过氧化氢酶活性减少,而碱性磷酸酶和脲酶在剖面上呈现不同程度的递减趋势。因此,在0~40 cm土层植被更替及植果年限对土壤生物质量影响明显,可能会对果树生长产生影响。(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19期)

石宗琳[2](2019)在《衡水市周边桃园土壤有机质及酶活性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衡水市侯刘马村不同种植年限的桃园作为研究对象,分层采集了1年龄、 3年龄、 5年龄、 7年龄桃园0~100 cm的土壤样品,测定其有机质含量及酶活性。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有逐渐降低趋势,0~2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脲酶、磷酸酶以及蔗糖酶活性明显高于20~100 cm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随土壤深度变化不明显。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脲酶活性、磷酸酶活性以及蔗糖酶活性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过氧化氢酶活性受种植年限影响不大。7年龄果园土壤有机质和多数酶活性出现下降趋势,应予以重视。(本文来源于《现代农村科技》期刊2019年09期)

高凤,杨凤军,吴瑕,赵立琴,李玥铮[3](2019)在《施用生物炭对白菜根际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生物炭土壤有机质及白菜叶片中糖含量的影响。试验采用盆栽方法共设4个处理:不施用生物炭为对照(CK);施用1%,3%,5%生物炭等4个处理。结果表明,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白菜根际土壤蔗糖酶活性和有机质含量显着增加。同时施用3%和5%生物炭提高了白菜叶片中糖含量,根际土壤中多酚氧化酶,纤维素酶以及EC值显着提高,而土壤pH的变化并不明显。综上,土壤中施用生物炭提高了白菜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酶的活性,促进了白菜生长并提高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施用3%生物炭改善效果较为明显,相当于在每公顷农田施入10 t的生物炭,可以在白菜生产上试用推广。(本文来源于《土壤通报》期刊2019年01期)

杨帆[4](2018)在《长期施肥对红壤旱地土壤有机质组分、微生物群落结构和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中的有机质(SOM)和微生物在维持农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方面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施肥是农业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加强长期施肥对SOM组分以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酶活性影响机制的研究可为提升农田作物产量,实现农田土壤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与现实意义。本研究基于中国南方的红壤旱地长期定位试验,采用物理-化学联合分组方法将SOM分为:未保护SOM组分(cPOM、fPOM)、纯物理保护的SOM组分(iPOM)、物理-生物化学保护的SOM组分(NH-μSilt、NH-μClay)、物理-化学保护的SOM组分(H-μSilt、H-μClay)、化学保护的SOM组分(H-dSilt、H-dClay)和生物化学保护的SOM组分(NH-dSilt、NH-dClay)等六大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SOM组分的质量比例以及各组分中的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对长期施肥处理的响应变化;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法和微孔板荧光法分析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酶活性对长期施肥的响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与不施肥(CK)处理相比,长期有机与无机肥配施(NPKM)使SOC和全氮(TN)含量分别显着提高了70.6%和57.5%。单独施用化肥(N、NPK)后土壤pH发生明显下降,这表明长期施用化肥会引起土壤酸化。与CK处理相比,长期NPKM处理使6类SOM组分(H-dClay和NH-dClay组分除外)中SOC含量均显着提高。其中cPOM、iPOM组分中SOC的增幅最大。这表明未保护SOM组分和纯物理保护SOM组分中SOC对施肥管理措施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各SOM组分中SOC含量与土壤中的总SOC含量关系各不相同。随着总SOC含量的提高,iPOM组分中SOC含量的线性增长率最大。这表明在长期施肥条件下,不同SOM组分中SOC稳定机制具有差异。以上研究表明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是提升农田生态系统土壤肥力的一项有效管理措施。(2)长期施肥处理显着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长期NPKM处理后土壤微生物总生物量以及细菌、真菌、放线菌、革兰氏阳性(G~+)细菌和革兰氏阴性(G~–)细菌的生物量为所有处理中最高。与其他3种处理(CK、NPK、NPKM)相比,单施N肥处理条件下上述各菌群生物量最低。与CK处理相比,NPK处理仅对真菌生物量产生显着影响。以上结果表明: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条件下土壤环境向更有利于微生物的生存方向变化。此外,本研究发现了土壤各微生物菌群生物量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都有明显的相关性,且与土壤pH的相关性关系更强,这表明土壤pH是长期施肥条件下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最主要环境因子。(3)长期施肥对土壤酶活性也产生显着影响。长期NPKM处理下β-1,4-葡萄糖苷酶(βG)、β-1,4-N-乙酰葡糖氨糖苷酶(NAG)以及酸性磷酸酶(AP)活性最高。SOC和TN含量与这3种酶活性之间都呈极显着正相关性,表明SOC和TN含量是长期施肥条件下影响土壤酶活性的主要环境因子。(本文来源于《山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6-12)

李俊杰,张峻,李宇[5](2018)在《溶解性有机质对土壤重金属活性的影响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家最新颁布的"土十条",土壤环境质量以及污染情况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我国土壤污染多种多样,存在着大量的无机有机复合污染,其中以重金属污染尤为严重。为了防治土壤重金属污染,人们进行了许多的尝试,其中一种方法是添加溶解性有机质(DOM)。DOM能作为配位体与重金属结合在环境中迁移,并通过一系列反应抑制或促进土壤重金属的活性,从而进一步影响生态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总结了关于DOM对土壤重金属活性的研究现状,提出今后研究的2个方向,即:1)借助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方法对DOM的结构和功能团进行研究。2)进一步深入研究DOM与不同土壤、不同重金属之间的影响关系。(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期刊2018年13期)

张玉军,董士刚,刘世亮,姜桂英,张弘[6](2018)在《有机物替代部分化肥对土壤活性有机质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采用大田模拟试验,分析了秸秆、秸秆掺混牛粪替代不同比例化肥后土壤有机质、活性有机质、碳库管理指数等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有机物替代处理均能提高土壤总有机质含量,秸秆替代40%化肥(S3)处理效果最好,提高14.25%。秸秆替代、秸秆牛粪共同替代处理在提高土壤中活性、低活性有机质含量方面效果较好。不同活性有机质的碳库管理指数总体上以牛粪秸秆共同替代处理较高,其中高活性有机质的碳库管理指数以MS3(秸秆和牛粪共同替代40%化肥)处理最高,为175.7,中活性有机质以MS4(秸秆牛粪配施全量化肥)处理最高,为407.7,低活性有机质以MS2(秸秆牛粪共同替代30%化肥)处理最高,为533.7。总之,不同有机物替代部分化肥能有效提升土壤总有机质、不同活性有机质含量及碳库管理指数,其中秸秆牛粪共同替代30%~40%化肥效果最优。(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1期)

许仪,千慧敏,琚联营,薛立新,刘欢欢[7](2017)在《不同植烟模式对土壤有机质和细菌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连续3年的田间定位试验,对济源烟区白菜制种接茬烟田与冬闲连作烟田和轮作烟田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细菌数量及酶活性(土壤淀粉酶、蔗糖酶和纤维素酶)等土壤健康相关指标,并调查了相应的烤烟植物学性状和根茎病害发病情况。结果表明,接茬烟田和连作烟田的土壤除成熟期的蔗糖酶之外,其他上述土壤健康相关指标多数显着低于轮作烟田;与连作烟田相比,接茬烟田土壤蔗糖酶、淀粉酶活性各时期低于连作烟田,仅团棵期时土壤有机质含量、细菌数量和纤维素酶活性稍高于连作烟田;接茬烟田与连作烟田无显着差异,其植物学性状差,烟草黑胫病、根黑腐病和根结线虫病发病重,而轮作烟田烟株发育好,根茎病害发病轻。综合评价认为,白菜制种接茬烟田和冬闲连作烟田土壤均处于亚健康状态。为了改善白菜制种田接茬烟草的品质和抗性,修复接茬烟田土壤健康是非常必要的。(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7年24期)

刘琼峰,彭曙光,刘勇军,李明德,吴海勇[8](2017)在《湖南典型烟区土壤有机质与活性组分的分布特征及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烟区与湘南永州烟区土壤有机质的数量和质量状况,运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Arc GIS空间插值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典型烟区植烟土壤有机质与活性组分的分布特征及相关性。结果表明,湘西自治州烟区与湘南永州烟区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偏高,空间变异较大。湘西自治州烟区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28.55 g/kg,土壤活性有机质平均含量为6.25 g/kg,植烟县土壤有机质含量主要处于适宜、高范围(占66.18%);湘南永州烟区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42.3 g/kg,土壤活性有机质平均含量为7.80 g/kg,植烟县土壤有机质主要处于高、极高范围(占70.1%)。两大典型生态烟区土壤有机质与活性有机质含量均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全氮、碱解氮的相关性最大,表明土壤氮素与土壤有机质的关系最为密切。研究区应根据土壤有机质的分布特征合理调控有机肥和氮肥的施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烟草科学》期刊2017年06期)

徐莹莹,王俊河,刘玉涛,王宇先,高盼[9](2017)在《秸秆还田深度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促进秸秆快速有效分解,设置不同土层共6个处理,分别为秸秆不还田CK1(0cm)、CK2(15cm)、CK3(30cm)及秸秆还田处理SR1(0cm)、SR2(15cm)、SR3(30cm),对各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及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处理下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比不还田增加2.1~9.8g·kg~(-1),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显着提高,还田深度为15cm时秸秆腐解速率最快,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等效果更好。土壤酶活与有机质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酶活性与有机质呈显着正相关(P<0.05),3种酶在土壤物质分解转化,有机质积累等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7年11期)

刘琼峰,彭曙光,刘勇军,李明德,吴海勇[10](2017)在《湖南典型生态烟区土壤有机质与活性组分的分布特征及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烟区与湘南永州烟区土壤有机质的数量和质量状况,运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ArcG IS空间插值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湖南两大典型生态烟区植烟土壤有机质及活性组分的分布特征及相关性。结果表明,湘西自治州烟区烟田以旱地为主,土壤有机质平均值为28.55 g/kg,土壤活性有机质平均含量为6.25g/kg;湘南永州烟区烟田以水田为主,土壤有机质平均值为42.3g/kg,土壤活性有机质平均含量为7.80 g/kg,湘南永州烟区烟田的土壤有机质与活性有机质平均含量明显高于湘西自治州烟区。其中湘西自治州烟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主要处于适宜范围与高范围,共占66.18%比例;湘南永州烟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偏高,主要处于高范围与极高范围,共占70.1%比例。两大典型生态烟区土壤有机质与活性有机质含量均为强变异,土壤有机质与活性有机质含量均呈线性相关关系,土壤有机质、活性有机质均与土壤全氮、碱解氮的相关性最大,表明土壤氮素与土壤有机质的关系最为密切。(本文来源于《中国烟草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期刊2017-11-01)

土壤活性有机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以衡水市侯刘马村不同种植年限的桃园作为研究对象,分层采集了1年龄、 3年龄、 5年龄、 7年龄桃园0~100 cm的土壤样品,测定其有机质含量及酶活性。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有逐渐降低趋势,0~2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脲酶、磷酸酶以及蔗糖酶活性明显高于20~100 cm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随土壤深度变化不明显。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脲酶活性、磷酸酶活性以及蔗糖酶活性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过氧化氢酶活性受种植年限影响不大。7年龄果园土壤有机质和多数酶活性出现下降趋势,应予以重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壤活性有机质论文参考文献

[1].石宗琳.植被更替及植果年限对土壤有机质和酶活性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9

[2].石宗琳.衡水市周边桃园土壤有机质及酶活性变化特征[J].现代农村科技.2019

[3].高凤,杨凤军,吴瑕,赵立琴,李玥铮.施用生物炭对白菜根际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J].土壤通报.2019

[4].杨帆.长期施肥对红壤旱地土壤有机质组分、微生物群落结构和酶活性的影响[D].山西师范大学.2018

[5].李俊杰,张峻,李宇.溶解性有机质对土壤重金属活性的影响探析[J].南方农业.2018

[6].张玉军,董士刚,刘世亮,姜桂英,张弘.有机物替代部分化肥对土壤活性有机质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8

[7].许仪,千慧敏,琚联营,薛立新,刘欢欢.不同植烟模式对土壤有机质和细菌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7

[8].刘琼峰,彭曙光,刘勇军,李明德,吴海勇.湖南典型烟区土壤有机质与活性组分的分布特征及相关性[J].中国烟草科学.2017

[9].徐莹莹,王俊河,刘玉涛,王宇先,高盼.秸秆还田深度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7

[10].刘琼峰,彭曙光,刘勇军,李明德,吴海勇.湖南典型生态烟区土壤有机质与活性组分的分布特征及相关性分析[C].中国烟草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2017

标签:;  ;  ;  ;  

土壤活性有机质论文-石宗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