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效应论文-关玉明,葛浩,刘树根,王进,尹雪瑶

电池效应论文-关玉明,葛浩,刘树根,王进,尹雪瑶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池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锂电池,化成,生热,散热

电池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关玉明,葛浩,刘树根,王进,尹雪瑶[1](2019)在《基于CFD正交实验的锂电池化成机构热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锂电池生热机理和散热机理分析,得到影响化成机构散热效果的四因素:散热片厚度、电池横向间距、电池与架体上表面间距、电池纵向间距。利用ANSYS流固耦合传热仿真结合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分析了四因素对化成机构温度场的影响。单因素实验揭示了散热效果随各因素的变化规律,为确定正交实验因素水平提供了依据。正交实验表明了各因素对散热效果的影响程度,极差分析得到了最优组合方案。仿真结果表明最优组合方案可将电池散热至25.32℃,实验结果表明方案可将电池散热至25.21℃,说明了优化方案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电源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王泽辉,沈鸿烈,魏青竹,倪志春,李树兵[2](2019)在《电注入退火条件对铸造单晶硅PERC电池抗LID效应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铸造单晶硅太阳电池由于性价比高,在晶硅太阳能市场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文章以B和Ga共掺杂的铸造单晶硅钝化发射和背面(PERC)电池为研究对象,采用现有工业生产的电注入退火方法,分别进行了260和180℃温度下的不同电注入条件退火处理和随后的光致衰减(LID)效应分析。分析表明:经180℃的电注入退火处理,电池效率的变化率为-0.64%,经60kW·h的光照后,电池效率比退火前降低了2.79%。而经过260℃的电注入退火处理后,电池效率提高1.12%,且经60kW·h的光照后,电池效率比退火前仅下降1.96%。这些结果说明,260℃的电注入退火条件更适用于铸造单晶硅电池的抗LID处理。(本文来源于《半导体光电》期刊2019年06期)

黄雅盼,孙晓刚,李锐,梁国东,魏成成[3](2019)在《叁(2-羧乙基)膦阻隔层对锂硫电池穿梭效应的抑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抑制热力学穿梭效应,改善锂硫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将叁(2-羧乙基)膦芳纶纸中间层(TCEP-AP)嵌在锂硫电池正极和隔膜之间.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和元素能谱分析(EDS)等对材料进行结构和性能表征.电化学实验表明,TCEP是一种特别有效的多硫化物剪切剂,在0. 1C倍率时,S-TCEP-AP锂硫电池的初始放电容量达到1544 m A·h·g-1.在1C倍率下循环400次后,比放电容量仍维持在609 m A·h·g-1,衰减率极低(每周衰减0. 029%),展现出良好的倍率和循环性能.(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姜地,贾欣燕,魏云,刘其军,常相辉[4](2019)在《硅太阳能电池实验中温度效应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硅太阳能电池特性研究是国内众多高校开设的大学物理实验之一。本文研究了温度变化对硅太阳能电池参数测量及最大输出功率造成的不利影响,提出了两种改进方案并进行了实验验证。通过研究发现,在硅太阳能电池表面增加散热装置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降低该实验中数据测量值的不稳定性,另一方面可进一步提高硅太阳能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另外,本文还研究了温度和温差发电片输出功率之间的关系,并用温差发电片的电流电压补偿硅光电池的输出功率。显然,如将温差发电片补充到硅太阳能电池实验中,可提高硅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本文来源于《大学物理实验》期刊2019年05期)

段旭彬,李庆福,卫慧凯[5](2019)在《锂硫电池穿梭效应抑制及解决途径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物理限制、化学吸附和电催化作用等方面,对近年来抑制锂硫电池穿梭效应的研究进展及解决途径进行综述。指出加快多硫化物的催化转化是解决该现象的有效手段。(本文来源于《电池》期刊2019年05期)

孙玄锴,孙瀚霆[6](2019)在《磁检测与磁效应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是目前热门的清洁能源之一。通过磁检测和磁效应对电池反应的影响,提升电池性能及保持电池的稳定性以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组成、工作原理进行阐述;对磁检测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的应用、磁效应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应用的机理及实际应用进行综述,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本文来源于《上海节能》期刊2019年09期)

王杰,孙晓刚,李旭,陈玮[7](2019)在《二硫苏糖醇/多壁碳纳米管阻隔层抑制锂硫电池的穿梭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二硫苏糖醇(DTT)作为剪切剂,对高阶多硫化物进行剪切阻止其溶解,抑制穿梭效应的产生。以二硫苏糖醇(DTT)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复合薄膜作为锂硫电池正极片与隔膜之间的阻隔层,抑制多硫化物的溶解和扩散,阻止穿梭效应,减小活性物质的损失,提高锂硫电池的容量和循环性能。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镜(SEM)等进行结构和性能的表征。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含DTT/MWCNTs阻隔层的锂硫电池在0.2 C倍率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 674 mAh/g,活性物质的利用率达到99.9%。在1 C充放电300次循环后,容量依然保持在780 mAh/g,是首次放电容量1 094 mAh/g的71.3%,且库伦效率保持在95.3%以上。在5 C和10 C倍率下充放电,电池比容量分别达到597和214 mAh/g。(本文来源于《新型炭材料》期刊2019年04期)

郭宏亮[8](2019)在《高效多结电池光电耦合效应与抗辐射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多结电池是航天器电源系统中光电转换的核心器件。随着新材料(AlGaInP,InGaAs等)、新结构(柔性电池、倒置赝形结构)、新工艺(倒置赝形工艺、量子点电池工艺等)的开发应用,多结电池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现象,如荧光耦合和光调制效应会显着地影响多结电池的性能,也为新型电池设计、结构与工艺优化及其性能测试表征提出新的问题;同时,多结电池在空间宽能谱带电粒子辐射环境应用中,子电池内部及不同子电池之间辐射损伤不均匀性成为电池抗辐射优化的重要瓶颈。本文以新型多结III-V电池及其子电池和组成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先进的测试手段、半导体器件物理模型和多结电池电路模型等仿真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多结电池中的荧光耦合和光调制效应及辐射影响机制,深入研究了粒子辐射对电池非均匀损伤行为与机理,建立了非均匀辐射损伤的等效评价方法,实现了新型抗辐射多结电池结构的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GaInP/GaAs/Ge叁结电池内部各子电池之间存在着荧光耦合效应,主要体现在EQE(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测量时特定波段出现的“伪信号”现象。荧光耦合效应的本质是具有高内荧光效率子电池的辐射复合现象,其中多结电池测量时偏置光强度、二维不均匀性和结构参数都对荧光耦合效应产生影响。建立包含受控电流源的电路模型用于描述荧光耦合现象,其核心参数受控因子α决定于电池的辐射复合行为。研究发现,荧光耦合效应中的光致发光现象及相关光子循环过程,会引起发光子电池开路电压增加,下方子电池短路电流增大。经1×10~(15) cm~-22 1 MeV电子辐照后,GaInP/GaAs/Ge叁结电池载流子复合率增加,荧光发射减弱,光子循环作用减弱,其Ge子电池受控电流源的受控因子α从0.51下降到0.04,EQE“伪信号”消失。基于多结电池荧光耦合现象,揭示出在设计多结电池的DBR结构时,需要合理选择中心反射波长,协调DBR上层电池增益和下层电池损失达到电流匹配的效果。多结电池光电转换行为会因入射光参数变化而改变,表现出显着的调制效应。以新型AlGaInP电池为对象,发现EQE会随着光强增加呈现出“缓增—快速增加—饱和”的变化规律,其本质是由于增加的过剩载流子对电池中陷阱的填充效应。利用50 keV质子辐照AlGaInP电池,材料中的缺陷浓度大幅增加,少子扩散长度下降,光调制效应减弱;在测量EQE时,偏置光导致空间电荷区的缩小,进一步弱化了光调制效应。针对叁结电池,入射光谱变化会显着改变多结电池的各子电池间的电流匹配以及电源-负载关系,导致多结电池输出电性能的变化。当电池受到带电粒子辐照时,弱光条件对电池的辐照损伤和退化有放大效应。基于多结电池中的光调制作用提出了采用子电池间的功率匹配方案代替光谱匹配和晶格匹配方案开展多结电池的结构优化设计,同时提出了利用粒子辐射和偏置光消除电池荧光耦合效应从而获得标准量子效率的方法。低能质子在多结电池内造成非均匀的损伤,以G型、B型和M型叁种类型的叁结砷化镓太阳电池为对象,利用能量在50~170 keV范围的质子进行辐照试验,使得质子射程在电池的不同功能区域,研究辐照非均匀损伤造成多结电池电性能退化规律及其与均匀损伤条件下的差异;以此为基础,提出了非均匀损伤区的“缺陷带”假设,采用有限差分方法建立了太阳电池非均匀损伤数学模型,揭示出电池发射区损伤主要造成电流退化、而结区损伤则造成开路电压显着下降的规律,与实验结果相一致;仿真和试验结果同时揭示出非均匀损伤缺陷导致的载流子寿命和迁移率下降、特别是结区级联缺陷的复合行为,是导致电池并联电阻下降和电池二极管理想因子n值增加的主要机制。以多结电池光电耦合效应和非均匀损伤机理为基础,针对中轨道带电粒子宽能谱强辐射环境及其造成的叁结电池非均匀损伤情况,建立了多结电池电性能退化评价和抗辐照结构优化设计方法。首先通过计算带电粒子在玻璃盖片中的输运行为获得在轨条件下玻璃盖片后的带电粒子能谱,然后确定在此粒子谱作用下多结电池材料内的缺陷分布函数;同时,基于辐照试验数据拟合获得多结电池中的少子寿命损伤参数k’σv和迁移率衰减参数Kμ’;最后,利用上述拟合结果计算单结电池和多结电池在非均匀损伤模式下的电性能退化曲线。基于上述研究,提出了一种多结III-V太阳电池在空间宽能谱粒子辐射条件下的结构优化方法,并针对不同服役周期下10000 km高度轨道卫星用刚性电池和20000km高度轨道卫星用柔性电池的抗辐射需求进行了多结电池的结构优化。(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石林凤[9](2019)在《In_xGa_(1-x)As太阳电池质子辐照效应及基于TRPL的载流子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IMM多结电池很有潜力取代GaInP(1.90ev)/GaAs(1.42ev)/Ge(0.67ev)LM3J太阳电池,成为下一代空间用太阳电池。但IMM多结电池中In_xGa_(1-x)As子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电池,关于其辐照损伤效应的研究很少,特别是质子辐照损伤行为的研究就更为缺乏。本课题以In_xGa_(1-x)As(x=0.3,0.5)单结太阳电池为研究对象,通过质子辐照试验,并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光谱、光谱响应测试以及稳态荧光光谱测试和电性能测试等分析手段,系统研究了In_xGa_(1-x)As(x=0.3,0.5)太阳电池电性能退化规律,并揭示了其少数载流子寿命演化行为与损伤机理,为IMM多结电池的结构优化以及在轨行为预测提供理论指导。研究表明,对于In_(0.3)Ga_(0.7)As太阳电池,1 MeV质子和3 MeV质子都对电池产生损伤。质子辐照后In_(0.3)Ga_(0.7)As太阳电池的短路电流、开路电压和最大功率满足y=1-Clog(D_d/D_(d,o))的退化规律,符合位移损伤等效特征,其退化系数C_(I_(sc))、C_(V_(oc))和C_(P_(max))分别为0.095、0.075和0.098。对于In_(0.5)Ga_(0.5)As太阳电池,其短路电流、开路电压和最大功率也满足y=1-Clog(φ/φ_0)的退化规律,但退化系数C_(I_(sc))、C_(V_(oc))和C_(P_(max))分别为0.062、0.012和0.064。电池的暗特性分析表明,In_xGa_(1-x)As(x=0.3,0.5)太阳电池的暗电流、关联电阻和串联电阻随质子辐照退化规律类似:即暗电流和串联电阻增加,而并联电阻下降。研究还表明,同一辐照条件下(3 MeV,10~(12) cm~(-2)),In_(0.5)Ga_(0.5)As太阳电池的电性能退化程度大于In_(0.3)Ga_(0.7)As太阳电池,这是由于In_(0.5)Ga_(0.5)As太阳电池前端包含In_(0.3)Ga_(0.7)As材料,其在电池原始条件下会产生明显的荧光效应使得原始In_(0.5)Ga_(0.5)As太阳电池的名义转换效率提高,因此其辐照后的相对退化率较大。稳态荧光效应分析表明,质子辐照导致In_(0.3)Ga_(0.7)As材料及电池荧光效率迅速下降,表明材料及电池中产生的辐照位移缺陷降低其晶格完整性。通过In_(0.3)Ga_(0.7)As材料TRPL测试结果与模拟仿真,揭示质子辐照引入的深能级缺陷是导致少子寿命显着下降的根本原因,建立载流子寿命与辐照缺陷的物理关系。在此基础上,得到质子辐照后In_(0.3)Ga_(0.7)As电池少子寿命衰减系数k_(τ,solar cell)为0.1 g/(MeV?s?cm~3)。(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刘双安,李玲[10](2019)在《利用Kirkendall效应制备核壳结构CoFe_2O_4@C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对电极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将碳材料与过渡金属氧化物相结合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对电极是目前探寻DSSC无Pt对电极材料的研究方向之一~([1])。本文利用Kirkendall效应,以两种扩散速率不同的金属在扩散过程中会形成缺陷为原理产生中空结构,以葡萄糖为碳源,通过简单的真空蒸发和高温烧结制备了如SEM图显示的碳包覆的CoFe_2O_4核壳纳米粒子。该复合材料以CoFe_2O_4为壳体,其核心主要由Kirkendall效应形成的空隙组成~([2])。在CFO壳体表面包覆一层薄碳层,使碳材料良好的导电性和CoFe_2O_4优秀的电化学活性实现了优势互补。用其制备的DSSCs对电极显示出优异的光电转化效率(7.28%),在相同条件下与铂Pt(7.18%)对电极相当,高于CNFs(6.40%),且该复合材料可长期稳定地对I_3~-/I~-氧化还原偶联剂的循环再生进行催化。实验证明,由Kirkendall效应制备核壳结构CoFe_2O_4@C步骤简单,可重复性强,作为DSSC对电极性能优异,为DSSC无Pt对电极材料的研究与大规模生产提供了新的参考。(本文来源于《第六届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9-05-25)

电池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铸造单晶硅太阳电池由于性价比高,在晶硅太阳能市场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文章以B和Ga共掺杂的铸造单晶硅钝化发射和背面(PERC)电池为研究对象,采用现有工业生产的电注入退火方法,分别进行了260和180℃温度下的不同电注入条件退火处理和随后的光致衰减(LID)效应分析。分析表明:经180℃的电注入退火处理,电池效率的变化率为-0.64%,经60kW·h的光照后,电池效率比退火前降低了2.79%。而经过260℃的电注入退火处理后,电池效率提高1.12%,且经60kW·h的光照后,电池效率比退火前仅下降1.96%。这些结果说明,260℃的电注入退火条件更适用于铸造单晶硅电池的抗LID处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池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关玉明,葛浩,刘树根,王进,尹雪瑶.基于CFD正交实验的锂电池化成机构热效应研究[J].电源技术.2019

[2].王泽辉,沈鸿烈,魏青竹,倪志春,李树兵.电注入退火条件对铸造单晶硅PERC电池抗LID效应影响的研究[J].半导体光电.2019

[3].黄雅盼,孙晓刚,李锐,梁国东,魏成成.叁(2-羧乙基)膦阻隔层对锂硫电池穿梭效应的抑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9

[4].姜地,贾欣燕,魏云,刘其军,常相辉.硅太阳能电池实验中温度效应的实验研究[J].大学物理实验.2019

[5].段旭彬,李庆福,卫慧凯.锂硫电池穿梭效应抑制及解决途径的研究进展[J].电池.2019

[6].孙玄锴,孙瀚霆.磁检测与磁效应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的应用研究[J].上海节能.2019

[7].王杰,孙晓刚,李旭,陈玮.二硫苏糖醇/多壁碳纳米管阻隔层抑制锂硫电池的穿梭效应[J].新型炭材料.2019

[8].郭宏亮.高效多结电池光电耦合效应与抗辐射优化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9].石林凤.In_xGa_(1-x)As太阳电池质子辐照效应及基于TRPL的载流子行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10].刘双安,李玲.利用Kirkendall效应制备核壳结构CoFe_2O_4@C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对电极材料[C].第六届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

标签:;  ;  ;  ;  

电池效应论文-关玉明,葛浩,刘树根,王进,尹雪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