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追踪技术论文-周蕾

过程追踪技术论文-周蕾

导读:本文包含了过程追踪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眼动追踪,风险决策,跨期决策,决策过程

过程追踪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周蕾[1](2019)在《应用眼动追踪技术综合探索决策的过程机制:以风险和跨期决策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决策研究领域,使用眼动追踪技术,可以综合衡量决策模型对结果和过程预测的准确性,并且对决策的过程机制、解释人类行为提供更直接更客观的重要证据。我们以风险决策和跨期决策为例,在一系列研究中,运用眼动追踪技术对决策过程进行解析。首先,研究运用眼动轨迹、加工方向、注意分配等系列特征,检验决策模型,并通过计算建模的手段,将眼动指标加入决策模型中,以此综合决策结果,眼动过程的多维数据,解释决策的行为效应;其次,基于局部和整体过程特征,对风险和跨期决策的过程进行比较,探索两类决策过程的相似性与特异性,并检验二者是否具有类似的过程机制;最后,尝试将眼动技术与机器学习技术结合,采集大量的眼动试次建立眼动实验大数据库,并尝试基于有监督的机器学习(supervised machine learning)原理,制定了风险和跨期决策的自动化预测系统。这些研究结果首先揭示出基于过程证据检验决策模型、解释行为效应的有效性:例如,眼动过程比较的结果表明风险和跨期决策相似的决策过程机制,即遵循非折扣模型所假设的非补偿、基于维度的加工特征;其次,研究为建立决策过程和行为的关联,筛选了包含注意分配等一系列高相关、高互补且低冗余的核心眼动指标集。这一系列研究综合应用眼动技术为解析决策过程进行了有益探索。(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魏子晗,李纾[2](2017)在《应用眼动过程追踪技术区分配偶决策的决策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择偶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之一。择偶属于一种多属性决策,人们在多属性决策中会采用多种不同的决策策略,而这些策略可以被划分为两大家族:(1)经典理性家族的策略认为,决策过程会采用补偿性的、基于选项的信息加工方式;(2)启发式家族的策略认为,决策过程会采用非补偿性的、基于属性的信息加工方式。眼动过程追踪数据可以反映决策过程中的认知加工过程,因此可以利用这些眼动指标来区分决策者采用的是什么决策策略。本研究首先要求被试进行自由择偶任务,然后再让被试分别完成两个强迫规则任务,一个强迫规则任务强制要求被试按照启发式策略(齐当别启策略)进行择偶,另一个强迫规则任务强制要求被试按照理性策略(加权相加的策略)进行择偶。参照机器学习的分析思想,首先对两个强迫规则任务的眼动数据进行训练,筛选出有效的分类器,然后将训练得到的分类器算法应用于自由决策任务中,以区分自由决策中人们采用的策略是什么。在训练阶段,使用Weka.3.6软件探索了4种较常用的分类算法的有效性,包括逻辑回归法、随机森林法、朴素贝叶斯法和KNN法,放入分类器的预测变量包含两组:(1)基于属性的眼跳、基于属性的眼跳、注视点平均注视时长;(2)SM值、注视点平均注视时长。10折的折迭交叉验证结果表明,逻辑回归的表现是最好的。将SM值和注视点平均时长放入逻辑回归混合模型中作为固定效应,得到的混合逻辑回归分类器对两种强迫规则任务的分类准确性达到了89.95%。然后利用该分类模型对自由决策中的试次进行分类,结果发现有30.9%的试次采用了补偿性的、基于选项的经典理性决策策略,而有69.1%的试次采用的是非补偿性的、基于属性的启发式决策策略。本研究创新性地使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利用眼动数据有效地区分了决策者在择偶时采用什么决策策略。同时,本研究还具有一定理论意义,本研究发现在择偶时人们更多地采用非补偿性的、基于属性的启发式决策策略,这一结果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们是如何进行择偶的。(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期刊2017-11-03)

宋之杰,王娜,李爱影,孙亚青,石蕊[3](2017)在《情绪对突发事件信息加工过程的影响——基于眼动追踪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意义]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突发事件发生后信息的发布、获取以及传播已然成为影响公众情绪以及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探索情绪对突发事件信息加工的影响变得重要起来。[方法/过程]以洪涝灾害作为研究背景,以眼动追踪技术作为研究方法,并采用3(个体情绪状态:正性、中性、负性)×3(材料情绪模式:积极、中性、消极)混合设计。通过对注视时间、注视次数、回视次数、瞳孔直径等眼动数据和被试对所阅读信息的记忆程度,来探究情绪对信息加工程度的影响。[结果/结论]与中性情绪相比,正性(积极)情绪和负性(消极)情绪对材料的注视时间、注视次数、回视次数都要小;不同情绪下瞳孔直径的大小关系为:负性(消极)>正性(积极)>中性;不同情绪下被试对材料的记忆程度大小关系为:正性(积极)>中性>负性(消极)。结果表明正性(积极)情绪下有利于被试对信息加工,而负性(消极)情绪使被试产生明显"回避"反映,不利于对信息加工,且个体情绪状态与材料情绪模式之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本文来源于《情报杂志》期刊2017年08期)

牛保龙,鞠忠建,戴相昆,潘隆盛,王金媛[4](2017)在《六维颅骨追踪技术在头部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体位误差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六维颅骨追踪(6D-skull)技术,研究头部肿瘤患者在放射治疗过程中的体位误差及位移量,为临床放射治疗靶区精确勾画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择15例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头部肿瘤患者,均采用6D-skull技术。治疗中每隔40 s采集一次正交图像,与数字重建图像(DRR)配准记录体位误差值。分析放射治疗执行前体位误差、治疗中采样点体位误差及体位位移量数据统计,由公式M=2.5Σ+0.7δ计算计划靶区(PTV)外扩间距。结果:放射治疗可执行前左右(X)、头脚(Y)、垂直(Z)线性体位误差分别为(-0.098±0.590)mm、(0.278±0.637)mm、(-0.071±0.679)mm,PTV外扩间距分别为0.168 mm、1.141 mm、0.298 mm。间隔40 s采样点误差分别为(-0.032±0.550)mm、(0.350±0.636)mm、(-0.058±0.821)mm,PTV外扩间距分别为0.305 mm、1.320 mm、0.430 mm。位移量计算d=d_1-d_0误差分别为(-0.015±0.550)mm、(-0.061±0.645)mm、(0.003±0.657)mm,PTV外扩间距分别为0.338 mm、0.299 mm、0.467mm。3个线性方向、3个旋转角度的6个分组之间直线相关性分析L-R与DOWN-UP(r=0.023,P>0.05),Y轴与Z轴(r=0.513,P<0.05),8组两两直线正相关,7组负相关。叁类线性数据中,Y轴变化较大,PTV外扩基本在1.6 mm之内。结论:利用射波刀6D-skull技术对患者头部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体位误差分析,能够较好的监测并修正头颈部肿瘤治疗前与治疗中的体位误差,实现对颅内肿瘤精确性放射治疗,同时也提供对临床颅内肿瘤PTV外放相应数据的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装备》期刊2017年03期)

徐宁骏[5](2016)在《英文篇章阅读认知过程的眼球追踪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心理语言学家长期关注人类如何通过阅读来进行信息加工。眼动技术的发展为解释大脑信息处理提供了一定的技术保障。在简要回顾阅读研究历程后,着重关注阅读眼动研究的叁大参数(停顿、眼跳和回视)、研究的叁大关键问题和E-Z读者模型,从而探讨如何利用眼球追踪技术探究大脑信息识别。(本文来源于《安徽文学(下半月)》期刊2016年03期)

王健[6](2016)在《产品追踪过程中失效UID恢复与补救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满足不断提高的复杂产品安全管理和质量保障的要求,产品追踪是实现准确的产品技术状态管理以及快速质量追溯有效的解决途径,实现产品追踪的最直接有效手段是对产品生命周期的各阶段进行零部件的唯一标识(Unique Identification,UID),国际多家研究所与企业联合成立DPM(Direct Part Marking,DPM)工作组,选定数据矩阵码(Data Matrix,DM)作为零部件的唯一标识。然而,由于离散制造企业生产环境和工艺的复杂性容易引起DM码的磨损、污染和腐蚀等,这时产品标识难以依靠现有的识读算法自动识别,即标识失效,导致追踪断路。因此,研究产品标识失效的恢复和补救技术就变得非常必要,目前国内外大部分关于产品失效标识恢复补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工艺、图形图像等单个角度进行研究,尚未有一套产品追踪过程的失效标识恢复补救理论体系和技术框架。对于离散制造企业的产品追踪模式,依然存在包括批次产品样本信息同质化,批量生产对象标识局部或完全失效,标识失效预警和及时恢复补救等问题,现有技术手段未能较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以适应各种复杂应用环境的产品直接标识技术为基础,针对不同的标识失效形态和企业追踪模式存在的问题,研究产品追踪过程的标识失效恢复补救,以实现产品不间断的可靠追踪,展开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分析了产品追踪过程标识的失效形态,给出了失效标识恢复与补救的定义,探讨了产品追踪过程中标识失效存在的问题,进一步阐述了其中的难点问题及解决途径。建立了产品失效标识恢复与补救策略,并对策略和流程模型进行了描述,从同质化产品的标识特征设计、标识失效的预测与补救和多信息融合的失效标识恢复与补救等方面展开研究,为实现产品不间断的追踪应用提供指导。(2).研究了同质化产品标识增强化特征设计及识别方法,针对批次产品样本信息之间存在同质化问题,分析了特征强化的零件直接标识,提出了基于标刻工艺方法和仿射变换的标识特征设计,并建立DM码标刻特征矩阵,设计了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DM码纹理特征,并建立产品制造过程DM码纹理库。最后采用汉明距方法和欧式距离方法级联匹配目标特征和DM码标刻特征矩阵、制造过程纹理库的相似度,从而在源头增强了产品个体之间的特征差异。(3).研究了基于多信息融合的产品失效标识恢复与补救方法,由于制造企业生产环境和工艺的复杂性,导致标识发生局部或者全部失效。分析了产品制造过程的多态和时变性,依据产品物理信息、制造过程信息提出了基于多信息融合的产品失效标识恢复与补救模型,计算失效标识产品的特征数据和产品历史数据库的相似度测度,采用改进的变异系数加权法进行了初步的匹配,通过D-S证据理论分配特征的基本信度并进行融合辨识。(4).研究了基于制造历史数据的产品标识失效预测与补救方法,分析了制造历史过程大量数据与标识的关联,给出了基于DPM的制造历史信息模型,描述了标识失效的影响因素,并将制造历史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方法优化,建立了神经网络标识失效预测模型,结合神经网络预测结果和标识转移与继承方法进行了失效标识的恢复补救,避免标识失效引发的信息追踪断路。(5).将产品追踪过程失效标识恢复与补救的思想应用到实际的项目中,结合相关项目背景开发了产品制造过程数据采集与跟踪系统,对失效标识恢复与补救的方法步骤进行了企业的试运行,结合应用实例对本文所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验证。(本文来源于《西北工业大学》期刊2016-03-01)

[7](2015)在《创新探索 真抓实干 应用二维码技术推进物资全生命周期、全过程追踪、全成本核算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物资质量跟踪管理是铁路物资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物资"全生命周期、全过程追踪、全成本核算"管理的重要基础。重要配件物资二维码质量跟踪工作是上海铁路局充分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理念加强物资管理的一次有益探索与尝试,核心是通过在全局推广实施物资二维码质量跟踪,利用信息技术以及网络通讯系统,以"信息化+物资专业管理"为有效手段,让信息化与物资管理各环节进行深度融合,构建起覆盖物资供应商、计(本文来源于《铁路采购与物流》期刊2015年11期)

李莉,安静宇,严茹莎[8](2015)在《基于细颗粒物来源追踪技术的2013年12月上海市严重污染过程中PM_(2.5)的源贡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高浓度细颗粒物引起的大气灰霾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科学快速地诊断PM2.5及其关键组分的来源对于缓解当前严峻的污染形势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现实意义.2013年12月上旬,我国东部特大型城市上海及其所处的长叁角区域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严重污染过程,PM2.5小时浓度一度高达640μg·m-3.本文以分析12月上旬上海市所出现的叁次典型重污染过程为案例,利用颗粒物来源追踪技术,对严重污染期间上海市PM2.5及其关键化学组分(硫酸盐、硝酸盐、铵盐、有机碳和元素碳)开展了来源解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上海市人为排放源中,工业锅炉和窑炉、移动源和电站锅炉是对细颗粒物中硝酸盐贡献最大的3类排放源;工业源和移动源是对硫酸盐贡献最大的两类排放源.在灰霾、湿霾和过境这3次污染过程中,上海本地排放对PM2.5的浓度贡献分别是35.3%、44.8%和22.7%;长距离输送分别达到了42.0%、41.1%和59.8%.在长叁角模拟区域内,扬尘、工业过程、挥发类源、工业锅炉和窑炉及移动源是最主要的细颗粒贡献源,平均贡献占比分别是25.1%、14.9%、15.8%、13.7%和15.9%.研究表明,2013年12月这类极高的严重污染过程,并非单一城市所致,区域联防联控,特别是重度污染期间的联合减排对于缓解细颗粒物重度污染极为重要.(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5年10期)

李中峰,邱晓臻,王钰,刘欣峰,孔令爽[9](2014)在《核磁共振技术追踪白花蛇舌草分离纯化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核磁共振技术追踪检测白花蛇舌草活性部位分离纯化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通过HPLC-MS法分析化学成分含量呈动态分布的系列混合物.以核磁共振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动态谱学方法追踪检测四种单体,准确的指导了有效部位的分离纯化过程.结果表明,将核磁共振技术作为选择性提取分离的监测手段,依据目标化合物的NMR谱学特征,以1H-NMR监控和指导从白花蛇舌草有效部位中寻找和得到四种化合物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传统检测手段HPLC-MS在结果上达到了高度的一致.并运用多种核磁共振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解析,提高了复杂很合物的分析效率.(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5期)

余雯,闫巩固,黄志华[10](2013)在《决策中的过程追踪技术:介绍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过去50年的决策研究中,随着对核心问题的深入探索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决策过程信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过程研究技术主要包括鼠标实验室技术、眼动技术及新提出的决策移窗技术。鼠标实验室技术和眼动技术已被用于解决多种决策问题。决策移窗技术结合了前两种技术的优势,其适用范围需在日后研究中进行更多探索。在未来的研究中,多种技术的结合使用将有助于回避单一技术的缺陷,分离研究方法对于被试行为的影响,提高研究效度。(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进展》期刊2013年04期)

过程追踪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择偶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之一。择偶属于一种多属性决策,人们在多属性决策中会采用多种不同的决策策略,而这些策略可以被划分为两大家族:(1)经典理性家族的策略认为,决策过程会采用补偿性的、基于选项的信息加工方式;(2)启发式家族的策略认为,决策过程会采用非补偿性的、基于属性的信息加工方式。眼动过程追踪数据可以反映决策过程中的认知加工过程,因此可以利用这些眼动指标来区分决策者采用的是什么决策策略。本研究首先要求被试进行自由择偶任务,然后再让被试分别完成两个强迫规则任务,一个强迫规则任务强制要求被试按照启发式策略(齐当别启策略)进行择偶,另一个强迫规则任务强制要求被试按照理性策略(加权相加的策略)进行择偶。参照机器学习的分析思想,首先对两个强迫规则任务的眼动数据进行训练,筛选出有效的分类器,然后将训练得到的分类器算法应用于自由决策任务中,以区分自由决策中人们采用的策略是什么。在训练阶段,使用Weka.3.6软件探索了4种较常用的分类算法的有效性,包括逻辑回归法、随机森林法、朴素贝叶斯法和KNN法,放入分类器的预测变量包含两组:(1)基于属性的眼跳、基于属性的眼跳、注视点平均注视时长;(2)SM值、注视点平均注视时长。10折的折迭交叉验证结果表明,逻辑回归的表现是最好的。将SM值和注视点平均时长放入逻辑回归混合模型中作为固定效应,得到的混合逻辑回归分类器对两种强迫规则任务的分类准确性达到了89.95%。然后利用该分类模型对自由决策中的试次进行分类,结果发现有30.9%的试次采用了补偿性的、基于选项的经典理性决策策略,而有69.1%的试次采用的是非补偿性的、基于属性的启发式决策策略。本研究创新性地使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利用眼动数据有效地区分了决策者在择偶时采用什么决策策略。同时,本研究还具有一定理论意义,本研究发现在择偶时人们更多地采用非补偿性的、基于属性的启发式决策策略,这一结果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们是如何进行择偶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过程追踪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周蕾.应用眼动追踪技术综合探索决策的过程机制:以风险和跨期决策为例[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2].魏子晗,李纾.应用眼动过程追踪技术区分配偶决策的决策策略[C].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2017

[3].宋之杰,王娜,李爱影,孙亚青,石蕊.情绪对突发事件信息加工过程的影响——基于眼动追踪技术[J].情报杂志.2017

[4].牛保龙,鞠忠建,戴相昆,潘隆盛,王金媛.六维颅骨追踪技术在头部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体位误差的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7

[5].徐宁骏.英文篇章阅读认知过程的眼球追踪技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6

[6].王健.产品追踪过程中失效UID恢复与补救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6

[7]..创新探索真抓实干应用二维码技术推进物资全生命周期、全过程追踪、全成本核算管理[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5

[8].李莉,安静宇,严茹莎.基于细颗粒物来源追踪技术的2013年12月上海市严重污染过程中PM_(2.5)的源贡献分析[J].环境科学.2015

[9].李中峰,邱晓臻,王钰,刘欣峰,孔令爽.核磁共振技术追踪白花蛇舌草分离纯化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10].余雯,闫巩固,黄志华.决策中的过程追踪技术:介绍与展望[J].心理科学进展.2013

标签:;  ;  ;  ;  

过程追踪技术论文-周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