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落潮论文-陈壹鹏,黄惠明,王义刚,唐树涛

涨落潮论文-陈壹鹏,黄惠明,王义刚,唐树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涨落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海平面上升,长江口,二维数学模型,涨落潮历时差

涨落潮论文文献综述

陈壹鹏,黄惠明,王义刚,唐树涛[1](2019)在《海平面上升对长江口涨落潮历时差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近年来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影响河口地区水文特性的问题,对海平面上升对长江口涨落潮历时差的影响进行研究。采用二维潮流数学模型的方法,模拟在长江口上游大通的洪枯季及年平均径流量条件下,海平面上升100 cm对涨落潮历时的影响。结果表明:海平面上升减小了长江口北支上半段、南支和南北港等中上游区域的涨落潮历时差,对靠近外海的北支末段和南北槽的涨落潮历时差影响很小。海平面上升加大了河口地区的涨潮动力,使长江口的涨落潮历时差有所减小,由此对长江口地区的盐水入侵和泥沙输运带来的影响必须引起重视。(本文来源于《水运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黄明海[2](2018)在《大小潮和涨落潮对黄海夏季冷水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般来说海表温度总在夏季达到最高,然而黄海夏季却经常存在孤立的冷水斑块,称为表层冷水斑(Surface cold parches,SCP)。黄海夏季冷水斑是东中国海的一个重要的水文现象,多年的观测表明它们成于春天、盛于夏季、最后在秋天消亡。对于典型的冷水斑,如苏北、山东、木浦冷水斑,以往的研究通常认为它们的形成与潮混合以及潮致上升流有关。在本文中,我们以改进的ECOM-si数值模式为主要工具,结合卫星资料和浮标观测资料,仔细分析这些区域的冷水斑在大小潮以及涨落潮中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后,发现它们并不见得总是出现,前人提出的其成因还太笼统、还可精细化。具体说来,苏北冷水斑存在着显着的大小潮差异,小潮期间,潮流减弱,对应的潮混合大大削弱,太阳辐射的加热作用占主导地位,强的层化在该冷水域建立,冷水斑的形成受到极大的削弱甚至消失;而在大潮期间,潮流增强,潮混合增强,此时层化减弱,整层水柱混合较均匀,冷水斑增强,即冷水斑对大小潮的响应主要是通过潮流的大小潮变化进而引起垂向混合的大小潮变化所致。韩国西南角木浦冷水斑的大小潮演化与苏北相似且主要受到潮混合的调控。但山东半岛冷水斑的大小潮演化与苏北和木浦不同,其大小潮差异较弱,主要是由于此处的潮流相对较弱且大小潮差异较小,因而此处的冷水斑的大小潮差异较小。模式模拟的大小潮的合成分析显示苏北和木浦冷水斑的大小潮差异分别可以达到2℃和3℃,而山东半岛的大小潮差异为1℃。多年卫星资料的合成分析以及浮标观测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的观点。因此对于苏北和木浦冷斑块,除了广泛接受的形成机制外,其在大小潮期间的变化也是其生消的原因。此外,我们还分析了冷水斑在涨落潮期间的变化,其变化趋势与典型的潮致应变机制相吻合,但苏北冷水斑的变化更加显着,即涨潮时层化减弱,混合更加均匀,而在落潮时层化增强,这种涨落潮的差异在大潮时增强而在小潮时减弱。但上述的涨落潮的变化在山东和木浦冷水域并不显着,这与此处潮流的垂向剪切较弱有关。(本文来源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18-05-01)

刘高伟,程晨,徐斌,薛为[3](2017)在《长江河口江亚北槽涨落潮槽性质判断及水沙输移机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2016年8月洪季大潮江亚北槽实测水文、泥沙资料为基础,利用河槽类型判定系数(λ)及机制分解法对江亚北槽涨落河槽性质进行判断及水沙输移机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江亚北槽以落潮优势流和优势沙为主,河槽整体为落潮槽;(2)江亚北槽洪季大潮以欧拉余流为主指向海,斯托克斯余流为辅指向陆,拉格朗日余流指向海;(3)江亚北槽洪季大潮以平流输沙为,潮流输沙为辅,二者均指向海。(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下半月)》期刊2017年11期)

丁奕,陈金浩,邵加健[4](2017)在《钱塘江河口区潮汐特性及日涨落潮量分析——以之江水文站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掌握钱塘江河口区感潮河段的潮汐特性和日涨落潮量变化规律,对涨潮潮差、涨潮最大流速、日涨落潮潮量和日平均涨潮流量等重要指标进行分析,总结各潮汐要素在月内和全年的变化规律。结果得出,各潮汐要素的变化较为同步,在月内和全年都表现为周期性变化的特点,同时也受到风暴潮、径流、江道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浙江水利科技》期刊2017年04期)

张钊[5](2017)在《长江口南槽悬沙输运涨落潮不对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口地区的泥沙输运是河口开发治理的关键问题,对于航道和港口建设、生态保护滩涂围垦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目前关于河口潮周期的悬沙输运研究虽有较多成果,但对涨潮和落潮阶段的主要输沙过程、机理进行系统对比、剖析的研究工作却开展甚少。开展河口涨落潮悬沙输运不对称性研究是对以往研究工作的有益补充,对于深化和完善河口动力悬沙过程的认识、推动河口沉积动力学和泥沙运动力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同时也为悬沙输运数学模型提供必要的参数取值。南槽作为长江口第叁级分汊的南汊道,入海四口之一,是输水输沙的主要通道。本文基于南槽中下段洪枯季3个测点的水沙观测数据,通过水文统计分析、准调和分析及机制分解等方法,探究了水动力、盐淡水混合、悬沙浓度分布及水沙输运机制及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并探讨了涨落潮输沙不对称性及动力要素对净输沙产生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潮流的准调和分析得到的M4和M2分潮振幅比表明南槽中段枯季具有潮波变形,且由M4和M2分潮的相位角差值可知得南槽中段测点枯季为涨潮占优。然而实测资料显示,S1测点枯季大小潮均为落潮优势流。这两种判别方法差异的出现正反映出径流在涨落潮不对称中的重要作用。南槽测点涨落潮流速不对称现象十分显着,涨潮历时均小于落潮历时,各测点涨落潮流速大小有所差别;大潮流速均要大于小潮,随着测点向口外推移洪枯季大小潮比值逐渐减小。洪季流域内大量的径流下泄导致洪季平均流速大于枯季,对于同一季节来说不同测点平均流速相差不大;垂向上流速由表至底基本为减小趋势,且涨落潮垂向流速分布也有明显的不对称现象。通过对流速不对称现象分析可知,在涨潮流占优区域,径流作用是形成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现象的主要原因,且测点位于河道的位置,对涨落潮流速也有一定影响,而大风则能引起涨落潮流速大小的转变。通过对纵向输水量的分析可以看出,南槽中段河道以落潮优势流为主,越往下段落潮优势越弱,受径潮流的共同影响,各测点净输水均有表层输水向海、底层输水向陆的垂向环流出现。(2)从南槽中段至下段水体盐度呈增大趋势,因潮流和径流的强度变化,盐度在时间上具有涨落潮、大小潮、洪枯季的变化特征;垂向盐度一般在涨转落期间达到最大值,落转涨期间盐度最小;垂向盐度以缓混合型为主,南槽中段测点涨潮垂向混合作用强于落潮阶段,下段测点则基本为落潮混合作用强于涨潮,大潮垂向混合均要强于小潮,枯季强于洪季;中下段测点洪枯季输盐量均为从落潮优势逐渐转变为涨潮优势。对比各测点输水量和输盐量的变化特征,可见在涨落潮盐度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涨落潮输盐量与输水量呈现较好的对应关系,但涨落潮输水量与盐度大小不一致时,涨落潮输盐量由优势较大的因素控制。(3)南槽悬沙浓度具有显着的时空变化特征,表现为涨潮大于落潮,大潮大于小潮的特征,随着测点向口外推移,悬沙浓度由洪季高于枯季向枯季高于洪季转变。悬沙浓度与流速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悬沙浓度一般随着流速的增大而增高,故流速的涨落潮不对称能引起涨落潮输沙的不对称。输沙量为落潮优势时,垂向上表现为表层输沙向海、底层输沙向陆或是均向海输运;涨潮优势时,垂向上为表层输沙向陆、底层输沙向海或是均向陆输运。(4)南槽是长江向海输水的重要通道,其欧拉余流的方向向海,斯托克斯余流的方向向陆。在南槽中下段的悬沙输移中,平流输沙和斯托克斯输沙项占主导地位,前者向海输沙,后者向陆输沙;潮泵作用项次之,垂向净环流输沙项对潮周期净输沙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弱。在潮泵效应输沙项中,T5是主要贡献项,且在大小潮周期中,悬沙浓度的复杂变化是造成T5随潮周期剧烈波动的主要原因。(5)通过对南槽涨落潮流速和悬沙不对称对净输沙的影响及其各动力要素的分析表明:径流和潮汐共同作用下,涨落潮输水控制着涨落潮输沙的方向,但输水量并不一定能决定输沙量的大小。盐水入侵会在水体的中下层形成盐跃层,盐跃层的产生大大增大了高盐度水体的密度,导致盐跃层上下的泥沙不易相互扩散,且适宜的盐度为泥沙絮凝提供了有利的介质条件,絮凝加速了悬沙沉降,致使泥沙集中于水体底层。盐水入侵导致的涨落潮流速和悬沙浓度不对称是造成涨落潮输沙不对称的原因。再悬浮作用是河口地区泥沙输运的重要环节,涨落潮再悬浮通量的不同对涨潮落输沙量有着重要影响。对涨落潮悬沙浓度和净输沙的对比研究表明,由涨落潮输沙不对称产生的净输沙的强度并非由某一动力因素控制,而是在多种动力因素作用的复合结果。涨落潮悬沙浓度大小和净输沙方向最为相关,其次为平均水深和平均流速,与平均历时关系最弱。(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7-04-01)

孙昊,黄辰虎,蒋红燕,刘雷,翟国君[6](2014)在《涨落潮历时时间不等显着海区的水位改正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涨潮、落潮历时时间不等显着的特殊海区实施水深测量水位改正,不合理的计算潮时差将与实际产生明显差异。分析了涨落潮历时时间不等产生的原因,推导了涨落潮历时时间的近似计算公式,为保证水深测量成果质量,提出了在类似海区应逐日分别计算涨潮和落潮时段的潮时差以实施较合理水位改正。(本文来源于《海洋测绘》期刊2014年06期)

王彪,朱建荣,李路[7](2011)在《长江河口涨落潮不对称性动力成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江河口存在着涨落潮流速和历时的不对称现象。本应用长江河口叁维数值模式,数值试验定量给出了不同径流量、潮汐和水深下南北支、南北港和南北槽涨潮落潮平均流速和历时,通过横断面涨潮落潮通量必须满足质量守恒观点从动力机制上给出了涨潮落潮流速和历时不对称的成因。(本文来源于《海洋学报(中文版)》期刊2011年03期)

王永红,沈焕庭,李九发,茅志昌[8](2011)在《长江河口涨、落潮槽内的沙波地貌和输移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涨、落潮槽是河口区的重要地貌单元,槽内由于不同的优势流作用而表现出不同的泥沙运移特征。沙波是底沙输移的表现,因此研究槽内的沙波特征对于涨、落潮槽的水动力和沉积地貌研究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依据现场声纳观测、测深仪测深、表层取样和现场水动力观测等方法获得河槽床面沙波和水动力资料,对沙波的几何形态、波高和全潮周期的迁移距离进行了分析和计算。结果显示,涨潮槽沙波的波长和波高都小于落潮槽内的沙波,波型指数大于落潮槽。涨潮槽内有部分沙波倾向上游,落潮槽沙波一般倾向下游。除了涨潮槽新桥水道在大潮时沙波净向上游输移,涨潮槽南小泓和落潮槽的底沙无论大、小潮都净向下游输移,大、小潮全潮周期内涨潮槽净输移距离约为1—10m,落潮槽内的沙波净输移距离约为涨潮槽的3倍。涨、落潮槽内的沙波特征和迁移距离的差异主要反映了河槽内不同水动力与河床地形的相互作用关系,这种差异导致了两种河槽中的底形不稳定。(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湖沼》期刊2011年02期)

王永红,沈焕庭,李九发,茅志昌[9](2009)在《长江河口涨落潮槽沉积物特征及其动力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涨落潮槽是河口区的重要地貌单元,涨落潮槽的水动力有着明显的差异。通过对涨潮槽新桥水道和南小泓以及落潮槽南支主槽和南港表层沉积物的粒度、粘土矿物、重矿物以及磁性特征分析,发现落潮槽表层沉积物的粒径较粗,为粉砂质砂,涨潮槽沉积物主要是砂质粉砂。在双向水流的作用下,粘土矿物重新发生分配,涨落潮槽粘土矿物的组分变化不大。涨潮槽的重矿物颗粒百分含量中,稳定的不透明矿物比落潮槽有所减少,而比重小的片状矿物有所增加,碳酸盐含量较高。磁性矿物的含量在不同的地方相差很大,落潮槽中的亚铁磁性矿物含量高于涨潮槽。这些沉积特性的不同是对涨落潮槽内水动力差异响应的结果。(本文来源于《沉积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唐玉杰,王永红,吴加学,沈焕庭[10](2008)在《长江口涨落潮槽水动力特性的同步观测及其输运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涨落潮槽是河口区的重要地貌单元。只有枯季涨潮槽才能表现出涨潮优势。使用ADCP和ENDECO在枯季对长江口典型涨落潮槽进行一个潮周期的同步水文观测。利用本次观测资料和收集以前洪季水动力结果,比较分析了长江口涨落潮槽一个完整洪枯季大小潮水动力特征和输运机制。结果表明:(1)长江河口涨潮槽的水动力极为复杂。不仅存在洪枯季节的水文特征变化,而且存在着洪季大小潮和枯季大小潮的变化;(2)只有枯季大潮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涨潮优势。涨潮槽的单宽涨落潮量接近,而落潮槽的单宽涨潮量都小于单宽落潮量;(3)洪季大小潮涨潮槽的平均涨潮流速都大于落潮槽,平均落潮流速都小于落潮槽。枯季小潮的平均涨潮流速来说,涨潮槽大于落潮槽;而对于落潮流速来说,涨潮槽上部小于落潮槽,下部大于落潮槽;(4)涨潮槽的欧拉余流要小于落潮槽,涨潮动力减弱对涨潮槽的影响较为明显。(本文来源于《海洋地质动态》期刊2008年05期)

涨落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一般来说海表温度总在夏季达到最高,然而黄海夏季却经常存在孤立的冷水斑块,称为表层冷水斑(Surface cold parches,SCP)。黄海夏季冷水斑是东中国海的一个重要的水文现象,多年的观测表明它们成于春天、盛于夏季、最后在秋天消亡。对于典型的冷水斑,如苏北、山东、木浦冷水斑,以往的研究通常认为它们的形成与潮混合以及潮致上升流有关。在本文中,我们以改进的ECOM-si数值模式为主要工具,结合卫星资料和浮标观测资料,仔细分析这些区域的冷水斑在大小潮以及涨落潮中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后,发现它们并不见得总是出现,前人提出的其成因还太笼统、还可精细化。具体说来,苏北冷水斑存在着显着的大小潮差异,小潮期间,潮流减弱,对应的潮混合大大削弱,太阳辐射的加热作用占主导地位,强的层化在该冷水域建立,冷水斑的形成受到极大的削弱甚至消失;而在大潮期间,潮流增强,潮混合增强,此时层化减弱,整层水柱混合较均匀,冷水斑增强,即冷水斑对大小潮的响应主要是通过潮流的大小潮变化进而引起垂向混合的大小潮变化所致。韩国西南角木浦冷水斑的大小潮演化与苏北相似且主要受到潮混合的调控。但山东半岛冷水斑的大小潮演化与苏北和木浦不同,其大小潮差异较弱,主要是由于此处的潮流相对较弱且大小潮差异较小,因而此处的冷水斑的大小潮差异较小。模式模拟的大小潮的合成分析显示苏北和木浦冷水斑的大小潮差异分别可以达到2℃和3℃,而山东半岛的大小潮差异为1℃。多年卫星资料的合成分析以及浮标观测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的观点。因此对于苏北和木浦冷斑块,除了广泛接受的形成机制外,其在大小潮期间的变化也是其生消的原因。此外,我们还分析了冷水斑在涨落潮期间的变化,其变化趋势与典型的潮致应变机制相吻合,但苏北冷水斑的变化更加显着,即涨潮时层化减弱,混合更加均匀,而在落潮时层化增强,这种涨落潮的差异在大潮时增强而在小潮时减弱。但上述的涨落潮的变化在山东和木浦冷水域并不显着,这与此处潮流的垂向剪切较弱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涨落潮论文参考文献

[1].陈壹鹏,黄惠明,王义刚,唐树涛.海平面上升对长江口涨落潮历时差的影响[J].水运工程.2019

[2].黄明海.大小潮和涨落潮对黄海夏季冷水斑的影响[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8

[3].刘高伟,程晨,徐斌,薛为.长江河口江亚北槽涨落潮槽性质判断及水沙输移机制分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7

[4].丁奕,陈金浩,邵加健.钱塘江河口区潮汐特性及日涨落潮量分析——以之江水文站为例[J].浙江水利科技.2017

[5].张钊.长江口南槽悬沙输运涨落潮不对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

[6].孙昊,黄辰虎,蒋红燕,刘雷,翟国君.涨落潮历时时间不等显着海区的水位改正问题[J].海洋测绘.2014

[7].王彪,朱建荣,李路.长江河口涨落潮不对称性动力成因分析[J].海洋学报(中文版).2011

[8].王永红,沈焕庭,李九发,茅志昌.长江河口涨、落潮槽内的沙波地貌和输移特征[J].海洋与湖沼.2011

[9].王永红,沈焕庭,李九发,茅志昌.长江河口涨落潮槽沉积物特征及其动力响应[J].沉积学报.2009

[10].唐玉杰,王永红,吴加学,沈焕庭.长江口涨落潮槽水动力特性的同步观测及其输运机制研究[J].海洋地质动态.2008

标签:;  ;  ;  ;  

涨落潮论文-陈壹鹏,黄惠明,王义刚,唐树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