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子宫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产后宫缩痛,艾灸,子宫穴,疗效
子宫穴论文文献综述
董叮玲[1](2019)在《艾灸子宫穴治疗产后宫缩痛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对产后宫缩痛患者应用艾灸子宫穴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82例产后宫缩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对症处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艾灸子宫穴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疼痛情况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研究组疼痛评分为(2.11±0.42)分,显着低于对照组的(4.33±0.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子宫穴治疗产后宫缩痛的疗效显着,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基层医学论坛》期刊2019年32期)
楼于冰[2](2019)在《艾灸子宫穴治疗产后宫缩痛30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产褥早期因宫缩引起下腹部阵发性剧烈疼痛,称为产后宫缩痛,多见于经产妇。目前临床上对于本病,西医以止痛药治疗为主,笔者采用艾灸子宫穴的纯中医疗法,收效良好,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产妇共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年龄26~35岁,平均30.87岁;剖宫产13例,顺产17例。观察组年龄23~36岁,平均31.08岁;剖宫产(本文来源于《浙江中医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邱静雅[3](2018)在《子宫穴配合远道穴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子宫穴配合远道穴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cl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单纯远道穴TEAS对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疼痛程度、疼痛时间等方面的干预效应。比较单纯远道用穴与局部、远道结合用穴在治疗PD中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纳入的78例PD患者随机分为空白组、远道穴组和远道穴+子宫穴组,每组各26人。空白组患者在3个月经周期内不接受任何治疗。远道穴组取双侧叁阴交和地机穴。远道穴+子宫穴组取双侧子宫穴,左侧叁阴交穴和地机穴。两组患者均于月经来潮当天开始治疗,四对穴位同施以频率为2/100Hz、强度以患者舒适为度的TEAS,每次30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5次,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叁组患者每个月经周期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程度及频率积分变化,评估临床疗效。治疗结束3个月后,运用CMSS量表对TEAS干预的两组进行远期疗效评定。结果临床疗效方面:3个月经周期结束后,空白组、远道穴组和远道穴+子宫穴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2.50%、69.57%、87.50%。与空白组比,两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提高(P<0.05),但两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167)。组内比较:在治疗及随访期间,远道穴组和远道穴+子宫穴组在小腹疼痛程度、小腹疼痛发作时间、CMSS程度总积分和CMSS发作时间总积分方面较干预前均有显着性改善(P<0.05)。小腹疼痛程度方面:治疗1、2个月经周期后,远道穴+子宫穴组小腹疼痛程度明显低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远道穴组和远道穴+子宫穴组小腹疼痛程度均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与单纯远道穴TEAS比较,子宫穴+远道穴TEAS疗效更优(P<0.05)。小腹疼痛发作时间方面:两TEAS干预组在治疗期间,小腹疼痛发作时间均明显少于空白组(P<0.05),但两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CMSS程度总积分方面:治疗1个月经周期后,远道穴+子宫穴组CMSS程度积分显着低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治疗2、3个月经周期后,两治疗组CMSS程度总积分均显着低于空白组(P<0.05),但两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CMSS发作时间总积分方面:治疗1个月经周期后,叁组之间的CMSS发作时间积分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2,3个月经周期后,两治疗组CMSS发作时间总积分均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但两治疗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随访期,远道穴组和远道穴+子宫穴组在上述观察效应指标上均有不同程度反弹,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远道穴TEAS和子宫穴配合远道穴TEAS均可明显减轻PD患者痛经严重程度,缩短PD患者痛经症状持续时间,两组作用基本相当,但子宫穴配合远道穴TEAS起效更快,疗效趋向更佳。TEAS在缓解痛经症状程度与缩短痛经持续时间方面近期疗效明显,但远期效应欠佳。(本文来源于《浙江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06-01)
白菊[4](2018)在《研究艾条灸子宫穴治疗慢性附件炎的临床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艾条灸子宫穴治疗慢性附件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4例慢性附件炎患者(所属时间为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静脉抗生素治疗)、观察组(艾条灸疗治疗),各32例。对比2组慢性附件炎患者的下腹疼痛、白带情况以及输卵管压痛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并记录2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有明显差异(P<0.05),且采用艾条灸子宫穴的观察组患者治愈率为81.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愈率(56.25%),P<0.05。结论采用艾条灸子宫穴对治疗慢性附件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且方便可行值得临床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8年13期)
颜冬华,陈芳,彭慧渊,邵菲,张红玉[5](2018)在《电针结合子宫穴直接灸对初产妇盆膈裂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电针结合子宫穴直接灸对初产妇盆膈裂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4月本院足月顺产分娩的初产妇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盆底肌锻炼,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电针结合子宫穴直接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对初产妇在静息状态及Valsalva动作下盆膈裂孔的各项参数。结果:治疗后,治疗组静息状态及Valsalva动作下盆膈裂孔的左右径、前后径、面积均较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合子宫穴直接灸有利于初产妇产后盆膈裂孔的回缩,有助于产后盆底功能的恢复。(本文来源于《河南中医》期刊2018年03期)
吴姝雯,贾一凡[6](2017)在《隔姜灸子宫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隔姜灸子宫穴对原发性痛经的止痛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12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观察组接受隔姜灸子宫穴,对照组口服常规止痛药,两组均在经前1星期开始干预,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并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时,观察组患者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月后,观察组患者的前列腺素F2a(PGF2α)水平及子宫动脉血流的收缩期峰流速与舒张期峰流速比(S/D)、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的值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姜灸子宫穴治疗原发性痛经,发挥了艾灸的温通、生姜的温散、腧穴的刺激等综合作用,疗效优于口服止痛药物。(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期刊2017年06期)
袁雅宁[7](2017)在《艾灸子宫穴联合加味生化汤治疗血瘀型产后腹痛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观察艾灸子宫穴联合加味生化汤治疗血瘀型产后腹痛的临床疗效,研究此方法对血瘀型产后腹痛的作用机理,为临床治疗该病探寻一种疗效确切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确诊为血瘀型产后腹痛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艾灸+中药组、中药组及对照组,叁组各20例。艾灸+中药组给予艾灸子宫穴联合加味生化汤中药内服综合治疗,中药组给予单纯加味生化汤内服,对照组给予中成药复方益母胶囊口服治疗。叁组患者均从确诊当天开始,连续治疗7天,以7天为一个疗程,治疗一个疗程后观察对比叁组患者治疗前后腹痛情况、中医症状的变化情况及血浆β-内啡肽即β-EP含量的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止痛疗效:艾灸+中药组总有效率95%,中药组总有效率80%,对照组总有效率60%,艾灸+中药组分别与中药组及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症候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各组疗后与疗前分别进行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艾灸+中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艾灸+中药组与中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单项症状疗效:艾灸+中药组单项症状治愈率均较中药组及对照组高,中药组比对照组高。4.血浆β-EP含量的变化:各组疗后与疗前分别进行比较,差异均具有极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艾灸+中药组分别与中药组及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均具有极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子宫穴联合加味生化汤治疗血瘀型产后腹痛的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的腹痛程度,改善其中医症状,降低其血浆β-EP含量,且无毒副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期刊2017-06-13)
许小红[8](2017)在《子宫穴温针灸为主治疗子宫肌瘤60例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子宫肌瘤患者通过子宫穴温针灸为主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我院门诊2014年1月-2016年6月接诊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通过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一组30人。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为常规基础药物治疗,观察组治疗方法为子宫穴温针灸为主治疗。针对临床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存质量状况,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临床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比对照组总有效率(73.3%)高(P<0.05);针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发生率(10%)显着低于对照组发生率(30%),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生存质量方面,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得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通过子宫穴温针灸为主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显着,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且对患者生存质量状况显着改善,应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期刊2017年S1期)
潘王瑛[9](2015)在《B超介导下针刺子宫穴配合中药治疗肾虚肝郁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内分泌异常疾病,并非单一的疾病,而是一组症候群,突出的表现为无持续性排卵、月经紊乱、雄激素水平升高或胰岛素抵抗等。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主要为脾肾两虚、痰瘀互结及肝郁气滞。而现代医学则认为PCOS主要是在下丘脑、肾上腺、精神情志、环境影响及遗传等诸多因素影响之下所产生的。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发展,有关于本病发病机制的观点不断更新,这也促使该综合征成为医学界的热点与难点。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心理压力的增加,同时又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本病的发病率正在不断地升高。目前,西医针对本病所采用的治疗手段主要是促排卵药物、避孕药及激素的应用,虽然短时间内会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后续带来的副作用较多,甚至出现不良反应,患者停止服用药物后复发本病的概率非常大,所以,长期应用治疗并非理想方式。而中医学在整体观念指导下辨证论治的应用在针对PCOS治疗方面的优势是毋庸置疑的,再加上针灸治疗又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因而运用针灸结合中药治疗PCOS受到了越来越多医者和患者的认同和接纳。研究目的本次研究,通过科学严谨的观察与比较,最终的目标在于探讨针刺子宫穴并配合补肾疏肝中药治疗方法对肾虚肝郁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力求通过本法从根本上解除患者病因、调整患者的整体功能,使患者的激素分泌状态恢复正常,排卵功能得以改善以及月经周期的规律得到重新建立。研究方法选择30例的患者,全部都是在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国医堂门诊就诊的,同时也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因为所有的患者都需要在阴式B超介导下进行治疗,所以我们筛选的患者都是已经结婚的女性。采用随机分配方法,将她们分为两个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的15例女性患者被应用针药结合的治疗方法,对照组的15例患者则是被应用单纯中药治疗。本次临床研究针对的对象全部都是肾虚肝郁型的pcos患者,所以采用的治疗方法是针刺子宫穴的同时配合服用补肾疏肝中药,对照组的患者则为单纯服用与治疗组相同的补肾疏肝中药,来观察本次研究的治疗方法对于肾虚肝郁型pcos的作用和疗效。治疗组患者于月经结束后在阴式b超介导下针刺子宫穴,给予较强刺激,力求刺破卵巢,直达卵巢内部,隔天针刺1次,经期停止针刺,并同时配合给予依据滋补肾脏、活血化淤、疏肝解郁法拟定的补肾疏肝方口服,每日服用1剂,水煎,早晚分服,经期停用。治疗组针刺治疗10次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3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休息两天开始继续下1个疗程的治疗。而对照组的全部患者则只于月经结束后开始服用补肾疏肝方。每日选择1剂,水煎,早晚分服,经期停用。根据针刺操作方法将中药服用的1个疗程定为20天,持续服用3个疗程。治疗方案开始实施的同时,所有的研究对象均被要求每日记录基础体温,以便疗程结束后患者的bbt双相率。整个研究进行过程中,仔细观察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变化情况和月经(周期、经量、质等)变化情况,在患者月经结束后检测其性激素水平变化情况和b超检查情况。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变化情况、月经情况、bbt、女性性激素水平变化情况及b超检查情况进行统计组内和组间比较。在3个疗程全部治疗结束后,统一对所有研究对象的各项观察指标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不论在中医症候变化情况、月经情况、bbt双相率以及性激素水平变化情况等方面,两组统计后的结果较治疗前都有非常明显的降低,其中治疗组评分均比对照组评分低,只有在b超检查方面,对照组显示无统计学意义。从最终疗效来看,治疗组临床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则为66.67%。综合上述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所采用的方法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均有治疗作用,而针药结合治疗PCOS疗效高于单纯中药组,这也提示了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具有一定的优势。结论采用针刺子宫穴配合中药治疗肾虚肝郁型PCOS疗效高于单纯应用补肾疏肝中药治疗本病,针药结合的治疗方法能够更加有效地帮助患者重建行经的规律,恢复她们正常的排卵功能,降低患者LH/FSH的比值,由此可见,本研究方法对于治疗肾虚肝郁型PCOS是行之有效的,可在临床治疗上予以实施。(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药大学》期刊2015-05-27)
刘英含,钟峰,石文英,章薇[10](2015)在《子宫穴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及现代理论依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子宫穴是针灸治疗妇科疾病的经验效穴,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且疗效显着。刺激子宫穴对妇科疾病产生治疗性反应与穴位的解剖位置、形态结构特异性、作用效应等密切相关。但目前关于本穴的研究中,单穴的应用很少,机理尚未完全明确,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深入。(本文来源于《上海针灸杂志》期刊2015年04期)
子宫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产褥早期因宫缩引起下腹部阵发性剧烈疼痛,称为产后宫缩痛,多见于经产妇。目前临床上对于本病,西医以止痛药治疗为主,笔者采用艾灸子宫穴的纯中医疗法,收效良好,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产妇共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年龄26~35岁,平均30.87岁;剖宫产13例,顺产17例。观察组年龄23~36岁,平均31.08岁;剖宫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子宫穴论文参考文献
[1].董叮玲.艾灸子宫穴治疗产后宫缩痛的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9
[2].楼于冰.艾灸子宫穴治疗产后宫缩痛3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9
[3].邱静雅.子宫穴配合远道穴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8
[4].白菊.研究艾条灸子宫穴治疗慢性附件炎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8
[5].颜冬华,陈芳,彭慧渊,邵菲,张红玉.电针结合子宫穴直接灸对初产妇盆膈裂孔的影响[J].河南中医.2018
[6].吴姝雯,贾一凡.隔姜灸子宫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英文)[J].JournalofAcupunctureandTuinaScience.2017
[7].袁雅宁.艾灸子宫穴联合加味生化汤治疗血瘀型产后腹痛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7
[8].许小红.子宫穴温针灸为主治疗子宫肌瘤60例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
[9].潘王瑛.B超介导下针刺子宫穴配合中药治疗肾虚肝郁型多囊卵巢综合征[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
[10].刘英含,钟峰,石文英,章薇.子宫穴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及现代理论依据[J].上海针灸杂志.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