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欧洲福利国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阿姆斯特丹条约》,里斯本战略,福利政策,全球金融危机
欧洲福利国家论文文献综述
阿尔伯特·马蒂内利[1](2019)在《欧洲福利国家》一文中研究指出欧盟人口不到世界人口数量的7%,GDP不足全球GDP的22%(以美元计,购买力平价只有17%),福利支出却约占全球福利支出的50%(2017年数据)。福利国家作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制度创新之一,是欧洲的创新,其与市场经济一起共同构成欧洲社会模式(ESM),代表着资本主义和福利的原始融合。福利国家的概念有时用来定义以下两个方面,有时只是其中之一,即欧洲各种协调的资(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2019年科学与现代化论文集(上)》期刊2019-10-01)
赵浩华[2](2018)在《欧洲福利国家制度变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福利是一个充满价值判断的领域,作为福利具象化的福利国家制度一直是国家治理和公共管理领域中的重要议题。欧洲是福利国家制度的诞生地,在其发展和变迁的过程中,呈现出自身独有的特色和逻辑。本文从欧洲福利国家制度所涉及的基本问题入手,运用管理哲学和制度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史论结合的方式,从多维的视角审视二战后欧洲福利国家制度变迁的历史脉络,系统梳理不同历史阶段欧洲福利国家制度变迁的现实动因和理论成因,通过对欧洲不同类型的福利国家制度的比较分析,挖掘欧洲福利国家制度在社会历史领域和实践活动领域的深层价值。在此基础上,论文就欧洲福利国家制度变迁这一核心问题进行深入的哲学审视与反思,揭示了欧洲福利国家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及其变迁规律。一方面,从普遍和一般的角度出发,理性审视欧洲福利国家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制度主体叁个维度的变化是福利国家制度变迁的内在动力机制,主要包括制度主体的选择、制度主体的价值目标调整、制度主体回应社会客体需要等。社会规定性的变化是福利国家制度变迁的外在动力机制,其包括经济变迁、政治因素、社会结构以及文化思想的变化等;另一方面,论文以管理哲学和制度哲学为视角,理性审视欧洲福利国家制度变迁的本质和规律,即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抉择、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冲突、路径依赖与制度创新的平衡,在欧洲福利国家制度变迁过程中具有关键性地推动作用。在审视欧洲福利国家制度变迁的进步性与局限性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发挥制度价值的引领作用、合理界定制度主体的权责界限、提升社会保障制度的理性化等,以期对于国家治理现代化大背景下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有所裨益。(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18-05-25)
陈余芳,黄燕芬[3](2016)在《欧洲典型国家住房保障政策比较研究及启示——基于福利体制理论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运用福利体制理论对欧洲典型福利国家英国、德国、瑞典的住房保障政策进行比较分析,明确了政府、社会、市场在叁种福利模式下的住房保障政策中的角色定位和作用,进而提出了住房保障政策"去商品化"的衡量维度和指标,以及对中国住房保障政策的启示。(本文来源于《现代管理科学》期刊2016年11期)
蒙克[4](2016)在《技能专有性、福利国家和欧洲一体化——脱欧的政治经济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欧洲一体化的国际关系理论无法解释为何英国成为首个退出欧盟的国家,我们需要研究脱欧在国内层面的政治经济逻辑,尤其是选民关于欧盟的偏好如何形成以及他们在何种制度背景下会支持脱欧。作者通过定量分析2013年国际社会调查(ISSP2013),发现决定公民是否支持本国公投退出欧盟的最主要因素,不是通常所认为的社会阶级地位和反移民倾向,而是个体所具有的技能专有性:与通用型技能工人相比,专用型技能劳工更有可能支持其国家退出欧盟。这是因为专用型技能工人失业后再就业的可能性更小,因此其更倾向于反对加剧市场竞争、从而增加失业风险的欧洲一体化进程。二战后的前30年,这种失业风险得到了欧洲福利国家的有效控制,从而削弱了对欧洲一体化的反对情绪,保证了一体化事业的推进。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福利国家开始衰落,反欧洲一体化情绪逐渐抬头,并最终在就业保障水平最低的英国,于2016年夏天得到了最激烈的爆发,促成了英国的脱欧。(本文来源于《世界经济与政治》期刊2016年09期)
姜红[5](2016)在《老龄化挑战欧洲福利国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地时间5月27日,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ChathamHouse)组织召开研讨会,探讨欧洲国家能否继续维持福利国家制度。与会学者认为,人口老龄化、经济危机等多重因素均对欧洲福利国家形成挑战,要维持福利国家制度就需要改革,但改革尚存政治风险。(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6-06-01)
吕虹[6](2014)在《奥利佛·马克·哈特维奇:欧洲福利国家民众的“悲催”》一文中研究指出福利国家的社会福利常常令人津津乐道,但沉重的税赋负担也使民众苦不堪言。7月10日,澳大利亚《商业观察家》网站刊登了新西兰智库“新西兰倡议”常务董事奥利佛·马克·哈特维奇(Oliver Marc Hartwich)的文章,分析欧洲福利国家劳动者的收入与税赋(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报》期刊2014-09-18)
梁誉[7](2014)在《现金还是服务:欧洲福利国家社会给付模式的革新与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世纪末以来,为了应对高失业率、人口与家庭结构的变化和财政负担等危机对社会给付的挑战,欧洲福利国家陆续开启了以社会给付为核心的新一轮福利制度的改革。在改革的进程中,各国重新审视了现金给付和社会服务之间的关系,逐渐与"高现金、低服务"的传统社会给付模式渐行渐远,并纷纷走上了"社会服务导向型的"新型社会给付之路,实现了福利国家社会给付模式的革新。这对同样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和人口结构变化等发展性问题的我国来说启示非凡。(本文来源于《学习与实践》期刊2014年07期)
郭纲[8](2014)在《战后欧洲福利国家发展及面临的困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业化的高速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导致了社会福利政策的供给,同时也促成了福利国家的形成。福利国家通常表现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特有的一种社会政策制度,其通过运用各种福利政策,对国家经济进行干预,对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以此来缓解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各种社会矛盾。二战以后,福利国家在提高劳工基本生活水平、实现政治制度稳定、促进社会公正方面发挥了特有的优越性,但国家福利这种社会平衡机制很难与其所隐含的社会弊端相抵消。随着石油危机的爆发,加之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欧洲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形成以及欧洲国家劳动力危机的出现,所带来的政党竞争问题、高福利下的政府财政危机问题、社会深层次的人口结构问题,高福利带来的持久的社会压力问题等等,使福利国家陷入了发展的泥潭之中。面对此种“困境”,学术界开始重新审视福利国家及其基本政策,本文正是基于此种背景,对战后欧洲福利国家的发展及其所面临的困境进行探讨和分析,试图对欧洲福利国家课题研究作一补充。具体来讲,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在引言中,主要阐述了福利国家的缘起及研究意义,并提出了基本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一章从概念和福利国家发展历程入手,对福利国家形成的历史渊源和理论渊源作了全面的阐述;第二章列举了战后欧洲福利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层面所面临的困境,从新自由主义、福利改革的困境及欧盟社会政策的滞后性以及社会危机叁个方面,深入分析这些困境出现的原因;第叁章分析了欧洲福利国家改革所面临的两大难题,进而从改革力度、技术支持以及优化社会平等方面,对欧洲福利国家摆脱现有困境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第四章分析了欧洲福利国家改革面临的难题及出路。(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4-06-01)
孙晔[9](2014)在《欧洲国家社会福利旅游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社会人们除了工作和学习以外,闲暇时间已经占到了生活的叁分之一时间。国民休闲度假作为一种权益,成为近年来国人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人人都享有休闲度假”的权利,这是联合国世界人权组织提出的目标。欧洲发达国家最早对于这一目标有了深刻的认识,“Social Tourism”——“社会旅游”这一新的旅游形式应运而生。Social Tourism,可以直译为社会旅游,还可以被译成福利旅游或是补贴性旅游,本文将Social Tourism翻译为社会福利旅游。社会福利旅游与一般的旅游形式相比较最大的特点就是鼓励低收入人群参与到旅游活动中并为这些人群提供特殊的服务。社会福利旅游最早在欧洲发起,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欧洲各国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旅游发展体系。社会福利旅游,这一旅游形式目前在我国还没有被深入地研究和广泛地应用,直到2009年由国家旅游局提出的“国民休闲计划”的出台,才让社会福利旅游这一名词首次进入国人的视野,国内学者对这一领域才开始研究。社会福利旅游在欧洲国家的发展已经有了比较悠久的历史,在发展我国社会福利旅游时有很多可以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研究欧洲社会福利旅游的发展以便更好地为我国国情所用是本研究的缘起。本文首先对社会福利旅游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类总结,国外研究成果以欧洲国家学者的研究为主;其次介绍了社会福利旅游所依托的相关理论基础,为研究社会福利旅游的发展体系打下基础;接下来详细介绍了欧洲国家社会福利旅游发展概况,包括欧洲国家社会福利旅游的发展历程、社会福利旅游的特征,总结了欧洲各国促进社会福利旅游发展的相关措施;最后在总结归纳了欧洲社会福利旅游现有发展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社会福利旅游的发展现状,从制度建设方面、企业支持方面和针对弱势群体的措施方面提出发展我国社会福利旅游的对策。(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期刊2014-05-23)
安东·赫姆瑞吉克,覃伊璇[10](2014)在《社会投资——欧洲福利国家调整的必然方向》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过去20年中,欧洲不同福利集群的福利改革的状况。重点介绍了社会投资视角及其经济学意义,并对社会投资范式在欧洲的未来,以及欧洲福利国家的走向进行讨论。(本文来源于《社会保障研究》期刊2014年01期)
欧洲福利国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福利是一个充满价值判断的领域,作为福利具象化的福利国家制度一直是国家治理和公共管理领域中的重要议题。欧洲是福利国家制度的诞生地,在其发展和变迁的过程中,呈现出自身独有的特色和逻辑。本文从欧洲福利国家制度所涉及的基本问题入手,运用管理哲学和制度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史论结合的方式,从多维的视角审视二战后欧洲福利国家制度变迁的历史脉络,系统梳理不同历史阶段欧洲福利国家制度变迁的现实动因和理论成因,通过对欧洲不同类型的福利国家制度的比较分析,挖掘欧洲福利国家制度在社会历史领域和实践活动领域的深层价值。在此基础上,论文就欧洲福利国家制度变迁这一核心问题进行深入的哲学审视与反思,揭示了欧洲福利国家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及其变迁规律。一方面,从普遍和一般的角度出发,理性审视欧洲福利国家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制度主体叁个维度的变化是福利国家制度变迁的内在动力机制,主要包括制度主体的选择、制度主体的价值目标调整、制度主体回应社会客体需要等。社会规定性的变化是福利国家制度变迁的外在动力机制,其包括经济变迁、政治因素、社会结构以及文化思想的变化等;另一方面,论文以管理哲学和制度哲学为视角,理性审视欧洲福利国家制度变迁的本质和规律,即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抉择、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冲突、路径依赖与制度创新的平衡,在欧洲福利国家制度变迁过程中具有关键性地推动作用。在审视欧洲福利国家制度变迁的进步性与局限性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发挥制度价值的引领作用、合理界定制度主体的权责界限、提升社会保障制度的理性化等,以期对于国家治理现代化大背景下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有所裨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欧洲福利国家论文参考文献
[1].阿尔伯特·马蒂内利.欧洲福利国家[C].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2019年科学与现代化论文集(上).2019
[2].赵浩华.欧洲福利国家制度变迁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8
[3].陈余芳,黄燕芬.欧洲典型国家住房保障政策比较研究及启示——基于福利体制理论的视角[J].现代管理科学.2016
[4].蒙克.技能专有性、福利国家和欧洲一体化——脱欧的政治经济学[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6
[5].姜红.老龄化挑战欧洲福利国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
[6].吕虹.奥利佛·马克·哈特维奇:欧洲福利国家民众的“悲催”[N].社会科学报.2014
[7].梁誉.现金还是服务:欧洲福利国家社会给付模式的革新与启示[J].学习与实践.2014
[8].郭纲.战后欧洲福利国家发展及面临的困境研究[D].山西大学.2014
[9].孙晔.欧洲国家社会福利旅游发展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
[10].安东·赫姆瑞吉克,覃伊璇.社会投资——欧洲福利国家调整的必然方向[J].社会保障研究.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