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以蜇论文-王建英

邓以蜇论文-王建英

导读:本文包含了邓以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邓以蜇,艺术学,艺术思想,建构

邓以蜇论文文献综述

王建英[1](2017)在《邓以蜇与当代艺术学的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邓以蛰的艺术学思想在中国的现代学术史上有不容忽视和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与地位。邓以蜇艺术学研究重视传统,注意史论结合,运用本体诠释的方法,对中国艺术史上的诸多范畴进行细致的挖掘与探究,力求追寻概念的本原与意义。在这些范畴的重新解读的过程中,始终不忘以传统感性与人文精神进行直观的观照与解读,同时进行中西比较对照,以彰显民族文化与艺术。邓以蜇艺术学研究的方法呈现出现代学术的视野,他对当代艺术学的建构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期刊2017年01期)

王建英[2](2014)在《邓以蜇的书画研究——黑格尔的历史辩证分析方法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邓以蛰一生对中国传统艺术尤其是书画艺术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他充分借鉴和吸收了黑格尔美学里的核心理念及其进行美学研究的方法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观。对邓以蛰艺术思想中的西学渊源进行梳理,可以帮助我们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邓以蛰的书画艺术思想。(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4年14期)

王建英[3](2014)在《邓以蜇的艺术至境论与黑格尔的理念说》一文中研究指出邓以蜇的艺术学对艺术本体做出了深刻的思考,他认为艺术的至高境界与理想就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道,是一种天人融合的境界。这个概念类似于黑格尔哲学中的理念。邓以蜇始终站在中国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吸收西方哲学美学思想,并加以融会贯通,他注意到了黑格尔的哲学美学思想,是因为黑格尔的哲学在某个层次上与中国传统哲学特别是老子哲学有较多的相似性。这样,中西哲学在这个共同点上可以沟通与对话,他们在邓以蜇的艺术精神世界里复活了。本文重点探讨邓以蜇的艺术至境论与黑格尔的理念说的相似性与互补性。(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4年14期)

王建英[4](2014)在《邓以蜇的心画理论与克罗齐的表现说》一文中研究指出邓以蜇的艺术思想具有中西融通的特点。他始终站在中国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吸收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他注意到了克罗齐的哲学美学思想,是因为他发现克罗齐的表现说与中国心画理论相似,本文将重点探讨邓以蜇的心画理论对克罗齐表现说的继承与发挥。(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4年14期)

王建英[5](2014)在《老庄玄学与邓以蜇的艺术至高境界》一文中研究指出邓以蜇的艺术思想明显受到老庄哲学的影响。体现在他对艺术至高境界的阐述中,他认为艺术的至高境界是自然之境,就是道的境界,而道是不可言喻的,只可意会,同时艺术技巧的至高境界也是道,邓以蜇全面继承了老庄哲学关于由技而道,技道两进的观点,探讨了在艺术发展的过程中技巧与艺术本体——道的关系。(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期刊2014年01期)

王建英[6](2014)在《意存笔先 气韵生动——邓以蜇的艺术至境论》一文中研究指出邓以蜇是我国现当代着名的美学家和艺术理论家,邓以蜇认为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气韵生动",中国的艺术家要创造这样至高的艺术境界,需具备一定的人格素养,中国艺术家用其毕生精力追求艺术达到最高的理想境界,并且用"气韵生动"这样一个概念来形容艺术至高的境界。气韵生动的艺术境界获得首先要"意在笔先"。邓以蜇从叁个方面论析了气韵生动的内涵与意义。(本文来源于《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1期)

王建英[7](2013)在《邓以蜇的音乐教育思想与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一文中研究指出邓以蛰(1892-1973),字叔存,安徽省怀宁县人,他是清代大书法家和篆刻家邓石如的五世孙。是我国现当代着名美学家和艺术理论家,本世纪初曾赴日本和美国学习哲学,重点进行艺术哲学和美学的学习与研究。邓以蜇艺术学思想有很重要一部分涉及到艺术教育的问题,尤其是音乐教育的功能。他认为艺术的至高境界是一种特殊的力量,达到一种绝对的境界,得一刹那间的心境的圆满。艺术与社会人生的关系,全赖人生的同情,鼓动和鞭(本文来源于《电影评介》期刊2013年16期)

张波[8](2013)在《留学背景与邓以蜇艺术思想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是中国学术承上启下的时代,中国一大批学者留学海外,学习西方先进科学。回国后他们致力于中国科技、文化、艺术诸方面的改革,邓以蜇便是其中之一。邓以蜇有着浓厚的传统文化修养,他将西洋的科学精神和中国的艺术传统结合起来,为中国早期艺术学的奠定及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本文来源于《艺术学界》期刊2013年01期)

李娟[9](2006)在《邓以蜇的绘画美学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邓以蛰是二十世纪在西学背景下对中国古典绘画美学等进行研究并建立自己独特体系的学者。其运用历史和逻辑统一的方法对中国古典绘画美学理论进行了具有特色的体系重构,并以此探求中国传统绘画的未来走向,这些对当代的绘画美学无疑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6年05期)

邓以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邓以蛰一生对中国传统艺术尤其是书画艺术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他充分借鉴和吸收了黑格尔美学里的核心理念及其进行美学研究的方法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观。对邓以蛰艺术思想中的西学渊源进行梳理,可以帮助我们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邓以蛰的书画艺术思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邓以蜇论文参考文献

[1].王建英.邓以蜇与当代艺术学的建构[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7

[2].王建英.邓以蜇的书画研究——黑格尔的历史辩证分析方法的运用[J].名作欣赏.2014

[3].王建英.邓以蜇的艺术至境论与黑格尔的理念说[J].名作欣赏.2014

[4].王建英.邓以蜇的心画理论与克罗齐的表现说[J].名作欣赏.2014

[5].王建英.老庄玄学与邓以蜇的艺术至高境界[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4

[6].王建英.意存笔先气韵生动——邓以蜇的艺术至境论[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7].王建英.邓以蜇的音乐教育思想与电影《放牛班的春天》[J].电影评介.2013

[8].张波.留学背景与邓以蜇艺术思想体系研究[J].艺术学界.2013

[9].李娟.邓以蜇的绘画美学思想[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标签:;  ;  ;  ;  

邓以蜇论文-王建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