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婴儿论文-邓莉

岁婴儿论文-邓莉

导读:本文包含了岁婴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亲子活动,0-1岁婴儿,大动作

岁婴儿论文文献综述

邓莉[1](2019)在《巧用亲子活动促进0-1岁婴儿大动作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动作尤其是大动作的发展不仅是婴儿进行活动的前提,而且是其心理发展的重要体现,因此促进婴儿大动作的发展非常重要。本文从0-1岁婴儿的抬头、翻身、坐、爬等大动作出发,分析不同的大动作的发展特点,并列举促进其发展相应的亲子活动。(本文来源于《家庭生活指南》期刊2019年01期)

易启银,乔林霞,朱文英,潘颖,毛圆圆[2](2018)在《0~1岁婴儿维生素D水平与母亲孕期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研究0~1岁婴儿维生素D(Vitamin D,Vit D)水平与母亲孕期Vit D水平的关系,阐明孕期补充Vit D的重要性,为更好地预防婴儿Vit D缺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孕妇245例,将其分为Vit D缺乏组{25羟基维生素D[25(OH) D]<30 nmol·L-1}83例,Vit D不足组[25(OH) D 30~50 nmol·L-1]98例、Vit D充足组[25(OH) D> 50 nmol·L-1]组64例,在婴儿刚出生时(脐带血)、3月龄、6月龄及12月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25 (OH) D水平,分析婴儿25(OH) D水平与孕母25(OH) D水平的关系。结果:3组孕妇的年龄、孕前体重、每日光照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3组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Vit D缺乏组在婴儿出生时、3月龄及6月龄时的Vit D水平明显低于Vit D充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在12月龄时,3组Vit 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孕期的Vit D缺乏可影响婴儿至生后6月龄,需要重视母亲孕期补充Vit D。(本文来源于《现代医学》期刊2018年12期)

陆卫群,赵列[3](2018)在《仡佬族0~1岁婴儿生长发育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贵州省数个仡佬族村寨0~1岁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水平及影响因素,为仡佬族婴儿健康生长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选取贵州省务川县7个乡镇的少数民族村寨进行调查,对2012年11月1日-2013年11月1日出生的306名仡佬族婴儿及其产妇进行为期1年的体格检查和随访,运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务川县产后24h内的母乳喂养率为92.4%,到6月龄时下降为27.5%;仡佬族男婴体重、身长指标均值高于女婴,而6月龄起男婴头围均值低于女婴(P<0.05);3月龄后婴儿体重、身长值均低于WHO标准(P<0.05),产妇的妇幼保健知识平均得分为(4.10±1.36)分;各月龄组男女婴儿中重度低体重和生长迟缓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8月龄男婴中重度生长迟缓的发生率高于女婴,而男女婴儿中重度低头围和胸围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婴儿的生长发育状况受其性别、家庭年收入、父亲教育程度、母亲妇幼知识得分及辅食添加的影响(P<0.05)。结论仡佬族婴儿生长发育状况与WHO标准存在一定差异,应及时提出相应的干预意见,改善该群体的生长发育状况。(本文来源于《中国儿童保健杂志》期刊2018年09期)

崔梦萌[4](2018)在《0-3岁婴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阅读是一个人必备的一种能力,早期阅读是儿童认知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儿童认识世界、探究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途径。0-3岁是婴儿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期,本文通过分析何为早期阅读,早期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婴儿的早期阅读能力叁个方面,阐述0-3岁婴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让更多家长认识到从小培养婴儿的阅读能力会使婴儿受用终身。(本文来源于《大众投资指南》期刊2018年13期)

楚艳民,周丽娟[5](2018)在《整合视角中0~1岁婴儿安全感缺失的表现》一文中研究指出0~1岁是儿童建立安全感的关键期。家长和早教工作者通过观察婴儿的状态,辨别孩子是否具有安全感,是保护和培养其安全感的前提。目前国内关于安全感的研究很少集中在0~1岁年龄段,该年龄段婴儿的安全感未引起专家学者的关注,家长缺少科学的指导。本文以整合的视角,介绍安全感充足的孩子的特征和安全感缺失的婴儿在感受性、身体、情绪、亲子关系和行为上的表现,方便家长和早教工作者对0~1岁婴儿的安全感进行观察评估,(本文来源于《福建教育》期刊2018年03期)

郭剑秋,郭梦璐,吕沈亮,肖洪喜,李雷[6](2017)在《宫内五氯苯酚暴露与1岁婴儿生长发育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于某县孕妇孕晚期尿中五氯苯酚(pentachlorophenol,PCP)暴露负荷,探究PCP暴露与一岁婴儿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选取江苏省某县参加"宫内环境化学物暴露对婴幼儿生长发育影响"队列的母亲及随访的522名婴儿作为研究对象,于1岁时测量婴儿体重、身长等体格发育指标,并采用"0~6岁儿童发育筛查测验"量表评估儿童神经发育状况。以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孕妇尿中PCP浓度,广义线性模型分析PCP暴露与儿童生长发育指标的关联性。结果孕妇尿中均可检出PCP,宫内PCP暴露与体格指标未见显着性关联;与婴儿神经发育呈显着性负相关(P<0.05)。肌酐校正PCP浓度每上升10倍,婴儿的智力指数将降低5.20(95%可信区间:-9.97~-0.43)。有31名和18名婴儿分别表现为神经发育和智力发育异常。经性别分层后,宫内PCP暴露与男婴智力指数呈负相关,与女婴运动能区评分呈负相关。结论该地区孕妇普遍暴露于PCP,孕期PCP暴露可能对婴幼儿神经发育造成危害,潜在的毒理学机制以及安全剂量的制定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环境与健康杂志》期刊2017年10期)

何苗,于晓红,李鸣[7](2017)在《1岁婴儿食物过敏与不耐受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四川地区婴儿食物过敏与不耐受的流行现状及探索其相关因素,为更好地预防食物过敏与不耐受的发生制定有效措施。【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生产的923名婴儿及其母亲,采用问卷调查及电话随访调查调查婴儿1岁内婴儿食物过敏与不耐受发病情况及孕期遗传、环境、饮食、疾病等相关致敏因素暴露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婴儿1岁内食物过敏与不耐受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婴儿1岁内食物过敏与不耐受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4.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亲过敏史阳性(P=0.019,OR=1.921)、祖父母过敏史阳性(P=0.038,OR=1.936)、孕期食用奶粉(P=0.049,OR=1.527)、孕期接触宠物(P=0.012,OR=2.399)、孕期患下呼吸道感染(P=0.020,OR=7.422)、12月龄内婴儿患皮肤感染(P=0.027,OR=2.683)、6月龄内添加海鲜(P=0.019,OR=10.738)为12月龄内食物过敏与不耐受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12月龄内添加蛋白月数(P<0.000)为保护因素。【结论】婴儿食物过敏与不耐受受到孕期及婴儿期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史、孕期疾病因素、孕期环境因素、婴儿辅食添加情况等。预防食物过敏与不耐受应从孕期开始,并根据婴儿家族过敏史、地域、种族对婴儿辅食添加等进行个性化管理,以降低食物过敏与不耐受的发生风险;母婴感染性疾病、益生菌、抗生素对婴儿食物过敏与不耐受的作用应进行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2017中国营养医学发展论坛暨全军营养医学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7-08-11)

汪志娟[8](2017)在《对0-3岁婴儿早期教育课程设计的几点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脑科学研究的新进展,婴幼儿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目前,就国内研究而言,相关理论基础还比较薄弱,多以经验性总结为主,而且国内关于0-3岁婴儿早期教育的课程设计较多引用国外的,适合我国本土的课程设计还很少。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婴幼儿早期教育课程设计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来进一步拓展我国婴幼儿早期教育课程研究方面的理论视野,从而为设计出适合我国本土的婴儿课程设计方案提供可能。(本文来源于《启迪与智慧(教育)》期刊2017年06期)

石贤磊[9](2016)在《1.5-2.5岁婴儿集合比较能力发展水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100名1.5到2.5岁婴儿的集合比较能力进行研究,并从年龄、性别和年龄与性别的交互作用探讨了不同变量对该年龄段婴儿集合比较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5-2.5岁婴儿的非相邻数量集合比较水平高于相邻数量集合比较水平。两个年龄组的婴儿在集合比较能力上的年龄差异明显,性别差异不明显。(本文来源于《成都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10期)

时瑶[10](2016)在《0-1岁婴儿阅读过程中家长指导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早期阅读是促进儿童认知发展、培养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0-1岁婴儿开展阅读的重要意义,分析了0-1岁婴儿在0-3月龄、4-6月龄、6-12月龄3个阶段的阅读特点,指出当前0-1岁婴儿阅读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0-1岁婴儿家长开展阅读启蒙活动的科学策略。(本文来源于《开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10期)

岁婴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研究0~1岁婴儿维生素D(Vitamin D,Vit D)水平与母亲孕期Vit D水平的关系,阐明孕期补充Vit D的重要性,为更好地预防婴儿Vit D缺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孕妇245例,将其分为Vit D缺乏组{25羟基维生素D[25(OH) D]<30 nmol·L-1}83例,Vit D不足组[25(OH) D 30~50 nmol·L-1]98例、Vit D充足组[25(OH) D> 50 nmol·L-1]组64例,在婴儿刚出生时(脐带血)、3月龄、6月龄及12月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25 (OH) D水平,分析婴儿25(OH) D水平与孕母25(OH) D水平的关系。结果:3组孕妇的年龄、孕前体重、每日光照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3组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Vit D缺乏组在婴儿出生时、3月龄及6月龄时的Vit D水平明显低于Vit D充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在12月龄时,3组Vit 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孕期的Vit D缺乏可影响婴儿至生后6月龄,需要重视母亲孕期补充Vit D。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岁婴儿论文参考文献

[1].邓莉.巧用亲子活动促进0-1岁婴儿大动作的发展[J].家庭生活指南.2019

[2].易启银,乔林霞,朱文英,潘颖,毛圆圆.0~1岁婴儿维生素D水平与母亲孕期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医学.2018

[3].陆卫群,赵列.仡佬族0~1岁婴儿生长发育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8

[4].崔梦萌.0-3岁婴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初探[J].大众投资指南.2018

[5].楚艳民,周丽娟.整合视角中0~1岁婴儿安全感缺失的表现[J].福建教育.2018

[6].郭剑秋,郭梦璐,吕沈亮,肖洪喜,李雷.宫内五氯苯酚暴露与1岁婴儿生长发育的关系[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7

[7].何苗,于晓红,李鸣.1岁婴儿食物过敏与不耐受的影响因素的研究[C].2017中国营养医学发展论坛暨全军营养医学大会论文汇编.2017

[8].汪志娟.对0-3岁婴儿早期教育课程设计的几点思考[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7

[9].石贤磊.1.5-2.5岁婴儿集合比较能力发展水平研究[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6

[10].时瑶.0-1岁婴儿阅读过程中家长指导策略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

标签:;  ;  ;  

岁婴儿论文-邓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