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盘式拉杆转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燃气轮机,拉杆转子,模态测试,模态分析
盘式拉杆转子论文文献综述
周传迪,赵立,刘潇波,柳亦兵[1](2018)在《实际安装状态下的盘式拉杆转子模态测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重型发电燃机的转子以盘式拉杆转子结构形式为主,因此研究拉杆转子的动力学特性对于保障燃机转子安全运行具有实际意义。拉杆转子的动力学特性既受到拉杆预紧状态影响,也受到转子两端边界状态影响。以盘式拉杆转子试验台结构为对象,对转子在连接电机和不连接电机两种状态下进行试验模态分析,测试计算了两种状态下的转子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型,对比分析了两端连接电机与否对转子固有频率有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连接电机的转子一阶和叁阶固有频率高于不连接电机,因此在进行燃气轮机拉杆转子模态试验时应考虑转子的边界条件对转子固有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为研究该类型燃气轮机拉杆转子固有特性问题提供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风机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何红,徐自力,王存俊,仲继泽[2](2018)在《盘式拉杆转子非连续摩擦接触界面功能失效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盘式拉杆转子的轮盘间采用非连续界面连接,当界面由于大载荷作用或者拉杆松弛发生滑移或脱开时,会导致转子无法正常工作,甚至发生严重事故。为此,采用叁维接触有限元法,计算了不同预紧力下复杂载荷作用时拉杆转子非连续界面的接触状态、应力和变形,分析了拉杆转子非连续界面的功能失效模式、极限承载能力及预紧力对失效临界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预紧力确定的情况下,非连续轮盘接触界面承受扭矩、剪力、弯矩等载荷的能力存在临界值,超过载荷临界值则界面发生功能失效,且对应不同的失效模式,分别为周向滑移、侧向滑移、顶端张口型失效模式;轮盘在承受大扭矩作用时,接触界面存在"扭转屈服"现象,即扭转角骤增,刚度骤降,转子结构抵抗变形能力骤降,无法继续传递扭矩,界面发生承载失效;弯矩、剪力载荷的作用会显着降低非连续轮盘承扭的极限能力。(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祁乃斌,袁永强,高进,郭勇,苏正[3](2018)在《盘式拉杆转子拉杆紧力瞬态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盘式拉杆转子结构广泛应用于燃气轮机转子,拉杆作为该种转子结构的核心部件,长期工作在高温、高应力状态,分析拉杆的受力情况对轮盘拉杆式转子的设计意义重大。采用叁维模型计算了某试验压气机转子在运行过程中的瞬态温度场和应力场,获得了拉杆应力和拉杆紧力在运行过程中的变化曲线,得到了拉杆紧力发生改变的原因及优化措施。(本文来源于《东方电气评论》期刊2018年01期)
李忠刚,陈照波,朱伟东,梁廷伟[4](2017)在《盘式分布拉杆转子系统扭转振动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燃气轮机技术的发展,盘式分布拉杆转子系统在燃气轮机等动力机械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研究盘式分布拉杆转子扭转振动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通过考虑叶盘接触效应和拉杆等效简化,建立一个新的系统扭转振动方程。利用多尺度方法求解动力学方程解析解,并获得拉杆转子系统扭转振动幅频方程和解析曲线,根据奇异性理论获得系统转迁集,并利用动力学系统的扰动方程零解稳定性研究原系统的周期解的稳定特性,并发现系统动力学参数对其影响规律,并根据新模型建立实际结构参数与非线性动力学参数的联系,给出系统稳定性边界条件。分析结果对燃气轮机转子系统动力学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7年03期)
卢明剑,耿海鹏,徐国徽,虞烈[5](2014)在《预紧饱和下盘式周向拉杆转子-轴承系统动力学特性分析及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盘式周向拉杆转子是由周向均布的多根拉杆将若干级轮盘预紧而成的组合单轴式转子,其设计、制造和装配都极其复杂。为验证其设计方法和考查其与整体单轴式转子差异,搭建了盘式周向拉杆转子-轴承系统实验台。考查了预紧饱和状态下转子启动、低速、超一阶临界转速等几种运行情况,分析了不同转速运行时轴承座、转子轴颈和不同轮盘处的振动信号,绘制了盘式周向拉杆转子-轴承系统的波德图、轴心轨迹图和瀑布图。计算和实验结果表明,预紧饱和状态下盘式周向拉杆转子具有与整体单轴式转子相似的动力学特性,实验中还出现了系统不对称刚度所导致的转子反向涡动。(本文来源于《振动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程礼,李帅莹,钱征文[6](2013)在《带挤压油膜阻尼器的盘式拉杆转子双稳态振动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带挤压油膜阻尼器的盘式拉杆转子动力学模型,利用非线性微分方程多周期解求解方法,对不同系统参数组合下的动力学方程进行求解,研究了带挤压油膜阻尼器的盘式拉杆转子双稳态振动特性的影响规律,比较了带与不带挤压油膜阻尼器系统稳定周期解的动力学特性.通过频谱分析得出:忽略挤压油膜阻尼器时双稳态区主要为基频振动,考虑挤压油膜阻尼器的盘式拉杆转子在双稳态区除了基频振动外,还有倍频的出现.(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13年09期)
钱征文,程礼,陈卫,李应红[7](2011)在《盘式拉杆转子双稳态振动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盘式拉杆转子出现的"双稳态"振动故障,考虑拉杆转子特殊的结构形式以及各个接触面的接触效应对转子刚度的影响,将拉杆和接触面等效为一个具有非线性刚度项的抗弯弹簧,建立了拉杆转子的运动方程.利用谐波平衡法,同时引入预测校正算法和同伦算法,对拉杆转子的振动特性进行了计算.简化模型很好地重现工程实际中出现的"双稳态"振动特征.结果表明:由于结构上的不连续,各个接触界面的接触效应给整个转子结构引入了非线性因素是盘式拉杆转子"双稳态"特征出现的主要原因,通过调整系统参数的大小,可以避免"双稳态"区的出现.(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11年07期)
徐自力,张明书,景敏卿,王铁军,虞烈[8](2010)在《某F级重型燃气轮机盘式拉杆转子动力特性的测试及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测量轴振动和轴承座振动的方式,对某F级重型燃机盘式拉杆转子的动力特性进行了测量,得到了转子的趋势图、瀑布图,极坐标图和轴心轨迹图等。测试结果表明:尽管此盘式拉杆转子是不连续的组合结构,但表现出了与连续转子系统同样的特征,说明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将拉杆转子设计成准连续转子;该燃机转子在起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阻尼特性。测量结果可为燃机转子的动力学设计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第9届全国转子动力学学术讨论会ROTDYN'2010论文集》期刊2010-08-05)
章圣聪,王艾伦[9](2009)在《盘式拉杆转子的振动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盘式拉杆转子的耦合动力学键合图模型,刻画了盘式拉杆转子各部件之间在相互关联处的力学状态和性质,分析了各部件间的耦合关系的影响。同时运用该模型和简化的连续整体转子模型(将转子看成掏空拉杆后的连续整体转子)对实验盘式拉杆转子进行理论计算,由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型较连续整体转子模型精度有较大提高,并能较好地反映盘式拉杆转子的力学特性。(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09年04期)
章圣聪[10](2008)在《基于非连续性特点的盘式拉杆转子轴承系统弯振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燃气轮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盘式拉杆转子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该类转子具有非连续性和非整体性的结构特点,这使得该种转子的振动特性与一般连续整体转子有较大区别。现有转子动力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为连续整体转子,对盘式拉杆转子做振动计算时往往以连续整体转子对待,或用刚度系数修正的办法做近似处理,所得结果均不太理想,难以满足工程实际的需求。因此,有必要从理论上对这一课题做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和探讨。针对盘式拉杆转子非连续性和非整体性的结构特点,本文对盘式拉杆转子各耦合接触处(轮盘接触界面、拉杆与轮盘耦合接触处)提出了叁条基本力学假设。在将键合图模态分析法推广到连续梁弯曲振动模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力学假设,建立了盘式拉杆转子弯曲振动的键合图耦合动力学分析理论模型。用所建模型对一试验盘式拉杆转子进行理论计算,所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表明本文所建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且计算精度比以往用连续整体转子模型或用刚度系数修正法计算有较大提高,同时各计算结果对比也表明盘式拉杆转子的结构特点会使其固有频率有所降低,其值对轮盘接触面间当量弯曲刚度值较敏感。在进一步考虑轴承效应后,建立了盘式拉杆转子轴承系统动力学理论分析模型。计算表明,盘式拉杆转子的结构特点对其临界转速同样有着较大的影响,是计算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其中轮盘表面加工精度的提高、拉杆预紧力的增大和轮盘级数的减少会使其临界转速值提高,而拉杆尺寸的增大将使其临界转速值降低。以上研究结果解决了工程实际中计算盘式拉杆转子轴承系统振动特性精度不高的问题,同时也给拉杆转子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08-11-01)
盘式拉杆转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盘式拉杆转子的轮盘间采用非连续界面连接,当界面由于大载荷作用或者拉杆松弛发生滑移或脱开时,会导致转子无法正常工作,甚至发生严重事故。为此,采用叁维接触有限元法,计算了不同预紧力下复杂载荷作用时拉杆转子非连续界面的接触状态、应力和变形,分析了拉杆转子非连续界面的功能失效模式、极限承载能力及预紧力对失效临界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预紧力确定的情况下,非连续轮盘接触界面承受扭矩、剪力、弯矩等载荷的能力存在临界值,超过载荷临界值则界面发生功能失效,且对应不同的失效模式,分别为周向滑移、侧向滑移、顶端张口型失效模式;轮盘在承受大扭矩作用时,接触界面存在"扭转屈服"现象,即扭转角骤增,刚度骤降,转子结构抵抗变形能力骤降,无法继续传递扭矩,界面发生承载失效;弯矩、剪力载荷的作用会显着降低非连续轮盘承扭的极限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盘式拉杆转子论文参考文献
[1].周传迪,赵立,刘潇波,柳亦兵.实际安装状态下的盘式拉杆转子模态测试分析[J].风机技术.2018
[2].何红,徐自力,王存俊,仲继泽.盘式拉杆转子非连续摩擦接触界面功能失效机理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8
[3].祁乃斌,袁永强,高进,郭勇,苏正.盘式拉杆转子拉杆紧力瞬态变化分析[J].东方电气评论.2018
[4].李忠刚,陈照波,朱伟东,梁廷伟.盘式分布拉杆转子系统扭转振动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7
[5].卢明剑,耿海鹏,徐国徽,虞烈.预紧饱和下盘式周向拉杆转子-轴承系统动力学特性分析及实验研究[J].振动工程学报.2014
[6].程礼,李帅莹,钱征文.带挤压油膜阻尼器的盘式拉杆转子双稳态振动特性[J].航空动力学报.2013
[7].钱征文,程礼,陈卫,李应红.盘式拉杆转子双稳态振动特性[J].航空动力学报.2011
[8].徐自力,张明书,景敏卿,王铁军,虞烈.某F级重型燃气轮机盘式拉杆转子动力特性的测试及评估[C].第9届全国转子动力学学术讨论会ROTDYN'2010论文集.2010
[9].章圣聪,王艾伦.盘式拉杆转子的振动特性研究[J].振动与冲击.2009
[10].章圣聪.基于非连续性特点的盘式拉杆转子轴承系统弯振动力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