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关系型自我构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自我构念,认知情绪调节,社交焦虑,大学生
关系型自我构念论文文献综述
刘妩怡[1](2019)在《大学生自我构念、认知情绪调节与社交焦虑的现状及其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压力。每年高校开学前,网络上都会出现许多针对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的新闻。由此可见,许多学生都存在着社交焦虑的问题,这对他们日常生活及人际交往产生了严重困扰。已有研究表明人格特质及情绪调节方式均是影响社交焦虑的因素。在众多跨文化研究中发现,社会文化的不同会导致个体之间的差异,基于自我的文化层面所提出的自我构念会影响着个体的社交焦虑程度及情绪调节的方式。认知情绪调节在处理生活中负性情绪时具有重要影响,个体采用的策略不同,其社交焦虑的程度也会有所不同。因此,研究大学生自我构念、认知情绪调节与社交焦虑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为了了解我国当代大学生在自我构念、认知情绪调节和社交焦虑上的总体情况,探究自我构念、认知情绪调节与社交焦虑的关系,同时检验认知情绪调节在自我构念与社交焦虑中的中介作用,本研究使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602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最后对收回的数据使用SPSS22.0与AMOS22.0进行了统计分析。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本研究样本的社交焦虑得分显着高于常模分数,表明目前本地区大学生社交焦虑问题比较严重。2.大学生的自我构念类型在性别和年级上存在显着差异。男生的独立自我构念显着高于女生,大叁的独立自我构念与大一的互依自我构念均显着高于其他年级。3.大学生的认知情绪调节类型在年级、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上存在显着差异。大四学生的积极与消极认知情绪调节都显着高于其他年级学生,城镇大学生的积极认知情绪调节显着高于农村大学生,独生子女大学生在积极与消极认知情绪调节上都显着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4.自我构念与认知情绪调节对社交焦虑具有预测作用。独立自我构念与积极认知情绪调节可以负向预测社交焦虑,互依自我构念与消极认知情绪调节可以正向预测社交焦虑。5.积极认知情绪调节在独立型自我构念与社交焦虑中起完全中介作用,消极认知情绪调节在互依型自我构念与社交焦虑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表明独立自我构念通过积极认知情绪调节影响社交焦虑程度,互依自我构念不仅可以直接影响社交焦虑,还可以通过消极认知情绪调节影响社交焦虑。(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孙莉[2](2019)在《关系自我构念在依恋与自传记忆提取特征中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传记忆作为一种具有重要个人意义和社会功能的社会性信息,会受到依恋关系的影响。首先,从依恋角度来说,个体基于与主要抚养人的互动经验,形成的关于自我和依恋对象的心理表征会影响个体对依恋相关社会性信息的加工。其次,从自传记忆角度来说,依恋会通过当前工作自我目标系统和概念性自我系统两条途径影响自传记忆的提取特征。依恋不仅会影响自传记忆的提取特征,同时也会影响个体在亲密关系中建构自我的程度,即关系自我构念程度。关系自我构念又会影响个体在记忆系统中如何组织关系信息,从而影响关系信息的提取。由此,关系自我构念在依恋与自传记忆提取特征中可能起中介作用。本研究力图引入关系自我构念作为中介变量,以深入探究依恋对自传记忆提取影响的可能内在机制。本研究包括叁部分。研究一采用问卷法考察个体依恋、关系自我构念、及自传记忆提取特征叁者之间的关系。鉴于问卷法的不足,研究二和研究叁均采用实验的方式,在验证研究一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其内在机制。研究二和研究叁均采用依恋启动范式,通过让被试阅读不同的依恋材料操纵个体依恋安全性水平,检验不同依恋安全水平个体的自传记忆提取特征。实验均为单因素实验设计,自变量为启动类型(安全依恋启动组,不安全依恋启动组),因变量为自传记忆提取特征:积极性、清晰性、生动性、具体性、可得性。研究二中依恋启动范式后直接进行自传记忆任务,以检验依恋与自传记忆提取特征的直接效应。研究叁中依恋启动范式后首先完成关系自我构念量表再进行自传记忆任务,将关系自我构念设置成中介变量,以检验其在依恋与自传记忆提取特征中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如下:(1)依恋焦虑与依恋回避呈显着正相关,且两者均与关系自我构念和自传记忆提取特征呈显着负相关。(2)依恋焦虑对自传记忆可得性具有直接预测作用,依恋回避对自传记忆清晰性、具体性、生动性以及可得性具有直接预测作用。(3)对于关系自我构念和自传记忆提取特征,依恋启动主效应显着,依恋安全启动组个体关系自我构念和自传记忆自提取特征得分显着高于不安全依恋组个体.(4)关系自我构念在依恋安全性与自传记忆清晰性、具体性、生动性、可得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本研究表明依恋、关系自我构念与自传记忆之间关系密切,依恋不仅影响个体自传记忆的提取特征,同时也会影响个体的关系自我构念,且依恋对自传记忆提取特征的影响有两条路径,一是依恋直接影响自传记忆的提取特征,二是依恋通过影响关系自我构念间接影响自传记忆提取特征。(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6)
李昳,陆桂芝,李丽红,葛俭[3](2018)在《大学生自我关注和关系型自我构念与网络偏差行为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偏差行为是指人们偏离正常的网络生活而表现出来的违反网络道德、破坏网络秩序的行为,包括网络交往偏差、网络言语偏差、网络色情偏差、网络使用偏差,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中的一个突出问题~([1])。双自我意识理论提示从自我的角度探讨偏差行为的相关因素,而自我作为人格的核心,其与心理活动的方方面面均存在联系~([2])。自我关注是指个体把注意力聚焦在内部、与自我相(本文来源于《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期刊2018年10期)
李昳,陆桂芝,李勇[4](2018)在《自我关注与社交焦虑:负面评价恐惧的中介与关系型自我构念的调节》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自我关注对社交焦虑的影响机制,建构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负面评价恐惧、关系型自我构念的作用以及性别差异。选取44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自我关注通过负面评价恐惧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社交焦虑;(2)关系型自我构念调节中介模型的前半路径:在高关系型自我构念下,自我关注可以显着预测负面评价恐惧;在低关系型自我构念下,该预测作用不显着;(3)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存在性别差异:在女生群体中,负面评价恐惧的中介效应大于男生群体,且关系型自我构念的调节作用显着;而在男生群体中,该调节效应不显着。(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期刊2018年05期)
向叶敏,陈磊,郑莉君[5](2018)在《中美大学生关系型自我构念与亲密关系质量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随机选取东肯塔基大学、爱荷华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新疆大学等多所高校的1071名大学生,比较中美大学生关系型自我构念与亲密关系质量的差异,探究大学生关系型自我构念与亲密关系质量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第一,中美两国大学生的关系型自我构念存在差异,虽都偏向独立,中国大学生比美国大学生更倾向于以非亲密关系来构念自我,美国大学生的关系型自我构念存在性别差异;第二,美国大学生的亲密关系质量高于中国大学生,女性大学生的亲密关系质量均高于男性;第叁,大学生关系型自我构念与亲密关系质量正向相关,前者对后者有正向影响。(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李昳,陆桂芝[6](2017)在《关系型自我构念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负面评价恐惧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许多研究表明社交焦虑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最突出的人际交往问题。在影响大学生社交焦虑的诸多因素中,关系型自我构念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关系型自我构念指个体根据与他人的亲密关系来定义自我。已有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关系型自我构念会预测其社交焦虑的产生。负面评价恐惧是指对他人的负面评价感到苦恼,以及对他人可能给自己负面评价的预期。负面评价恐惧同样是导致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因素之一,而关系型自我构念作为自我意识的范畴,与负面评价恐惧也存在联系。因而本研究探讨负面评价恐惧在关系型自我构念与社交焦虑之间的中介作用。选取哈尔滨市及北京市两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500名,采用关系型自我构念量表(RISCS)测量关系型自我构念,简版负向评价恐惧量表(BFNES)测量负面评价恐惧,社交焦虑量表(SAS)测量社交焦虑。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Bootstrap法对负面评价恐惧在关系型自我构念与社交焦虑之间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负面评价恐惧在关系型自我构念影响社交焦虑过程中起完全中介作用。此研究结果启示高校在缓解大学生社交焦虑工作上,可以从减轻负面评价恐惧方面着手进行。(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期刊2017-11-03)
金燕徽[7](2017)在《农村留守儿童自我构念、家庭亲密度与关系自我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我是个体心理健康的核心。“关系”是中国人自我建构过程的显着特征。在中国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中,妈妈和奶奶是儿童成长中的两类重要的女性他人,对于儿童自我概念的早期定型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为了探讨文化建构和家庭成员间关系对自我发展的影响开展两项研究:研究一从个体定向自我建构的角度,探讨在中国独立/互倚文化、留守儿童与重要女性他人的亲密关系对定向自我建构的影响;研究二从自我参照效应的研究范式出发,进一步探索和验证文化建构方式、家庭亲密关系对农村留守儿童自我的影响。希望借助多种方法从多个角度探索妈妈和奶奶两类重要女性在农村留守儿童自我成长过程中所扮演的独特角色。主要结论如下:(1)无论在定向自我建构还是自我参照效应研究条件下,妈妈关联自我在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两类群体中均未表现出显着差异,反映出两类农村儿童的趋同性;(2)在定向自我建构和自我参照效应两种研究条件下,农村留守和非留守儿童群体中在奶奶关联自我方面呈现出分化;(3)农村留守和非留守儿童群体在奶奶亲密度上有稳定的差异,但在妈妈亲密度上两类儿童没有显着的差异;(4)留守经历(农村留守/非留守)和在个体独立/互倚型自我对妈妈关联自我的预测上起调节作用;(5)留守经历(农村留守/非留守儿童)在亲密度对奶奶关联自我具有调节作用。(本文来源于《闽南师范大学》期刊2017-06-01)
姜悦[8](2017)在《不同区域核心自我评价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联合国于2012年提出以"幸福感"替代GDP,作为衡量国家发展程度的主要指标,我国在近几年也逐渐认识到不能仅以GDP为衡量我国城市发展程度。幸福感受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影响,所处地区、时代以及家庭和社会环境都会产生不同的幸福观。我国现处于急速的转型过程,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新观念与旧观念相互冲突碰撞,使不同区域的经济、文化,乃至个人心理层面出现断裂,致使我国区域幸福感明显带有地域色彩,具有明显的"俱乐部特征"。Judge等学者在1997年提出核心自我评价重要人格指标,主要是个体对自身能力和价值所认定的最基本评价,这样的评价强烈的影响着个体的外在行为和内在心理,也可以左右个体对生活的态度和做事的风格。全球经济化迅猛发展,我国的发展速度也非常指快,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但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职员在生活工作中所感受到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个体的身心健康也不断出现问题,对生活的满意度、工作的满意度以及主观幸福感等问题也受到更多的关注。关系型自我构念则是描述个体与他人的亲密关系,是一种更为全面具体的自我结构。国外对自我构念的研究较对,大多数以集体主义为代表的依赖型自我构念和个人主义为代表的独立型自我构念为主,我国针对关系型自我构念区域差异的相对较少。关系型自我构念在不同区域下,所体现的亲密关系也不同,可以作为一种跨文化的概念,广泛的应用与不同区域经济文化背景下进行相关研究。基于研究背景,本文选取了核心自我评价、主观幸福感和关系型自我构念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变量。对以往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建立研究模型,提出研究假设。本文主要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定以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学教师作为研究样本,获得实证研究数据,采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与"关系型自我构念量表"等量表通过"问卷网"和纸质问卷发放并收集问卷,经过严格筛选获得有效问卷238份,其中北京地区114份,延边地区124份,并对其进行了实证统计分析。实证研究中可以得出,中小学教师核心自我评价对主观幸福感有直接影响,影响特别强烈;关系型自我构念在核心自我评价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起到强化作用;延边地区教师关系型自我构念显着高于北京地区教师,北京地区与延边地区中小学教师核心自我评价与主观幸福感没有明显差异;关系型自我构念对核心自我评价对主观幸福感的强化作用;北京地区教师的关系型自我构念对核心自我评价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的强化作用高于延边地区教师的关系型自我构念对核心自我评价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的强化作用。从而针对不同地区提出提高主观幸福感的建议如下:(1)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应拥有积极的自我观念;(2)提高发达地区与他人的亲密关系;(3)为欠发达地区提供相关政策。最后,提出本课题的不足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7-05-24)
丁倩,周宗奎,张永欣[9](2016)在《大学生社交网站使用与依赖:积极自我呈现的中介效应与关系型自我构念的调节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问卷法对658名具有社交网站使用经验的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大学生社交网站使用与依赖的关系、积极自我呈现的中介作用以及关系型自我构念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社交网站使用能显着正向地预测大学生社交网站依赖;(2)积极自我呈现在社交网站使用与依赖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积极自我呈现的中介作用受到关系型自我构念的调节。具体来说,相对于高关系型自我构念的大学生,低关系型自我构念大学生的社交网站使用更多地通过积极自我呈现影响其社交网站依赖。(本文来源于《心理发展与教育》期刊2016年06期)
陈佳芳,汪新,尚鹏丽,张进辅[10](2016)在《你会为他人不道德行为感到内疚吗? 关系亲密度和关系型自我构念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个体会为自己做过的不道德行为感到内疚,特别是自己的行为给他人造成不利影响时。同时,研究表明,个体也会为他人的不道德行为感到内疚,这种内疚被称为替代性内疚。并且,个体与做出不道德行为者的关系越亲密,替代性内疚感越强。但是目前,很少有研究者关注影响这种效应的个体差异。关系型自我构念(Relational-Interdependent Self-Construal,RISC)是一种人格特质;RISC描述的是个体根据与他人的亲密关系来定义自我,它强调个体与他人的关系,将重要他人(父母、朋友等)和与他人的关系纳入到自我概念的系统中。对于高水平关系型自我构念的个体来说,其自我较多地包含了重要他人,所以相对于关系较远的他人,其情绪受到重要他人行为的影响可能更大;对于低水平关系型自我构念的个体来说,他们的自我与关系亲密他人的自我重迭程度不高,这点和他们与关系较远他人的情况类似,因此他们受不同亲密程度他人行为的影响差异不大。据此,本研究假设在高水平关系型自我构念的个体中,上述效应(关系亲密度与内疚感)会出现;但是在低水平关系型自我构念的个体中,上述效应不会出现,或者较弱。实验前,被试在网上完成关系型自我构念量表,研究选取在该量表上得分高于27%和低于27%的被试形成正式实验中一个自变量的两个分组;实验中,这两组被试又分别被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想象在某特定情境中好朋友做了一个不道德行为,另一组想象仅认识的人做同样的不道德行为;最后被试就想象对象的行为进行情绪(内疚感)评定。2×2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关系型自我构念水平(高/低)和关系亲密度(好朋友/仅认识的人)的主效应均不显着,但是交互作用显着。在高水平关系型自我构念的被试中,好朋友组的内疚感显着高于仅认识的人组的内疚感;在低水平关系型自我构念的被试中,好朋友组和仅认识的人组的内疚感没有差异。本研究表明,只有高水平关系型自我构念的个体才会对关系越亲密他人的不道德行为产生越高的内疚感。(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6-10-14)
关系型自我构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传记忆作为一种具有重要个人意义和社会功能的社会性信息,会受到依恋关系的影响。首先,从依恋角度来说,个体基于与主要抚养人的互动经验,形成的关于自我和依恋对象的心理表征会影响个体对依恋相关社会性信息的加工。其次,从自传记忆角度来说,依恋会通过当前工作自我目标系统和概念性自我系统两条途径影响自传记忆的提取特征。依恋不仅会影响自传记忆的提取特征,同时也会影响个体在亲密关系中建构自我的程度,即关系自我构念程度。关系自我构念又会影响个体在记忆系统中如何组织关系信息,从而影响关系信息的提取。由此,关系自我构念在依恋与自传记忆提取特征中可能起中介作用。本研究力图引入关系自我构念作为中介变量,以深入探究依恋对自传记忆提取影响的可能内在机制。本研究包括叁部分。研究一采用问卷法考察个体依恋、关系自我构念、及自传记忆提取特征叁者之间的关系。鉴于问卷法的不足,研究二和研究叁均采用实验的方式,在验证研究一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其内在机制。研究二和研究叁均采用依恋启动范式,通过让被试阅读不同的依恋材料操纵个体依恋安全性水平,检验不同依恋安全水平个体的自传记忆提取特征。实验均为单因素实验设计,自变量为启动类型(安全依恋启动组,不安全依恋启动组),因变量为自传记忆提取特征:积极性、清晰性、生动性、具体性、可得性。研究二中依恋启动范式后直接进行自传记忆任务,以检验依恋与自传记忆提取特征的直接效应。研究叁中依恋启动范式后首先完成关系自我构念量表再进行自传记忆任务,将关系自我构念设置成中介变量,以检验其在依恋与自传记忆提取特征中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如下:(1)依恋焦虑与依恋回避呈显着正相关,且两者均与关系自我构念和自传记忆提取特征呈显着负相关。(2)依恋焦虑对自传记忆可得性具有直接预测作用,依恋回避对自传记忆清晰性、具体性、生动性以及可得性具有直接预测作用。(3)对于关系自我构念和自传记忆提取特征,依恋启动主效应显着,依恋安全启动组个体关系自我构念和自传记忆自提取特征得分显着高于不安全依恋组个体.(4)关系自我构念在依恋安全性与自传记忆清晰性、具体性、生动性、可得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本研究表明依恋、关系自我构念与自传记忆之间关系密切,依恋不仅影响个体自传记忆的提取特征,同时也会影响个体的关系自我构念,且依恋对自传记忆提取特征的影响有两条路径,一是依恋直接影响自传记忆的提取特征,二是依恋通过影响关系自我构念间接影响自传记忆提取特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关系型自我构念论文参考文献
[1].刘妩怡.大学生自我构念、认知情绪调节与社交焦虑的现状及其关系[D].广西师范大学.2019
[2].孙莉.关系自我构念在依恋与自传记忆提取特征中的中介作用[D].浙江师范大学.2019
[3].李昳,陆桂芝,李丽红,葛俭.大学生自我关注和关系型自我构念与网络偏差行为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8
[4].李昳,陆桂芝,李勇.自我关注与社交焦虑:负面评价恐惧的中介与关系型自我构念的调节[J].心理科学.2018
[5].向叶敏,陈磊,郑莉君.中美大学生关系型自我构念与亲密关系质量比较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
[6].李昳,陆桂芝.关系型自我构念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负面评价恐惧的中介作用[C].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2017
[7].金燕徽.农村留守儿童自我构念、家庭亲密度与关系自我的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7
[8].姜悦.不同区域核心自我评价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延边大学.2017
[9].丁倩,周宗奎,张永欣.大学生社交网站使用与依赖:积极自我呈现的中介效应与关系型自我构念的调节效应[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6
[10].陈佳芳,汪新,尚鹏丽,张进辅.你会为他人不道德行为感到内疚吗?关系亲密度和关系型自我构念的影响[C].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