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阿片受体亚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FENT-001,镇静,阿片受体亚型,G蛋白偶联受体
阿片受体亚型论文文献综述
张晓琳[1](2017)在《FENT-001镇静效应的阿片受体亚型选择性及其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阿片类药物为代表的镇痛药是疼痛治疗和诱导麻醉中至今仍然无可替代的药物。芬太尼及其衍生物可以替代吗啡达到理想的镇痛效应,且活性代谢产物少,并能降低癌痛患者的便秘和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新型芬太尼类化合物FENT-001具有镇痛活性强、起效快等特点。与芬太尼相同,FENT-001可通过作用于细胞膜上的阿片受体(μ,δ,κ三种亚型),激活G蛋白(主要是Gi蛋白),从而影响下游信号分子发生级联反应并产生生物学效应。有关芬太尼类衍生物的镇痛效应研究较多,但对其镇静效应研究相对较少。FENT-001镇痛效应与镇静效应的产生是否激活相同受体亚型?是否具有共同的信号通路?镇痛及镇静效应在发生机制上是否相互独立?这些问题均不清楚。本研究试图解释FENT-001镇静效应与阿片受体各亚型之间的关系,初步探讨其参与镇静效应的分子机制,以期为阐明阿片类药物镇静效应的机制提供初步的实验依据。研究目的:明确FENT-001与阿片受体各亚型的亲和力和激动活性,探讨FENT-001镇静效应的阿片受体亚型选择性及其贡献值。研究方法:(1)采用自发活动模型、转棒模型、翻正反射模型和肺功能参数测定等方法评价FENT-001所致镇静效应的量效时效变化;(2)采用阿片受体亚型特异性拮抗剂处理分析FENT-001镇静效应的亚型选择性,并采用μ阿片受体基因敲除小鼠进一步确证参与FENT-001镇静效应的受体亚型;(3)采用放射性配体结合实验和pka重分布实验考察fent-001对不同阿片受体亚型的亲和力和激动活性。研究结果:(1)在小鼠自发活动模型中,fent-001(80μg/kg,s.c.)处理后小鼠的自发活动里程数降低为盐水组的60%;在小鼠转棒模型中,fent-001(20μg/kg,s.c.)处理后使小鼠在给药后15min的转棒停留时间从180s缩短至50s;在小鼠翻正反射模型中,fent-001致小鼠翻正反射消失的ed50值为119.0μg/kg;在大鼠翻正反射模型中,fent-001(3.2-10.00μg/kg,i.v.)剂量依赖性地降低大鼠翻正反射消失的诱导时间,并延长其维持时间;采用大鼠肺功能参数测定,fent-001(5-40μg/kg,i.v.)剂量依赖性地降低大鼠的呼吸频率,在给药10min后呼吸频率降至基础值的40%。(2)μ阿片受体拮抗剂ctop(160ng/mouse,i.c.v.)和δ阿片受体拮抗剂nti(3mg/kg,s.c.)均能拮抗fent-001(5-80μg/kg,s.c.)所致小鼠自发活动的减少,而κ阿片受体拮抗剂nor-bni(0.5mg/kg,s.c.)对fent-001所致自发活动的减少没有影响。ctop(160ng/mouse,i.c.v.)和nti(3mg/kg,s.c.)均能显着翻转fent-001(20μg/kg,s.c.)缩短小鼠转棒停留时间的作用,而nor-bni(0.5mg/kg,s.c.)对小鼠转棒停留时间无显着影响。ctop(2μg/rat,i.c.v.)对抗fent-001(8μg/kg,i.v.)所致大鼠翻正反射消失,显着延长诱导时间,对维持时间有缩短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nti(5mg/kg,s.c.)和nor-bni(5mg/kg,s.c.)对fent-001(8μg/kg,i.v.)所致大鼠翻正反射消失的诱导时间和维持时间均未表现出对抗作用。ctop(2μg/rat,i.c.v.)拮抗fent-001(5μg/kg,i.v.)所致的呼吸抑制作用,而nti(5mg/kg,s.c.)和nor-bni(5mg/kg,s.c.)对fent-001所致的呼吸抑制均未表现出拮抗作用。fent-001不引起μ阿片受体基因敲除小鼠的自发活动抑制作用,也不能降低小鼠转棒停留时间和引起翻正反射消失。(3)放射性配体饱和实验结果显示,[3h]diprenorphine(0.0625-2nm)与μ、δ、κ阿片受体均有可饱和性结合,其Kd值分别为1.09±0.60 nM、1.76±1.51 nM、0.61±0.84 nM,Bmax值分别为1.76±1.46 pmol/mg protein、9.70±8.24 pmol/mg protein、1.28±1.72 pmol/mg protein。放射性配体竞争结合实验结果显示FENT-001对m阿片受体具有高亲和力,Ki值为0.03±0.11 nM,对δ、κ阿片受体的Ki值分别为20±3.3 nM和71±17 n M。PKA重分布实验结果显示FENT-001对μ、δ、κ阿片受体均有激动活性,其EC50值分别为0.9±0.5 nM、8.7±1.3 n M、44.2±3.6 nM。结论:(1)μ阿片受体在FENT-001镇静效应中起关键作用,δ阿片受体可能参与FENT-001的镇静效应,κ阿片受体不参与FENT-001的镇静效应。(2)FENT-001对μ阿片受体具有高亲和力和激动活性。(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17-06-01)
张秀宁,文迪,徐贯杰,孟雁欣,丛斌[2](2012)在《小剂量氯胺酮对吗啡耐受细胞δ阿片受体及NMDA受体2B亚型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对吗啡耐受褐家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δ阿片受体-1(DOR-1)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亚单位(NR2B)表达的影响,探讨氯胺酮防止吗啡耐受的相关机制。方法建立PC-12吗啡耐受细胞模型,以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测定cAMP含量、Re-al-Time PCR技术检测细胞DOR-1和NR2B表达,观察吗啡、氯胺酮及吗啡与氯胺酮联合作用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①10μmol.L-1吗啡作用于PC-12细胞48 h,cAMP含量明显升高,提示成功建立了吗啡耐受细胞模型;②小剂量氯胺酮(0.5μmol.L-1)能防止吗啡耐受发生;③吗啡耐受细胞DOR-1的表达较对照组下降,NR2B的表达较对照组增加。小剂量氯胺酮(0.5μmol.L-1)对DOR-1和NR2B表达无影响,但可逆转吗啡引起的DOR-1表达下调以及NR2B表达上调。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可防止吗啡耐受发生,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吗啡引起的DOR-1表达下调及NR2B表达上调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理学通报》期刊2012年01期)
温泉,颜玲娣,宫泽辉[3](2009)在《化合物030418的镇痛药理作用与激动中枢阿片受体亚型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部分激动剂噻吩诺啡作为先导化合物,在进一步构效关系研究中发现其衍生物之一-化合物030418具有镇痛作用强、有效时间长、依赖潜能低的特点。本研究从整体动物水平探讨030418强镇痛的药理学特性与激动中枢阿片受体亚型的关系。方法在小鼠热板模型上分别应用选择性μ受体拮抗剂Naloxonazine、κ受体拮抗剂Nor-bin和ORL1受体拮抗剂J-113397,研究030418对于不同受体亚型的激动活性。(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理学会第十次全国学术会议专刊》期刊2009-10-30)
李楠[4](2009)在《大麻素受体CB1亚型和阿片受体δ亚型在失血性休克所致血管低反应性机制中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休克低反应性是休克的突出和主导病理生理特点,也是导致病人多器官功能衰竭和高死亡率的关键性病理因素。目的研究大麻素受体CB1亚型和阿片受体δ亚型是否参与失血性休克所致血管低反应性的发生机制。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只):假手术组(Sham)和失血性休克组(HS)。采用放血法复制休克模型,降低平均动脉压并稳定至至25±5 mmHg,并维持2小时。静脉泵注不同剂量的去甲肾上腺素(2、4、6、8μg/kg,3ml/kg/hr,i.v.),引起平均动脉压的变化,观察MAP的变化确定血管低反应性发生的时间。然后用反转录RT-PCR、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大鼠腹主动脉和肠系膜动脉2~3级分支大麻素受体CB1亚型和阿片受体δ亚型表达水平。另外,我们观察大麻素受体CB1亚型拮抗剂和阿片受体δ亚型剂对大鼠失血性休克所致血管低反应性的影响及对动物生存率的影响。结果1.成功复制了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证实所有的失血性休克动物均发生了血管低反应性。2.与假手术组动物相比,失血性休克引起低血管反应性大鼠腹主动脉和肠系膜动脉2~3级分支动脉血管组织大麻素受体CB1亚型mRNA和蛋白水平显着表达。阿片受体δ亚型表达呈相似变化。3. Saline处理的失血性休克大鼠静脉注射NE可使MAP升高4.31±0.36 mmHg,给予CB1受体拮抗剂SR141716A或AM251后,静脉注射NE可使MAP分别升高41.75±4.08和44.78±1.80 mmHg,与HS+Saline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 < 0.01)。给予阿片受体拮抗剂纳络酮后,静脉注射NE可使MAP升高20.66±1.13 mmHg,与HS+Saline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 < 0.01)。叁种药物同样可提高动物4h生存率。AM251可提高休克动物生存率30%,与盐水处理组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然而,SR141716A仅可提高休克动物生存率20%,纳络酮仅为15%,与Saline处理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大麻素受体CB1亚型和阿片受体δ亚型参与失血性休克所致血管低反应性发生机制,CB1受体和阿片受体拮抗剂有可能成为救治创伤和失血性休克晚期病人的有效药物。(本文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期刊2009-04-01)
王星海,郝敬来,仇缀百[5](2004)在《阿片受体亚型选择性拮抗剂的两种结构类型》一文中研究指出1973年证实阿片受体的存在以来,对阿片受体及其配体药物的研究一直保持着快速的发展,发现了大量的阿片受体激动剂和部分激动剂,如吗啡、哌替啶、布托啡诺、芬太尼和喷他佐辛,并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但随着现今社会毒品泛滥,引起的社会问题不断增多,使得脱瘾和戒毒治疗与民众健康密切相关。美沙酮(Methadone)、左醋美沙朵(levacetylmethadol,(本文来源于《西北药学杂志》期刊2004年06期)
周京军,朱运龙,裴建明,高瞻,王跃民[6](2001)在《阿片受体κ亚型在大鼠心肌细胞热应激反应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U5 0 488H是阿片肽受体 κ亚型的选择性激动剂 ,本实验研究 U5 0 488H预处理是否可增强心肌细胞对热应激的耐受性 ,同时观察与热休克蛋白 70及 90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离的大鼠心肌细胞作为研究对象 ,以心肌细胞释放乳酸脱氢酶 (L DH)的多少反映其损伤程度并用 Western blot分析热休克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在 5~ 30 μmol/ L 浓度范围内 ,U5 0 488H预处理 30 min剂量依赖性的减低心肌细胞热应激后 L DH的释放。同时热休克蛋白 70和 90的表达明显增加。结论 :U5 0 488H激活阿片受体后具有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 ,其保护机制可能与调节热休克蛋白的表达有关。(本文来源于《心脏杂志》期刊2001年05期)
孙国勤,徐惠芳[7](2000)在《阿片受体亚型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20年来,人们已成功克隆了μ,δ和κ三种经典阿片受体的基因。最近克隆的孤儿(orphan)受体,其结构特征与阿片受体基本相同,并有高度的同源性,又被称为阿片受体样受体(opioidreceptorlike,ORL1)。进一步通过药理学特性的研究,提出每(本文来源于《生命的化学》期刊2000年03期)
刘良明,胡德耀,卢儒权,陈惠孙,吴炎[8](1998)在《δ,κ亚型阿片受体在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抗兔失血性休克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和方法:用兔侧脑室给药观察了δ亚型阿片受体拮抗剂ICI174,864和κ亚型阿片受体特异性拮抗剂nor-binaltorphimine(Nor-BNT)预处理对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抗休克作用的影响。结果:TRH(50μg,icv)可明显升高失血性休克兔平均动脉压(MAP),左室收缩压(LVSP),改善失血性休克心肌收缩力指标如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max),心肌纤维收缩速度(Vce40,Vpm)和心肌收缩向量环面积(Lo)。δ-亚型阿片受体特异拮抗剂ICI174,864预处理可取消TRH的上述作用,κ-亚型阿片受体特异拮抗Nor-BNT预处理不能取消TRH的作用。结论:TRH的抗休克作用与δ-亚型阿片受体有关,与κ-亚型阿片受体关系不大(本文来源于《中国病理生理杂志》期刊1998年02期)
曾一斌,仇缀百[9](1996)在《阿片受体δ亚型选择性拟肽配基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阿片受体δ亚型选择性拟肽配基的研究进展曾一斌,仇缀百(上海医科大学合成药物化学教研室,上海200032)阿片受体存在三种具有独特药理作用的亚型(μ,δ和κ及次亚型的事实已被人们所接受。在阿片受体的不同亚型中,认为与内源性镇痛作用相关最密切的是δ亚型[...(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化学杂志》期刊1996年01期)
李晓艳,朱崇斌,朱燕华,许绍芬[10](1994)在《芬氟明增强针刺镇痛时大鼠脑内阿片受体及其亚型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往工作表明,5-HT释放剂芬氟明可加强针刺镇痛(EAA)并延长其时效,该增强效应可被芬太尼进一步增强,因而认为可能有阿片肽能系统的参与。本文应用受体结合放射自显影技术结合计算机图象处理观察了电针合用芬氟明时大鼠脑内阿片受体及不同类型(mu,delta,(本文来源于《针刺研究》期刊1994年Z1期)
阿片受体亚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对吗啡耐受褐家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δ阿片受体-1(DOR-1)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亚单位(NR2B)表达的影响,探讨氯胺酮防止吗啡耐受的相关机制。方法建立PC-12吗啡耐受细胞模型,以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测定cAMP含量、Re-al-Time PCR技术检测细胞DOR-1和NR2B表达,观察吗啡、氯胺酮及吗啡与氯胺酮联合作用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①10μmol.L-1吗啡作用于PC-12细胞48 h,cAMP含量明显升高,提示成功建立了吗啡耐受细胞模型;②小剂量氯胺酮(0.5μmol.L-1)能防止吗啡耐受发生;③吗啡耐受细胞DOR-1的表达较对照组下降,NR2B的表达较对照组增加。小剂量氯胺酮(0.5μmol.L-1)对DOR-1和NR2B表达无影响,但可逆转吗啡引起的DOR-1表达下调以及NR2B表达上调。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可防止吗啡耐受发生,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吗啡引起的DOR-1表达下调及NR2B表达上调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阿片受体亚型论文参考文献
[1].张晓琳.FENT-001镇静效应的阿片受体亚型选择性及其机制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7
[2].张秀宁,文迪,徐贯杰,孟雁欣,丛斌.小剂量氯胺酮对吗啡耐受细胞δ阿片受体及NMDA受体2B亚型表达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2
[3].温泉,颜玲娣,宫泽辉.化合物030418的镇痛药理作用与激动中枢阿片受体亚型的关系[C].中国药理学会第十次全国学术会议专刊.2009
[4].李楠.大麻素受体CB1亚型和阿片受体δ亚型在失血性休克所致血管低反应性机制中的作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
[5].王星海,郝敬来,仇缀百.阿片受体亚型选择性拮抗剂的两种结构类型[J].西北药学杂志.2004
[6].周京军,朱运龙,裴建明,高瞻,王跃民.阿片受体κ亚型在大鼠心肌细胞热应激反应中的作用[J].心脏杂志.2001
[7].孙国勤,徐惠芳.阿片受体亚型研究进展[J].生命的化学.2000
[8].刘良明,胡德耀,卢儒权,陈惠孙,吴炎.δ,κ亚型阿片受体在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抗兔失血性休克中的作用[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8
[9].曾一斌,仇缀百.阿片受体δ亚型选择性拟肽配基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1996
[10].李晓艳,朱崇斌,朱燕华,许绍芬.芬氟明增强针刺镇痛时大鼠脑内阿片受体及其亚型的变化[J].针刺研究.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