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多尺度框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GeoDesign,建设用地,多尺度,空间调控
多尺度框架论文文献综述
余卓芮,刘钰,李登辉,梁天君,郑建业[1](2019)在《基于GeoDesign的建设用地多尺度空间调控框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快速城镇化的建设用地蔓延,已为区域生态安全、社会经济和城镇化健康发展造成了诸多问题。文章基于GeoDesign理念,提出了建设用地多尺度空间调控研究框架,包括:(1)调控策略:从宏观区位、中观规模和微观形态对城镇建设用地进行系统调控;(2)调控技术:在宏观尺度分析区域生态格局,以生态安全、生态效益为调控重点;在中观尺度探讨适宜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以建设用地规模、空间溢出效应为调控重点;在微观尺度划定地块建设控制地带,以维护生态过程、控制建设强度为重点;(3)规划落地:在城镇体系规划中优化建设用地空间定位,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落实建设用地规模调节,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体现建设用地形态引导。文章对完善城镇建设用地规划理论、为城乡规划提供技术支撑都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智能城市》期刊2019年16期)
唐燕,陈恺,邵旭涛[2](2019)在《多尺度分析框架下的北京老城胡同空间景观设计正义——基于高温脆弱性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气候变化作为一种强烈的外部扰动,正在加剧突显社会内部的"不平衡"与"不正义",因此城市开放空间的景观设计不仅要实现美化城市环境、提供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等目标,还要充分体现公平正义与多元利益等社会诉求。从空间正义维度出发,借助多尺度、多途径分析方法研究北京老城街巷的热适应性景观设计策略。首先,在城市尺度上通过定量分析识别出北京中心城区的高温脆弱性空间,结果表明脆弱性最高的片区是老城的大栅栏和椿树地区;通过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寻找大栅栏地区开放空间的类型组成及景观设计的问题与不足,进而提出北京老城胡同空间的景观设计正义需求及其对策,为面向"空间正义"与"气候适宜性"的胡同空间景观设计提供新的思考视角和途径参照。(本文来源于《中国园林》期刊2019年05期)
袁明月[3](2019)在《行人重识别中的多尺度特征和重排序框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被考虑到如何应用到实际场景中,为人类生活提供更多高效、智能的协助。行人重识别这一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也随着城市监控系统的不断的完善,被期望可以用来对多摄像头网络下的同一身份的行人进行检索匹配,以达到可以对行人的轨迹进行描述和对特定行人进行检索的目的。因此,该研究问题在商业和安防都有极高的应用价值。由于实际场景环境复杂,光照条件、镜头视角变化大,场景下存在行人拥挤的遮挡的现象,这给行人重识别任务带来了巨大挑战。就此为了提高在实际场景下行人重识别技术的准确率,论文做了以下工作:1.设计了一种融合了行人多尺度特征的卷积神经网络,兼顾到人体全局特征和局部特征,为行人重识别任务提取更有辨别力的特征。此外整个网络结合标签平滑的交叉熵损失和难样本采样的叁元组损失进行训练学习,在多损失函数的监督下,综合得到一个端到端的行人重识别的特征提取网络。实验证明标签平滑机制在交叉熵损失的使用,减少了模型过拟合,对准确率的提高有积极作用;难样本采样的叁元组损失与网络的配合使用也使网络对行人特征识别的辨别能力得到了提升;该网络的全局特征与局部特征具备一定的互补性,融合后,网络的性能得到了提升。2.设计了一种基于图像池的重排序框架,利用目标人的多张图像特征作为检索,可以使目标人的特征更为丰富全面,从而提高重识别的准确性。为了降低相邻视频帧图像之间的冗余度,该框架首先以最优化查询图像特征的多样性和可靠性为准则,从多图像中选取固定张数的图片命名为该目标人的图像池。其次,为了进一步提高行人重识别检索结果的准确率,该框架将图像池中每张图像检索的结果进行聚合,对多个初始排序列表中的图像进行打分,置信度越高的图像分数越低。然后按照该分数对初始排序列表进行升序重排序,最终得到一个新的检索结果的排序列表。实验证明行人重识别网络通过该框架可以进一步提高识别准确率。(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5-01)
丛培通,王悦[4](2019)在《基于多尺度计算异形节点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多尺度计算的方法对使用外环板式不等高节点的钢框架抗震性能进行了研究,使用MARC有限元软件中的多点约束法连接宏观单元与微观单元,同时根据一系列杆件模型算例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通过对同一个钢框架分别使用多尺度单元和梁单元进行模态分析和动力时程计算,验证了多尺度模型可以准确地模拟结构的地震响应。提出了一种改进型的不等高异形节点,并对5种不同节点参数下的钢框架进行了动力时程分析,结果表明,外环板能够显着改善节点区域的应力状态,新型异形节点可以使节点域的受力更加均匀。(本文来源于《低温建筑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巫文君,宋卫星,姜绍飞,陈伟宏[5](2018)在《非延性框架结构多尺度建模与抗震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非延性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并开发有效的仿真分析方法,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非延性框架结构的多尺度模型,对其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和中节点的损伤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将其与一榀非延性框架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非延性框架结构的多尺度建模方法,并用建立的模型与其它分析模型进行了性能比较,最后对影响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因素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非延性框架多尺度模型在保证一定计算效率的同时可更为逼真地模拟复杂受力结构的边界状况及其在整体结构响应中的性能.这表明多尺度建模方法能够在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本文来源于《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郑东玉[6](2018)在《多尺度分割框架下的面向对象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变化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变化检测是遥感技术应用研究热点之一,随着遥感平台的飞速发展,影像分辨率已达到亚米级,利用传统基于像元的影像分析方法进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时,检测结果出现严重的斑点现象。面向对象影像分析技术的出现为解决上述难题提供了契机,但是仍存在多个制约变化检测精度的问题,具体包括:影像分割尺度难以确定;影像对象差异性度量方法过于简单,检测效果较差;利用单一特征进行变化检测无法顾及影像地物“同物异谱”特性;单一尺度检测结果难以顾及不同尺寸地物的差异性。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通过探讨现有的面向对象影像分析方法和变化检测方法,在面向对象影像分析框架下,开展多尺度分割的最优尺度研究,并引入相似性测度来度量对象差异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光谱-纹理特征自适应融合方法,构建多尺度投票机制,实现多尺度多特征融合的面向对象变化检测。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灰度共生矩阵(Grey Level Co-occurrence Matrix,GLCM)纹理特征的最优尺度选取方法,利用灰度共生矩阵提取影像的纹理均值,通过纹理均值与分割尺度间的变化关系确定最优尺度,实现了联合纹理和光谱特征的最优尺度提取。不同场景下与现有最优尺度选取方法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基于GLCM的纹理均值法对不同场景影像的适用性更强,提取的最优尺度下分割结果精度也更高。(2)将相似性度量方法引入面向对象变化检测中,利用相似性测度来度量不同时期影像对象之间的差异性,实现了基于相似性测度的面向对象变化检测。结合传统的差值法开展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相似性测度的面向对象变化检测方法在不同场景下的检测精度均比差值法更高,对于较复杂的影像场景检测精度提升幅度更大。(3)提出了一种特征自适应融合方法,实现了融合光谱特征和纹理特征的变化检测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多值逻辑规则和多数投票原理,构建了多尺度融合机制,实现了最优尺度集检测结果的投票融合。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场景下,特征融合的检测精度均比单特征变化检测结果的精度高,多尺度融合结果精度也比单尺度检测结果精度高,且两种方法在复杂场景下精度提升更明显。(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8-05-01)
张晓梅,杨军,丛建辉[7](2018)在《中国多尺度温室气体统计核算框架体系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不同尺度温室气体统计核算相关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在结合中国温室气体统计核算研究实践基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文章尝试构建中国多尺度温室气体统计核算框架体系:(1)目标层面:促进温室气体统计核算工作同不同尺度区域政府二氧化碳强度目标考核、节能目标责任考核、碳市场建设等工作对接,减少数据获取成本和不确定性。(2)核算层面:根据不同尺度不同层次主体的一般性和差异性特点,确定核算内容和核算方法。构建国家、地方、企业多尺度管理层级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数据质量。(3)应用层面:促进温室气体统计核算数据的公开发布使用,加强公众参与和促进学术界研究支持温室气体统计核算及应用的持续改进,为多尺度利益相关者了解温室气体排放有关情况、制定相关战略规划减排对策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统计与决策》期刊2018年07期)
潘存瑞,冯力强[8](2017)在《基于多尺度的高层钢框架梁柱节点疲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层钢结构梁柱节点在地震交变往复荷载作用下发生低周疲劳破坏进而导致结构发生倒塌。因此,为了保证钢结构梁柱节点不发生疲劳破坏,有必要对梁柱节点以及节点域的疲劳特性进行分析研究。首先,利用多节点约束方法建立悬臂梁模型,验证多尺度建模方法;其次,基于Ansys建立一幢12层钢框架梁系有限元模型,掌握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应力应变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多尺度建模方法,建立该框架结构多尺度有限元模型,详细分析钢结构梁柱的应力应变分布规律;最后,通过S-N曲线对局部梁柱节点的寿命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钢框架梁柱节点以及节点域的应力分布比较集中,从而引起梁柱节点的局部破坏,最终导致整体钢框架的失效,在以后的设计中,应对梁柱节点的疲劳问题予以考虑。(本文来源于《城市道桥与防洪》期刊2017年12期)
相敏,施袁锋,熊峰[9](2017)在《框架结构时变参数的小波多尺度近似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强激励作用下或服役过程中结构性能退化的影响下,工程结构通常表现出非线性和时变特征,且结构参数的这种变化是影响结构性能的重要指标。因此,对工程结构时变性能的合理描述和及时追踪,有助于结构的安全性评估和全寿命管理。小波多尺度近似凭借其高效的局部时频近似功能,在参数识别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基于小波多尺度近似理论,研究框架结构在强震作用下的结构杆件刚度和阻尼出现时间变化特性时的结构时变参数估计问题。考虑到框架梁和柱的时变损伤程度通常是不同的,本文通过建立同时包含平动和转角自由度的时变动力模型,来分别估计梁和柱的时变刚度。因此,本文提出的方法可应用于识别梁或柱子的时变损伤情况。通过数值模拟,考虑结构参数渐变和突变的不同情况以及不同测量噪音程度影响下,来验证所提出的框架结构时变参数识别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7-10-20)
曹晓欢,杨建华,张扬[10](2018)在《高斯平滑下引线框架的多尺度噪声图像快速配准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满足机器视觉系统的实时性要求,提出一种新的快速图像配准算法,即高斯多尺度快速注册算法(GMFR)。GMFR综合图像空间域互相关算法(CC)与频域互功率谱算法(CPS)在配准精度和效率上的优势,并在图像多尺度表达的基础上,通过引入高斯平滑来避免图像亚采样过程中的细节丢失问题。为了对配准算法进行定量分析,进一步定义性能函数,随图像规模的增大算法的性能优势得到成倍提高。在真实引线框架图像上的实验结果表明,即使针对复杂噪声图像,GMFR仍具备较高的配准准确率和较强的鲁棒性,与传统的CC以及CPS图像配准方法相比,该算法效率明显提高。(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期刊2018年05期)
多尺度框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气候变化作为一种强烈的外部扰动,正在加剧突显社会内部的"不平衡"与"不正义",因此城市开放空间的景观设计不仅要实现美化城市环境、提供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等目标,还要充分体现公平正义与多元利益等社会诉求。从空间正义维度出发,借助多尺度、多途径分析方法研究北京老城街巷的热适应性景观设计策略。首先,在城市尺度上通过定量分析识别出北京中心城区的高温脆弱性空间,结果表明脆弱性最高的片区是老城的大栅栏和椿树地区;通过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寻找大栅栏地区开放空间的类型组成及景观设计的问题与不足,进而提出北京老城胡同空间的景观设计正义需求及其对策,为面向"空间正义"与"气候适宜性"的胡同空间景观设计提供新的思考视角和途径参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尺度框架论文参考文献
[1].余卓芮,刘钰,李登辉,梁天君,郑建业.基于GeoDesign的建设用地多尺度空间调控框架[J].智能城市.2019
[2].唐燕,陈恺,邵旭涛.多尺度分析框架下的北京老城胡同空间景观设计正义——基于高温脆弱性视角[J].中国园林.2019
[3].袁明月.行人重识别中的多尺度特征和重排序框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4].丛培通,王悦.基于多尺度计算异形节点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9
[5].巫文君,宋卫星,姜绍飞,陈伟宏.非延性框架结构多尺度建模与抗震性能分析[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8
[6].郑东玉.多尺度分割框架下的面向对象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变化检测[D].西南交通大学.2018
[7].张晓梅,杨军,丛建辉.中国多尺度温室气体统计核算框架体系构建[J].统计与决策.2018
[8].潘存瑞,冯力强.基于多尺度的高层钢框架梁柱节点疲劳分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7
[9].相敏,施袁锋,熊峰.框架结构时变参数的小波多尺度近似识别[C].第十二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7
[10].曹晓欢,杨建华,张扬.高斯平滑下引线框架的多尺度噪声图像快速配准算法[J].计算机工程.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