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减振器论文-张仟,艾琦,彭利,王昆

轨道减振器论文-张仟,艾琦,彭利,王昆

导读:本文包含了轨道减振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轨道减振器,模具,模块化

轨道减振器论文文献综述

张仟,艾琦,彭利,王昆[1](2019)在《地铁线路轨道减振器子、母模结构模具模块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采用子、母模设计理念,完成了对该类型地铁线路轨道减振器模具模块化设计,实现了同系列、不同尺寸规格轨道减振器产品,模具母模模架化、通用化、子母模块化设计,最大程度上降低了产品开发过程中模具制造成本。同时采用自动脱模机构,实现了产品自动脱模,提高了生产效率。实践证明,该模具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及稳定性。(本文来源于《特种橡胶制品》期刊2019年05期)

张喆玉,段勇奇,瞿连辉,王安斌[2](2016)在《轨道交通中等车速下轨道减振器刚度范围选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轨道交通车辆在以中等车速120 km/h和140 km/h运行时轨道动态响应较大的问题,采用特征频率分析及动态位移限定等方法对该工况下轨道减振器(轨道扣件)的刚度进行合理设计,并在选择的刚度范围内对车辆、轨道的安全性能及动态响应进行校核。通过计算得到适合的扣件垂向刚度范围为17—25 k N/mm,且在此范围内车辆脱轨系数及倾覆系数都小于0.8。与普通型扣件相比,在1—80 Hz范围内,道床在减振扣件(GJ-32)系统中的垂向总Z振级降低8.7 d B,地基垂向总Z振级降低5.7 d B。(本文来源于《材料开发与应用》期刊2016年04期)

张喆玉,白健,王安斌,瞿连辉[3](2016)在《低支承刚度谐振式轨道减振器对轨道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轨道和钢轨振动引起的环境问题是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轨道减振器是目前轨道系统采用的主要减振措施之一,低垂向刚度减振器在保证了良好隔振作用的同时可能增加钢轨的振动,而谐振式减振器可以降低此影响。本文采用数值仿真方法,首先与在线实测数据进行拟合,采用与实测数据一致的轨道参数建立车辆-轨道-地基模型进行动力学计算,结果表明,谐振式减振器可降低轨道道床及地基振动的同时有效降低钢轨振动,包括pinned-pinned共振频率附近的振动,从而抑制钢轨波磨的产生。(本文来源于《材料开发与应用》期刊2016年03期)

张喆玉,王志强,徐宁,张攀,白健[4](2014)在《基于等效集总质量法的轨道减振器减振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地铁减振扣件(GJ-III,DTVI2)在实际使用中对于轨道道床振动的减振效果,利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采用等效集总质量法,将连续轨道简化为具有有限自由度的弹簧-质量系统,避免了四阶不连续偏微分方程的求解。利用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进行计算,并与在线测试的数据进行对比,计算出GJ-III扣件相对于DTVI2扣件,道床减振量的数值模拟值Z振级在垂向为8.5 d B,横向为7.4 d B,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一致。(本文来源于《材料开发与应用》期刊2014年06期)

陈新华[5](2014)在《轨道减振器性能参数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减振降噪成为了非常关键的课题。轨道减振器由于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隔振效果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领域。车辆,轨道和桥梁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耦合系统,研究轨道减振器性能参数对整个系统的影响变得非常必要。本文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与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联合仿真的方法,建立了考虑扣件环节的的车-线-桥耦合模型,对轨道减振器参数对整个系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本文首先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一些常用的减振降噪技术,学习了国内外研究扣件对车-线-桥系统影响的方法和经验,介绍了车-线-桥耦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然后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了钢轨和简支箱梁桥有限元模型,阐述了对有限元模型进行子结构分析并实现弹性体在多体动力系统中建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钢轨和桥梁有限元模型的自振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利用SIMPACK软件建立了钢轨和桥梁的弹性体模型。随后本文在SIMPACK中建立了某型地铁车辆的多体动力学模型,提出了两种实现车-线-桥耦合动力学分析的方法:Flexible Track法和刚柔耦合法,并以一跨长为32m的简支梁桥为算例,相互验证了两方法的可行性,最后决定采用能考虑扣件环节的刚柔耦合法。本文采用长轨枕埋入式无砟轨道,建立了刚性地基上的车-线耦合动力学分析模型,通过力元来模拟轨道减振器扣件系统,分析了车辆运行速度和轨道减振器扣件垂向、横向刚度和阻尼对车辆和钢轨动力特性的影响;建立了叁跨简支梁桥上的车-线-桥耦合动力学分析模型,分析了轨道减振器扣件的垂向、横向刚度和阻尼对系统的动力影响,得到了相关的规律,为以后轨道减振器的参数设计提供了一定参考。(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4-04-01)

陈伯靖,周建,李成辉[6](2013)在《浮置式梯形轨枕轨道减振器刚度对轨道动力特性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浮置式梯形轨枕轨道相对于其他轨道系统有良好的减振降噪效果。现阶段对该种轨道形式的研究较少,利用有限元软件从谐响应方面分析浮置式梯形轨枕轨道的动力特性,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减振器刚度变化对系统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以反映参数变化对浮置式梯形轨枕轨道减振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在该轨道系统中使用刚度小的减振器可提高其减振性能,提高行车舒适性及改善轨下结构受力特性。(本文来源于《铁道标准设计》期刊2013年01期)

宿国英,邓娇,孙照亮,刘刚[7](2012)在《小安装尺寸剪切型轨道减振器的设计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一种适用于既有线路改造的新型剪切型轨道减振器,其具有安装高度较小,与混凝土基础安装孔心距较小的特点,在既有线路的改造中,可以在不改动混凝土基础的前提下,直接替换掉原扣件系统中的部件。(本文来源于《铁道建筑》期刊2012年04期)

庄表中,李振华,王惠明,孙曌[8](2010)在《轨道减振器的减振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1轨道减振器火车轨道减振器已有多种类型,多数选用橡胶减振器(见图1),原因是价格便宜,能大量生产。它的变形是压缩和剪切的组合。将这种减振器安装在钢轨与枕木之间,这时车辆减振系统属于多自由度、线性系统受随机激励的受迫振动。图12动态信号测试分析为了在生产线(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0年08期)

吴建忠[9](2009)在《Ⅲ型轨道减振器扣件的设计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轨道交通系统在行驶过程中由于车轮与钢轨的撞击,产生振动冲击和噪声。冲击波将在轨道、隧道、土层和地面建筑物内传播,产生相应的振动,对周围环境造成很不利影响。为了降低城市轨道交通所引发的振动、噪声,减振降噪设备的研发被逐渐的重视起来。目前,世界上有多种轨道减振设备应用在城市轨道建设中,其中轨道减振器简单、实用,主要用于轨道系统的减振治理,具有减振降噪效果明显、成本低、施工简便、维修更换简单的优点,在国内被广泛采用。但目前国内该产品的动静比偏高、耐环境老化性能等都不够理想。本文基于国内轨道减振器研究的现状,对橡胶材料的配方、制造工艺、各项性能研究等几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确定Ⅲ型轨道减振器的橡胶材料和技术性能指标。对轨道减振器进行结构设计、有限元分析,运用有限元分析技术对轨道减振器的结构设计进行了验证,研究了橡胶层厚度、倾角及材料模量、阻尼性能与减振器的动静态刚度、动静比的关系,初步得到了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为轨道减振器的结构优化设计和橡胶材料的参数选择提供了依据。在轨道减振器的结构设计上采用新颖的“双刚度”设计,既保证了减振器满足动力学优化的最佳“减振刚度”,又能保证钢轨几何形位变化在安全范围内所必须的支承刚度,即具有合理的“安全刚度”。减振器样品成功完成了试制,所研制的轨道减振器的各项性能均满足技术指标的要求,重点突破了“轨道减振器的高减振性能和安全性协调技术”和“轨道减振器的抗老化技术”这两项关键技术,所研制的轨道减振器动静刚度比小于1.25,经300万次疲劳后动静刚度和动静比变化小于10%;通过落锤试验与现有Ⅰ型轨道减振器进行比较,减振效果提高了4-6dB。实现了产品的定型和工艺固化,在此基础上成功的进行了大批量的生产,并已用于北京地铁5号线的建设。(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09-06-13)

庄表中,应祖光,何姗[10](2008)在《铁路车辆行驶在有轨道减振器线路上的随机振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用最简单的车厢简化模型——单自由度线性系统,应用随机振动中的单输入多输出理论,计算了响应的均方根值,比较了用同一种车厢在叁种不同路轨系统上运行时车体加速度响应的均方根值,比较这些数据可见,地铁使用轨道减振器之后,使车厢振动加速度明显减小,从而也带来降低噪声等一系列的优点。(本文来源于《随机振动理论与应用新进展——第六届全国随机振动理论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08-05-01)

轨道减振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轨道交通车辆在以中等车速120 km/h和140 km/h运行时轨道动态响应较大的问题,采用特征频率分析及动态位移限定等方法对该工况下轨道减振器(轨道扣件)的刚度进行合理设计,并在选择的刚度范围内对车辆、轨道的安全性能及动态响应进行校核。通过计算得到适合的扣件垂向刚度范围为17—25 k N/mm,且在此范围内车辆脱轨系数及倾覆系数都小于0.8。与普通型扣件相比,在1—80 Hz范围内,道床在减振扣件(GJ-32)系统中的垂向总Z振级降低8.7 d B,地基垂向总Z振级降低5.7 d B。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轨道减振器论文参考文献

[1].张仟,艾琦,彭利,王昆.地铁线路轨道减振器子、母模结构模具模块化设计[J].特种橡胶制品.2019

[2].张喆玉,段勇奇,瞿连辉,王安斌.轨道交通中等车速下轨道减振器刚度范围选择研究[J].材料开发与应用.2016

[3].张喆玉,白健,王安斌,瞿连辉.低支承刚度谐振式轨道减振器对轨道性能的影响[J].材料开发与应用.2016

[4].张喆玉,王志强,徐宁,张攀,白健.基于等效集总质量法的轨道减振器减振性能分析[J].材料开发与应用.2014

[5].陈新华.轨道减振器性能参数系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

[6].陈伯靖,周建,李成辉.浮置式梯形轨枕轨道减振器刚度对轨道动力特性影响分析[J].铁道标准设计.2013

[7].宿国英,邓娇,孙照亮,刘刚.小安装尺寸剪切型轨道减振器的设计与应用[J].铁道建筑.2012

[8].庄表中,李振华,王惠明,孙曌.轨道减振器的减振效果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0

[9].吴建忠.Ⅲ型轨道减振器扣件的设计与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

[10].庄表中,应祖光,何姗.铁路车辆行驶在有轨道减振器线路上的随机振动分析[C].随机振动理论与应用新进展——第六届全国随机振动理论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08

标签:;  ;  ;  

轨道减振器论文-张仟,艾琦,彭利,王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