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最低成膜温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木器涂料,苯丙乳液,最低成膜温度,核-壳结构
最低成膜温度论文文献综述
沈辰中,姜美佳,康宁,夏建峰[1](2017)在《木器涂料用苯丙乳液最低成膜温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木器涂料用核-壳型苯丙乳液,研究了壳层玻璃化转变温度(T_g)、核壳质量比、交联单体叁方面因素对乳液最低成膜温度(MFT)的影响,以及成膜助剂二丙二醇丁醚(DPNB)、二丙二醇甲醚(DPM)的使用效果。研究发现,壳层T_g降低能有效降低MFT,并强化DPNB+DPM的使用效果,核壳质量比能大幅度影响MFT;交联会使乳液MFT大幅上升,但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己二酰肼(ADH)交联型乳液对DPNB+DPM的响应良好,同等添加量时等于或优于非交联乳液。(本文来源于《中国涂料》期刊2017年05期)
穆锐,朱凤凤[2](2010)在《核-壳苯丙微乳液最低成膜温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核-壳微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具有较高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苯丙微乳液,研究了核-壳单体用量比、壳单体组成、交联剂、聚合物极性对乳液最低成膜温度(MFT)的影响;同时比较了叁种成膜助剂对乳液MFT的作用。研究发现,成膜温度随核-壳比的增大而上升;交联剂羟甲基丙烯酰胺(NMA)能有效地降低成膜温度;醇酯—12是一种良好的成膜助剂,同一成膜助剂对极性不同的乳胶粒子MFT的降低效果明显不同。(本文来源于《化学与粘合》期刊2010年01期)
陈繁荣,韩金铭[3](2008)在《聚偏氯乙烯乳液最低成膜温度对涂层阻隔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连续乳液聚合的偏氯乙烯-丙烯酸甲酯(VDC-MA)共聚乳液最低成膜温度(MFFT)的测量和涂覆膜阻隔性能的测试,研究了VDC含量和PVDC胶乳的存放时间对乳液MFFT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单体中w(VDC)>92%时,MFFT剧增,阻隔性能急剧下降;当w(VDC)<92%时,MFFT随VDC的质量分数上升而缓慢下降,但表观质量下降;当w(VDC)约为92%时,MFFT最低,涂层阻隔性能最佳。(本文来源于《化工生产与技术》期刊2008年04期)
彭二英,王平华,李凤妍,刘春华,杨莺[4](2008)在《苯丙乳液最低成膜温度的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复合乳化剂体系和预乳化法核壳乳液聚合工艺,制得苯乙烯-丙烯酸异辛酯共聚乳液。研究了乳胶粒粒径、形态、乳化剂和核壳结构组成对聚合物的最低成膜温度(MFT)和玻璃化温度(Tg)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上海涂料》期刊2008年01期)
赵兴顺,赵洪良,董艳春,隋红英,高达[5](2007)在《氟树脂乳液最低成膜温度控制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以叁氟氯乙烯为主要含氟单体的氟树脂乳液最低成膜温度的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调节软硬单体的比例可以较好地控制氟树脂乳液的最低成膜温度,随着软单体比例的增加,乳液的最低成膜温度降低;通过成膜助剂调节氟树脂乳液的最低成膜温度较为简单有效,在TEXANOL、PPH、EB叁种成膜助剂中,TEXANOL的效果最佳。乳液共混是调控最低成膜温度的另一重要手段,通过控制共混乳液的比例可以得到一系列不同最低成膜温度的乳液。(本文来源于《中国涂料》期刊2007年12期)
张心亚,黄洪,沈慧芳,蓝仁华,陈焕钦[6](2005)在《苯丙乳液的最低成膜温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简单介绍聚合物乳液的最低成膜温度及其测定方法,详细讨论了聚合物乳液组成、聚合物极性、单体亲水性、聚合物乳胶粒子性能、乳化剂、增塑剂及成膜助剂等因素对聚合物乳液最低成膜温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粘接》期刊2005年06期)
[7](2004)在《有机硅-苯丙乳液的最低成膜温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清华大学的杜奕等人以有机硅单体、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苯乙烯等为原料,采用半连续法制备了稳定的有机硅-苯丙乳液,研究了软硬单体配比和有机硅单体含量对共聚物玻璃化温度(Tg)及乳液最低成膜温度(TMF)的影响;并选用3种成膜助剂分别考察了成膜助剂的种类、(本文来源于《有机硅材料》期刊2004年04期)
杜奕,袁志,阚成友,刘德山[8](2004)在《有机硅-苯丙乳液最低成膜温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半连续法制备了稳定的有机硅 -苯丙乳液 ,研究了软硬单体配比和有机硅单体含量对共聚物玻璃化转变温度 (Tg)和乳液最低成膜温度 (MFT)的影响 ;并选用 3种成膜助剂 (TXL、DPD和二乙二醇二乙醚 )分别考察了成膜助剂的种类和用量对乳液产品MFT的影响。结果表明 ,共聚物Tg 和乳液的MFT呈较好的线性关系 ,该乳液体系MFT/Tg 约为 0 97;乳液产品的MFT随成膜助剂用量的增加而大幅降低 ,其中二乙二醇二乙醚的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涂料工业》期刊2004年05期)
冯丽欣,刘方方,顾丽敏,赵大鹏,张健[9](2003)在《聚合工艺和单体配比对醋苯丙乳液最低成膜温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以醋丙、苯丙种子乳液为基础,引入第3种单体,探讨了聚合工艺和单体配比对醋苯丙核壳乳液最低成膜温度(MFT)的影响,制得了MFT低、成本也低的硬核软壳的醋苯丙核壳乳液。(本文来源于《涂料工业》期刊2003年11期)
李秀平,范胜华[10](2003)在《影响聚合物乳液最低成膜温度的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影响聚合物乳液最低成膜温度(MFT)的因素:聚合物化学结构、聚合物极性、乳液颗粒结构(核壳乳液聚合)及增塑剂、成膜助剂。(本文来源于《河北化工》期刊2003年05期)
最低成膜温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核-壳微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具有较高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苯丙微乳液,研究了核-壳单体用量比、壳单体组成、交联剂、聚合物极性对乳液最低成膜温度(MFT)的影响;同时比较了叁种成膜助剂对乳液MFT的作用。研究发现,成膜温度随核-壳比的增大而上升;交联剂羟甲基丙烯酰胺(NMA)能有效地降低成膜温度;醇酯—12是一种良好的成膜助剂,同一成膜助剂对极性不同的乳胶粒子MFT的降低效果明显不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最低成膜温度论文参考文献
[1].沈辰中,姜美佳,康宁,夏建峰.木器涂料用苯丙乳液最低成膜温度的研究[J].中国涂料.2017
[2].穆锐,朱凤凤.核-壳苯丙微乳液最低成膜温度的研究[J].化学与粘合.2010
[3].陈繁荣,韩金铭.聚偏氯乙烯乳液最低成膜温度对涂层阻隔性能的影响[J].化工生产与技术.2008
[4].彭二英,王平华,李凤妍,刘春华,杨莺.苯丙乳液最低成膜温度的影响因素分析[J].上海涂料.2008
[5].赵兴顺,赵洪良,董艳春,隋红英,高达.氟树脂乳液最低成膜温度控制方法的研究[J].中国涂料.2007
[6].张心亚,黄洪,沈慧芳,蓝仁华,陈焕钦.苯丙乳液的最低成膜温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粘接.2005
[7]..有机硅-苯丙乳液的最低成膜温度[J].有机硅材料.2004
[8].杜奕,袁志,阚成友,刘德山.有机硅-苯丙乳液最低成膜温度的研究[J].涂料工业.2004
[9].冯丽欣,刘方方,顾丽敏,赵大鹏,张健.聚合工艺和单体配比对醋苯丙乳液最低成膜温度的影响[J].涂料工业.2003
[10].李秀平,范胜华.影响聚合物乳液最低成膜温度的因素[J].河北化工.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