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班级老大”的教育转化

谈“班级老大”的教育转化

◆叶洪章广东省紫金县职业高级中学517400

摘要:“班级老大”是指班内由“问题学生”构成的具有帮派性质的调皮捣蛋王群体。他们的存在,对班级管理负面影响巨大,甚至形成了较大的威胁和阻力。如果没有及时得到教育转化,日久流入社会,就可能成为危害社会、威胁公众安全的“黑老大”组织。文章从“班级老大”形成的原因做出分析,探讨了“班级老大”的教育转化策略。

关键词:班级老大教育研究

“班级老大”是指班内由“问题学生”构成的具有帮派性质的调皮捣蛋王群体。他们的存在,对班级管理负面影响巨大,甚至形成了较大的威胁和阻力。如果没有及时得到教育转化,日久流入社会,就可能成为危害社会、威胁公众安全的“黑老大”组织。“班级老大”的转化,是一项艰巨的工作。

一、“班级老大”的原因分析

“班级老大”的性格往往是从少年时代开始产生,其诱因包括社会负面影响、教育不当、参加不良帮派、长期积压的委屈借某一诱因爆发出来、被父母或教师等成人压制过度、不能自制等。

1.社会负面影响

近年来,各种被大众传播媒介渲染的暴力手法对未成年人行为模式的建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未成年人对其中包含的暴力情节单纯地模仿或认同;另一方面,许多暴力情节浓烈的音像制品向未成年人展示“正义”或“侠气”的行为,为暴力行为涂上了一层保护色。原本只在大片中看到的暴力场面,在现实中重现,显得更刺激、更“英雄”,甚至值得拍摄来炫耀。

2.家庭教育缺失

(1)主体缺失。因父母离异,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中,或离异后重组,自己没有温暖;父母不履行管教职责,只有生没有教的观念;或父母外出务工,留守由祖辈或由亲戚代管。在长期缺乏关爱或寄人篱下的环境中,孩子逐渐养成了孤僻、自卑的性格,偏激而叛逆,对周围的人缺乏信任,喜欢结交近类型的人,从而出现行为放纵,捣蛋成性。

(2)方法失策。当前的家教方法,一方面过分溺爱,放任自由,以孩子为中心,满足迁就,没有分寸没有原则;另一方面片面追求孩子学习成绩,本末倒置,过分责备和体罚孩子,不讲道理不疏导。孩子们心中产生了困惑,与父母关系紧张,或因父母期望过高,压力太大,生活枯燥乏味,以致寻求刺激,失去了规则的约束。

(3)身教失当。家庭成员关系紧张,相处不和睦,夫妻矛盾恶化,家庭暴力的影响等,让身处其中的孩子深受其害。一些家长平时在孩子面前有意无意地暗示:一是金钱万能,读书和不读书没有区别,认为有钱就能搞掂一切;二是对社会的反叛思想和行为,对社会规范、执法人员和社会秩序存有反感。此外,父母的经历也会给孩子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如父母长期经营“的士高”、“夜总会”,在父母的社会接触影响下,孩子会出现较严重的反社会倾向,产生弃学、打架斗殴、加入小帮派、敲诈勒索、沉迷网络游戏等行为,造成“多毒俱全”。

3.学校管理不当

在学校里,后进学生的学习情况往往很少有人关注,随着所学的知识越来越多、越来越难,学习显得很吃力。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下,部分老师过分强调的是“分数”,过多注重的是“名次”,忽视了培养全面、身心健康、情感发育良好的个体。这让自尊心很强的后进同学感觉自己被周围的人冷落、孤立和瞧不起,只好开始把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去,哪怕是出于嫉妒心理、攻击性行为,在班内恶作剧、滋事、打群架、毁坏物品,寻求一时的“痛快”,逐渐成为呼朋唤友的“老大”,从开始时寻求“保护”到为别人提供保护,聚一帮人抽烟、赌博,满足自己受到别人关注为痛快。

4.自身情绪干扰

一些学生,由于自身气质的区别,引起情绪异常,性格多疑,心胸狭窄,嫉妒心强,表现出常无端猜疑,不能宽容他人的过错,遇事片面理解,容易产生成见,且有极强的报复心。这些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温柔顺从的情感,从来不会“就事论事”,很难用讲道理的方式解决问题,总把教师对其行为的批评理解为对他人身的攻击。因此,他表现出“正当防卫”般的抵御别人的劝导,喜欢跟人家斗,心理斗、行为斗。野蛮惯了,鲁莽成性,未能及时得到转化,久而久之,自然形成了“班级老大”。

二、“班级老大”的转化途径

1.树立“负罪感”,培养自制能力

要晓之以理,耐心诱导,帮助“老大”树立正常的“负罪感”,即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给别人和自己带来多大的危险,从而有所觉悟后产生负罪感。在引导过程中,不要因为学生哭了就放弃纠正,最终目的是提高鉴别力、增强免疫力、养成自制力,防止错误思想和腐朽文化的侵蚀,抵制色情、暴力、赌博、毒品等丑恶现象的诱惑。

2.沟通家庭,构建和谐家教环境

①促进与家长的沟通。教师可通过家访、写信、发短信、家校联系簿等方式,建议家长对孩子少批评多鼓励、少打骂多关心,营造一个温馨、和睦、充满爱的家庭环境,促进家长与孩子间的沟通,消除家长和孩子的隔阂,增进家人间的亲情与温暖,帮助其树立自信心。

②开展家教讲座和家教咨询服务。要关注单亲家庭子女、家庭困难儿童、问题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等特殊群体,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一方面,要言传身教作榜样,与孩子真诚交流,适时教育;另一方面,要通过适当的惩罚,树立孩子的规则意识;此外,要帮助孩子选择有益的电视节目及书籍,避免有暴力性质的内容,以免误导,要控制看电视和上网的时间。

沟通的关键是与家长形成共识:教育中出现问题再矫治的社会代价,远远高于正常的教育成本,预防优于善后处理,应发挥应有的作用。

3.关爱赏识,化自卑为自信

“班级老大”是个复杂的、敏感的、情绪化的群体,虽然表面上桀骜不驯,其实他们心理非常脆弱、孤独,他们的内心深处渴望被关爱。如果没有爱的智慧、爱的艺术,其结果必然出现几个回合下来身心俱疲,“班级老大”依然还是“班级老大”,教育依然是失败的教育。一旦用真诚的关爱撼其心灵,打开他们那颗紧锁的心扉,他们内心深处就会充满追求积极向上的意识。赏识的关爱是一种艺术,能帮助自卑的学生走向自信自强,适当的表扬与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对自卑的学生来说,点滴进步也值得赞美表扬,发现欣赏其某种特长潜能,使自卑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某方面比别人强、自己并非事事不如人,自信和勇气就能油然而生,并逐步走向成功。

4.激励自强,体验成功的快乐

“班级老大”的情感和心理是脆弱的,需要老师细心的关注,通过情感上的正反激励,把外界刺激逐步转化为自我鼓励的内动力,从而自强不息。

(1)漠视消退而激励。许多喜欢在课堂上耍老大的学生,其目的是希望引起与老师逆反的情绪,教师如果忙以理会和计较,恰巧中其本意,反而增强其不当之行为。相反,教师若对其行为加以漠视,学生不能达成其原先之目的,便会放弃该不当行为,事后才帮助他摆脱情绪的低谷,重树信心,继续奋进。可提供“老大”在班上表现的机会,并当众肯定,如此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信任、注意,以及正面的期待,从而减少不当的行为、态度,适时满足。

(2)了解沟通而激励。要接纳鼓励,耐心沟通,使喜欢耍老大的学生了解自己不当的行为已经干扰了教师的教学,并且对整个班级的学习造成了不良影响。教师应运用适当的谈吐,让该名学生了解教师的感受,以期减少其不当行为之发生。在此基础上,要了解学生的情况和心理,及时疏通、帮助,调整好他的心态,解决他的困难,并与课任老师一起帮助其进步,让他尝试成功的快乐,达到转化的目的。

“班级老大”的表现各异,转化方法更不能机械,只要根据其表现,找出其诱因,抓住其心理,因材施教,用心参与,艺术地、创造性地开展转化工作,就一定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标签:;  ;  ;  

谈“班级老大”的教育转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