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群速度论文-李春光,陈玥,倪辰荫,袁玲,沈中华

脉冲群速度论文-李春光,陈玥,倪辰荫,袁玲,沈中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脉冲群速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Lamb波,前进波,后退波,零群速度

脉冲群速度论文文献综述

李春光,陈玥,倪辰荫,袁玲,沈中华[1](2017)在《多束激光脉冲激发零群速度Lamb波模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Lamb波零群速度模式对于样品厚度等结构特性十分敏感,该模式在无损检测方面的应用拥有潜力。本文建立了多激光脉冲在1mm铝板中激发超声波的有限元模型,数值模拟得到零群速度Lamb波模式。单束激光脉冲辐照在铝板上,传播方向相反的波在激发点两侧成驻波模式分布并发生频移。在各束激光脉冲距离等于零群速度Lamb波模式波长时,可以增强零群速度Lamb波模式的激发效果,并且可以扩大探测区域。增加光斑数目对零群速度Lamb波模式的共振峰幅值有增强效果,并可以扩大探测范围且不会产生频移。(本文来源于《2017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7-08-20)

姜其畅[2](2015)在《基于原子相干的多脉冲光束群速度操控》一文中研究指出原子相干效应是利用相干光场将原子中不同的能级耦合起来,进而改变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规律,从而使得光在吸收、色散和折射率等特性上表现出新的物理现象。而脉冲光群速度的相干操控在光信息存储、全光延迟线、激光雷达和高灵敏干涉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因此,本文重要围绕电磁诱导透明、电磁诱导吸收和四波混频等原子相干效应,实验研究了基于上述原子相干效应的多脉冲光束群速度的相干操控。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部分:第一章综述了常用的脉冲光束群速度操控技术。如电磁诱导透明、电磁诱导吸收、相干布局振荡、四波混频、受激布里渊散射、受激拉曼散射和光子晶体中结构色散等导致的脉冲光群速度变化的研究进展;简单介绍了基于慢光技术和快光技术的一些应用。第二章研究了简并二能级系统中透射和反射快光的产生及其群速度操控。在铯原子的简并二能级系统中,利用驻波耦合场的相干反射作用,研究了反射信号光和透射探针光的色散特性;通过调节驻波耦合场的强度,同时操控入射探针脉冲和反射信号脉冲的群速度。实验中当后向耦合场的功率从零逐渐增加到与前向耦合场功率相等的过程中,透射探针脉冲光逐渐由减光速即慢光传输转变为加光速即快光传输;反射的信号脉冲光由于共振吸收的存在一直处于快光传输状态。在完全驻波处,实现了透射脉冲和反射脉冲的同时超光速传输。采用极化率的吸收和色散理论,数值模拟了实验结果。第叁章实验研究了基于四波混频的双脉冲光束的增益慢光传输特性。首先在共振四波混频情况下,选择合适能级结构,实现了对入射探针光的放大并产生一束新的共轭光;在脉冲模式下,研究了探针脉冲和共轭脉冲光的同时增益慢光传输特性。随后在远失谐四波混频情况下,选择合适能级结构,研究了单光子拉曼失谐、系统温度和泵浦光功率等参数对入射探针和产生共轭光增益的影响;并在脉冲模式下研究了双光子失谐对探针和共轭脉冲光增益和群速度延迟时间的影响,实验中获得最大探针和共轭脉冲光的延迟比分别为2.07和1.83。实验中还采用不同半高全宽的入射脉冲,分析了脉冲宽度对群速度延迟特性的影响。第四章实验观察了基于四波混频的四束脉冲光的增益慢光现象。在双人四波混频结构下,首先在产生最大前向增益的失谐处,研究了前向探针和共轭脉冲光束的增益慢光特性。然后改进实验方案,使得四个四波混频非线性过程同时存在,通过入射一束探针脉冲光,在探针脉冲慢光传输的同时,产生叁束新的慢光脉冲,从而在单一原子系统中,同时观测到了四束脉冲光呈现慢光传输;其中,后向脉冲的延迟时间大于前向脉冲的延迟时间。多脉冲光束的群速度操控对多通道的信息处理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其中创新性的工作如下:Ⅰ. 在铯原子简并二能级系统中,借助驻波耦合场的相干反射作用,实验上实现对入射探针脉冲和反射信号脉冲光群速度的同时操控,在完全驻波时,实现了两束脉冲光同时快光传输。理论上,利用极化率的色散特性解释了实验结果。Ⅱ. 基于双人四波混频效应,实验上分别在共振和远失谐的能级结构下实现了对入射探针脉冲和新产生的共轭脉冲光束群速度的连续操控。Ⅲ. 在特定实验方案下,保证多个四波混频过程同时共存,从而在实验上通过入射一束探针脉冲光,在单一原子系统中同时得到了四束脉冲光的慢光传输。(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5-06-01)

宋秀玲[3](2015)在《双曲正弦高斯脉冲传输过程中群速度色散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给出了双曲正弦高斯脉冲传输过程展宽因子的表达式,研究了群速度色散对双曲正弦高斯脉冲有无啁啾两种情况在光纤中传输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β2C>0时,该脉冲的展宽因子随传输距离的增大而增大;当β2C<0时,在传输过程中该脉冲会产生初期窄化过程,而后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单调展宽。(本文来源于《忻州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姜其畅,刘超,刘晋宏,张俊香[4](2015)在《原子系统中远失谐脉冲光束对的群速度操控》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远失谐的四波混频过程,在实验上得到了放大的探针光脉冲和产生的共轭光脉冲的同时慢光传输,并通过改变抽运光和探针光之间的双光子失谐实现了群速度的同时操控.首先在连续光模式下,研究了入射探针光和新产生共轭光的增益与单光子失谐之间的变化关系.随着单光子失谐在一定范围内加大,探针光和共轭光的增益均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在具有增益特性的基础上,分别采用6μs和365 ns探针光脉冲,研究了慢光的延迟时间和双光子失谐的关系.对6μs的探针光,得到探针和共轭光脉冲的最大延迟分别为2.1μs和1.9μs,对应的群速度分别约为0.000119c和0.000132c,相应延迟比分别为0.35和0.32.对365 ns探针光,探针和共轭光脉冲的最大延迟分别为756 ns和670 ns,对应的群速度分别约为0.00033c和0.00037c,相应延迟比提高到2.07和1.83.(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5年09期)

李春雷,崔金刚,张中兴[5](2013)在《飞秒表面等离激元脉冲群速度的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讨论了非线性克尔介质/金属波导中表面等离激元的慢光效应及群速度控制,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接近波导的表面等离激元频率附近,产生了明显的慢光效应;在频率一定的情况下,群速度随着非线性介质相对介电常数的增大而减小。利用非线性克尔效应,对中心频率为400 nm的飞秒表面等离激元脉冲,实现了利用入射脉冲的峰值强度对群速度控制。这些研究结果为表面等离激元慢光效应在可调延迟线方面的潜在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叶荣,张彬,李恪宇[6](2013)在《利用群速度匹配的级联二阶非线性实现超短激光脉冲压缩》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采用倾斜脉冲的级联二阶非线性来实现超短激光脉冲压缩的方法.对基于单块BBO晶体中基频光与倍频光群速度匹配的级联二阶非线性的脉冲压缩方案进行了理论分析.对比研究了群速度匹配与失配情况下利用级联二阶非线性进行脉冲压缩的效果,并模拟分析了基频光与倍频光的位相失配量、非线性晶体长度、基频光初始峰值光强和初始脉宽等因素对脉冲压缩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基频光与倍频光的群速度匹配将会大幅度改善压缩脉冲的时间波形和频谱分布.通过对位相失配量、晶体长度、初始光强等参数的优化和选取可获得较理想的压缩效果.采用倾斜脉冲的级联二阶非线性的脉宽压缩方法,针对中心波长800nm、脉宽100fs,峰值光强为50GW/cm2的基频光脉冲,采用25mm厚BBO晶体,当基频光与倍频光位相失配量k=60mm1(对应失谐角1.98),晶体外部脉冲前沿倾斜角γ0=74时,计算获得了质量较好的20fs剩余基频光,并同时产生了14fs的倍频光.(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3年09期)

李春雷[7](2013)在《飞秒表面等离激元脉冲的慢光效应及群速度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表面等离激元(Surface Plasmons, SPs)是存在于金属与电介质界面的一种特殊形式的电磁场,能突破光的衍射限制,被认为是下一代集成光子线路的潜在信息载体。慢光是指光传播的群速度远小于真空中的光速,它在光的延迟线、光存储和提高干涉仪灵敏度等方面有着潜在的应用。SPs的慢光效应同时具有SPs和慢光的特点,因此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由于实现慢光效应的SPs波导通常具有较强的正常色散效应,飞秒SPs脉冲在其中传输过程中将会发生变形失真,影响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基于上述原因,本文讨论了色散对飞秒SPs脉冲宽度的影响、SPs慢光效应以及SPs脉冲群速度的控制问题,提出了几种控制飞秒SPs脉冲群速度的方法。具体工作内容概括如下:首先,研究了波导的损耗色散对飞秒SPs脉冲传输的影响。通过分析损耗色散对飞秒SPs脉冲频谱的影响,得到了损耗色散引起的脉冲展宽或变窄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利用损耗色散引起的脉冲变窄,根据一阶布拉格条件设计了损耗色散曲线具有损耗峰的超晶格,实现了群速度色散引起的脉冲展宽效应和损耗色散引起的脉冲变窄效应的平衡。这一研究内容为飞秒SPs脉冲展宽的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其次,在含缺陷层的超晶格中实现了脉冲宽度对飞秒SPs脉冲的群速度控制。根据Kramers-Kronig色散关系,在透射峰对应频率附近,结构呈现较强的正常色散效应,这恰好满足SPs慢光效应的产生条件。为此,在超晶格中引入缺陷层,根据法布里-珀罗腔的共振条件确定了缺陷层的长度,使超晶格的透射峰对应频率为193.5THz。基于特征阻抗的传输矩阵理论,通过计算证实了中心频率在193.5THz附近的SPs脉冲在超晶格中传输的群速度减慢。在此基础上,利用不同频率SPs的群速度差异以及脉冲宽度变化导致的脉冲频谱的改变,实现了利用入射脉冲宽度对飞秒SPs脉冲在超晶格中传输的群速度控制。通过时域有限差分方法计算表明:随着脉冲宽度的增加,群速度由0.51c减小到0.13c。此外,利用损耗色散引起脉冲展宽及群速度色散和高阶色散理论分析了脉冲展宽的物理机制。再次,针对入射脉冲宽度对飞秒SPs脉冲群速度调节过程中脉冲展宽较大以及群速度调节范围有限的不足,提出了利用非线性克尔效应对飞秒SPs脉冲在超晶格中传输群速度的大范围调节。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计算了超晶格中缺陷层两侧布拉格反射器的周期N对归一化带宽延迟积的影响,确定了N的大小,获得了较大的相对带宽延迟积,很大程度上降低了SPs脉冲在超晶格中传输时脉冲展宽较大的问题,并且给出了物理解释。在此基础上,将缺陷层的线性介质换成克尔非线性介质,由法布里-珀罗腔的共振条件和Kramers-Kronig色散关系,SPs电场强度的增加最终导致频率为193.5THz的SPs脉冲群速度的大范围变化。实现了利用入射脉冲的峰值强度对飞秒SPs脉冲群速度的大范围调节。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计算表明:随着入射脉冲峰值强度的增大,群速度由0.24c增大到0.9c。最后,在克尔非线性介质/金属波导中实现了可见光频率范围内飞秒SPs脉冲群速度的精细调节。在趋近于表面等离激元频率附近,克尔非线性介质/金属波导呈现较强的正常色散效应,飞秒SPs脉冲的群速度将减慢,并且由于克尔非线性介质相对介电常数的变化将引起SPs群速度的微小改变。因此,利用入射脉冲峰值强度变化在克尔非线性介质/金属波导中实现了SPs脉冲的群速度精细调节。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计算了飞秒SPs脉冲的群速度随入射脉冲峰值强度的变化关系,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此外,分析了群速度色散效应和自相位调制效应对脉冲宽度影响的物理机制。(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3-01-01)

宋秀玲[8](2012)在《群速度色散对双曲正弦高斯脉冲传输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描述光脉冲在光纤中传输所满足的基本方程出发,得出了展宽因子的表达式,详细研究了群速度色散对无啁啾双曲正弦高斯脉冲和啁啾双曲正弦高斯脉冲在光纤中传输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2C<0时,双曲正弦高斯光脉冲在传输过程中也会经历初期窄化过程,然后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而展宽;当?2C>0时,双曲正弦高斯光脉冲的展宽因子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单调增大,这与高斯脉冲定性上是一致的,但程度不同.(本文来源于《重庆叁峡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任志君,范长江,周卫东[9](2011)在《超短脉冲艾里光束的空间诱导群速度色散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波动方程,研究了超短脉冲艾里(Airy)光束在自由空间传输时的空间诱导群速度色散(SIGVD)效应,并分析了影响SIGVD大小的因素。通过数值模拟,发现二阶SIGVD效应导致脉冲艾里光束在时域展宽,叁阶SIGVD效应导致光束在时域出现非对称的拖尾振荡结构,这表明时域也为艾里分布的光束。因此,通过补偿二阶SIGVD效应,利用叁阶SIGVD效应,即可在自由空间形成时-空域均为艾里分布的Airy-Airy-Airy光束。(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11年12期)

叶坤鹏,叶会英[10](2011)在《叁阶群速度色散和初始啁啾对超高斯脉冲传输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非线性薛定谔方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叁阶群速度色散和初始啁啾对超高斯脉冲传输的影响。结果表明叁阶色散效应会引起光脉冲的脉宽展宽、脉幅下降、脉冲畸变和振荡拖尾等畸变,降低输出的信噪比,导致光信号传输质量的下降。(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1年10期)

脉冲群速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原子相干效应是利用相干光场将原子中不同的能级耦合起来,进而改变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规律,从而使得光在吸收、色散和折射率等特性上表现出新的物理现象。而脉冲光群速度的相干操控在光信息存储、全光延迟线、激光雷达和高灵敏干涉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因此,本文重要围绕电磁诱导透明、电磁诱导吸收和四波混频等原子相干效应,实验研究了基于上述原子相干效应的多脉冲光束群速度的相干操控。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部分:第一章综述了常用的脉冲光束群速度操控技术。如电磁诱导透明、电磁诱导吸收、相干布局振荡、四波混频、受激布里渊散射、受激拉曼散射和光子晶体中结构色散等导致的脉冲光群速度变化的研究进展;简单介绍了基于慢光技术和快光技术的一些应用。第二章研究了简并二能级系统中透射和反射快光的产生及其群速度操控。在铯原子的简并二能级系统中,利用驻波耦合场的相干反射作用,研究了反射信号光和透射探针光的色散特性;通过调节驻波耦合场的强度,同时操控入射探针脉冲和反射信号脉冲的群速度。实验中当后向耦合场的功率从零逐渐增加到与前向耦合场功率相等的过程中,透射探针脉冲光逐渐由减光速即慢光传输转变为加光速即快光传输;反射的信号脉冲光由于共振吸收的存在一直处于快光传输状态。在完全驻波处,实现了透射脉冲和反射脉冲的同时超光速传输。采用极化率的吸收和色散理论,数值模拟了实验结果。第叁章实验研究了基于四波混频的双脉冲光束的增益慢光传输特性。首先在共振四波混频情况下,选择合适能级结构,实现了对入射探针光的放大并产生一束新的共轭光;在脉冲模式下,研究了探针脉冲和共轭脉冲光的同时增益慢光传输特性。随后在远失谐四波混频情况下,选择合适能级结构,研究了单光子拉曼失谐、系统温度和泵浦光功率等参数对入射探针和产生共轭光增益的影响;并在脉冲模式下研究了双光子失谐对探针和共轭脉冲光增益和群速度延迟时间的影响,实验中获得最大探针和共轭脉冲光的延迟比分别为2.07和1.83。实验中还采用不同半高全宽的入射脉冲,分析了脉冲宽度对群速度延迟特性的影响。第四章实验观察了基于四波混频的四束脉冲光的增益慢光现象。在双人四波混频结构下,首先在产生最大前向增益的失谐处,研究了前向探针和共轭脉冲光束的增益慢光特性。然后改进实验方案,使得四个四波混频非线性过程同时存在,通过入射一束探针脉冲光,在探针脉冲慢光传输的同时,产生叁束新的慢光脉冲,从而在单一原子系统中,同时观测到了四束脉冲光呈现慢光传输;其中,后向脉冲的延迟时间大于前向脉冲的延迟时间。多脉冲光束的群速度操控对多通道的信息处理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其中创新性的工作如下:Ⅰ. 在铯原子简并二能级系统中,借助驻波耦合场的相干反射作用,实验上实现对入射探针脉冲和反射信号脉冲光群速度的同时操控,在完全驻波时,实现了两束脉冲光同时快光传输。理论上,利用极化率的色散特性解释了实验结果。Ⅱ. 基于双人四波混频效应,实验上分别在共振和远失谐的能级结构下实现了对入射探针脉冲和新产生的共轭脉冲光束群速度的连续操控。Ⅲ. 在特定实验方案下,保证多个四波混频过程同时共存,从而在实验上通过入射一束探针脉冲光,在单一原子系统中同时得到了四束脉冲光的慢光传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脉冲群速度论文参考文献

[1].李春光,陈玥,倪辰荫,袁玲,沈中华.多束激光脉冲激发零群速度Lamb波模式的研究[C].2017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7

[2].姜其畅.基于原子相干的多脉冲光束群速度操控[D].山西大学.2015

[3].宋秀玲.双曲正弦高斯脉冲传输过程中群速度色散的影响[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

[4].姜其畅,刘超,刘晋宏,张俊香.原子系统中远失谐脉冲光束对的群速度操控[J].物理学报.2015

[5].李春雷,崔金刚,张中兴.飞秒表面等离激元脉冲群速度的控制[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3

[6].叶荣,张彬,李恪宇.利用群速度匹配的级联二阶非线性实现超短激光脉冲压缩[J].物理学报.2013

[7].李春雷.飞秒表面等离激元脉冲的慢光效应及群速度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8].宋秀玲.群速度色散对双曲正弦高斯脉冲传输的影响[J].重庆叁峡学院学报.2012

[9].任志君,范长江,周卫东.超短脉冲艾里光束的空间诱导群速度色散效应研究[J].中国激光.2011

[10].叶坤鹏,叶会英.叁阶群速度色散和初始啁啾对超高斯脉冲传输的影响[J].价值工程.2011

标签:;  ;  ;  ;  

脉冲群速度论文-李春光,陈玥,倪辰荫,袁玲,沈中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