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体制论文-郭坤

社会管理体制论文-郭坤

导读:本文包含了社会管理体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社会变迁,体育社会组织,管理体制,设计逻辑

社会管理体制论文文献综述

郭坤[1](2019)在《体育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历史演进及优化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十八届叁中全会站在更高的发展起点明确提出"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在此指导下,深化体育体制改革,推进体育治理能力和体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成为了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总纲领。"深化体育改革是体育重获发展动力的唯一出路,其突破点是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转变体育发展方式为关键,简政放权为突破口的体育管理体制改革,这是体育改革的深水区"。体育社会组织是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改革孕育的体育社会化产物,因而,体育社会组织管理制度的研究成为了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命题。体育政府部门职能转变,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简政放权,体育社会组织承担起政府职能转移的部分,这是管理方式、管理路径的转变。本研究以体育社会组织管理体制为主要演变历程,力求解读体育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设计逻辑和运作中存在的缺陷,并提出相关的建议,进而为实现体育管理体制深化改革提供可借鉴的历史经验教训。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梳理体育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所经历的传统管理体制、双重管理体制和现代管理体制叁个阶段,进而解读传统管理体制的设计逻辑是由于当时国家的体育资源有限,指令性社会管理的社会条件下国家能够高效地集中全国的体育资源配置,并且当时急于摆脱"零金牌"的困境,实行了"举国体制"的体育管理体制,然而,单一的指令性社会管理只能集体育政权于一体,缺失市民社会基础和群众意志。因此,体育社会组织便成为了竞技体育发展充分且不必要的延伸机制。双重管理体制的设计逻辑是,将体育社会组织挂靠在特定的管理机关,该机关在法律和行政上对体育社会组织实行统一管理,体育社会组织也依附于该机关发展与管理。这种双重管理体制,在改革开放后社会活力复苏和社会空间拓展的背景下,特别是两次大的清理整顿中,体现出了其严于登记门槛的制度优势。现代管理体制的设计逻辑是在双重管理体制的改革基础渐进试点建立的。自21世纪开始,我国社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首先来源于双重管理体制的诟病,其在登记程序和监督方面的缺陷严重影响了体育社会组织的发展,其次,市场经济体制深化后体育社会组织需要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优势,再次,群众对于体育发展的呼声对体育社会组织体制的改革形成了倒逼的趋势。由于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社会进一步分化以及体育管理体制深化,总结其发展以来的历史经验教训发现,目前体育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其一,管办不分,体育社会组织缺乏自主发展空间。一直以来,我国体育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登记和管理为同一个机关,因而也就出现了"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困境,体育社会组织登记、管理、监督边界模糊,政府职能界限模糊。进而导致长期以来体育社会组织缺乏自主自治空间。其二,体育社会组织监管体制相对松散。监管体制是体育社会组织管理中的重要部门,科学合理的监管体制能够维持体育社会组织可持续发展以及保障体育社会组织健康发展。但从几次体制改革来看,部分条例涉及监管体制的问题,但只是从表面进行阐释,并未涵盖监管的具体执行。其叁,体育社会组织内部治理机制不完善,民主管理不落实,社会化、规范化、产业化运行不足,在专业服务和创新发展等方面能力还较弱。对原有的管理体制依赖较大。其四,管理体制运行不畅,体育社会组织相关制度缺乏。制度是体制运行的直接保障。然而,目前我国尚未构建起完整的体育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系统,缺乏体育法律法规的制约与规范。主要的优化策略是:简化体育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有效运转的政府职能体系;加强体育社会组织内部治理能力;加强体育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建设的顶层设计;培育有利于体育社会组织治理机制不断发展的公民社会组织的优化策略。(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周执前[2](2019)在《国家与社会:晚清城市管理体制变迁路径分析——以长沙、上海、北京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对地方的行政管理一直实施城乡合一体制,没有设立专司城市管理的政府。时至晚清,这样一种体制开始得到改变,在开办警政和地方自治运动过程中,新型的城市政府的雏形开始建立。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看,晚清中国城市管理体制变迁主要有叁种路径:由中央政府主导的变迁、由地方政府主导的变迁以及由民间组织所主导的变迁。(本文来源于《都市文化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邝晓霞,刘伟[3](2019)在《创新体制机制 织密城市管理社会治理保障网》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海口市的中心城区,龙华区人口密集、商业区、居民区众多,城市管理工作复杂多样。近年来,龙华区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探索“实时龙华”建设,进一步深化12345政府服务热线的“指挥棒”“绣花针”作用,真正将12345热线架构成沟通民情民意、为民办(本文来源于《海口日报》期刊2019-09-19)

张超[4](2019)在《风险控制与治理绩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变迁的制度逻辑》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持续推进的背景下,从学理上解释国家对社会组织采取的混合治理策略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文章尝试从国家建构社会的视角出发,以改革开放40年来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变迁过程为例证,运用"风险控制-治理绩效"的分析框架探讨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变革的制度动因。研究认为,政府对于社会组织的制度设计表现为"约束"和"激励"的阶段性调整,其背后的制度逻辑是基于风险可控基础上的治理绩效;中央和地方政府对于社会组织的政策取向有一定的差异,总体表现为宏观避险与中观赋权。国家对社会组织的吸纳和赋权可以是共存状态,吸纳的另一面并非赋权,而是排斥和疏离。在社会组织治理进入"秩序思维代替稳定思维"的新阶段,各地政府在社会组织生态建设过程中需重点关注社会组织的分化生态。(本文来源于《浙江工商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胡佳[5](2019)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的目标框架与支撑体系——基于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的案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治理重心下移着力解决"单位制"消解后的地方治理空白,反映了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目标下国家-社会关系调整的方向。中国语境下的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涉及各层级政府内部权责配置,以及政府与社会等治理主体间多维度关系的构建和运行。从管理下移、服务下移、资源下移构建社会治理重心下移的目标框架,管理下移是核心,服务下移是目标,资源下移是保障。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是一个"授权化"过程,需要包括授权文化与战略、授权结构性体制和授权策略与技术等各种治理要素的相互整合和综合运用,形成"授权化"的支撑体系。(本文来源于《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谢靓[6](2019)在《教育大计,如何以教师为本?》一文中研究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队伍建设对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意义重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工作和教师队伍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为了解两地贯彻落(本文来源于《人民政协报》期刊2019-08-05)

李利文[7](2019)在《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变迁中的公共服务供给碎片化——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制度主义将宏观的外部环境和微观的政治行为连接起来,是观察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变迁的重要中观视角。推动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从"单位制"向"社区制"变迁的主要变量是:外部环境——城市化与人口流动;新观念——社区复兴与新公共服务;行动者——基层呼吁与政府创新;关键节点——两办转发民政部《意见》。两办转发民政部的《意见》直接为城市基层治理创新提供合法性来源,使其放开手脚,大胆探索和创新,但在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变迁过程中也出现一些因需求增长和行政下沉带来的公共服务供给碎片化的意外后果。(本文来源于《行政论坛》期刊2019年04期)

周俊[8](2019)在《走向“合规性监管”——改革开放40年来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发展回顾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后逐步形成的"双重管理"体制在有效稳定社会组织发展秩序的同时,阻碍社会组织的数量增长和质量提升。对"双重管理"体制的调整和变革以放松特定类型社会组织的登记、允许行业协会商会适度竞争、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综合监管体系等为主要内容,初步呈现从"掌控型监管"向"合规性监管"转型的趋势。当前,社会组织监管体制中仍然存在政策体系不完备、准入管理未从根本上放松、对社会组织的日常管理干预过多、同业监管难发展、社会组织自我监管动力不足等问题。"合规性监管"体制的最终形成有赖于改革的持续推进,需要建构以非营利监管为核心的政策体系,进一步放松准入管理,发挥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发展的作用,为同业监管的发展创造制度条件,放松竞争限制、促进社会组织自律。(本文来源于《行政论坛》期刊2019年04期)

廖楚鑫[9](2019)在《以“壹基金”为例对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组织的双重管理体制对于社会组织的发展有利也有弊,虽然现在多地都已对社会组织的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但依旧还存在许多问题。"壹基金"是社会组织群体中的典型,本文以"壹基金"为例,对社会组织的管理进行分析,并对双重管理体制的变革进行再思考与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商论》期刊2019年11期)

尹方平[10](2019)在《高流动社会与属地化管理体制下的公共产品供给——以广州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广州地区政府部门开展的公共产品供给工作,对于满足社会大众物质文化需求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高流动社会下,属地化管理体制下的公共产品供给面临着较大的挑战,而如何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则是广州地区政府部门需要关注与探索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对流动社会为属地化管理体制下公共产品供给带来的挑战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广州地区公共产品供给优化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9年14期)

社会管理体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对地方的行政管理一直实施城乡合一体制,没有设立专司城市管理的政府。时至晚清,这样一种体制开始得到改变,在开办警政和地方自治运动过程中,新型的城市政府的雏形开始建立。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看,晚清中国城市管理体制变迁主要有叁种路径:由中央政府主导的变迁、由地方政府主导的变迁以及由民间组织所主导的变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社会管理体制论文参考文献

[1].郭坤.体育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历史演进及优化策略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2].周执前.国家与社会:晚清城市管理体制变迁路径分析——以长沙、上海、北京为例[J].都市文化研究.2019

[3].邝晓霞,刘伟.创新体制机制织密城市管理社会治理保障网[N].海口日报.2019

[4].张超.风险控制与治理绩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变迁的制度逻辑[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9

[5].胡佳.社会治理重心下移的目标框架与支撑体系——基于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的案例研究[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9

[6].谢靓.教育大计,如何以教师为本?[N].人民政协报.2019

[7].李利文.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变迁中的公共服务供给碎片化——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J].行政论坛.2019

[8].周俊.走向“合规性监管”——改革开放40年来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发展回顾与展望[J].行政论坛.2019

[9].廖楚鑫.以“壹基金”为例对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思考[J].中国商论.2019

[10].尹方平.高流动社会与属地化管理体制下的公共产品供给——以广州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9

标签:;  ;  ;  ;  

社会管理体制论文-郭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