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边缘性角膜变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对光反应,巩膜环,板层移植术,球结膜
边缘性角膜变性论文文献综述
徐建江[1](2019)在《角膜缘板层移植术治疗边缘性角膜变性》一文中研究指出1病例资料及诊断患者女性,52岁。因双眼视力下降30年入院。30年前患者在无明显诱因下自觉双眼反复发红,伴轻度不适感,视力逐渐下降。2010年1月13日,患者右眼碰伤后,于本科就诊,诊断为:(1)右眼角膜破裂伤;(2)双眼边缘性角膜变性。收入院后行右眼角膜缘移植修补术。2019年3月24日,患者自觉左眼视力较前明(本文来源于《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相永军,刘媛媛[2](2016)在《浅谈边缘性角膜变性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浅谈边缘性角膜变性的临床观察。方法:依据我院对边缘性角膜变性患者诊治全程进行观察,以分析该病的分期诊断、治疗方法及疗效情况。结果:本院针对2014年1月-201 6年6月收录的4例边缘性角膜变性患者的病情阶段进行合理诊断与治疗,其治疗效果均符合预期。结论:临床应依据边缘性角膜变性患者到院时的病症表现进行诊断,给予有效的合理治疗,使患者得到符合预期的疗效。(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卫生》期刊2016年20期)
李琳[3](2015)在《板层角膜移植治疗边缘性角膜变性的手术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分析边缘性角膜变性患者接受板层角膜移植术前、术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散光度及角膜厚度等的变化,并对行部分板层角膜移植术及全板层角膜移植术患者的术后屈光状态比较,以探讨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边缘性角膜变性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中边缘性角膜变性患者均完善视力、散光度、病变区角膜厚度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等术前检查。对所有患者实施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手术均由青岛眼科医院角膜病科角膜移植术操作熟练的医生进行。具体手术方式根据病灶范围大小及剩余角膜厚度决定,其中接受部分板层角膜移植组56眼,全板层角膜移植组15眼。根据病程中是否伴有明显的反复发作的眼部刺激症状,将患者分为炎症型(30例)和非炎症型(33例)。所有患者术后1周内每天、术后3个月内每1~2周,之后根据情况每2~3个月随诊1次。记录术后屈光状态、植片情况及并发症等。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患者一般情况:本研究入选患者共63例(71眼),其中男性28例,女性35例。就诊时患者年龄平均(50.35±16.78)岁。病程平均(11.00±3.54)年。术后随访(2.40±0.93)年。33例(52.38%)患者主诉仅为进行性视力下降,无眼红、眼痛病史,表现为非炎症型。30例(47.62%)患者主诉有明显的眼部刺激症状,为炎症型表现。炎症型与非炎症型患者相比TMD的穿孔率及初发年龄均无显着性差异(x~2=0.002,p=0.964;t=-1.271,p=0.209)。2.病灶特征:角膜边缘变性病灶累及角膜鼻上、颞上、鼻下与颞下象限的比例分别为85.92%、56.34%、35.21%与25.35%。病变多呈弧形,宽度约为1.5mm~3mm,变薄区角膜厚度平均为(310.75±75.43)μm。所有患眼均表现为角膜边缘变薄,但角膜变薄程度略有差异,其中合并后弹力层膨出者19眼(26.76%),角膜穿孔者9眼(12.68%)。后弹力层膨出患者病变处角膜平均厚度为(179.57±47.40)μm。角膜穿孔的9眼中,8眼无明显诱因,1眼因轻微眼部外伤导致角膜穿孔。穿孔患者年龄(39.00±22.86)岁,低于非穿孔患者(51.71±15.13岁;t=-2.091,p=0.04)。穿孔患者与非穿孔患者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84,p=0.487)。3.屈光状态及植片情况:本研究中56眼行部分LK术,15眼行全LK术。患者平均裸眼视力由术前(0.83±0.38)logMAR提升至术后(0.35±0.18)logMAR(t=-7.304,p=0.000),且术后裸眼视力部分板层角膜移植组患者显着优于全板层角膜移植组(t=-4.085,p=0.001)。患者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22±0.09)logMAR与(0.21±0.15)logMAR(t=0.379,p=0.711)。手术前后等效球镜分别为(-2.23±2.34)D与(-0.75±2.0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7,p=0.012)。角膜植片多在术后1~2天轻度水肿,以后水肿逐渐消退。所有患者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无明显降低(t=1.105,p=0.301)。随访期有4眼发生角膜植片上皮缺损,对症治疗后角膜上皮缺损愈合。4.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中并发症主要为角膜植床穿孔(7.04%),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角膜层间积液(11.27%)、新生血管长入植片(4.23%)、植片溃疡(2.82%)和角膜边缘变性复发(2.82%)。结论本研究的结果证明板层角膜移植术是治疗边缘性角膜变性安全、有效的手段。它不仅可以去除变性的角膜病灶,重建眼部正常解剖结构,降低角膜穿孔的风险,而且可大大减少角膜散光,获得满意的视力效果。(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期刊2015-05-01)
王向华,赵宏,丁相奇[4](2012)在《带巩膜瓣的指环状角膜移植治疗膨隆期边缘性角膜变性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带巩膜瓣的指环状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膨隆期边缘性角膜变性(Terrien边缘变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市中心医院2005年3月—2009年3月收治的膨隆期Terrien住院患者5例(8眼),采取带巩膜瓣的指环状板层角膜移植术,术后随访12~24个月,观察移植片情况、视力恢复和并发症。结果 7眼术后植片光滑平整,变薄区角膜恢复正常厚度(87.5%);7眼视力提高(87.5%),1眼视力无变化(12.5%);角膜水肿2眼,角膜穿孔1眼,移植片排斥反应混浊1眼。结论带巩膜瓣的指环状板层角膜移植是治疗膨隆期环状Terrien边缘变性的较理想的手术方式,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本文来源于《医药论坛杂志》期刊2012年03期)
闫小琳,魏亚明[5](2011)在《边缘性角膜变性伴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治疗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男,73岁,因"右眼异物感伴渐进性视物不清10年"于2010-05-19入院。入院检查:视力:右FC/30 cm,左0.12。眼压:右14.0 mmHg,左15.0 mmHg。右眼结膜无充血,角膜上方周边部平行于角膜缘可见一透明区域,较薄,呈沟状凹陷,浅层有血管进入,血管止端有黄白色脂质沉着,余角膜透明,前房深度正常,房水清亮,瞳孔对光反射灵敏,直径约4 mm,晶体位置正常,完全核性混浊,眼底窥视不清。左眼前节无异常,晶体完全核性混浊,眼底窥视不清。入院诊断:①边缘性角膜变性(右);②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双核(本文来源于《西北国防医学杂志》期刊2011年04期)
姜涛,周杨,傅秀艳,赵桂秋,姜孝志[6](2010)在《用深低温保存的角膜材料行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边缘性角膜变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用深低温保存的角膜材料行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边缘性角膜变性的效果。方法:对角膜边缘已经很薄,接近穿孔或已经穿孔的27例边缘性角膜变性患者,用深低温保存的角膜材料行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植片愈合及并发症等情况,随访时间为2a。结果:术后角膜边缘病变均未发展,术后1wk视力基本与术前相同,1.0者11例,0.6~0.8者6例,0.3~0.5者8例,0.05~0.25者2例。原穿孔的病例有术后一过性高眼压、前房反应、瞳孔欠圆等并发症。2a内只有3例发生了术后排斥反应。结论:用深低温保存的角膜材料完全可以用来进行板层角膜移植治疗边缘性角膜变性,弥补了新鲜角膜的来源限制与时效限制,是治疗边缘性角膜变性的理想材料。(本文来源于《国际眼科杂志》期刊2010年06期)
高鹏[7](2008)在《新月或指环形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Terrien's边缘性角膜变性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新月或指环形板层角膜移植治疗Terrien's边缘性角膜变性的疗效。方法对1997年6月至2007年3月共20例(22只眼)在我院接受新月或指环形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的Terrien's边缘性角膜变性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从术后植片曲率、缝线松动、上皮修复、免疫排斥、复发等方面评价术后疗效。随访时间22±5.6月(12~40月)。结果术后14眼(63.6%)BSCVA大于0.5,角膜散光术前为7.52±3.09(2.63~13.85)D,术后1年为3.81±2.43(0.87~11.02)D,散光减少3.70±2.33D,(t=7.465,P=0.000);角膜最大曲率轴向手术前后差别为3.65±16.69°(0~38°);手术前后角膜散光均成正态分布为逆规散光;10眼(45.45%)术后发生植片缝线松动,时间为术后89.63±59.13天;4眼(18.18%)在术后出现角膜上皮缺损,对症治疗于术后27.75±13.05天上皮愈合;1眼(4.45%)术后发生角膜层间植入性囊肿;未见排斥及复发。结论新月或指环形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Terrien's边缘性角膜变性可以有效防止角膜穿孔,降低角膜的散光值,术后无免疫排斥反应,随访期间无复发;逆规散光欠矫、缝线松动和角膜上皮缺损是术后主要并发症。(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08-04-08)
邱迎红[8](2007)在《双眼边缘性角膜变性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临床资料杨某某,男,46岁,右眼视物不清半年余,于2007年1月10日来我院就诊。检查:视力右眼0·04,检影+10.00/-21.00×100=0.1,左眼0.6,-0.50×105=1.0。双眼结膜稍充血,右眼角膜周边变性区在10-1点有细小点状基(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诊断学》期刊2007年11期)
李林,高晓唯,徐春丽,谢铃,李鹏[9](2007)在《板层角膜移植治疗重度多象限边缘性角膜变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大范围板层角膜移植治疗重度多象限角膜边缘变性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16眼)膨隆期或圆锥角膜期、两个或两个象限以上边缘性角膜变性施行大范围板层角膜移植,距角巩缘1mm 向角膜侧制作巩膜床,角膜变性区(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07-08-01)
魏淑芳,高建鲁,郑晓丽,齐月梅[10](2002)在《配镜过程中发现Terrien边缘性角膜变性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 ,男 ,19岁。因双眼视远物不清 8年 ,欲配戴近视镜来我院配镜中心。患者主述自 8年前双眼开始出现视远物不清 ,一直未予诊治 ,左眼视力渐降 ,眼部无外伤史及其他病史。查体 :右眼裸眼视力 0 .2 5 ,眼外观及眼底未见异常 ,电脑验光 - 1(本文来源于《临床眼科杂志》期刊2002年06期)
边缘性角膜变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浅谈边缘性角膜变性的临床观察。方法:依据我院对边缘性角膜变性患者诊治全程进行观察,以分析该病的分期诊断、治疗方法及疗效情况。结果:本院针对2014年1月-201 6年6月收录的4例边缘性角膜变性患者的病情阶段进行合理诊断与治疗,其治疗效果均符合预期。结论:临床应依据边缘性角膜变性患者到院时的病症表现进行诊断,给予有效的合理治疗,使患者得到符合预期的疗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边缘性角膜变性论文参考文献
[1].徐建江.角膜缘板层移植术治疗边缘性角膜变性[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9
[2].相永军,刘媛媛.浅谈边缘性角膜变性的临床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2016
[3].李琳.板层角膜移植治疗边缘性角膜变性的手术疗效分析[D].济南大学.2015
[4].王向华,赵宏,丁相奇.带巩膜瓣的指环状角膜移植治疗膨隆期边缘性角膜变性的临床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12
[5].闫小琳,魏亚明.边缘性角膜变性伴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治疗1例[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1
[6].姜涛,周杨,傅秀艳,赵桂秋,姜孝志.用深低温保存的角膜材料行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边缘性角膜变性[J].国际眼科杂志.2010
[7].高鹏.新月或指环形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Terrien's边缘性角膜变性的临床研究[D].青岛大学.2008
[8].邱迎红.双眼边缘性角膜变性1例[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7
[9].李林,高晓唯,徐春丽,谢铃,李鹏.板层角膜移植治疗重度多象限边缘性角膜变性[C].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07
[10].魏淑芳,高建鲁,郑晓丽,齐月梅.配镜过程中发现Terrien边缘性角膜变性1例[J].临床眼科杂志.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