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同激素处理8612葡萄果实膨大效果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许培磊[1](2021)在《山葡萄浆果滞育解剖与生理学及转录组测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山葡萄(Vitis amurensis.Rupr)是北方地区可露地越冬的酿酒葡萄,既是重要的抗寒、抗病育种资源,又是东北葡萄酒工业的重要原料。青粒的存在会导致葡萄优质果率、产量下降,大大影响葡萄酒的口感,是一直困扰山葡萄品种选育工作者的一大难题。本研究以青粒较多的品种‘双丰’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多个发育阶段果实的生长发育、种子解剖结构、韧皮部超微结构、糖含量及代谢酶活性、激素含量、转录组差异基因进行分析,判定山葡萄青粒形成的关键时期、筛选和分析了调控青粒形成相关基因。为减少山葡萄小青粒及优良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自花授粉会导致授粉受精不良,影响种子发育,青粒数增多。跟踪观察中粒和小粒所在位置,发现大小粒可以根据果柄粗度分类,前期果柄较细的果粒,整个生育期其果实膨大会一直受限。2.通过监测山葡萄不同类型果粒在9 DAF至53 DAF的动态发育过程,发现大粒的快速生长期在12 DAF-32 DAF,大粒种子快速生长期是12 DAF到25 DAF,浆果发育是其种子先达到成熟期,再促进果肉和果皮的膨大。3.12 DAF时,中粒种子及维管束存在褐化迹象;18 DAF时,胚乳与珠被分离,小粒种子外珠被发育不良。果柄输导组织显示大粒的筛管、导管数量均多于中粒和小粒;果肉输导组织的超微结构显示18 DAF时,大粒筛分子细胞壁增厚,与外界形成共质体隔离状态,而中粒筛分子发育迟缓,筛板出现次生壁增厚现象,筛分子与外界呈共质体状态;在转色期,中粒筛分子和导管中出现黑色物质,存在细胞凋亡现象。综上,18 DAF时,中粒和小粒胚乳发生败育,种子发育不良,库能力较弱,输导组织发育不良,果柄发育迟缓,营养运输受阻,抑制其正常膨大。4.大粒中SAI和CWI活性的升高早于果实中糖的积累。18 DAF是转化酶活性开始升高的转折点,通过比较不同果粒的激素水平,发现中粒和小粒的GA3、ZR含量均显着低于大粒,ABA含量显着高于大粒,果穗上中粒保持“不脱落”状态的原因很可能是由于其IAA含量显着高于小粒和大粒,降低了离层对乙烯的敏感性。5.构建了山葡萄正常果粒和滞育果粒的浆果发育期转录组文库,结果表明:与细胞壁和种皮发育相关的基因BAG6与WRKY36可能在浆果正常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生长素信号通路和脱落酸信号转导通路的差异基因参与了青粒发育过程,其中NRT1.1调控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由ARF2转录因子识别生长素响应元件,在AGL8和EMB2766调控作用下,对中粒的生长素信号转导及胚的发育进行调控;在浆果发育过程中,ABA受体和调控因子的基因表达量逐渐上升,负调控因子PP2CA蛋白的基因表达量逐渐下调,ABA信号转导通路中大部分差异表达基因(ATPP2CA、ABF2、OST1)在中粒浆果膨大期的表达量均显着高于大粒,表明这些基因参与了ABA信号转导调控,并可能在中粒感知外界信号,提早衰老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李涛[2](2021)在《GA3和CPPU对‘京蜜’葡萄果实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
周琪[3](2021)在《GA3处理对葡萄果实水分及发育的调控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赤霉素(GA3)作为植物六大类激素之一,同时是果树生产中的生长调节剂,在植物生长发育和生产应用中,时刻都发挥着其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鲜食葡萄的日常管理中,常采用含有GA3为主成份的生长调节剂处理果实,来实现无核化或增加果实大小的效果,以提高商品价值。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GA3处理葡萄果实后其水分参数发生了显着变化,但探讨GA3处理后水分和果实发育之间关系的研究,鲜有报道。基于此,在2018-2019两年的重复试验中,以鲜食品种‘红地球’葡萄为试验材料,使用不同浓度赤霉素(GA3)(T1:40 mg/L;T2:70 mg/L)浸蘸处于第一次膨大期的果穗(果粒平均横径8-10mm),以清水处理为对照(CK)。分别在处理后一周内每天和间隔15天进行取样直至果实成熟,测定其水分参数和内源激素并采用编码和非编码RNA测序(mRNA,nc RNA-seq)和基因克隆技术,探讨GA3处理果实后,水分对其生长发育的调控机理。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浓度GA3处理果实后水分和内源激素会对果实的生长发育产生显着影响;GA3处理果实后,其主要水分参数:自由水,水势,渗透势,膨压均显着升高,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结果在处理后很快(0-1 d)即得到了反馈,而且水分参数的变化趋势也随着葡萄的双“S”生长曲线进行改变,较CK而言,虽然变化趋势是相似的,但是处理1 d后直至成熟期,主要水分参数始终保持显着较高的水平。内源激素水平来看,外源GA3的介入显着提高了果实中生长素(IAA),赤霉素(GA3)和玉米素(ZT)的水平,且与水分参数变化趋势保持相似结果,均在处理1 d后显着升高,且保持较高水平直至成熟期,与此同时,ABA的变化与促进生长类激素(IAA,GA3,ZT)变化趋势呈现相反的情况;结合2018和2019两年中,果实水分参数和内源激素两个主要生理指标,利用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的方法,结果表明:不同浓度(T1,T2)GA3处理果实后,对果肉细胞长度,细胞大小,果实纵横径,单果重,体积和果穗紧密程度均有显着的增大影响。2.综合考虑不同浓度GA3处理果实后水分和内源激素的变化趋势(0-1 d即出现显着差异),选择高浓度(T2)处理后0 d(2 h)的果实进行转录组(mRNA和nc RNA)测序分析,在mRNA水平共得到436个差异表达的基因(DEGs),其中显着上调表达350个,显着下调表达86个。经过GO分类注释表明,差异表达基因数目参与最多的生物学过程为“刺激反应”,“生物调节”和“转运活动”;KEGG富集分类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类黄酮的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等相关代谢途径为富集项。为进一步了解葡萄果实响应外源GA3而变化的生物学途径,绘制并分析了水分转运和激素类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筛选到与水分转运相关的VIT_12s0028g01810基因(Biological Process:water transport GO:0006833)和赤霉素相关的VIT_08s0007g5030基因(Biological Process:gibberellin GO:0009739)作为后续转化试验的候选基因,并且随机挑选了21个DEGs进行qRT-PCR验证,发现其表达趋势与转录组数据表达水平保持相似。3.对候选水分转运相关VIT_12s0028g01810(VvGSK-3)基因和赤霉素相关VIT_08s0007g5030(VvRAX2)基因进行功能鉴定与分析,利用同源重组方法成功构建p CAMBIA1300-VvGSK-3-GFP和p CAMBIA1300-VvRAX2-GFP两个过表达载体,转入洋葱表皮和烟草叶片进行亚细胞定位发现,VvGSK-3和VvRAX2均定位于细胞核中,与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保持一致;为了进一步验证二者的生物学功能,转入葡萄愈伤组织(cv.Monastrell)和番茄(Micro-Tom)中,发现转VvGSK-3和VvRAX2基因愈伤组织中内源GA3含量显着升高,GA3含量排序为VvRAX2>VvGSK-3>WT(野生型);对转VvGSK-3和VvRAX2基因番茄果实的水分参数和果实表型测定发现,转基因果实中的总水含量,水势,以及单果重,纵横径,单果体积均较WT果实而言,显着提高,果实大小综合排序为:VvRAX2>VvGSK-3>WT。结合外源GA3处理果实后生理和分子水平结果,我们推测水分和内源激素共同调控了葡萄果实表型上的差异,进而影响其生长发育,且水分和内源激素间可能存在相互调节或促进的关系,需要进一步深化和系统的研究。4.通过对高浓度GA3(T2)处理后2 h的果实进行非编码RNA(nc RNA)测序分析发现,共鉴定到286个mirRNA,其中14个差异表达,9个显着上调,5个显着下调;2146个LncRNA,差异表达79个,46个显着上调,33个显着下调;CircRNA 2583个,差异表达12个,6个显着上调,6个显着下调。从该差异表达的编码(mRNA)和非编码RNA靶基因的GO分类和KEGG富集来看,主要富集在“激素信号转导”,“水转运”,“苯丙烷生物合成”,“碳代谢”和“生长”等通路中,表明外源GA3对葡萄果实生长发育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并且以差异表达基因(DEmRNAs)的靶向mirRNA为中心,构建与mirRNA竞争结合的mRNA,LncRNA和CircRNA调控网络(CeRNA机制),表明不同RNA可以靶向多种RNA,它们之间存在相互调控和影响的关系。
郭志刚[4](2021)在《钾对黄土高原旱塬区元帅苹果糖酸代谢调控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钾是影响苹果生长发育及品质形成的重要矿质元素,但其调节果实品质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究。微生物菌肥能够改善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促进果树对钾的吸收,提高果实品质。本研究以7a生元帅苹果第五代品种瓦里短枝(Vallee spur Del)为研究对象,连续开展了2a定位试验,通过不同钾肥水平处理及钾肥与微生物菌肥配施处理,研究了钾对果实糖、酸代谢的调控机制及微生物菌肥和钾肥的协同效果,为钾调节果实品质的形成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提高钾素利用效率及苹果的产量与品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施钾处理提高了果树新稍长度、新稍粗度、百叶重及叶片大小,提高了新梢及叶片氮、磷、钾含量,显着降低了Ca、Mg含量。在不同生育期,各处理根系、新稍、叶片及果实中钾积累量大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呈上升的趋势。施钾处理提高了苹果产量、单果重和一级果比例(果实直径≥80 mm)、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 H值、Vc含量及糖酸比,降低了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果实成熟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单果重、p H值与施钾量呈线性正相关,可滴定酸含量与施钾量呈线性负相关。在本研究条件下适宜的K2O用量为420~546 kg/ha。2.施钾处理提高了幼果期和膨大期果实ZR、IAA、GA的含量,提高了成熟期果实ABA的含量。果实单果重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幼果期和膨大期与GA、ZR和IAA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在成熟期和采收期与ABA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而可滴定酸含量在幼果期和膨大期与GA、ZR和IAA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在成熟期和采收期与ABA含量呈极显着负相关(P<0.01)。3.施钾处理显着提高了果实果糖、葡萄糖及蔗糖含量,促进了SOX、SS、SPS及α-AMY酶活性,但过量施钾不利于糖浓度的积累。在幼果期,果糖、蔗糖、葡萄糖含量以及SPS、SS活性与GA、ZR和IAA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P<0.05)。在果实成熟期,果糖、蔗糖及葡萄糖含量与ABA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淀粉含量和α-AMY活性与ABA呈显着正相关(P<0.05);GA、ZR、IAA和ABA含量与SDH活性呈显着负相关(P<0.05),与SOX活性呈显着正相关(P<0.05)。4.施钾处理显着降低了果实苹果酸、柠檬酸的含量,而对草酰乙酸、琥珀酸的影响不显着。钾素抑制MDH和PEPC活性,促进PEPCK和NAD-cy ME活性。在果实成熟期,苹果酸和草酰乙酸与ZR和IAA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而与ABA呈极显着负相关(P﹤0.01)。MDH和PEPC与IAA呈显着正相关(P﹤0.05),与ABA呈显着负相关(P﹤0.05)。PEPCK与ABA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NAD-cy ME与IAA呈显着负相关(P﹤0.05),与ABA呈显着正相关(P﹤0.05)。5.与单施钾肥相比,微生物菌肥和钾肥配施显着提高了钾肥农学效率、肥料贡献率和肥料偏生产力。显着提高了0~120cm土层内果树根系活力,显着提高了果实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含量。不同生育期果树根系、新稍、叶片及果实中钾积累量大小顺序为:微生物菌肥+钾肥﹥钾肥﹥微生物菌肥﹥CK,各处理间差异显着(P﹤0.05)。果实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Vc含量与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呈显着正相关(P﹤0.05)。
宋伞伞[5](2021)在《氮、磷配施对灰枣植株、土壤养分利用及花芽质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本试验以兵团第一师十三团四年生灰枣为研究材料,采用两因素三水平随机区组设计,氮肥(尿素)全年纯养分施用量分别为:N1(202.5 kg/hm2)、N2(405 kg/hm2)和N3(607.5 kg/hm2);磷肥(磷酸二铵)全年纯养分施用量分别为:P1(210 kg/hm2)、P2(375 kg/hm2)和P3(540 kg/hm2);组合后的处理分别为:T1(N1P1)、T2(N1P2)、T3(N1P3)、T4(N2P1)、T5(N2P2)、T6(N2P3)、T7(N3P1)、T8(N3P2)、T9(N3P3),各处理钾肥用量一致,并以氮肥、磷肥均不施为空白对照(CK)。研究不同氮磷配施比例对树体生长、生理指标以及土壤养分、pH、电导率变化的影响;综合分析比较各施肥处理对枣树花芽质量、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得到适合本试验区最佳的施肥方案,为枣树合理施肥、节本增效提供参考。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在枣树显蕾期至末花期,结果枝长度、直径以及展叶数均随生育时间的推移呈“快速增长一缓慢增长一快速增长一缓慢增长”的趋势;T2处理对结果枝营养生长促进效果最佳;T3处理下叶片净光合速率最高;T5处理叶面积指数较其他处理偏大;叶片SPAD值在T9处理下较高。2.枣树多年生枝条枣吊叶片全氮含量高于新生枝条枣吊叶片,全磷含量却恰好相反;T6(N2P3)处理下枣树叶片养分含量较高。各处理土壤p H值明显低于本底值,而EC则远高于本底值。相关性分析发现,土壤pH与EC存在显着负相关关系。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土壤受碱性的危害,但同时也加大了土壤受盐害的风险。综合分析认为,各处理中,T1与T2处理能够有效改善土壤酸碱性及盐分状况。3.不同施肥处理下,枣树开花物候期较对照提前2~3天;各施肥处理对枣树花粉质量及坐果率均起到了一定的提升效果。T3处理坐果率高达2.89%,各处理较对照高0.24~1.37%;T2处理对当年生二次枝及枣吊伸长生长促进效果最佳。综合分析认为,T2、T3处理对花芽质量提升效果明显。4.施肥可提高枣果产量及品质,对照产量低至6261.78 kg/hm2,T3产量高达10227.16 kg/hm2,不同施肥配比较对照增产4.81~63.33%;鲜枣维生素C含量远高于吊干枣,其中鲜枣(T9)及吊干枣(T2)维生素C含量分别比对照高29.07%和197.95%,除T8与T9处理外,T2处理吊干枣维生素C含量显着高于其他各处理。通过综合分析施肥对土壤养分及枣树生长生理指标、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最终筛选出T2(N:202.5 kg/hm2+P2O5:375 kg/hm2)处理为最佳施肥方案,为本地区灰枣生产提供参考。
杨昌钰[6](2021)在《水分胁迫与微生物菌肥添加对设施栽培葡萄生长发育及土壤微生物环境的影响》文中提出针对甘肃河西地区设施栽培葡萄生产中水分和土壤微生物群落调控管理研究不足,造成水肥利用效率不高及土壤微生物环境不佳等问题。本研究在甘肃省永登县开展水分与菌肥协同调控对葡萄生长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试验,其中水分调控设3个水平,分别为中度水分胁迫(土壤含水率下限为55%FC)、轻度胁迫(土壤含水率下限为65%FC)和充分供水(土壤含水率下限为75%FC),菌肥添加设置为不添加(0 g)、少量添加(75 g)和多量添加(150 g)3个水平,共9个水菌调控处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轻度水分胁迫少量菌肥添加提高葡萄果实膨大期的新梢长度;而中度水分胁迫下,多量菌肥处理抑制果实膨大期新梢茎粗的生长,少量菌肥添加则促进果实膨大期葡萄果粒纵、横茎生长。(2)轻度水分胁迫少量菌肥添加能够提高整个生育期葡萄叶片丙二醛(MDA)含量,促进果实膨大期的叶绿素(SPAD)合成;少量菌肥添加水平下,轻度和中度水分胁迫抑制叶绿素a与总叶绿素的合成。(3)少量菌肥添加下,轻度水分胁迫处理葡萄产量达到最大值46505.56kg/hm2,较充分供水提高产量56.34%,充分供水水平下,多量添加菌肥处理产量也相对较高,达到43661.11 kg/hm2,较不添加菌肥提高42.48%。全生育期充分供水无菌肥处理总耗水量最高为5135.44 m3/hm2;水菌互作条件下,中度水分胁迫多量菌肥添加和轻度水分胁迫少量菌肥添加处理水分生产效率相对较高,依次为11.30 kg/m3、11.17 kg/m3;充分供水条件下的灌溉水利用效率显着低于中度和轻度两个水分胁迫处理。(4)中度水分胁迫少量菌肥添加能够提高着色成熟期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SSC)含量;充分供水各菌肥处理降低果实p H值;轻度水分胁迫多肥处理提高维生素C含量;中度水分胁迫多量菌肥与轻度水分胁迫少量菌肥均能提高着色成熟期花青素含量。轻度水分胁迫少量菌肥处理提高整个生育期总糖与葡萄糖含量,轻度水分胁迫下各菌肥添加均能够促进果糖含量。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轻度与中度水分胁迫均抑制蔗糖合成酶(SS)活性;中度亏水少肥促进果实膨大期酸性转化酶(AI)活性,但随胁迫时间的增加,同一菌肥添加条件下中度亏水抑制AI活性;中度水分胁迫下,少量菌肥处理能促进果实全生育期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而多量菌肥处理促进中性转化酶(NI)活性。并且通过隶属函数对果实品质分析得轻度水分胁迫少量菌肥添加处理综合指标评价系数最高。(5)轻度水分胁迫下,少量菌肥添加能够提高果实膨大期葡萄根际土壤蔗糖酶活性,多量菌肥处理提高萌芽期和着色成熟期土壤脲酶活性;中度水分胁迫下,少肥处理较无肥处理提高萌芽期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且无菌肥处理降低果实膨大期脲酶活性。(6)水菌调控下各生育期土壤全磷及全氮含量无显着性变化,但充分供水多量菌肥处理能提高有机质、有机碳、和水溶性碳含量;轻度水分胁迫多量菌肥处理促进果实膨大期速效磷与微生物熵(SMQ)含量,中度水分胁迫少肥处理降低新梢期铵态氮含量,但提高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MBC/MBN);持续轻度与中度亏水也会抑制果实膨大期硝态氮含量,且中度亏水多量菌肥添加抑制葡萄新梢期速效磷积累。(7)不同水分胁迫均会抑制非酸解态氮含量的汇聚,而轻度水分胁迫下酸解氨基酸态氮、酸解氨基糖态氮、酸解铵态氮、酸解未知态氮占全氮百分比最大,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硝态氮、铵态氮是影响土壤有机氮组分变化的最重要的环境因子。综合分析得全生育期轻度水分胁迫为当地设施延迟栽培葡萄最佳的水分调控处理,即土壤水分达到田间持水率的65%~80%,灌水定额为270 m3/hm2可达到节水和改善设施农田土壤微生态环境的效果;水菌互作条件下,轻度水分胁迫少量菌肥添加能够优化果实品质,并改善根际土壤微生物环境。
沈家琪[7](2021)在《‘翠冠’梨单性结实诱导剂筛选及赤霉素诱导单性结实坐果分子机理研究》文中认为单性结实(Parthenocarpy)是指不经过受精就能发育成果实的现象,且所得到的果实通常无籽,是一项重要的农艺性状。梨树作为我国重要温带果树,在全国各地广泛栽培。但大部分梨树具有自交不亲和性,在生产中需要配置授粉树或者采用人工授粉的方式来保证其产量;其次,梨树开花较早,易遭受春季寒潮影响,导致授粉不良。前人研究表明,外源植物激素或者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能够有效诱导梨单性结实。但是单一施用植物激素如赤霉素会导致果形变长,萼片宿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商品性,因此需改良原有诱导剂配方或开发新型诱导剂。此外,目前对于单性结实的研究仍多集中于幼果膨大后的生理变化及分子机理,对于坐果早期的分子机理及调控模式研究甚少。因此,本研究以浙江地区广泛栽培的‘翠冠’梨为试验材料,进行了大田诱导剂的筛选研究,初步构建了基于幼果转录组数据的早期坐果调控网络,挖掘了参与调控早期坐果的核心基因及转录因子。研究结果如下:1)多胺及硫酸铜处理能够诱导‘翠冠’单性结实,且乙烯抑制剂与赤霉素处理组合能够缓解果形拉长问题。赤霉素与多种乙烯抑制剂的处理组合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果形指数,缓解果形拉长;且GA4+7与亚精胺处理组合能够在保持较高坐果率的前提下,增加单性结实梨果的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多胺类物质(腐胺、亚精胺)及硫酸铜处理均能够诱导‘翠冠’产生单性结实,且腐胺及硫酸铜处理后得到的单性结实梨果实萼片自然脱落。2)通过转录组分析,初步构建GA4+7诱导的‘翠冠’梨单性结实坐果早期调控网络。转录组测序共获得219.8Gb原始数据,使用‘翠冠’梨作为参考基因组且平均比对率高达87.76%。共有32512个基因发生表达,筛选后得到了26108个差异表达基因。WGCNA分析共得到了26个不同表达趋势的模块,将其分为GA上调类模块及清水对照上调类模块。通过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GA上调类模块基因主要富集在遗传信息传递、RNA转运、蛋白酶体过程、三羧酸循环(TCA-cycle)、氨基酸生物合成、糖酸代谢等过程。清水对照上调类模块中差异表达基因则主要富集在泛素化降解过程、转录过程、质膜转运、多种酶的生物合成过程等。初步构建了基于GO富集通路的‘翠冠’梨单性结实早期坐果调控网络及筛选了坐果早期上调模块中的核心基因。3)分析鉴定可能参与调控GA4+7诱导的‘翠冠’梨单性结实坐果早期的核心转录因子。共鉴定得到了2005个差异表达转录因子,其中成员数目最多的转录因子家族依次为AP2/ERF、MYB、bHLH、NAC和C2H2。清水处理第14天时占绝对优势的转录因子家族数量最多。我们共鉴定得到了包括植物激素合成与信号转导、细胞周期及细胞膨大、细胞壁水解及重构、光合作用及糖类合成转运在内的10条坐果相关调控通路的关键基因,并通过MEME在线工具富集并预测了这些通路中关键基因启动子上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结合WGCNA手段分析得到了如HB-BELL、MADS-box等可能参与调控单性结实坐果早期的关键转录因子。
赵茂香[8](2020)在《链霉素和赤霉素诱导欧亚种葡萄无核结实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从赤霉素诱导‘玫瑰露’葡萄无核结实成功以来,众多的欧美杂交有核品种的无核化栽培技术得到确立,促进了有核品种的无核化生产。但葡萄欧亚种有核品种的无核化诱导不是很成功和稳定。为探讨链霉素(SM)及赤霉素(GAs)诱导有核欧亚种葡萄无核结实的可行性及其诱导无核结实的机理,以欧亚种葡萄有核品种‘乍娜’、‘玫瑰香’为实验材料,在盛花前11天至盛花后4天的两周期间,用SM 200mg/L、GAs 40 mg/L水溶液分别浸蘸花穗,或在盛花当日用不同浓度SM、GAs及SM和GAs的混合液浸蘸花穗,测定了葡萄植株生长、果粒品质等相关参数,在硬核期调查了果穗的着粒数、座果率,成熟期测定单粒重、种子的有无及有核果粒的种子数量、果皮花色苷、果汁可溶性固形物(TSS)和可滴定酸含量;石蜡切片观察胚珠和胚囊的发育情况及观察花粉管到达葡萄子房各部位的数量,探讨欧亚种葡萄无核处理的适宜使用时期及适宜无核剂浓度,获得如下结果:1.满花前1周至满花后4天期间,SM 200mg/L单用或添加GAs 25mg/L的水溶液浸蘸两个品种葡萄的花穗(果穗),无核率均达100%,可有效诱导欧亚种葡萄的无核结实;2.盛花日使用SM 50 mg/L和100 mg/L处理‘乍娜’、‘玫瑰香’葡萄无核率接近100%,SM 200 mg/L+GAs 25 mg/L和SM 200 mg/L+GAs 40 mg/L无核率也达100%。但同期的GAs和GA3处理无核率较低;3.SM 200mg/L单用或添加GAs 25mg/L浸蘸花(果)穗不仅能够诱导欧亚种葡萄‘乍娜’、‘玫瑰香’无核结实,而且花色苷、可溶性固形物等果实品质因子有所改善;4.在满花前11天和7天用SM处理花穗使柱头花粉粒萌发及花粉管在雌蕊各部位的伸长都受到抑制,但仍有仍有0.8-1.4个花粉管到达珠孔(对照3.8个);5.盛花当天SM 200mg/L处理后正常胚珠率、胚囊率低于16.6%(对照为94.17%),胚珠和胚囊发育异常,是其诱导无核结实的主要原因。6.各处理对两品种新梢长度、新梢基部直径、果穗着生的叶片大小、果穗着粒等营养生长均没有产生影响。
王莎[9](2020)在《SM、GA3和CPPU对‘阳光玫瑰’葡萄无核化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无籽葡萄具有食用方便、安全的特点,受到市场欢迎。目前,除种植自然无核品种外,还通过赤霉酸(GA3)等药剂的处理让有核品种无核化。但目前种植的无核品种较少,无法满足市场正在增长的需求,所以将有核葡萄品种进行无核化诱导仍是研究热点。‘阳光玫瑰’葡萄于2009年从日本引进,以其独特玫瑰香味及高固酸比,成为近些年来的热门品种。但该品种在自然环境下果实有核、果粒偏小、易生果锈,严重影响果实商品性,所以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处理,符合市场需求。本研究于2018~2019年进行,以‘阳光玫瑰’葡萄为试材,在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葡萄园内、中国农科院新乡基地内进行。以200 mg/L链霉素(SM)在不同时期进行处理,确定适宜的处理时期。以不同浓度的GA3和氯吡脲(CPPU),在浆果开始生长后2~3天进行处理,观察其对无核率的影响。以GA3+CPPU不同浓度配比,以及是否经过SM处理来研究无核诱导对‘阳光玫瑰’果实品质的影响,经过主成分分析确定适宜‘阳光玫瑰’葡萄的无核处理方案。结合2018年的试验结果,选择处理方案2.5 mg/L CPPU+25 mg/L GA3+200 mg/L SM在浆果开始生长后2天进行处理,来研究无核诱导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本研究为‘阳光玫瑰’葡萄的无核化生产提供依据。本研究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1)筛选出SM最佳处理时期。研究结果表明,2018年于花序分离后一周时用200 mg/L SM处理的果实无核率最高,达到90%,平均种子数量最少,为10颗果实含1粒种子;2019年于花序分离时处理后90%的果实无核,平均9颗果实有1粒种子。所以,花序分离、花序分离一周为SM诱导‘阳光玫瑰’无核化的最佳时期。(2)明确了GA3+CPPU处理的浓度对‘阳光玫瑰’葡萄种子数量的影响。所有试验的果实无核率较对照均有显着提升,且低浓度GA3+CPPU处理的无核率低于中、高浓度处理,而中、高浓度GA3+CPPU的无核诱导效果无显着差异。但3种浓度处理均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无核率最高仅为56.67%。(3)无核化处理提升了‘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品质。增加SM处理的果实无核率显着提升,中、高浓度处理的果实无核率达到100%,所有处理的果实外观品质指标得到改善;成熟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总酸含量大多增加;而处理后所有果实的穗梗、果梗加粗老化,除高浓度GA3+CPPU与SM处理外,其他处理果梗长度均增加;除低浓度GA3+CPPU处理外,其他处理果实耐压力均增加,处理的果实类黄酮、维生素C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较对照显着降低。综合比较各处理,花序分离时用200 mg/L SM+花后2天用5 mg/L CPPU+50 mg/L GA3处理(F处理)的果实综合品质更好。(4)无核化诱导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产生影响。经过2.5mg/L CPPU+25 mg/L GA3+200 mg/L SM处理后,在果实发育过程中GA3、反式玉米素(t-ZT)和吲哚乙酸(IAA)含量均较CK降低;对照脱落酸(ABA)含量在坐果后快速下降,至处理后的8 d已检测不出,而处理果实的ABA含量持续时间增加,在处理后12 d又出现峰值。推测是由于生长促进类激素的缺乏,生长抑制类激素的增加,导致胚的败育。
周颖怡[10](2018)在《不同鲜食葡萄品种种植在广州的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得益于避雨栽培技术和芽休眠化学解除技术的应用,葡萄产业在南方得以迅猛发展。在广州市乃至珠三角地区,都市休闲观光农业的兴起和消费者的需求上升,鲜食葡萄的种植需求越来越大。然而在葡萄品种选择方面,既要考虑各引进的葡萄品种对广州气候的适应性,又要兼顾葡萄的丰产性和品质,同时还要关注葡萄的抗虫、抗病性。因此,对不同葡萄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筛选适合广州种植的鲜食葡萄品种,对广州乃至华南葡萄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十三个避雨栽培的葡萄品种为试验材料,包括‘夏黑’、‘醉金香’、‘阳光玫瑰’、‘藤玉’、‘超级女皇’、‘京蜜’、‘宝满’、‘紫甜’、‘京艳’、‘金桂’、‘京香玉’、‘雄宝’和‘天晴’。尝试一年两收栽培处理,分别对各品种两季果的物候期、生长势、成花结果习性调查,测定这些品种的光合速率,比较它们的品质性状,以及膨大处理的效应和对果实的品质影响。生长势方面,‘紫甜’、‘京蜜’、‘京艳’和‘京香玉’等品种显着弱于其他品种。光合速率方面,‘宝满’的光合速率在供试品种中最强,而‘超级女皇’、‘雄宝’、‘京蜜’的光合速率显着低于其他品种。秋冬季节,‘阳光玫瑰’落叶最慢,自然进入休眠最晚;其次是‘宝满’;‘超级女皇’落叶最快,进入自然休眠最早,其次是‘夏黑’和‘金桂’。从成花和结果习性看,‘夏黑’、‘金桂’和‘京香玉’具有较强的成花坐果能力,两季果生产相对容易;而‘超级女皇’和‘雄宝’两季果生产能力都较弱;果实品质方面,各品种都有自己的特点,在花后5d施用膨大剂(8mg/L GA3+4 mg/L CPPU)处理果穗可显着提高‘夏黑’、‘醉金香’、‘阳光玫瑰’、‘超级女皇’、‘宝满’、‘京艳’、‘京香玉’和‘雄宝’的单果重,显着拉长‘京艳’的果形,果形指数显着上升,但对‘雄宝’有显着的拉宽效应,果形指数显着下降。从各品种的果实感官特性方面,‘阳光玫瑰’表现最好,其次是‘夏黑’和‘藤玉’。在病虫害发生方面,‘藤玉’、‘夏黑’和‘紫甜’受各种病害影响最轻,总体上表现出了较强的抗性;‘金桂’、‘醉金香’受白粉病影响最为严重;‘京蜜’、‘京艳’、‘京香玉’、‘天晴’、‘雄宝’灰霉病和裂果病比较严重。此外,本实验结果还表明,在广州避雨栽培条件下,各品种二次果(冬果)发育进程均比一次果(夏果)快。对各个品种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分排序,根据分析结果,我们推荐在广州种植的品种包括:‘夏黑’、‘阳光玫瑰’、‘藤玉’‘宝满’和‘紫甜’。
二、不同激素处理8612葡萄果实膨大效果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同激素处理8612葡萄果实膨大效果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山葡萄浆果滞育解剖与生理学及转录组测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山葡萄种质资源概述 |
1.2 果实大小粒的影响因素 |
1.2.1 授粉受精过程 |
1.2.2 种子形成 |
1.2.3 果实细胞的分裂与膨大 |
1.2.4 内源激素调节 |
1.3 葡萄大小粒的研究进展 |
1.3.1 基因型 |
1.3.2 生理生态因子 |
1.3.3 相关基因 |
1.4 透射电镜和转录组学在研究果实生长发育中的应用 |
1.4.1 透射电镜在研究果实生长发育中的应用 |
1.4.2 转录组学在研究果实生长发育中的应用 |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花粉对‘双丰’授粉亲和性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方法 |
2.1.3 数据统计与处理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双丰’与‘左山一’青粒数比较 |
2.2.2 ‘双丰’授粉亲和性观察 |
2.2.3 ‘双丰’果粒发育动态观察 |
2.3 讨论 |
2.3.1 花粉对‘双丰’授粉亲和性的影响 |
2.3.2 果柄粗度与果粒滞育的关系 |
2.3.3 ‘双丰’果实成熟的选择性 |
第三章 ‘双丰’不同类型浆果在浆果膨大期的动态变化规律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不同类型果粒在浆果膨大期的动态变化 |
3.2.2 不同类型果粒在浆果膨大期的粒重动态变化 |
3.2.3 不同类型果粒在浆果膨大期的种子发育动态变化 |
3.3 讨论 |
第四章 ‘双丰’滞育果粒的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观察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浆果膨大初期的果实和种子解剖结构 |
4.2.2 不同类型果粒果柄解剖结构 |
4.2.3 大粒和中粒果肉输导组织观察 |
4.3 讨论 |
4.3.1 发生滞育中粒和小粒的种子发育特点 |
4.3.2 发生滞育中粒的输导组织发育特点 |
第五章 ‘双丰’滞育果粒的糖含量、糖代谢酶及内源激素变化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材料 |
5.1.2 试验方法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不同类型浆果在果实发育初期至转色期糖类化合物含量变化 |
5.2.2 不同类型浆果在果实发育初期至转色期糖代谢酶活性变化 |
5.2.3 不同类型浆果在果实发育初期至转色期内源激素含量变化 |
5.3 讨论 |
5.3.1 不同类型浆果在果实发育初期至转色期糖类含量变化特点 |
5.3.2 不同类型浆果在果实发育初期至转色期糖代谢酶活性变化特点 |
5.3.3 不同类型浆果在果实发育初期至转色期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特点 |
第六章 ‘双丰’滞育青粒的转录组学研究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试验材料 |
6.1.2 试验方法 |
6.2 结果与分析 |
6.2.1 RNA提取效果 |
6.2.2 转录组测序组装及表达量计算 |
6.2.3 大粒在每个发育阶段表达量都大于中粒的基因 |
6.2.4 中粒在每个发育阶段表达量都大于大粒的基因 |
6.2.5 山葡萄发育过程中逐渐上调表达的基因 |
6.2.6 山葡萄发育过程中逐渐下调表达的基因 |
6.2.7 山葡萄浆果膨大期中粒中表达量高于大粒的基因 |
6.2.8 山葡萄浆果发育过程中参与ABA信号转导通路的基因 |
6.2.9 差异基因的表达量结果 |
6.3 讨论 |
6.3.1 调控山葡萄正常果实发育的相关基因 |
6.3.2 调控山葡萄青粒发育的相关基因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致谢 |
作者简历 |
(3)GA3处理对葡萄果实水分及发育的调控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Summary |
缩略词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赤霉素类概述 |
1.1 赤霉素类的种类及结构 |
1.2 赤霉素类的合成途径 |
1.3 赤霉素类的生理学功能 |
1.4 赤霉素类信号转导 |
1.5 赤霉素在葡萄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对果实发育的机理研究 |
1.6 果实细胞和果实发育的关系 |
1.7 果实细胞分裂和增殖生长与水分、膨压的关系 |
2.植物内源激素与细胞生长和果实发育的机理研究 |
3.全转录(编码/非编码RNA)组学在植物生物学中的研究 |
3.1 小RNA(microRNA)在植物生物学中的研究进展 |
3.2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植物生物学中的研究进展 |
3.3 非编码RNA与 mRNA的关系及竞争性内源RNA(CeRNA)的研究进展 |
5.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6.技术路线 |
第二章 GA_3处理后对果实水分参数的影响 |
1.试验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地概况 |
1.3 试验材料处理方法 |
1.4 试验方法 |
1.4.1 果实中总水、自由水和束缚水含量的测定 |
1.4.2 果实中水势,渗透势和膨压的测定 |
1.4.3 果实发育指标和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 |
1.5 数据处理 |
2.结果分析 |
2.1 赤霉素GA_3处理对果实水分参数的影响 |
2.1.1 赤霉素GA_3处理对果实总水含量的影响 |
2.1.2 赤霉素GA_3处理对果实自由水和束缚水含量的影响 |
2.1.3 赤霉素GA_3处理对果实水势的影响 |
2.1.4 赤霉素GA_3处理对果实饱和水势,渗透势,膨压的影响 |
2.2 赤霉素GA_3处理对果实发育的影响 |
2.2.1 赤霉素GA_3处理对纵横径,体积及硬度的影响 |
2.2.2 赤霉素GA_3处理对单果重,果形指数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 |
3.讨论 |
3.1 赤霉素GA_3处理对果实水分参数的影响 |
3.2 赤霉素GA_3处理对果实发育的影响 |
第三章 GA_3处理后对果实内源激素的影响 |
1.试验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及处理方法 |
1.1.1 试验试剂 |
1.2 试验方法 |
1.2.1 内源激素测定 |
1.2.2 果实细胞数目和形态的观察 |
1.2.3 数据分析 |
2.结果与分析 |
2.1 赤霉素GA_3对果实中促进生长类激素的影响 |
2.1.1 赤霉素GA_3对果实中赤霉素(GA_3)的影响 |
2.1.2 赤霉素GA_3对果实中玉米素(ZT)的影响 |
2.1.3 赤霉素GA_3对果实中生长素(IAA)的影响 |
2.2 赤霉素GA_3对果实中抑制生长类激素(ABA)的影响 |
2.3 赤霉素GA_3对葡萄果实细胞生长的影响 |
2.4 相关性分析 |
2.5 聚类分析 |
3.讨论 |
3.1 外源赤霉素GA_3对果实中IAA,GA_3,ZT和果实发育的影响 |
3.2 外源赤霉素GA_3对果实中ABA和果实发育的影响 |
3.3 外源赤霉素GA_3处理葡萄对果实发育的影响 |
第四章 葡萄果实响应外源GA_3的RNA-seq分析 |
1.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RNA建库和RNA测序 |
1.3 GO注释和KEGG富集筛选差异表达基因 |
1.4 qRT-PCR分析 |
1.5 统计分析 |
2.结果与分析 |
2.1 葡萄果实响应GA_3的转录谱分析 |
2.2 差异表达基因的鉴定 |
2.3 差异表达基因的GO分类 |
2.4 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分类 |
2.4.1 参与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及水转运通路的差异表达基因 |
2.5 qRT-PCR验证 |
3.讨论 |
第五章 葡萄VvGSK-3和VvRAX2 基因克隆及功能鉴定 |
1.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及所用主要试剂 |
1.2 试验方法 |
1.2.1 基因克隆 |
1.2.2 载体构建 |
1.2.3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制备 |
1.2.4 大肠杆菌转化和鉴定 |
1.2.5 农杆菌感受态细胞制备 |
1.2.6 农杆菌转化和鉴定 |
1.2.7 洋葱表皮和烟草叶片的亚细胞定位 |
1.2.8 葡萄愈伤组织的转化鉴定和内源赤霉素GA_3的测定 |
1.2.9 番茄转化 |
1.2.10 转基因番茄果实的VvGSK-3和VvRAX2 表达量鉴定 |
1.2.11 转基因番茄果实生理指标的测定 |
2.结果分析 |
2.1 VvGSK-3和VvRAX2 基因扩增 |
2.2 VvGSK-3和VvRAX2 生物信息学分析 |
2.2.1 VvGSK-3 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
2.2.2 VvRAX2 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
2.2 载体构建及测序鉴定 |
2.3 阳性单克隆农杆菌鉴定 |
2.4 洋葱表皮细胞和烟草叶片亚细胞定位 |
2.5 葡萄愈伤组织转化鉴定和内源激素的测定 |
2.5.1 葡萄愈伤组织的转化和鉴定 |
2.5.1.1 葡萄愈伤组织的转化 |
2.5.1.2 葡萄愈伤组织的鉴定 |
2.5.2 葡萄愈伤组织内源赤霉素GA_3的测定 |
2.6 番茄转化及鉴定 |
2.7 VvGSK-3和VvRAX2 基因在转基因番茄果实中的表达 |
2.8 转基因番茄果实总水含量和水势 |
2.9 转基因番茄果实表型 |
3.讨论 |
第六章 葡萄果实响应外源GA_3的非编码RNA鉴定 |
1.材料与方法 |
1.1 植物材料与处理方法 |
1.2 仪器及试剂耗材 |
1.3 RNA的定量鉴定 |
1.4 mirRNA文库的构建及测序 |
1.5 LncRNA和 CircRNA文库的构建 |
1.6 上机测序 |
1.7 mirRNA的序列分析 |
1.8 LncRNA和 circRNA的序列分析 |
1.9 差异表达基因(DEGs)的功能预测 |
2.结果分析 |
2.1 mirRNA鉴定与分析 |
2.1.1 mirRNA鉴定 |
2.1.2 mirRNA差异表达鉴定 |
2.1.3 差异表达mirRNA靶基因分析 |
2.1.3.1 差异表达mirRNA靶基因GO分类 |
2.1.3.2 差异表达mirRNA靶基因KEGG富集 |
2.2 LncRNA鉴定与分析 |
2.2.1 LncRNA差异表达鉴定 |
2.2.2 差异表达LncRNA靶基因GO分类 |
2.2.3 差异表达LncRNA靶基因KEGG富集 |
2.3 CircRNA的鉴定与分析 |
2.3.1 CircRNA的鉴定 |
2.3.2 CircRNA的差异表达鉴定 |
2.3.3 差异表达CircRNA来源基因的GO分类 |
2.4 LncRNA,mRNA和 mirRNA关系 |
2.5 mRNA,LncRNA,mirRNA和 circ RNA关系 |
2.6 CeRNA网络的构建 |
2.6.1 响应GA_3差异表达的 mRNA靶向的 mirRNA |
2.6.2 CeRNA中 mirRNA靶向基因的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 |
2.6.3 响应外源GA_3的CeRNA网络构建 |
3.讨论 |
第七章 全文结论与研究展望 |
1.全文结论 |
2.创新点 |
3.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4)钾对黄土高原旱塬区元帅苹果糖酸代谢调控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summary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引言 |
1.2 植物对钾的吸收利用及运转 |
1.3 钾对植物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
1.4 果实中可溶性糖和有机酸代谢 |
1.4.1 果实糖代谢 |
1.4.2 果实酸代谢 |
1.4.3 钾对果实糖、酸代谢的影响 |
1.5 激素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
1.5.1 激素对果实糖、酸代谢的影响 |
1.5.2 钾对果实激素含量的影响 |
1.6 微生物菌肥对果树钾吸收的影响 |
1.7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二章 钾对元帅苹果果实品质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地概况 |
2.1.2 试验方法 |
2.1.3 采样及指标测定方法 |
2.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钾对苹果生长发育及叶片矿质含量的影响 |
2.2.2 施钾后苹果树不同器官钾素积累量的年周期变化 |
2.2.3 NH_4~+-K~+交互作用研究 |
2.2.3.1 不同NH4+浓度对果树根系K~+吸收的影响 |
2.2.3.2 不同K~+浓度对果树根系NH_4~+吸收的影响 |
2.2.4 钾对苹果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
2.2.4.1 钾对苹果产量及果实外在品质的影响 |
2.2.4.2 钾素对苹果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 |
2.2.4.3 施钾水平与果实品质的线性回归分析 |
2.2.5 施钾水平对果园钾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
2.2.6 钾素对果实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
2.2.6.1 钾素对果实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
2.2.6.2 施钾量与果实内源激素含量的线性回归分析 |
2.2.6.3 果实内源激素与果实品质的相关性分析 |
2.3 讨论 |
2.3.1 钾素对苹果生长发育及矿质营养吸收的影响 |
2.3.2 钾对苹果果实品质及树体钾积累量的影响 |
2.3.3 NH4~+对K~+吸收的影响 |
2.3.4 钾肥用量对钾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
2.3.5 钾对果实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
2.3.6 内源激素与果实品质的关系 |
2.4 小结 |
第三章 钾素对苹果果实糖代谢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地概况及试验方法 |
3.1.2 采样方法 |
3.1.3 指标测定方法 |
3.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钾对苹果果实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的影响 |
3.2.2 钾对果实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
3.2.3 施钾量与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及相关代谢酶活性的线性回归分析 |
3.2.4 果实内源激素与可溶性糖及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相关性分析 |
3.2.5 钾对苹果果实中激素浓度和糖代谢途径影响的简化假设模型 |
3.3 讨论 |
3.3.1 钾素对果实糖代谢的影响 |
3.3.2 钾处理后内源激素对果实糖含量及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
3.4 小结 |
第四章 钾对苹果果实酸代谢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地概况及试验方法 |
4.1.2 采样方法及指标测定方法 |
4.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钾对果实有机酸含量的影响 |
4.2.2 钾对果实有机酸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
4.2.3 施钾量与果实有机酸含量及代谢相关酶的线性回归分析 |
4.2.4 果实内源激素与有机酸及酸代谢相关酶活性的相关性分析 |
4.3 讨论 |
4.3.1 钾素对果实酸代谢的影响 |
4.3.2 施钾后果实内源激素对有机酸代谢的影响 |
4.4 小结 |
第五章 钾素与微生物菌肥的协同作用研究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地概况 |
5.1.2 试验材料 |
5.1.3 试验方法 |
5.1.4 样品采集及测定 |
5.1.5 数据统计分析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微生物菌肥和钾肥配施对果园钾肥利用效率、树体钾累积量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
5.2.2 生物菌肥和钾肥配施对果园土壤酶活性和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
5.2.3 微生物菌肥和钾肥配施对苹果根系活力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
5.2.4 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与果实品质的相关分析 |
5.2.5 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酶活性相关性分析 |
5.3 讨论 |
5.3.1 微生物菌肥和钾肥配施对果园钾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
5.3.2 微生物菌肥和钾肥配施对根系活力的影响 |
5.3.3 微生物菌肥和钾肥配施对苹果树体钾素积累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
5.3.4 微生物菌肥和钾肥配施对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
5.3.5 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及果实品质之间的相关性 |
5.4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等 |
导师简介 |
(5)氮、磷配施对灰枣植株、土壤养分利用及花芽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南疆地区土壤养分现状 |
1.2.2 施肥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1.2.3 施肥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
1.2.4 花芽质量的影响因素 |
1.2.5 施肥对红枣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1.3 研究内容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地概况 |
2.2 试验设计 |
2.3 技术路线 |
2.4 测定项目及方法 |
2.4.1 枣树生长生理指标的测定 |
2.4.2 土壤养分测定 |
2.4.3 枣树花芽质量测定 |
2.4.4 产量测定 |
2.4.5 果实品质指标测定 |
2.5 数据分析及处理方法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施肥处理下枣树结果枝及叶片生长动态 |
3.1.1 不同施肥处理对枣树结果枝生长动态的影响 |
3.1.2 不同施肥处理对枣树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
3.1.3 不同施肥处理对枣树叶片SPAD值及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
3.1.4 小结与讨论 |
3.2 不同施肥处理对各生育时期枣园土壤及植株养分含量变化的影响 |
3.2.1 不同施肥处理对各生育时期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变化的影响 |
3.2.2 不同施肥处理对各生育时期枣园土壤pH及电导率的影响 |
3.2.3 不同施肥处理对各生育时期植株养分变化的影响 |
3.2.4 小结与讨论 |
3.3 不同施肥处理对枣树花芽质量的影响 |
3.3.1 不同施肥处理下枣树开花物候期调查 |
3.3.2 不同施肥处理对枣树当年生二次枝及枣吊生长量的影响 |
3.3.3 不同施肥处理对枣树花粉质量及坐果率的影响 |
3.3.4 小结与讨论 |
3.4 不同施肥处理对红枣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3.4.1 不同施肥处理对红枣产量的影响 |
3.4.2 不同施肥处理对红枣品质的影响 |
3.4.3 小结与讨论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4.1 结论 |
4.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水分胁迫与微生物菌肥添加对设施栽培葡萄生长发育及土壤微生物环境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SUMMARY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水分胁迫对作物生长及土壤微生物环境的影响 |
1.2.1 水分胁迫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2 水分胁迫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1.2.3 水分胁迫对土壤微生物环境的影响 |
1.3 微生物菌肥对作物生长发育及土壤微生物环境的影响 |
1.3.1 微生物菌肥简述及作用机理 |
1.3.2 微生物菌肥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1.3.3 微生物菌肥对土壤微生物环境的影响 |
1.4 水分与微生物菌肥对作物生长及土壤微生物环境的影响 |
1.5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6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区概况 |
2.2 试验材料 |
2.3 试验设计 |
2.3.1 葡萄生育期划分 |
2.3.2 主试验设计 |
2.3.3 辅试验设计 |
2.4 田间管理 |
2.4.1 施肥管理 |
2.4.2 病虫害防治 |
2.4.3 其他管理 |
2.5 测试指标及方法 |
2.5.1 葡萄生长指标的测定 |
2.5.2 葡萄叶片相关指标测定 |
2.5.3 葡萄果实品质测定 |
2.5.4 产量测定及水分利用效率 |
2.5.5 土样采集 |
2.5.6 土壤含水率 |
2.5.7 土壤理化指标和微生物生物量 |
2.5.8 土壤酶活性 |
2.5.9 土壤有机氮组分测定 |
2.6 数据分析 |
第三章 水分胁迫与微生物菌肥对设施栽培葡萄生理生长的影响 |
3.1 水分胁迫与微生物菌肥对葡萄生长动态的影响 |
3.1.1 对葡萄新梢长度的影响 |
3.1.2 对葡萄新梢茎粗的影响 |
3.1.3 对葡萄纵径的影响 |
3.1.4 对葡萄横径的影响 |
3.1.5 对葡萄果形指数的影响 |
3.2 水分胁迫与微生物菌肥对葡萄叶片SPAD值及丙二醛、叶绿素的影响 |
3.2.1 对葡萄叶片丙二醛(MDA)的影响 |
3.2.2 对葡萄叶片SPAD值的影响 |
3.2.3 对葡萄叶片叶绿素的影响 |
3.2.4 葡萄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及丙二醛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四章 水分胁迫与微生物菌肥对设施栽培葡萄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4.1 对设施栽培葡萄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4.1.1 对葡萄耗水强度(DWC)的影响 |
4.1.2 对葡萄耗水特征的影响 |
4.1.3 不同水菌调控处理对葡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4.2 水分胁迫与微生物菌肥对设施栽培葡萄品质的影响 |
4.2.1 对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SSC)的影响 |
4.2.2 对葡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 |
4.2.3 对葡萄果实p H值的影响 |
4.2.4 对葡萄果实花青素含量的影响 |
4.2.5 对葡萄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
4.3 水分胁迫与微生物菌肥添加对葡萄果实糖分及糖相关转化酶的影响 |
4.3.1 对葡萄果实总糖含量的影响 |
4.3.2 对葡萄果实葡萄糖含量的影响 |
4.3.3 对葡萄果实果糖含量的影响 |
4.3.4 对葡萄果实蔗糖含量的影响 |
4.3.5 对葡萄果实蔗糖合成酶(SS)含量的影响 |
4.3.6 对葡萄果实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含量的影响 |
4.3.7 对葡萄果实酸性转化酶(AI)含量的影响 |
4.3.8 对葡萄果实中性转化酶含量(NI)的影响 |
4.4 葡萄果实糖及糖转化酶相关性关系及果实品质的隶属函数分析 |
4.4.1 葡萄果实糖及糖相关转化酶相关性分析 |
4.4.2 不同水菌处理下葡萄果实品质指标隶属函数及权重分析 |
第五章 水分胁迫与微生物菌肥对设施栽培葡萄根际土壤微生物特性及酶活性的影响 |
5.1 水分胁迫与微生物菌肥对葡萄根际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影响 |
5.2 水分胁迫与微生物菌肥对葡萄根际土壤MBC与 MBN的影响 |
5.3 水分胁迫与微生物菌肥对葡萄根际土壤有机碳和水溶性碳的影响 |
5.4 水分胁迫与微生物菌肥对葡萄根际土壤微生物熵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的影响 |
5.5 水分胁迫与微生物菌肥对葡萄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5.5.1 对葡萄根际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
5.5.2 对葡萄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
5.5.3 对葡萄根际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
5.6 土壤理化指标与土壤酶间相关分析 |
5.7 水分胁迫对设施栽培葡萄根际土壤有机氮组分的影响 |
5.7.1 水分胁迫对设施栽培葡萄根际土壤有机氮组分的影响 |
5.7.2 水分胁迫下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有机氮组分间相关性分析 |
5.7.3 水分胁迫对设施栽培葡萄土壤环境因子与有机氮组分之间的关系 |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 |
6.1 讨论 |
6.1.1 水分胁迫与微生物菌肥对葡萄生长发育的影响 |
6.1.2 水分胁迫与微生物菌肥对葡萄叶片指标的影响 |
6.1.3 水分胁迫与微生物菌肥对葡萄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6.1.4 水分胁迫与微生物菌肥对葡萄品质的影响 |
6.1.5 水分胁迫与微生物菌肥对葡萄糖分及糖相关转化酶活性的影响 |
6.1.6 水分胁迫与微生物菌肥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
6.1.7 水分胁迫与微生物菌肥对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6.1.8 水分胁迫单因素对根际土壤有机氮组分的影响 |
6.2 结论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等 |
导师简介 |
甘肃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资助基金 |
(7)‘翠冠’梨单性结实诱导剂筛选及赤霉素诱导单性结实坐果分子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1 引言 |
1.1 单性结实的定义及其机理 |
1.2 单性结实的诱导及生产应用 |
1.2.1 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诱导单性结实 |
1.2.2 环境因素诱导单性结实 |
1.2.3 机械伤诱导单性结实 |
1.3 植物生长物质对单性结实的诱导及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
1.3.1 赤霉素类对单性结实的诱导及其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
1.3.2 生长素类对单性结实的诱导及其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
1.3.3 细胞分裂素类对单性结实的诱导及其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
1.3.4 乙烯对单性结实的抑制效应及其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
1.3.5 多胺类及其它化学物质对单性结实的诱导 |
1.3.6 激素间相互作用 |
1.4 坐果早期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
1.4.1 细胞分裂、细胞扩张与细胞壁重塑调控果实早期发育 |
1.4.2 源库代谢与果实早期发育 |
1.4.3 转录因子调控单性结实的研究进展 |
1.5 立题依据及意义 |
2 不同诱导剂对‘翠冠’梨单性结实的诱导效果评价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与处理 |
2.1.2 试验方法 |
2.1.2.1 果实单果重测定 |
2.1.2.2 果实横纵径及果心横径测定 |
2.1.2.3 果实硬度测定 |
2.1.2.4 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测定 |
2.1.2.5 果实糖酸提取 |
2.1.2.6 果实可溶性糖及有机酸测定 |
2.1.3 试验数据分析及绘图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不同诱导剂对‘翠冠’坐果率的影响 |
2.2.2 不同诱导剂对‘翠冠’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
2.2.2.1 不同诱导剂对‘翠冠’果实形态及种子的影响 |
2.2.2.2 不同诱导剂对‘翠冠’果实横纵径及形态的影响 |
2.2.2.3 不同诱导剂对‘翠冠’果实单果重的影响 |
2.2.3 不同诱导剂对‘翠冠’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 |
2.2.3.1 不同诱导剂对‘翠冠’果实硬度的影响 |
2.2.3.2 不同诱导剂对‘翠冠’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 |
2.2.3.3 不同诱导剂对‘翠冠’果实可溶性糖的影响 |
2.2.3.4 不同诱导剂对‘翠冠’果实有机酸的影响 |
2.3 讨论 |
3 GA诱导‘翠冠’梨单性结实早期调控网络的构建与分析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方法 |
3.1.2.1 RNA提取、纯化和质量检测 |
3.1.2.2 转录组文库的构建与测序 |
3.1.2.3 测序数据比对参考基因组及功能注释 |
3.1.2.4 基因表达量、样品相关性分析及差异表达基因识别 |
3.1.2.5 PCA主成分分析、GO富集分析及WGCNA网络构建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GA诱导的‘翠冠’梨转录组基本情况分析 |
3.2.2 GA诱导‘翠冠’梨单性结实转录组中的基因表达情况 |
3.2.3 基于GA诱导的‘翠冠’梨单性结实转录本的坐果早期调控网络构建 |
3.2.3.1 基于GA诱导的‘翠冠’梨单性结实转录本的WGCNA网络构建 |
3.2.3.2 坐果早期模块中差异表达基因KEGG通路分析 |
3.2.3.3 GA上调类模块GO富集通路网络的构建及分析 |
3.2.3.4 GA上调类模块中核心基因的挖掘 |
3.3 讨论 |
4 GA诱导‘翠冠’梨单性结实坐果早期的核心转录因子筛选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方法 |
4.1.2.1 RNA提取、纯化和质量检测 |
4.1.2.2 转录组文库的构建与测序 |
4.1.2.3 测序数据比对参考基因组及功能注释 |
4.1.2.4 差异表达基因中转录因子识别及Mfuzz聚类分析 |
4.1.2.5 单性结实坐果有关通路关键基因识别及热图绘制 |
4.1.2.6 坐果相关通路基因启动子保守元件富集分析 |
4.1.2.7 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试验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GA诱导的单性结实‘翠冠’梨转录组中转录因子基本情况 |
4.2.1.1 GA诱导的单性结实‘翠冠’梨转录组中转录因子数量分布 |
4.2.1.2 GA诱导‘翠冠’梨转录组中转录因子家族动态表达 |
4.2.1.3 GA诱导‘翠冠’梨转录组中转录因子表达趋势 |
4.2.2 单性结实相关通路基因表达情况 |
4.2.2.1 植物激素通路基因表达情况 |
4.2.2.2 细胞周期及细胞扩展相关基因表达情况 |
4.2.2.3 细胞壁水解重构、光合作用及糖代谢转运途径相关基因表达情况 |
4.2.3 转录因子下游通路筛选及关键转录因子调控网络构建 |
4.2.3.1 单性结实坐果调控通路基因启动子保守元件富集情况 |
4.2.3.2 单性结实坐果过程核心转录因子调控网络初探 |
4.3 讨论 |
5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 |
(8)链霉素和赤霉素诱导欧亚种葡萄无核结实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综述 |
1.1 国内外葡萄生产现状 |
1.2 欧亚种葡萄栽培现状、存在问题 |
1.2.1 主要品种生产情况 |
1.2.2 欧亚种葡萄存在问题 |
1.3 生长调节剂在葡萄生产中的应用 |
1.3.1 花期调控 |
1.3.2 果穗拉长 |
1.3.3 诱导无核化 |
1.3.4 果实膨大 |
1.3.5 无核诱导和膨大处理的机制 |
1.3.6 无核诱导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
1.4 无核结实技术在其他树种上的应用 |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6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链霉素和赤霉素无核诱导处理对欧亚种葡萄果实发育和品质形成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处理 |
2.1.3 调查项目 |
2.1.4 实验方法 |
2.1.5 数据处理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不同药剂处理对果粒横径的影响 |
2.2.1.1 不同药剂处理对乍娜葡萄果粒横径的影响 |
2.2.1.2 不同药剂处理对玫瑰香葡萄果粒横径的影响 |
2.2.2 不同药剂处理对葡萄粒重的影响 |
2.2.2.1 不同药剂处理对乍娜葡萄粒重的影响 |
2.2.2.2 不同药剂处理对玫瑰香葡萄粒重的影响 |
2.2.3 不同药剂处理对葡萄果皮花青素含量影响 |
2.2.3.1 不同药剂处理对乍娜葡萄花青素含量影响 |
2.2.3.2 不同药剂处理对玫瑰香葡萄花青素含量影响 |
2.2.4 不同药剂处理对葡萄果汁中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影响 |
2.2.4.1 不同药剂处理对果汁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
2.2.4.2 不同药剂处理对葡萄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 |
2.2.5 采收时果实的性状 |
2.2.5.1 无核处理对两品种果粒粒数及平均单粒重的影响 |
2.2.5.2 无核剂处理对葡萄品质的影响 |
2.3 讨论 |
2.4 结论 |
第三章 链霉素和赤霉素无核诱导处理对欧亚种葡萄无核结实的效果及机制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方法 |
3.1.2.1 适宜处理时期筛选 |
3.1.2.2 适宜处理浓度筛选 |
3.1.3 测定指标 |
3.1.3.1 新梢生长状态、座果率、果实品质及无核率 |
3.1.3.2 子房内花粉管的伸长及胚珠、胚囊发育状况 |
3.1.4 数据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不同时期无核处理对葡萄新梢生长和果穗座果状况影响 |
3.2.2 不同时期无核处理对葡萄果实品质影响 |
3.2.3 不同时期无核处理对葡萄无核率影响 |
3.2.3.1 不同时期无核处理对果粒无核率的影响 |
3.2.3.2 不同时期无核处理对果粒所含种子数的影响 |
3.2.3.3 满花当天不同浓度处理对无核率的影响 |
3.2.3.4 满花期不同浓度处理对有核果粒种子数影响 |
3.2.4 无核处理对雌蕊发育影响 |
3.2.5 无核处理对胚珠和胚囊发育的影响 |
3.2.6 花粉管在雌蕊内的伸长 |
3.3 讨论 |
3.4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论文目录 |
(9)SM、GA3和CPPU对‘阳光玫瑰’葡萄无核化和果实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有核葡萄无核化概况 |
1.3 ‘阳光玫瑰’葡萄无核化研究 |
1.3.1 ‘阳光玫瑰’无核化使用药剂及浓度 |
1.3.2 ‘阳光玫瑰’葡萄无核化处理时期 |
1.3.3 ‘阳光玫瑰’葡萄无核化处理方式 |
1.3.4 ‘阳光玫瑰’葡萄无核化配套栽培措施 |
1.4 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
1.4.1 处理对‘阳光玫瑰’果实无核率的影响 |
1.4.2 处理对‘阳光玫瑰’果实质量的影响 |
1.4.3 处理对‘阳光玫瑰’果实外观的影响 |
1.4.4 处理对‘阳光玫瑰’果实糖酸含量的影响 |
1.4.5 处理对‘阳光玫瑰’果实其他品质的影响 |
1.5 无核形成的机制 |
1.5.1 无核形成的生理机制 |
1.5.2 无核形成的分子机制 |
1.6 研究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
第二章 SM、GA_3和CPPU对‘阳光玫瑰’葡萄无核的影响 |
2.1 SM不同时期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无核的影响 |
2.1.1 材料处理 |
2.1.2 测定指标 |
2.1.3 结果分析 |
2.2 GA_3、CPPU不同浓度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无核的影响 |
2.2.1 试验材料与处理 |
2.2.2 测定指标 |
2.2.3 结果分析 |
2.3 讨论 |
第三章 SM、GA_3和CPPU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处理 |
3.1.2 无核率测定 |
3.1.3 果实生长指标测定 |
3.1.4 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总酸含量测定 |
3.1.5 穗梗、果梗直径和果梗长度测定 |
3.1.6 果实耐压力测定 |
3.1.7 果实类黄酮含量测定 |
3.1.8 维生素C含量测定 |
3.1.9 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
3.1.10 药剂残留检测 |
3.1.11 数据统计 |
3.2 结果分析 |
3.2.1 SM、GA_3和CPPU处理对‘阳光玫瑰’果实无核率的影响 |
3.2.2 SM、GA_3和CPPU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外观指标的影响 |
3.2.3 SM、GA_3和CPPU处理对‘阳光玫瑰’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总酸含量的影响 |
3.2.4 SM、GA_3和CPPU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穗梗、果梗直径和果梗长度的影响 |
3.2.5 SM、GA_3和CPPU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耐压力的影响 |
3.2.6 SM、GA_3和CPPU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类黄酮含量的影响 |
3.2.7 SM、GA_3和CPPU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
3.2.8 SM、GA_3和CPPU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3.2.9 综合评价无核化处理对‘阳光玫瑰’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
3.2.10 药剂残留量检测及安全性分析 |
3.3 讨论 |
第四章 无核化处理对葡萄果实内源激素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处理 |
4.1.2 植物内源激素含量测定 |
4.2 结果分析 |
4.2.1 无核化对‘阳光玫瑰’果实发育过程中GA_3含量的影响 |
4.2.2 无核化对‘阳光玫瑰’果实发育过程中t-ZT含量的影响 |
4.2.3 无核化对‘阳光玫瑰’果实发育过程中IAA含量的影响 |
4.2.4 无核化对‘阳光玫瑰’果实发育过程中ABA含量的影响 |
4.3 讨论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5.1 研究结论 |
5.2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10)不同鲜食葡萄品种种植在广州的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意义 |
1.2 研究进展 |
1.2.1 我国鲜食葡萄种植历史与现状 |
1.2.2 广东鲜食葡萄种植现状 |
1.2.3 目前华南地区葡萄应用所遇主要问题及今后趋势 |
1.3 部分供试品种概况介绍 |
1.3.1 夏黑 |
1.3.2 醉金香 |
1.3.3 阳光玫瑰 |
1.3.4 藤玉 |
1.3.5 宝满 |
1.3.6 紫甜 |
1.3.7 京蜜 |
1.3.8 京艳 |
1.3.9 京香玉 |
1.3.10 天晴 |
1.4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试验地概况 |
2.1.2 供试材料 |
2.2 试验调查 |
2.2.1 各品种物候期调查 |
2.2.2 各品种葡萄一年植株生长势调查 |
2.2.3 光合特性测定 |
2.2.4 各品种葡萄的生长、开花与结果习性调查 |
2.2.5 各品种葡萄落叶情况调查 |
2.2.6 葡萄夏季果膨大处理 |
2.2.7 果实品质参数的测定 |
2.2.8 果实感官品尝鉴定 |
2.2.9 病虫为害调查 |
2.3 数据统计及作图分析 |
2.4 主成分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供试品种长势及光合作用比较 |
3.1.1 供试品种长势比较 |
3.1.2 供试品种光合作用参数比较 |
3.1.3 供试品种冬季落叶情况 |
3.2 不同品种物候期及萌芽、成花结果习性比较 |
3.2.1 供试品种春夏季物候期观察及萌芽、成花结果习性 |
3.2.2 供试品种第二茬果诱导及物候期观察 |
3.3 不同品种的果实品质比较 |
3.3.1 果穗与果实外观品质 |
3.3.2 果实内在品质 |
3.4 生长调节剂处理对各品种果实品质的影响 |
3.4.1 生长调节剂对各品种果穗的影响 |
3.4.2 生长调节剂对各品种单果重的影响 |
3.4.3 膨大剂对各品种果形指数的影响 |
3.4.4 膨大剂对各品种TSS的影响 |
3.4.5 膨大剂对各品种可滴定酸(TA)的影响 |
3.4.6 膨大剂对各品种果实和果肉硬度的影响 |
3.5 不同品种葡萄不同处理的果实感官评价 |
3.6 各品种病虫发生情况 |
3.7 供试品种生物学特性的主成分分析 |
3.7.1 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
3.7.2 各供试品种生物学特性主成分分析 |
3.7.3 供试品种生物学特性主成分值及综合主成分值 |
4 讨论 |
4.1 不同品种长势与光合速率 |
4.2 不同品种的萌芽与成花能力 |
4.3 不同品种的经济性状与报道的差异及原因分析 |
4.4 不同品种的病害发生情况 |
4.5 不同品种对膨大剂处理的响应差异 |
4.6 不同品种综合性状比较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不同激素处理8612葡萄果实膨大效果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 [1]山葡萄浆果滞育解剖与生理学及转录组测序研究[D]. 许培磊.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1)
- [2]GA3和CPPU对‘京蜜’葡萄果实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研究[D]. 李涛. 宁夏大学, 2021
- [3]GA3处理对葡萄果实水分及发育的调控机理研究[D]. 周琪. 甘肃农业大学, 2021(01)
- [4]钾对黄土高原旱塬区元帅苹果糖酸代谢调控机理研究[D]. 郭志刚. 甘肃农业大学, 2021(01)
- [5]氮、磷配施对灰枣植株、土壤养分利用及花芽质量的影响[D]. 宋伞伞. 塔里木大学, 2021(08)
- [6]水分胁迫与微生物菌肥添加对设施栽培葡萄生长发育及土壤微生物环境的影响[D]. 杨昌钰. 甘肃农业大学, 2021
- [7]‘翠冠’梨单性结实诱导剂筛选及赤霉素诱导单性结实坐果分子机理研究[D]. 沈家琪. 浙江大学, 2021(01)
- [8]链霉素和赤霉素诱导欧亚种葡萄无核结实效果研究[D]. 赵茂香. 浙江农林大学, 2020(02)
- [9]SM、GA3和CPPU对‘阳光玫瑰’葡萄无核化和果实品质的影响[D]. 王莎.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
- [10]不同鲜食葡萄品种种植在广州的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D]. 周颖怡.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