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梗阻性肾病论文-陈胜,昝晓晨,刘云,李云飞

慢性梗阻性肾病论文-陈胜,昝晓晨,刘云,李云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慢性梗阻性肾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梗阻性肾病,上尿路结石,预后

慢性梗阻性肾病论文文献综述

陈胜,昝晓晨,刘云,李云飞[1](2018)在《评判上尿路结石术后继发慢性梗阻性肾病的风险性模型及其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根据与上尿路结石患者相关的临床指标,构建评判上尿路结石术后继发慢性梗阻性肾病(Chronic obstructive nephropathy,CON)的风险性模型,并验证其应用价值。方法连续性纳入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于2015年04月~2016年03月初次接诊的上尿路结石患者313例为研究对象,完善初始入院时的各项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对其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以确认预后,依据随访结果,进行远期风险性预测和相关危重度评判分析。结果纳入的313例上尿路结石患者中280例完成随访,33例于随访期内进展至CON。Cox回归分析显示,上尿路结石患者不良预后的风险模型由手术并发症、术后复发、高尿肾损伤分子-1(urine Kidney injury molecule-1,uKIM-1)含量、高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urine Neutrophil gelatinase associated lipocalin,uNGAL)含量、高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tain C,CysC)含量组成,均为上尿路结石患者发病一年内继发CON的独立风险因素;uKIM-1≥149.87pg/ml或uNGAL≥138.22ng/ml患者的病情更严重、进展至CON阶段的时间更短,其中uKIM-1的临界值指标具有更高的危重度评判效能(P<0.05)。结论手术并发症、术后结石复发、uKIM-1、uNGAL、CysC是上尿路结石患者继发CON的风险因素,且uKIM-1≥149.87pg/ml为衡量上尿路结石病情危重度的临界点。(本文来源于《西部医学》期刊2018年02期)

李俊,章福彬,韦兵,孙磊[2](2017)在《慢性梗阻性肾病患者继发终末期肾病的风险性及相关危重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预测慢性梗阻性肾病(CON)继发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风险性,并对其相关危重度进行评判。方法连续性纳入解放军第105医院于2013年6月至2015年9月初次接诊的CON患者为研究队列,对其进行为期18个月的随访以确认预后。完善研究对象初始入院时的各项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依据随访结果,进行远期风险性预测和相关危重度评判分析。结果本次研究最终纳入274例CON患者,最终255例患者完成随访,其中69例患者于随访期内进展至ESRD。Cox回归分析显示,CON患者不良预后的风险模型由完全性梗阻、尿肾损伤分子-1(uKIM-1)含量、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uNGAL)含量、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uNAG)含量组成,均为CON患者于发病后18个月内继发ESRD的独立风险因素;uKIM-1≥137.01 pg/m L或uNGAL≥173.25 ng/m L的CON患者病情更重、进展至ESRD阶段的时间更短,其中uKIM-1的临界值指标具有更高的危重度评判效能(P<0.05)。结论完全性梗阻、uKIM-1、uNGAL、uNAG是CON患者继发不良预后的风险因素,且uKIM-1≥137.01 pg/m L为衡量CON病情危重度的临界点。(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期刊2017年18期)

胡令一[3](2016)在《探讨梗阻性肾病与慢性肾炎致肾衰竭的临床特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梗阻性肾病与慢性肾炎致肾衰竭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中收治的150例肾衰竭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并根据并发病因素的差异,将参与实验的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因梗阻性肾病而引发的肾衰竭,研究组患者则由慢性肾炎而导致的肾衰竭,对其肾功能进行检查,并根据其检查结果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以记录。结果:通过比较得知,研究组患者(慢性肾炎)在CFR、Scr以及Hb指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梗阻性肾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分析得知,年龄(超过45岁)、用药习惯(不按规定服药)以及梗阻时间(超过6天)均为梗阻性肾病致肾衰竭的危险因素。年龄(超过45岁)、用药习惯(不按规定服药)以及合并症(高血压)均为其慢性肾炎诱发肾衰竭的危险因素。结论:慢性肾炎导致的肾衰竭病情发展的速度明显快于梗阻性肾病引发的肾衰竭,用药的依从性以及年龄均为其发病的危险因素,因此在具体的治疗中,需对其发病原因进行分析,针对其发病原因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提高其临床疗效。(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6年81期)

陈丽兰,陈国强,杨涛,魏九金,雷海优[4](2015)在《梗阻性肾病及慢性肾炎所致肾功能衰竭危险因素及病理特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梗阻性肾病及慢性肾炎所致肾功能衰竭危险因素及病理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东莞市桥头医院收治的梗阻性肾病患者97例,其中36例合并肾功能衰竭,记为A组;选取慢性肾炎患者91例,34例合并肾衰功能竭,记为B组,观察两组患者血肌酐(Scr)、血红蛋白(Hb)、肾小球滤过率(GFR),分析梗阻性肾病及慢性肾炎所致肾功能衰竭危险因素。结果 A组Scr为(587.63±121.06)μmol/L,低于B组的(986.24±241.53)μmol/L,Hb、GFR分别为(93.35±12.05)g/L、(19.63±8.85)ml/min,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45岁、用药依从性低、梗阻时间≥6周是梗阻性肾病肾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年龄≥45岁、合并高血压、用药依从性低是慢性肾炎致肾功能衰竭危险因素。结论慢性肾炎所致肾功能衰竭病情进展较梗阻性肾病致肾功能衰竭快;慢性肾炎所致肾功能衰竭可能与高血压、年龄、用药依从性有关,梗阻性肾病致肾功能衰竭与年龄、用药依从性、梗阻时间有关。(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期刊2015年10期)

王丽娟[5](2014)在《慢性梗阻性肾病治疗前后肾动态显像测定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析慢性梗阻性肾病治疗前后肾动态显像测定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64例梗阻性肾病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采取手术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GFR值。结果:轻度以及中度肾功能损害组患者经治疗后,GFR值升高明显,前后差异显着,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肾功能损害组患者治疗前后,GFR值之间无明显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测定GFR可以为患者的治疗以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参考作用,预估患者的恢复程度,进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轻度以及中度肾功能损害患者可通过外科手术来解除梗阻,而重度肾功能损害患者则需要切除患肾,避免患肾发生反复感染问题。(本文来源于《大家健康(学术版)》期刊2014年19期)

何翠嫦,蒙家敏,韦启麒[6](2014)在《梗阻性肾病与慢性肾炎致肾衰竭进展的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梗阻性肾病与慢性肾炎致慢性肾衰竭患者病情进展特点。方法对52例梗阻性肾病致慢性肾衰竭患者(A组)与56例慢性肾炎致慢性肾衰竭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入组时的情况,将B组分为非高血压组8例(C组)与高血压组48例(D组);尿蛋白≤1.5 g/24 h组24例(E组)与尿蛋白>1.5 g/24 h组32例(F组)。观察各组入组时、入组3年后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血红蛋白(Hb)水平及24 h尿量<400 ml比例。结果入组时A、B组Scr、GFR、H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3年后两组Scr水平均明显高于入组时(P<0.05),GFR水平均明显低于入组时(P<0.05);入组3年后A组Scr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GFR、Hb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入组3年后B组24 h尿量<400 ml者比例为67.86%(38/56),明显高于A组(为0)(P<0.05);入组时C、D组Scr、GFR、H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3年后两组Scr水平均明显高于入组时(P<0.05),GFR、Hb水平明显低于入组时(P<0.05);入组3年后C组Scr水平明显低于D组(P<0.05),GFR、Hb水平明显高于D组(P<0.05);入组3年后D组24 h尿量<400 ml比例为70.83%,C组为50.00%,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时E、F组Scr、GFR、H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3年后两组Scr水平均明显高于入组时(P<0.05),GFR、Hb水平均明显低于入组时(P<0.05);入组3年后E组Scr水平明显低于F组(P<0.05),GFR、Hb水平明显高于F组(P<0.05),入组3年后F组24 h尿量<400 ml比例为93.75%(30/32),明显高于E组的33.33%(8/24)(P<0.05)。结论慢性肾炎致肾衰竭进展较梗阻性肾病明显快,其原因可能与慢性肾炎患者持续性免疫性损伤、高血压及蛋白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梗阻性肾病患者有关。(本文来源于《广西医学》期刊2014年04期)

郭超[7](2014)在《利尿肾图在肾积水诊断及与慢性梗阻性肾病预后相关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目的:1.利尿肾图在鉴别梗阻性与非梗阻性肾积水中的临床意义。2.评价利尿性肾图对患肾功能的评估,已决定是否保留患肾。实验方法:本项研究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2年06月~2013年03月门诊及住院患者中泌尿系彩超呈一侧肾功能良好,对侧肾积水的病例45例,涉及45侧肾输尿管。1.对所有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明确病因。2.再对这些患者进行利尿肾图检查,测定患肾肾功能并根据图像曲线变化结果,结合患者确切诊断,计算出利尿肾图在诊断梗阻性与非梗阻性肾积水的确诊率。3.将部分梗阻和完全梗阻患者根据利尿肾图测定的肾功能指标,按照标准分为轻、中、重度叁组。4.对这叁组患者进行手术或其他方式解除梗阻。5.术后叁个月复查利尿肾图并记录肾功能。6.比较各组手术前后平均GFR值,采用配对t检验,以确定肾功能损害到何种程度时,可直接切除患肾,无需解除梗阻。实验结果:一、利尿肾图能较准确的区分梗阻性与非梗阻性肾积水。确诊率为84.4%二、当肾功能严重受损(GFR小于10ml/min/1.73m2)时,解除梗阻后肾功能无显着变化,若对侧功能良好,可选择切除患肾,预防患肾出现反复感染等并发症。结论:1.利尿性肾图在诊断梗阻性与非梗阻性肾盂扩张方面有重要意义。2.根据检验结果利尿肾图能够较准确的对患肾功进行评估,已决定手术是否保留患。(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期刊2014-04-15)

马经纬[8](2013)在《慢性梗阻性肾病治疗前后肾动态显像测定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运用肾动态显像评估单侧慢性梗阻性肾病的肾功能损害程度及与梗阻解除后肾功能恢复的关系,得出一个较为明确的数值对比关系,进而为临床重度慢性梗阻性肾病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及参考。方法:收集来自我院泌尿外科2012年04月至2012年12月住院的输尿管结石梗阻致慢性肾功能损伤的病例共134例。所有入院患者行泌尿系超声检查、腹部X线平片、血常规、尿常规(需要时行尿培养)、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分肾肾小球滤过率(GFR),部分病人行静脉泌尿系造影(IVU)、泌尿系CT检查,确立慢性梗阻性肾病的临床诊断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分组,患肾功能损害分轻(GFR大于20ml/min/1.73m2),中(GFR介于10~20ml/min/1.73m2)、重度(GFR小于10ml/min/1.73m2)叁组,其中轻度组49例、中度组52例、重度组33例。所有病例均采用输尿管镜碎石术解除梗阻,于3个月后复查分肾肾小球滤过率及肾血浆流量,运用统计学方法(配对t检验)与解除梗阻前进行比较。结果:对所有病例手术解除梗阻前后分肾肾小球滤过率及肾血浆流量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侧正常肾在手术前后功能没有显着性变化;分肾功能轻度损害组病例解除梗阻后肾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分肾功能中度损害组病例解除后肾功能有部分恢复;而分肾功能重度损害组病例则肾功能基本无恢复,肾动态显像示肾脏体积明显缩小,血流灌注显着减小,放射性摄取明显减低;叁组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结论:结果表明慢性梗阻性肾病,当患肾功能处于轻、中度受损(GFR大于10ml/min/1.73m2)程度时,经手术解除梗阻后分肾功能有较显着恢复,所以应尽量采用解除梗阻、保留患肾的手术治疗方法;分肾功能严重受损(GFR小于10ml/min/1.73m2)时,解除梗阻后肾功能无显着变化,若对侧功能良好,可选择切除患肾,预防患肾出现反复感染等并发症。(本文来源于《天津医科大学》期刊2013-05-01)

肖洁,张路家[9](2012)在《核素肾动态显像在慢性梗阻性肾病手术前后肾功能评价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核素肾动态显像对慢性梗阻性肾病的肾功能损害程度及术后肾功能恢复评价的意义。方法确诊为慢性梗阻性肾病患者共83例,包括105个患肾。所有患者测定分肾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按患肾功能损害分轻、中、重3组,轻度组40个患肾,中度组51个患肾,重度组14个患肾。同时行泌尿系B超测量肾脏的大小,手术解除梗阻后1个月复查肾脏B超及GFR,与手术前进行比较。结果 3组的肾脏大小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轻、中度组的GFR手术后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肾功能重度损害组基本无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梗阻性肾病术前核素肾动态显像可预测解除梗阻后肾功能的恢复情况。GFR 10 mL/(min.1.73 m2)为是否有手术指征的关键点。(本文来源于《广东医学》期刊2012年15期)

陈卫民,卢依刚,杨晓晴,张庆,钟辛[10](2008)在《肾动态显像与慢性梗阻性肾病预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运用肾动态显像评价单侧慢性梗阻性肾病的肾功能损害程度与梗阻解除后肾功能恢复的关系。寻求一个较为明确的数量对比关系,为临床重度慢性梗阻性肾病选择治疗方式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泌尿外科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住院治疗的单侧梗阻性肾病,对侧肾功能正常患者121例。所有患者均行(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8-09-01)

慢性梗阻性肾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预测慢性梗阻性肾病(CON)继发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风险性,并对其相关危重度进行评判。方法连续性纳入解放军第105医院于2013年6月至2015年9月初次接诊的CON患者为研究队列,对其进行为期18个月的随访以确认预后。完善研究对象初始入院时的各项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依据随访结果,进行远期风险性预测和相关危重度评判分析。结果本次研究最终纳入274例CON患者,最终255例患者完成随访,其中69例患者于随访期内进展至ESRD。Cox回归分析显示,CON患者不良预后的风险模型由完全性梗阻、尿肾损伤分子-1(uKIM-1)含量、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uNGAL)含量、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uNAG)含量组成,均为CON患者于发病后18个月内继发ESRD的独立风险因素;uKIM-1≥137.01 pg/m L或uNGAL≥173.25 ng/m L的CON患者病情更重、进展至ESRD阶段的时间更短,其中uKIM-1的临界值指标具有更高的危重度评判效能(P<0.05)。结论完全性梗阻、uKIM-1、uNGAL、uNAG是CON患者继发不良预后的风险因素,且uKIM-1≥137.01 pg/m L为衡量CON病情危重度的临界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慢性梗阻性肾病论文参考文献

[1].陈胜,昝晓晨,刘云,李云飞.评判上尿路结石术后继发慢性梗阻性肾病的风险性模型及其应用价值[J].西部医学.2018

[2].李俊,章福彬,韦兵,孙磊.慢性梗阻性肾病患者继发终末期肾病的风险性及相关危重度研究[J].海南医学.2017

[3].胡令一.探讨梗阻性肾病与慢性肾炎致肾衰竭的临床特点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

[4].陈丽兰,陈国强,杨涛,魏九金,雷海优.梗阻性肾病及慢性肾炎所致肾功能衰竭危险因素及病理特点分析[J].临床医学.2015

[5].王丽娟.慢性梗阻性肾病治疗前后肾动态显像测定的相关性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

[6].何翠嫦,蒙家敏,韦启麒.梗阻性肾病与慢性肾炎致肾衰竭进展的对比分析[J].广西医学.2014

[7].郭超.利尿肾图在肾积水诊断及与慢性梗阻性肾病预后相关性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4

[8].马经纬.慢性梗阻性肾病治疗前后肾动态显像测定的相关性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13

[9].肖洁,张路家.核素肾动态显像在慢性梗阻性肾病手术前后肾功能评价中的作用[J].广东医学.2012

[10].陈卫民,卢依刚,杨晓晴,张庆,钟辛.肾动态显像与慢性梗阻性肾病预后分析[C].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2008

标签:;  ;  ;  

慢性梗阻性肾病论文-陈胜,昝晓晨,刘云,李云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