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新生儿输液外渗中应用效果观察

预见性护理在新生儿输液外渗中应用效果观察

(四川省苍溪县人民医院儿科四川苍溪628400)

【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新生儿输液外渗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科室收治的足月新生儿68例,按照护理模式不同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比较两组患儿输液外渗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中静脉炎发生率为11.73%,对照组为72.73%,研究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35,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降低新生儿输液外渗的发生率,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新生儿;输液外渗;静脉炎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1-0281-02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applicationeffectofpredictivenursinginneonataltransfusionextravasation.MethodsWeselected68full-termneonatesadmittedtoourdepartmentfromJuly2015toJuly2016,Accordingtodifferentnursingmodes,35caseswerepidedintostudygroupand33casesincontrolgroup,Theoccurrenceofinfusionextravasationwascomparedbetweenthetwogroups.ResultsTheincidenceofphlebitisinthestudygroupwas11.73%,andthatinthecontrolgroupwas72.73%.Theincidenceofphlebitisinthestudygroup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andthedifferencebetweenthetwogroups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χ2=26.35,P<0.05).ConclusionPredictivenursingcaneffectivelyreducetheincidenceofneonataltransfusionextravasation,andisofgreatsignificanceforimprovingthequalityofnursing.

【Keywords】Predictivecare;Neonates;Extravasationoffluids;Phlebitis

静脉输液治疗属于侵入性操作,由护士独立完成,在新生儿的治疗和抢救中发挥重要作用,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血管隐匿、皮下脂肪薄,给静脉穿刺造成困难,药液外渗成为临床实践中最常见且不可避免的护理问题之一[1]。药液本身具有理化性质或者毒性作用,经血管壁进入局部组织后向四周扩散,出现红晕、肿胀,高危药液外渗时可导致组织损伤坏死,给患儿带来额外痛苦,增加医疗费用,是引发医疗纠纷的一个重要原因[2]。因此在是新生儿输液治疗中做好防护措施,保证输液治疗顺利进行非常重要。此次研究对我院收治的35例输液治疗新生儿进行预见性护理,有效防止输液外审,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我科室行静脉输液治疗的足月新生儿68例,按照护理模式不同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研究组中男婴19例,女婴16例;日龄:4~9d之间,平均为(6.02±0.53)d;体重在2450-4100g,平均为(3225.60±206.35)g。对照中男婴17例,女婴16例;日龄4~10d之间,平均为(6.31±0.50)d;体重在2390~4060g之间,平均为(3250.83±200.90)g。两组患儿在性别、日龄及体重三项基本资料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遵医嘱配置液体后给予滴注,注意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研究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①静脉输液前评估药物的性质、渗透性及PH值,结合患儿情况,在液体量允许的情况适当稀释药物浓度,减少对血管的刺激。②尽量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避开分叉处及有静脉瓣的血管,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技术进行留置针穿刺,输注刺激性药物时,避开穿刺部位,沿静脉走向涂抹喜辽妥10cm左右,使用3M无菌敷料贴固定。③新生儿发病时组织有效循环灌注不足,如果室温降低时,末梢血管收缩,不利于液体顺利滴注,引起阻塞导致外渗,评估液体的性质后可适当加温后行静脉滴注[3]。④同一部位连续输注刺激性液体时时间应控制在2h之内,必要时可用非刺激性液体隔开。⑤留置针留置时间≤3d。⑥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注意观察皮肤颜色,如穿刺部位出现红肿等情况立即采取措施。

1.3观察指标

静脉炎分级标准[4]依照《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分为0~4级,记录两组患儿药液渗出的情况。

1.4数据分析

此次研究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儿输液外渗引起静脉炎的情况对比研究组中静脉炎发生率为11.73%,对照组为72.73%,研究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35,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静脉输液是治疗新生儿疾病的主要措施,但是新生儿皮肤薄嫩,血管壁及皮下脂肪均较薄,输液过程中药液外渗情况极易发生,对血管及局部组织均造成损伤。针对引起输液外渗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预见性护理是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疾病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和判断,提前预知存在的护理风险,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遵循先预防后治疗的原则,保证患者安全的情况下缩短住院时间,避免护患纠纷,提高医疗服务质量[5]。新生儿血管较细穿刺难度大,护理人员应不断训练加强穿刺技术,避免因反复穿刺造成血管损伤。穿刺前选择合适的静脉和部位是决定穿刺成功与否的关键。新生儿常用药物,如甘露醇、碳酸氢钠、50%葡萄糖、血管活性药物等渗透压较高,均属于高危药物,输注过程中刺激血管内膜容易引起化学性静脉炎,可适当降低药物浓度减轻对血管的刺激。新生儿无自主意识,出现外渗症状时不能及时反馈,容易造成严重并发症,因此在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视,严密看护,输液部位的皮肤状况应列入交接班的重要事项,一旦发现有外渗迹象及时采取措施,防止静脉炎的发生,另外在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预知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情况,及时给予处理,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此次研究中研究组对患儿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患儿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降低新生儿输液外渗的发生率,同时可以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韵.新生儿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9):148.

[2]郑春香,施月菊,王碧蕊.喜辽妥外敷治疗输液外渗肿胀的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8):930-931.

[3]何春渝,周海英.前导后冲法静脉滴注加温后20%甘露醇注射液预防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2,23(28):2656-2658.

[4]吴妙莉,黄慧,蓝宇涛,等.2种湿性敷料在Ⅱ级以上外周静脉炎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9):8-10.

[5]闫小红,陈曼丽.预见性护理对降低住院患儿静脉输液外渗率的作用[J].医疗装备,2015,29(14):165-166.

标签:;  ;  ;  

预见性护理在新生儿输液外渗中应用效果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