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起义投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国民党军起义,俘虏兵,傅作义,中央军委
起义投诚论文文献综述
毕建忠[1](2018)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大决战(连载)——对叁大战役中国民党军起义、投诚、被俘和改编的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辽沈战役结束后的1948年11月14日,毛泽东就指出:"中国的军事形势现在已进入一个新的转折点,即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早已占有优势,而且在数量上现在也已占有优势。"当时,国民党军有290万人,而人民解放军则有300余万人。到叁大战役结束时,国民党军仅有204万人,人民解放军则上升为358万余人——这个转折的关键就是叁大战役的胜利。战略大决战的胜利,大大地加快了全国解放的进程。(本文来源于《祖国》期刊2018年19期)
冯杰[2](2018)在《曾泽生起义 郑洞国投诚 长春解放,瓜熟蒂落》一文中研究指出1948年10月,长春死气沉沉,天空中的太阳在东北"剿匪"副总司令兼第1兵团司令官郑洞国(字桂庭)眼里早已失去往日光芒。16日上午,两架P51战斗机飞临长春投下一个通信专用的红色布袋,"桂庭吾弟勋鉴:迭送函电,迄未见弟部行动,焦虑无已,中(正)为我全体官兵安危生死及弟等各将领前途成败荣辱计,熟悉至再,突围时机未有如今日之安全者,此诚千载一时,稍纵即逝(本文来源于《国家人文历史》期刊2018年18期)
胡博[3](2015)在《摇身一变成“国军”的伪军 或全军覆没 或起义投诚》一文中研究指出当日本天皇于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开时,理论上遍布在中国大地上的百万伪军远比日军更加恐慌。日军战败,自会由中国军队解除武装遣返回国。而伪军,作为日军的附庸军事武装为虎作伥,不仅给抗日军队造成了损失,也给沦陷区的民众带来了更大的伤害。那么日本战败后,伪军们将要面对什么样的结局呢?我们不妨来一探究竟。"我们上面有人"俗话说树倒猢狲散,但是日本这棵大树倒了之后,伪军却并没有散,因为他们大部分都"上面有人"。这个"上面"和"人"指的是新东家——位(本文来源于《国家人文历史》期刊2015年21期)
沈阳仁[4](2013)在《“投诚起义”?》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年7月30日《沈阳晚报》B18版刊有《孙郁:叁十年前沈阳用宽容接纳了我》一文,其中有句说:"孙郁的父亲是个旧军人,当年随国民党军投诚起义,一家人定居大连。""投诚"和"起义"是两码事,孙先生的父亲到底是"投诚"还是"起义"?"投诚"是交战中的一方停止抵抗、交出武器,归顺对方。(本文来源于《咬文嚼字》期刊2013年12期)
苏振兰[5](2013)在《改造西南地区起义、投诚及被俘的国民党官兵纪实》一文中研究指出1989年11月20日,在回顾第二野战军历史时,邓小平这样说过:"淮海战役一打完,以后就没有什么大仗了。渡江作战后,除了叁野在上海打了一仗以外,其他的算得了什么大仗?进军西南,同胡宗南那一仗打得很容易,同宋希濂也没有打多少仗。真正打了一场的是剿匪战斗,打得很漂亮。到西南(本文来源于《文史天地》期刊2013年05期)
苏振兰[6](2013)在《西南地区改造国民党军起义投诚部队纪实》一文中研究指出1989年11月20日,在回顾第二野战军历史时,邓小平这样说过:"淮海战役一打完,以后就没有什么大仗了。渡江作战后,除了叁野在上海打了一仗以外,其他的算得了什么大仗?进军西南,同胡宗南那一仗打得很容易,同宋希濂也没有打多少仗。真正打了一场的是剿匪战斗,打得很漂亮。到西南后,西南局规定的1950年的任务概括为几个数字:90万,90万,6000万,60万。什么叫(本文来源于《文史精华》期刊2013年04期)
高戈里[7](2012)在《188万国民党起义投诚部队改造之谜》一文中研究指出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军队起义、投诚和接受和平改编共188万人,包括将领1500余名,涉及陆军240个师,海军大小舰艇97艘,空军飞机128架。188万来自敌对营垒的官兵,全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消化、改造了。在此过程中,解放军派去一名指导员,就能彻底改造百十人的一个连;派去几百人工作团,就能彻底改造几万人的一个军或一个兵团。在(本文来源于《晚霞》期刊2012年24期)
高戈里[8](2011)在《灵魂裂变:188万国民党起义投诚部队改造之谜》一文中研究指出解放战争期间,188万国民党起义、投诚官兵在被改造之初,多有抵触,一经涕泗滂沱的泪血大控诉,几乎是瞬间就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灵魂裂变,并迅速成为坚定的革命战士。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军队起义、投诚和接受和平改编共188万人,包括将领1500余名,涉及陆军240个师,海军大小舰艇97艘,空军飞机128架。188万来自敌对营垒的官兵,全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消化、改造了。在此过程中,解放军派去一名指(本文来源于《文史博览》期刊2011年11期)
毕铭[9](2010)在《“高树勋运动”兴起前后》一文中研究指出1945年10月,邓小平在指挥平汉战役(又称邯郸战役)时,深入做好争取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新八军军长高树勋的统战工作,促使高树勋率部起义。高树勋起义后,善于抓典型的毛泽东号召我军广泛开展“高树勋运动”。“高树勋运动”兴起后产生了“一石激起千重浪”(本文来源于《解放军报》期刊2010-01-18)
刘伟[10](2009)在《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将领起义投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战乱史。为了民族独立、国家和平富强,中国人民前仆后继。在这其中,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扮演了重要角色。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共产党不得已拿起武装反抗国民党,武装斗争遂成了中共取胜的叁大法宝之一。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反抗斗争始于1927年的南昌起义,参加者便是国民党军队中的革命力量。在其后的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及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没有放弃争取国民党军的努力,不断有国民党将领率部起义,投向共产党。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集团放弃和平建国的良好时机,挑起内战。虽然国民党军力强大,装备优良,但仍有大批国民党将领率部起义、投诚或接受和平改编,加入到反抗国民党统治集团的武装斗争中。规模之大达历史之最。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共产党军事上的打击是前提。许多的起义投诚都是在军事的压迫下促成的。与此相配合的是中共的舆论宣传与策反策略的运用。由于中共策反工作的到家,使许多国民党将领思想发生动摇,以至在关键时刻反蒋投共。从国民党方面来说,国民党政府的腐败以及蒋介石的排挤异己政策使得一部分国民党将领离心离德。在爱国精神的推动下,一部分国民党将领目睹国民党政府的腐朽、战场的溃败而感失望,在最后关头选择了投奔中共。而一部分将领却从自己的私利出发,以自己的政治地位和私人财产能否保得住作为起义谈判的筹码。饱受战争之苦的广大国民党官兵的厌战情绪也成了起义投诚的催化剂。前所未有的大规模起义投诚对国共两党及中国社会历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不仅加快了战争的进程,使国共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起义投诚所产生的贯性作用对国民党军军心的稳定是个不利因素,并减少了战争损失,使群众少受难,士兵少伤亡,财产得以保全,起义投诚还为解放军送来了大量优良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人员,奠定了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基础。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它依旧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本文拟以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起义投诚事件为对象,在加以综合概括的基础上,分析探讨其背后深刻的历史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南民族大学》期刊2009-05-01)
起义投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948年10月,长春死气沉沉,天空中的太阳在东北"剿匪"副总司令兼第1兵团司令官郑洞国(字桂庭)眼里早已失去往日光芒。16日上午,两架P51战斗机飞临长春投下一个通信专用的红色布袋,"桂庭吾弟勋鉴:迭送函电,迄未见弟部行动,焦虑无已,中(正)为我全体官兵安危生死及弟等各将领前途成败荣辱计,熟悉至再,突围时机未有如今日之安全者,此诚千载一时,稍纵即逝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起义投诚论文参考文献
[1].毕建忠.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大决战(连载)——对叁大战役中国民党军起义、投诚、被俘和改编的解读[J].祖国.2018
[2].冯杰.曾泽生起义郑洞国投诚长春解放,瓜熟蒂落[J].国家人文历史.2018
[3].胡博.摇身一变成“国军”的伪军或全军覆没或起义投诚[J].国家人文历史.2015
[4].沈阳仁.“投诚起义”?[J].咬文嚼字.2013
[5].苏振兰.改造西南地区起义、投诚及被俘的国民党官兵纪实[J].文史天地.2013
[6].苏振兰.西南地区改造国民党军起义投诚部队纪实[J].文史精华.2013
[7].高戈里.188万国民党起义投诚部队改造之谜[J].晚霞.2012
[8].高戈里.灵魂裂变:188万国民党起义投诚部队改造之谜[J].文史博览.2011
[9].毕铭.“高树勋运动”兴起前后[N].解放军报.2010
[10].刘伟.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将领起义投诚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9